查看原文
其他

市中心又挖出“古迹”?专家考证来了

昆报头条 2022-06-24



1月上旬

祥云街陆续挖出民国时期的100多块青石板;

11月22日

市民称宝善街与同仁街交叉口又挖出了一个“古迹”。


23日上午,文物专家来到现场考证,昆明旧时光的陈年往事一一“浮出水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过去的河道、桥梁、道路等城市布局,再次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昆明老地图


 / “珠市桥”重见天日? / 


11月22日上午,昆明气温骤降,下着大雨。
“宝善街与同仁街交叉口这里挖出了昆明的古河道,还有一股清水流出,你们快来看看。”在宝善街西段的路面施工现场,本土历史学者庄国祥顾不得被雨打湿的外衣,正兴致勃勃地找寻这条古河道的些许踪迹,他激动而响亮的话音甚至盖过了现场施工车辆的轰鸣声。
庄国祥透露,自己是通过朋友发来的图片得知,宝善街西段市政施工挖时出了一些疑似青石板、桥石的石材。后来,他查阅1906年《昆明商埠地图》,发现这片区域在地图上称作“珠市桥”,下面有条名为“兰花沟”的河流通过
“根据地图显示可以看出,兰花沟是船房河的一部分,船房河发源于圆通山附近,流经青年路、宝善街、同仁街、书林街、气象路、船房村等,最终汇入滇池。”庄国祥指着地图介绍,在“珠市桥”不远处的书林街方向,历史上还有“通济桥”,那里曾发生过著名的“孔雀胆”故事,我国著名作家郭沫若曾根据这段史实编写了经典话剧《孔雀胆》。
“现在,通济桥已经不复存在,如果珠市桥还存在,希望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庄国祥说。


昆明老地图上的“臭水河”


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卜保怡介绍,最初,通济桥的名字叫“凑功桥”,由于这条排水道跟桥挨得近,就叫“凑水河”,后来因为谐音经常被叫成”臭水河”,人们把名字最终改为“兰花沟”。



 / 古河道是主城排水“大动脉” / 


11月23日上午,五华区文化和旅游局、五华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云南省文物局专家组成员卜保怡、昆明市博物馆馆长陈浩来到现场进行勘察。专家初步推断,兰花沟确实是古河道,而且自古到今都是昆明的排水河道
卜保怡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兰花沟最初为昆明护城河的支系,主要功能是排水。因此,人们在兰花沟上建起了珠市桥。“1931年,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昆明的南城墙被拆了,护城河也被填埋,因此,兰花沟也被埋在了地下,但依然发挥着排水功能。”卜保怡说。
在宝善街西段,施工人员掀开一个窨井盖后,文物专家在地下发现了一段拱顶式排水沟的轮廓,排水沟高约3.5米,四周由长24厘米、宽12厘米、高5厘米的砖石整齐地铺砌而成。
“这样规格的砖石只有在1910年之后才有。”专家们推测,1931年后,兰花沟按照当时昆明城市功能规划,由之前的河道改造成“暗沟”,在地下继续发挥城市排水作用。因此,珠市桥现今仍然存在的可能几乎为零。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让古河道变成排水沟,是一种很好的利用方式,通过此次发现的历史遗迹可以看出,昆明很早就开始注重排水工程建设,并有了城市现代化管理的理念。”陈浩表示,此次实地勘察还发现,昆明的前人们除了利用兰花沟解决该区域南北走向的排水之外,还沿着原先护城河的走向、由东向西建造了一条人工的排水沟渠,最终形成一个“十”字,构成了以南强街街区作为昆明主城区的排水“大动脉”,这不仅为城市留下了时代记忆,也造福了后人。



 / 南强街区为啥遗迹多? /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要求推进活化利用、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
南强街街区为何会在一年之内挖出两处历史遗迹?或许,从今年7月南强街街区入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就能得到答案。
昆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2200多年的建城历史,每一条大大小小的街巷,构成了这座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脉络。南强街530米的街道并不长,但它与周边的祥云街、金碧路、同仁街、宝善街等构成了昆明特有的老街巷群。
五华区博物总馆馆长徐世昌介绍,南强街街区是昆明仅有的两个保留历史建筑风貌和特色的文化街区之一,包含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个,登记注册不可移动文物2处,历史建筑9处,仁和祥宅院、南屏电影院等都是街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



 /保护遗迹留住昆明历史根脉 / 


今年1月挖出的100多块青石板现在怎么样了?
记者11月23日来到祥云街发现,这些青石板已在近期被完整地铺设在祥云街北段的最顶端,面积不到10平方米。“这里紧挨着南屏步行街,也不会被车辆碾压,我们把‘老青石板’与后面新铺设的青石板用其他石材分隔开来,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也便于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徐世昌介绍,为了使整个南强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风格得到统一,五华区按照之前挖出的“原版”青石板纹路,定做了“斧剁面”的石砖纹路,目前,晓东街、祥云街北段、濂泉巷等街巷已铺上了长60厘米、宽30厘米的青石板。
春城昆明,以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被世人熟知。然而,这里几百年前还是水网密布的高原“水城”。潘家湾、董家湾、螺蛳湾、篆塘、苏家塘……这些地名正是昆明自古以来河湖遍地,湿地散布,水产丰富的真实写照。
“兰花沟古河道就是昆明古城外的一条河流,它的真实存在正好印证了之前的昆明俨然就是‘水乡’的样子。”徐世昌表示,“此次对兰花沟的发现只是靠近河道起点的一小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组织文物专家对河道的走向、周围环境等细节进行勘察和考证,对古河道的保护和展示方式展开进一步论证,把属于昆明这座城市的历史古迹和文化财富保护和传承好。”




往期精彩

01  昆明未来五年目标方向明确:全力开创生态化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02  “我的春城故事”  昆小明的一天
03  程连元向世界推介昆明:相约中国春城  保护美好家园
04  除了蓝花楹大道,昆明还有数十条花树大街等你打卡
05  昆报君观察:COP15效应释放,昆明收获了什么?
06  哪些渠道能收到地震预警?收到预警该怎么办?这些知识很重要
07  昆明,变了!
08  为干实事点赞!昆明180条校园专线温暖孩子上学路
09  紧急通知:收发快递注意消毒  警惕涉疫包裹流入






<END>
感谢阅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后台,标注来源:昆报头条(ID: kbtt666)
昆明日报社综合新闻中心出品
文|王姗
视频|宋潇
编辑|范志强
美术设计|宋潇
审核|董小龙

合作洽谈
合作邮箱:kunbaotoutiao@163.com
识别二维码加微信,和昆报君私聊啊~

我知道你在看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