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 在滇池畔长大的李良,成为绿水青山守护人;
● 研究西南联大历史22年的李红英,矢志讲好联大故事、传承联大精神;
● 做电商的云琼云丽姐妹俩,幸福地忙碌着,带领更多老乡致富;
● 办企业的高玉凡一直记着“不要亏本哦”的叮嘱,让品牌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市场……
这些昆明千千万万奋斗者的代表,都在用行动昭示:牢记嘱托,把总书记交办的事情办好。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会唤醒人们难忘的记忆,照亮砥砺前行的道路。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云南考察调研,给各族干部群众送来党中央的关怀和慰问。总书记深入农村、古镇,探访生态湿地,走进年货市场,考察教育基地,听取发展汇报,擘画奋进蓝图……
总书记这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工作时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要求,同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新时代云南、昆明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殷殷嘱托,让春城儿女备受鼓舞、倍感振奋,激起了全市上下开拓进取的激昂斗志、克难攻坚的万丈豪情。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昆明人民切实把总书记的关心关怀转化为感恩奋进的磅礴力量,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路披荆斩棘、扬帆奋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积极进展,城市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城乡旧貌换新颜,全市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昆明人民用汗水和智慧,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开拓创新砥砺前行,用奋斗让岁月浸染灿烂的色彩,使时空充满火热的温度。一个个身影、一句句表白、一幅幅美景,汇聚成时代壮美画卷。
昆明人民向善向上,立足平凡岗位,敢为人先拼搏奉献,争做“追梦者”“圆梦人”,在伟大的时代中踏平坎坷向大道,埋头苦干创造非凡业绩,脚下的路必将越走越宽,明天的日子一定越来越甜。
牢记嘱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把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所激发的精神状态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务实苦干、砥砺奋进,谱写好昆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月的春城阳光和煦,上午10点,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公园观鸥的游客开始热闹起来。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昆明考察调研。第一个考察点,就是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
两年过去,在滇池星海半岛生态湿地,阳光如常、蓝天依旧。不同的是,湿地的风景越来越美,在这里安家的动植物也越来越多。还有来往的人们,更加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居民自发自觉
保护湿地保护滇池
星海社区居民老杜是湿地公园的常客,喜欢用3公里晨跑开启新一天生活,如今他还有了新的爱好——收拾游客偶尔遗落在草坪上的杂物。
“我在滇池边上长大,湿地就像我的家,家里整洁漂亮,我们这些‘主人’也会自豪。”老杜说,湿地风景越来越美,来游玩、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还有不少网络视频博主以湿地风光为背景,介绍昆明的美食美景、风土人情,让湿地成了网红。
和老杜一样,星海社区党总支书记李良也是滇池畔的“原住民”。“以前我们‘靠海吃海’,现在都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人。”李良介绍,社区现有2630名居民,大家祖祖辈辈生活在滇池边,对湿地有着特殊的感情。去年以来,随着COP15举行,社区广泛开展科普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让生态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游客增多,社区盘活各种资源发展服务业,也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居民齐心合力,自发自觉地保护湿地、保护滇池。
保护生态,自然少不了党员的身影和力量。官渡区六甲街道以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公园为核心阵地,开展“红动六甲·绿美滇池”行动。以六甲红盟和11个社区党建分盟为抓手,联合辖区3家学校、8家企业的党组织,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滇池保护治理工作,联合开展河道保护宣传、绿化植树等志愿服务活动。
同时,联合工青妇、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成立滇池治理志愿者队伍,去年组织1600余人次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志愿服务,推动形成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河道治理的良好局面。在具体工作中,街道还将滇池保护治理工作划分为57个小网格,纳入“吹哨报到”工作体系,列入事项清单,多渠道收集意见建议。借助“书记吹哨”召集部门科室、社区“七员”、党建联盟单位等力量,即时处置滇池保护治理问题。
不仅官渡区,自筹备COP15以来,昆明以办会为契机,集中开展9大特色宣传活动和9项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大屏小屏结合、科普文艺融合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昆明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保护措施、保护成效,提高社会各界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参与度。
其中,开通5列以“与昆明同行·共绘生物多样性画卷”为主题的“生态文明号”专列,通过地铁车厢、站点通道、灯箱海报等,流动开展生物多样性科普创意海报展。以“探奇多样性·昆明大不同”为主题,市民积极参与,打卡春城生物多样性之美。“COP15春城之邀——一粒来自昆明的种子”特色主题活动得到全国各大城市的响应与支持。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全市形成了“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强大合力,营造了“人人都是东道主、人人支持COP15”的浓厚氛围,掀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行动热潮,凝聚起守护绿水青山的强大合力。
星海半岛湿地
两年里有这些新变化
结合湿地实际情况,官渡区对星海半岛生态湿地水系连通、湿地展示区、配套服务设施等进行了优化提升。构建了低污染水拦截、净化、隔离控制带,提升湿地水质净化功能,充分发挥生态湿地对污染负荷的削减作用,建立生物种类丰富的湖滨生态屏障,逐步恢复湖滨湿地良性生态系统。
随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保育工作的积极推行,目前,星海半岛生态湿地共有水生植物水烛、纸莎草、紫叶象草、芦竹等118种;发现鸟类102种,包括白鹭、灰鹤、黑翅长脚鹬,以及珍稀鸟类彩鹮等。
正在建设中的滇池湖岸线绿带,官渡段以星海半岛生态湿地为起点,全长12.5公里。建成后,市民可沿绿带道路骑行或步行,经COP15室外展示区——宝丰湿地,到达王官湿地,沿途欣赏湖滨湿地风光。
目前,按照“人工干预最小化、自然恢复最大化”的原则,昆明共建成以湖滨湿地为主的滇池环湖生态带6.29万亩。经过十多年的生态修复工作,滇池湖滨已初步构建出一条平均宽度约200米、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超过80%的闭合生态带,滇池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目前已有鱼类26种、鸟类139种、水生植物303种。
其中,宝丰湿地作为COP15室外展示区之一,占地面积1633.8亩。湿地以生态环境复育为核心,以水质净化为基础,选择适合滇池周边环境条件的生态群落配置,去除入侵物种等生物因子及人为干扰因子,形成水生—湿生—陆生复合生态带,恢复和保护滇池湖滨生物多样性。其主要建设和展示内容围绕滇池高原湖泊湿地与湖滨生态系统进行构建,具有壳斗科植物群落、豆科植物群落、滇池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等12种植物群落,计划种植植物种类101种,包括云南特有植物物质大果枣、牛氏荸荠、冬樱花(两种)、绿萼梅等,充分体现云南植物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
临近春节,云琼、云丽姐妹俩格外繁忙,发货、打包、结账,除了那些即将被发往省外的土特产,最近又接了个近千万元的“大单”。深夜,珥季路上两姐妹的店还亮着灯,从开业到现在店里已装修过两次,而那幅与习近平总书记握手的照片,总是挂在最显眼的位置。
2020年1月20日,云琼、云丽姐妹俩这辈子都忘不了。那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新春购物博览会年货街,在云琼、云丽的展位前询问土特产销售情况。那张定格照片,成为她们的朋友圈封面,也成为姐妹俩常常聊起的话题。
时光匆匆,两年过去,当时在年货街与总书记见过面、握过手的人们,始终记得总书记说过的一字一句,那些温暖的话语,成为他们努力奋斗的动力。
“希望老乡都能富起来”
云琼清楚地记得,总书记来的那天,姐妹俩刚好穿着彝族迎接贵宾最隆重的服饰:红色打底镶边绣花上衣,缀有红缨和银泡镶绣的鸡冠帽。
妹妹云丽说:“那天晚上,我暗暗决定,要以总书记的关心为动力,做好电商扶贫,带领更多老乡致富。”
创业总是艰难。云丽回忆,走村串寨、早出晚归,她的脚步印在了东川的街巷、村落,为走过的村寨留下商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她、认可她。最终,“农果云”扶贫产销体验店依靠“实体店+电商”的销售模式,成为东川扶贫龙头企业,云丽负责货源和品控,云琼负责管理和销售。
这两年,姐妹俩在东川、寻甸、禄劝发掘当地优质农特产品,在乌龙镇种植了100多亩七彩花生,建起七彩土豆片加工厂和1600立方米的冷库。公司与东川的80多个专业合作社、寻甸的187个专业合作社、禄劝的318个专业合作社都建立起稳定的供销关系,代销的农特产品达到1000多种。
去年底,她们的高原农副产品加工厂也建了起来,销售的县区农特产品不再只是原材料,经过加工、包装,这些产品能卖出更高的价格。
“每当我俩累到头昏、累到手臂发麻,抬头就能看见与总书记握手的照片,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我们绝不放弃,希望老乡都能富起来。”云琼说。
“此生永远跟党走”
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与老伴儿一同赶街的关上中心区社区居民郭明忠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这两年,他一直记得当时见到总书记的场景。对总书记所说的“安心、顺心、开心”,他也有了新的体会:“2020年春节,面对那么严峻的疫情形势,党和国家没有放弃任何一个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因此,我们拥有了安心、顺心、开心的生活。”
作为一名归侨,同时也是一名老党员,郭明忠说:“两年中,我深刻理解了党的‘言必信、行必果’。作为一名老党员,过去跟党走,现在跟党走,以后也永远跟党走,争取取得更大的胜利。”
当时与家人一起逛街的关上中心区社区工作人员潘艺尹,也见到了总书记。2021年1月,她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谈起工作,她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回想起2021年,似乎就没有停歇过。每次累的时候,想起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看到自己胸前的党员徽章,又瞬间充满力量。”
与潘艺尹同日去昆明国际会展中心见到总书记、又同为社区工作者的福达社区工作人员吴逸伦,也在2021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在社区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回望这两年,她一直在不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追求进步。
“做强产业振兴乡村”
“总书记微笑着挥手,与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亲切交流。”走进禄劝昌盛农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办公楼大厅,墙上一张大大的照片格外醒目。这是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春购物博览会上驻足公司展位时的场景,照片两旁“感党恩,跟党走”“以勤立业,以德立基”14个大字,是公司总经理高玉凡的座右铭。
“那天,总书记在我们摊位前驻足询问,把我们的‘撒坝火腿’带火了,越来越多的省外客户下单,一年下来销售额就翻了一番。随着销路不断扩大,‘撒坝火腿’这个品牌逐渐走出禄劝、走出云南、走向全国市场,2021年,销售额达到了800多万元。”高玉凡高兴地说。
规模扩大、产值翻番,公司壮大、农户增收。这些年来,高玉凡从来不忘乡亲,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他成功对接市场,对接农民意愿,建成火腿腌制基地,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最大限度降低群众风险。生猪养殖户逐渐多了起来,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村民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截至目前,公司共带动村民2747户4864人增收,户均增收达2000元以上。
“我们一直记着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不要亏本哦’,两年来,公司顺势而谋,与多个乡镇合作,积极发展生猪养殖,实现产业蓬勃发展。”高玉凡介绍,2021年公司与中屏镇政府合作开发了“洞藏撒坝火腿”项目,抓住“洞藏”这一特色做大做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在昆明“难看工艺品”公司的刺绣展台前,一件件制作精美、色彩绚丽、图案精巧的服装、帽子、腰带、包包、鞋子,充满民族风情,记述和传承着撒尼人悠久的历史文化。
公司总经理曹彩梅依然记得,总书记对石林撒尼刺绣产品设计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心和肯定,让我们干劲十足,也更有信心把撒尼刺绣传承和发扬好。”曹彩梅介绍,公司不断创新工艺技术、研发新的刺绣产品。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撒尼刺绣,并通过网络平台联系订购绣品。销路拓宽后,公司的撒尼刺绣品逐渐走出云南,走向更大的市场。
西南联大博物馆里有一张老照片,是1945年时任西南联大政治系主任的张奚若与政治系教授钱端升在昆明北门街唐家花园张宅前的合照。照片中,还有一个小男孩。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介绍,那是钱端升的小儿子钱召南,时年4岁。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西南联大博物馆,李红英负责讲解汇报。原定35分钟的讲解,延长到62分钟,总书记在照片前驻足、提问题。李红英回忆:“总书记看着这张照片,问了3个问题:这个孩子是谁?去哪上学了?长大后在哪工作?”
李红英研究西南联大历史22年,在她看来,博物馆里每张照片都弥足珍贵,都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好的实物见证。
“中兴业,须人杰”
李红英介绍,2021年,博物馆仍在进行西南联大文物征集与保护利用。联大校友邓稼先、刘东生等留下的物证,联大从军学子李良驷珍藏的“飞虎队”夹克、腰带、军毯等上百件物证,由联大校友的亲属交给博物馆。他们只有一个要求,让它们作为历史的见证,传承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校歌《满江红》,道出西南联大师生的殷殷爱国之情和拳拳报国之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被迫南迁,1937年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翌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群星璀璨的西南联大,成为彼时教书育人的理想场所、救亡图存的精神高地。
西南联大在昆办学8年多,培养学生8000多人,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0多位院士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材。
这是一座旷代卓绝的学术殿堂,也是一首传之隽永的雄壮史诗。越是收集、整理、研究、讲解联大历史,李红英越是清晰地感受到,联大师生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遇难追悼会上,闻一多不顾个人安危,毫无畏惧,拍案而起,发表了气壮山河、永垂青史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又在记者招待会上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在返回西仓坡宿舍途中,闻一多遭到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为了中国的前途、为了中华民族的命运,闻一多选择舍生取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在李红英看来,无论何时,联大师生想的都是:我能做些什么,让民族前进,让国家发展。联大那一代学者,在极端的战争环境中超越着自我,不论学术研究,还是社会生活,总是围绕思考国家民族的命运而奋力前行。
作家、原西南联大中文系学生马识途说:“我觉得,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社会上,总应该给中国人民做一点好事情。”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西南联大机械系学生潘际銮说:“反正我活着的时候,我就一直追求做事,对国家或者对工程有贡献的事。”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原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王希季说:“校歌里有一句歌词‘中兴业,须人杰’。我就是要成为一个人杰,能够为建设出力,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出力。”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刻坚韧成长,在颠沛流离和敌寇轰炸中艰辛磨炼,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自觉顺应国家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锻造时代脊梁,创造教育传奇,塑造大学之魂。
爱国主义教育的窗口
党史学习教育的示范点
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参观时,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要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教育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南联大博物馆,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重要课堂、窗口和阵地,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示范点。李红英说:“我们必须要讲好联大故事,传承联大精神。这是我们的使命。”
回望历史来路、汲取历史智慧,坚定历史自信、掌握历史主动。西南联大博物馆充分运用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初心使命。
虽受疫情影响,但2021年西南联大博物馆仍为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社区等开展联大故事宣讲155场次,接待参观讲解1700多场次,观众超过7.5万人。观众说:“感谢你们保存这段历史,我们在这里接受了一次彻底的爱国主义精神洗礼,激励我们在伟大时代奋力前行。”
博物馆还推出线上博物馆,策划制作“西南联大与现代中国”精品课程,编写出版全省干部教育读本《西南联大教育救国》《闻一多舍生取义》,举办西南联大中共党组织发展历程专题展览,推出直播讲解、线上课堂、微视频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李红英说,包括学生志愿者讲解员在内,博物馆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90后占到一半以上。必须讲好联大故事,是这个平均年龄只有35.6岁的团队所有人的共识。
精神的力量跨越时空,在学习中感动,在感动中传承。
毕业后,有的学生志愿者讲解员,选择成为博物馆专职讲解员,继续讲好联大故事。有的学生志愿者讲解员,成了老师,把联大故事融入教学中,把联大精神的种子播种到孩子心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必当珍惜时代、担负使命!
文 | 邓磊 张星宇 任翊翔 陈思伊 李思凡
图 | 周密 赵伟 刘凯达
制图 | 张伟 张鑫瑞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