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和新华社记者一起去东川“吃个瓜”

昆报头条 2024-07-15


7月13日,新华社报道了昆明东川区一家企业,他们的新品种西瓜采用“悬空”的方式进行种植,打破了土壤的限制,展现了现代化的高效农业,一起来看全文。





在云南昆明市东川区,尽管户外烈日炎炎,但只要踏入昆明金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大棚,便是另一番天地——一排排繁盛茂密的绿色藤蔓“悬空”生长,每根藤蔓上挂着一个圆润饱满的小西瓜。


“大棚里的西瓜都是新品种,包括早春红玉、红翡翠、福星,这些西瓜的瓜皮只有3到4毫米。”大棚的主人、37岁的徐庆说,因为瓜皮很薄,稍用力一拍西瓜就会裂开,还能顺着裂缝把瓜皮撕开,所以被称为“手撕西瓜”。



得益于大棚里的智能化控制设备,适宜的温湿度更有利于控制西瓜的口感和重量。跟传统的大西瓜不同,每个“手撕西瓜”重量在2公斤左右,小小的个头一家人一次就能吃完。


如今正值西瓜大量上市,在这片200多亩的智能温室大棚基地里,平均每天有8吨西瓜销出,大部分供应昆明市场,其余通过电商销往东部沿海地区。


作为公司的董事长,徐庆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然而,她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2015年,徐庆开始种瓜。尝试过露天种植和钢架大棚后,她发现,东川并不十分适宜这样的农业模式。


历史上的东川曾是著名的“天南铜都”,也因长期伐薪炼铜,植被土壤遭到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脆弱,泥石流灾害频发。


“东川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发展具有局限性,一方面水资源分布不均,另一方面有效土地面积较少。”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级农艺师陈杉艳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不仅因地制宜,也有利于东川的生态文明建设。”


传统模式种植西瓜,一年只能种一季,而且易带来土地病害,这是徐庆选择智能温室大棚的原因。



“比如现在,我只需要在手机上简单操作,就能控制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大棚内温度长期维持在25至30摄氏度,湿度长期维持在75%上下。相较以往,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徐庆说。


西瓜之所以能在大棚中“悬空”生长,原因在于大棚内采用无土栽培,西瓜就种在装有椰糠、珍珠岩、草炭灰等混合营养土的管槽内。50米长的管槽,能种150株西瓜。东川耕地少,无土栽培不受地块限制、不争良田,能够最大程度利用土地资源。


徐庆介绍,无土栽培不仅打破了土壤的限制,还能最大程度减少虫子和病菌对西瓜的危害,每年可以种两到三季。


如今,徐庆的公司年销售收入在3000万元左右,为当地带来了不小的辐射效应,直接解决当地300多名群众就业,包括80多名脱贫群众。公司采用“村集体+公司+脱贫户”的运作模式,收益用于增加村集体收入。除资金支持外,近两年,在沪滇协作项目的支持下,上海农科院共派专家60余人次到这里对西瓜种植等进行指导,并选育优良品种示范种植。


55岁的钱文秀是洒海村的村民。她被徐庆的公司雇来负责西瓜浇水、施肥、采摘、装箱等工作。2018年,她家正式脱贫。


“因为有孩子,我没去外地打工。在这里帮忙种西瓜,每天工资100元,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天气热了,老板还请我们吃西瓜呢。”钱文秀说。


曾经的一条条泥石流沟旁,如今高效农业蓬勃发展,荒滩变良田,瓜果飘香。





往期精彩
  01   我们把地铁5号线“搬”进了手机,乘坐体验绝了~
  02   @昆明人,这家医院可以先看病后付费啦!还有273家正在跟进
  03   刘洪建主持召开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全体会议强调: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和智力支撑
  04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昆明南站“接口”作用充分显现
  05   刘洪建在调研滇池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时强调: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方式革命 坚决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06   彩云之南描绘新画卷——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云南篇
  07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中老铁路 黄金通道
  08   昆明引资引智重塑经济发展新优势
  09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用心用情用力把高原湖泊保护好治理好



<END>
感谢阅读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后台,标注来源:昆报头条(ID: kbtt666)
昆明日报社综合新闻中心出品
来源|新华社
编辑|范志强
一审 | 张正宝
二审|母昌买

我知道你在看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