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梁从诫先生 | 自然之友创世会长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不做绿色救世主。
——自然之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1342sz2g5e&width=500&height=375&auto=0
【认识自己】
不做绿色救世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7728jbp7w&width=500&height=375&auto=0
【梁从诫先生追思短片】
追思自然之友创始会长梁从诫先生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772txn5si&width=500&height=375&auto=0
【送别梁从诫先生】
送别自然之友创始会长梁从诫先生
真心實意、身體力行
——深切緬懷梁先生!
【人群中,他驀然回首,我們看到的,是他孩童般天真的笑。這是先生對我們的笑臉,化解塵俗的一切悲傷。祈望先生吉祥如意!】
(图片来自:自然之友)
先生,2007年暑假的一天,您還記得嗎?那時,您身體已經不大好了——這是我後來才知道的,但您聽說請求面見的小夥子,他來自您曾被下放過的江西省,而且是一個人騎單車趕到北京的,自然之友的會員,您破例答應了,到自然之友辦公室見個面。
很巧,就在當時自然之友所租用的寫字樓院外,我們同時到達。一看到那麽親切的步履略顯吃力卻十分穩健的老者,我就猜想,那應該就是您,我這一生最為敬重的梁先生。只是我還是有點納悶,您竟然一個人獨自這麽走來了。當然,後面我知道了,這恰是您樸實為人的典範魅力!您要離開時,我實在不認看到您這麽孤獨的行走,我想上前攙扶著您,但您柔和而堅定得不容違抗地用另一只手輕輕的把我伸過去的手推開。當時李君暉大姐也在目送您,她用眼神提醒我,應該尊重您的選擇。
現在回想起來,
您的這種個性, 不就是您在當時社會的處境嗎?
您的這種個性, 不就是您對當時社會的態度嗎?
您的這種個性, 不就是你們家庭三代的血脈精神嗎?
先生,您記起來了嗎?我們兩個單獨呆在一個小辦公室裏,促膝而坐時,我把我關於學校裏生態小組的想法向您簡單匯報,也把我對教育和環保的困惑告訴您。但您沒有什麼具體的指示,也沒有發表什麼具體的見解。後來,是後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了,我才得知,您當時的身體已經不大好了。
先生,對不起,怪我知道得太晚,都怪我。我要是知道,我不應該向他們表達我當時那種急切的心情。先生,真的很對不起。
但是先生,您知道嗎?我要告訴您,我真的很想念您!
我多麽渴望,能和您盡情地長談。
我多麽渴望,能得到您親身的教誨。
我多麼渴望,能跟在您身後一起參加活動。
當然,我也知道,我們能相聚在一起的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先生,所以我很急切地希望能見上您一面。但是我真的沒有想到,也不知道您當時的身體已經不大好了。
不過,這真的更讓我感動。這種感動更多的是來自我知道真實情況後。這種感動,更多的是來自於此時此刻,您竟然已經離開我們都整整五年了!距離我們相聚的那一刻,已經走過了八個春秋。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時間,正好是您勞動在江西所奉獻出來的青春年華。
時間過得真快。那一次相聚,確實也很短暫,我想可能真的就只是一刻鐘的工夫。後來,現在,我知道,您答應來見我,其實主要來自於您內心的清醒,您要盡您最後的努力,來激勵如我等後生。所以,當時進行了簡短的對話後,您就在我的您的書上寫下了您的簽名,一如您的個性,柔和而絕不失端正。隨後就走到大辦公間,讓我和您一起留念,還有君暉大姐我們三人的合影。
是的,先生,我就是來自江西的自然之友終身會員,我叫黃小毛。
先生,今天,說來慚愧,我是通過郭耕老師的朋友圈信息,才想起您來的。先生,是不是您想起我來了,通過郭老師的微信,在叫喚著我呢?
是的,先生,現在我和郭老師一樣,都在學習觀鳥拍鳥,通過這種活動,讓大家了解到大自然是多麼的美麗神奇。然後,很自然的生發出愛護自然之心。因為,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先生,我還要告訴您,上次我去拍鳥,雖然沒有拍到好的鳥照片,但是我見證到了鳥類夫妻的壯美愛情,還解救了這其中的那只鵲鴝妻子,把她的夫君屍體也從網絲中解脫出來了。另外還解救了一只珠頸斑鳩。更令人高興的是,當我晚上回家把這個事情整理出來,發到我們的自然之友野鳥會QQ群裏時,飛羽先生十分熱心,指出我解救斑鳩時抓鳥姿勢的錯誤,還從環誌站借來正確的握鳥姿勢圖和標準的拍鳥(手捏鳥的腿部)姿勢圖給我們分享,讓我增長了見識。
先生,不知不覺,現在已是淩晨一點多了。我會不會太冒昧了?打攪您到這麽晚。實在是我手機輸入太慢了。好吧,以後有時間再向您匯報。
最後還是告訴您一個消息,我因為觀鳥拍鳥,剛新建了一個微店,名字就叫鳥人生活館。還有,我2013年出了一本書,名字叫《做一個健康幸福的人》。
先生,您雖然身體上離開了我們,但是您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真心實意、身體力行,我們一起加油!
晚安,祝先生夜夢吉祥。
寫于 2015年11月01日 01:37
整理于2015年11月3日
深切怀念梁从诫先生挽联说明
深切怀念大地栋梁:
遵从先生箴言真心实意,
传诫老人风范身体力行。
近日,想到先生病逝,一直在怀念之中.
不敢说悼念,因为想起老子的话:死而不亡者寿。我想,先生虽然形体已经停止了呼吸,停止了生命,但是,先生的朴实的为人,将永恒存在,与大地共存。先生“真心实意、身体力行”的生态环保理念,已然在大地开花结果……所以,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精神不会随之死亡。所以,我没有理由悼念,我只有怀念,也将一直怀念下去!
近日,也在关注着自然之友网站的内容,我更坚定着我的想法:先生永存!
同时,我也借用着网站的图片等,自己保存和制作了以为怀念的存在。当然,我也根据自己的内心想法,尝试着写了一副挽联:
深切怀念大地栋梁:遵从先生箴言真心实意,传诫老人风范身体力行。
今日再看,主要还是想表达一下我的怀念之意,或者说,对我写的这副挽联,作一个我的说明:
1、横批:我深切怀念着先生,一如我开始表达的意思。先生是大地栋梁,当之无愧!大地,因为生态环保,先生没有往历史学家方向继续发展,而是心怀苍生,为自然请命,以自然苍生为友,已然成长为大地栋梁之材,让我辈小草嫩芽,仰之弥高,更明确坚定了人生的方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关注生命健康,爱护生态环境;做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2、上联:先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内心的良知。先生告诫我们要真心实意,不唱高调,不做“救世主”。怀念着先生,必然要遵从先生的箴言!
3、下联:先生不仅言传,更重身教。先生用实际的行动,告诫着我们,生态环保,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有多大能量,就发多大光,就放多大热;要身体力行。作为小草嫩芽,我们也要努力成长,也要向着树木的方向成长起来,我们也要像先生告诫、倡导的那样,去宣传教育,传承着先生的生态环保理念:“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三者又分别嵌入了“梁”“从”“诫”三个字,来表达对先生的深切怀念,也表示着先生的精神和我们永远在一起,先生虽然走了,但这一走,更显得他的长生了……
2010-10-30 六 廿三 晴9℃-19℃
深切怀念大地栋梁:遵从先生箴言真心实意,传诫老人风范身体力行。
刚上午用电脑,开博客看到有信件,点开看到——
[最新消息] 讣告:沉痛悼念梁从诫先生(具体内容见附件1)
再点到自然之友网页,看到——
沉痛悼念梁从诫先生(专业,具体内容见附件2)
接下来点开其他内容,不久作开篇的那幅挽联。然后凭着记忆,找出了自己和先生有关的图片和日记(具体内容见附件3)。
先生朴实的形象,将一直影响着我: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附件1([最新消息] 讣告:沉痛悼念梁从诫先生):
讣 告
沉痛宣告:
“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2010年10月28日下午16时许因内脏器官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梁从诫先生告别仪式将于2010年11月2日上午10时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告别室举行。
梁从诫家人暨“自然之友”
说明
遵从梁从诫先生和梁先生家人意愿,根据“自然之友”一贯秉承风格,告别仪式将从朴、从简举行,婉拒花圈、花篮。现场将备有单枝鲜花,以供凭吊者表达哀思。未能到场的朋友,可发送挽联内容至宁荣菊手机13811994228。来电致哀请联系张赫赫13641317805。 告别仪式后,“自然之友”将于12月5日举办梁从诫先生追思会。
北京世纪坛医院(原铁路总医院)告别室地点和路线: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院路10号(告别室位于医院西南角,图书馆南侧;医院毗邻北京
西客站,请大家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出行。)
具体请关注:
http://www.fon.org.cn
附件2(沉痛悼念梁从诫先生):
沉痛悼念梁从诫先生
会员悼文 会员追思 专题 照片集
--------------------------------------------------------------------------------
讣 告
沉痛宣告:
“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2010年10月28日下午16时许因内脏器官衰竭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梁从诫先生告别仪式将于2010年11月2日上午10时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告别室举行。
梁从诫家人暨“自然之友”
说明
遵从梁从诫先生和梁先生家人意愿,根据“自然之友”一贯秉承风格,告别仪式将从朴、从简举行,婉拒花圈、花篮。现场将备有单枝鲜花,以供凭吊者表达哀思。未能到场的朋友,可发送挽联内容至宁荣菊手机13811994228。来电致哀请联系张赫赫13641317805。 告别仪式后,“自然之友”将于12月5日举办梁从诫先生追思会。
北京世纪坛医院(原铁路总医院)告别室地点和路线:
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院路10号(告别室位于医院西南角,图书馆南侧;医院毗邻北京西客站,请大家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出行。)
会员悼文
会员悼文
杨东平:梁先生走了
赵永新:追念自然之子梁从诫
秦亚黎:悼念梁先生
叶榄:我所认识的梁从诫先生
--------------------------------------------------------------------------------
杨东平:梁先生走了
上午参加第二届非公募基金会论坛,下午在研究院讨论今年的《教育蓝皮书》,意外地得到消息,告知梁先生刚才在世纪坛医院因肺部感染不幸去世!梁先生的病情发展很快,但万万没有想到他那么快就离我们而去!
晚上,聚集在医院的自然之友的朋友们向躺在冰柜中的梁先生最后告别。往事历历,令人不胜感慨。从90年代初开始,与梁先生和几位朋友一起发起成立自然之 友,想起他当年从东单骑自行车到理工大学找我,一起去环保局跑注册,在紫竹院公园的草地上办公,为金丝猴奔走,在可可西里遭遇车祸,在人们还不知什么是环 境保护、什么是NGO的年代,开拓了一个全新的事业,成为一个标志,一面旗帜。他“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的呼喊仍在中华大地回响。他“真心实意,身体力 行”的心声,仍在激励我们继续前行……
回家搜索照片,将梁先生最近、也是最后几次参加自然之友活动的照片奉上,作为一种纪念和分享。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成为永远……
追念自然之子梁从诫
赵永新
梁先生走了。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许,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协会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世界坛医院与世长辞,享年七十八岁。
“梁先生走了?!”噩耗传出,许多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梁先生的确走了。但他生前播下的绿色的种子,却已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梁先生生于1932年8月4日,祖父是著名维新思想家梁启超,父亲是中国建筑史学奠基人梁思成,母亲林徽因是品貌超群的一代才女。父母给他起名“从诫”,是希望他能成为像北宋李诫那样的建筑学家。后来,他考清华建筑系时差了几分,遂该学历史(当时清华大学的的建筑系系主任,就是梁思成)。大学毕业后,梁先生一直从事历史方面的教学、研究等工作,出去文革期间近十年的下放江西某“五七干校”劳动。1988年,他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从1989年开始,他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1994年3月31日,已是“耳顺”之年的梁先生深感中国环保问题之严重,遂告别历史学研究,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注册成立了中国文化书院·绿色文化书院。该民间保组织(即环保NGO)以“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为宗旨,又称自然之友。它以推动公众的环境意识教育为己任,以与政府的良好合作为基础,同 时强调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保留对政府监督、批评的权利。
对于梁先生的这次大转身,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曾作过如下评说:“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沿着这条路走下去的话,什么风险也不会有,就能有所成就的。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他毅然抛开那一条‘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道路,由一个历史学家一变而为‘自然之友’。这就是他忧国忧民忧天下思想的表现,是顺乎民心应乎潮流之举。我对他只能表示钦佩与尊敬。宁愿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季先生所言极是——
十六年前,国人的环保意识还异常薄弱,自然之友持之以恒、风雨无阻,踏踏实实地在社会各阶层开展灵活多样的环保教育。如今,环保教育已经走进课堂、社区、企业,乃至,绿色的种子洒遍神州;
十六年前,民间环保组织还是一个怪怪的新名词,公众参与更是凤毛麟角。如今,自然之友已成长为拥有万余名会员、蜚声中外的民间环保组织,而且孵化、催生了北京绿家园、地球村等民间环保组织,全国的民间环保组织更是数以万计,成为环保大潮中不可缺缺的生力军;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已经成为亿万民众的自觉选择;
十六年来,在自然之友的不懈努力下,滇西北的金丝猴和原始森林从刀斧下解救出来,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河建坝须经科学论证,首钢迁出北京,重建圆明园遗址的“倡议”被束之高阁;
十六年来,在自然之友的积极倡议下,敏感建设项目上马之前向社会公示已成惯例,公众的环保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受到法律的保护,环保等公益诉讼开始破冰……
梁先生本人的环保行为,在国内外得到一致认可:地球奖、大熊猫奖、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使者、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南方人物周刊》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2005绿色中国年度人物、母亲河奖、2010年中国新闻周刊十年影响力人物;“亚洲环境奖”、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然而,梁先生没有沾沾自喜。
他说:什么时候,像我这样的人多到得不了奖就好了。
他说:我们觉得10年来我们对于中国环境保护所作出的贡献实在是很有限,不值得举办什么纪念活动。如果将来,比如20周年的时候,我们有比较大的贡献了,我们再来庆祝。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
直至今日,行政命令下的治理污染还是阻力重重,十多年前民间组织推动的环保行动,其艰难就更加可以想见。
梁先生曾应邀到某国家机关演讲,没料到前来听讲的只有5人。即便如此,梁先生也没有放弃:如果我能在你们5个人心中种下5颗绿色的种子,我就很欣慰了。
“我们不求波澜壮阔,但的确需要水滴石穿的耐心,一点一滴地坚持。”梁先生以他的勇气和执着,奋勇前行,以滴水之力,穿磐石之坚。
“滇金丝猴的生存栖息地受到严重威胁!”1995年秋,梁先生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生活在滇西北地区的滇金丝猴,数量极其稀少,属国家一级珍稀保护动物。但当地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金丝猴赖以生存的100多平方公里原始森林。
梁先生闻讯后,先是通过新闻媒体迅速报道传播滇金丝猴生存环境遭受威胁的消息,后又直接向中央有关领导写信呼吁,得到了两位领导的批示,云南德钦县于是暂时放下了斧头。
但到了1998年,梁先生得知那里的天然林砍伐行为并没有真正停止。他再次吁请媒体支持。后来,该事件被央视《焦点访谈》等媒体曝光,当地政府部门被迫禁止对原始天然林的砍伐破坏。
相比之下,藏羚羊保护之路更为艰苦漫长。上世纪90年代,利欲熏心的盗猎分子为了贩卖羊绒(用其做成的披肩“沙图什”是国际市场上价格不菲的奢 侈品),经常开着车在高原上追杀藏羚羊,其数量从几十万只锐减到七万余只,面临濒危。为保护藏羚羊,青海省治多县县委副书记索南达杰带领“野牦牛队”与盗猎分子殊死搏斗,结果英勇牺牲。环保志愿者杨欣决心在可可西里建一座“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以纪念英灵、警示盗猎者。为筹集资金,他写出《长江魂》一书,而后将书抵押给企业,订购保护站设备。
梁从诫得知此事后,立即给杨欣打电话:你到北京来,我给你组织演讲报告会,咱们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讲,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卖书!
那个炎热的夏天,梁先生带领杨欣等人挥汗如雨,马不停蹄地在首都各大高校演讲,卖书筹款。
1999年2月,梁先生上书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林业局,呼吁对藏羚羊保护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并建立青海、西藏、新疆3省区联防制度。之后不久,国家林业局就在3省区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盗猎“可可西里一号行动”,极大震慑了盗猎分子。
同年5月,67岁的梁先生亲率媒体记者,前往海拔近4000米、空气稀薄的“索南达杰”保护站,亲手点燃了火把,把从盗猎分子手中缴获的藏羚羊皮焚之以炬。在返程途中,意外发生车祸,梁先生右肩脱臼、胸部挫伤。但在接受采访时,梁先生对此只字不提。
他在一篇笔记中写到:环保行动不是轻柔的田园诗,风险总是有的。为民间绿色活动付点代价,我们无怨无悔。
为保护藏羚羊,梁先生甚至甘冒风险,在1998年10月6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之际,毫不客气地给他写信:我请求您,运用您个人在国内和在你们的欧洲同伴中的影响,和我们一道来防止这种珍稀动物因“致命”的时尚而被灭绝……
第二天,布莱尔会见了他,并于当天给他回信:我一定会把你的要求转告联合王国和欧洲联盟的环境主管当局,我希望将有可能终止这种非法贸易(用藏羚羊羊绒做的珍贵披肩)。
曾随梁先生赴可可西里采访的铁铮由衷感慨:我清晰地感到,在他血管里流淌的都是对自然的爱,这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真心实意,身体力行
“不唱绿色高调,不做绿色救世主”,是梁先生为自然之友确定的不二法则;“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是他对自然之友提出的要求。
与自然之友打过交道的人大概都知道,该组织所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名片,都是用废纸印的;非打印不可的资料,都打在废纸张的背面。自然之友办公室的许多办公用品,打印机、文件柜、保险柜……都是别人淘汰下来的;罩在椅子上的布套,是会员们自己在家缝好带去的;就连梁先生上班时坐的沙发,都是捡来的。
在自然之友,绝少有“公款”吃喝,工作人员偶尔聚餐,都实行AA制,每人标准5—10元。以自然之友的名义请客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有幸成为客人的,是来自英国的国际环保知名人士珍妮·古道尔博士,和可可西里的“野牦牛队”队长扎巴多杰。
梁先生自己,更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他外出时随身带着一个布制的小口袋,里面装着一双筷子、一把饭勺,从不用一次性筷子。
他摔伤之前,出门办事能骑自行车就骑自行车。有一回他骑车去全国政协开会报到,门卫拦住了他:“你给谁报到?”
“给我自己。”梁先生说。
那个门卫不信,直到看他掏出委员证,才放他进门。
梁先生的夫人方晶,曾经讲过这样一件趣事:2000年8月,他到菲律宾领麦格赛奖,大家都说:那么正式的场合,应该有两套正式的衣服。我陪着他去国贸买衣服,路上他对我说:如果不是因为这回买“大礼服”,我一辈子也不会去这种地方。衣服买回来,我们让他穿上走两步看看,结果怎么看怎么别扭:他脚 上的老式三接头皮鞋和新衣服太不相配了,那双鞋还是1979年去日本时买的。我们吵着让他再买双新皮鞋,他笑说:没关系,到时候我把脸上的表情搞得丰富 点,让他们只注意我的上半身不就行了嘛!
梁先生的日常生活,更是简单得让人不敢相信。据曾在自然之友工作过的志愿者谢梅回忆:有一年梁先生请我们去他家过春节,那是我第一次去梁家吃饭。原本想着去大吃一顿的,结果进门一看,梁先生亲自下厨,做的炒面,还有几样凉菜。大家围坐说笑,过了一个年。整个晚上,梁家的电视一直没有开。
“那是我记事以来头一次过了一个没有看春晚的除夕之夜,特别新鲜,感觉特别好。我头一次知道,没有电视,可以过得这么好。”谢梅说,“现在我已经养成少看电视的习惯了。没有电视,生活中并不会有缺憾,倒是少了一份喧嚣和浮躁。”
“地球只有一个,只有改变我们的行为来适应地球,不可能让地球来适应我们。”梁先生用他一点一滴的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环保理念:衡量一个人的环境意识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而在于他为保护环境做了点什么。
梁先生的业务爱好,是看书、看VCD、CD。由于嫌CD太贵,他每月只买一张。
梁先生说:“人还是应该有一种精神,有一点追求。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可以选择另一种生活”。
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做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用“温而厉”来形容梁先生的性格,应该非常恰当。对于前来求教的学生,对于热心环保的志愿者,梁先生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但是,当面对那些蛮横霸道的官员和财大气粗的老板时,不管他的官职有多高、财力有多雄厚,梁先生从来是不畏不惧,仗义执言,甚至是疾言厉色,拍案而起。在2001年3月举 行的“北京城市河道治理对话会”上,我曾亲眼目睹了梁先生与北京市某位领导针锋相对的激辩过程。这位高高在上的领导说话咄咄逼人,梁先生和他争得面红耳 赤,以至于搞得领导下不来台,拂袖而去。
即便是面对“外国贵宾”,梁先生也是不留情面。1999年,他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梁先生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无非是要到中国来推销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些消费主义的理念……你们想在中国推销你们的产品,首先要让中国人的消费理念向西方靠拢。到时候,中国人都在想明年换什么型号的汽车,换什么新型号的手机;孩子们都在想吃有多少种香料的冰淇淋、汉堡包,女同胞们都在想用什么高级品牌的化妆品……可是,如果十几亿中国人都过上你们那种生活,中国的资源能支撑得起吗?按1990年官方统计,中国人均能耗只有美国的1/14。如果现在中国要达到美国1990年的生活水平,把全世界的能源供应中国都还不够。这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你们想过要承担什么责任没有?
在许多场合,梁先生是不受欢迎的人,“出风头”之类的风凉话也不少。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在接受杨澜专访时,梁先生坦陈:从梁启超到梁思成,再到我,我们祖孙三代如果说有共同点的话,那就是社会责任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不尽我们的力量,为这个社会、为这块土地、为这个民族做一下些力所能及的回报。
大家一起坚持下去,节约型社会才有可能出现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而人均资源比较少。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都是空前的,如果我们不重视节约,中国的发展将不可持续。节约要从 每个人做起,如果我们能从每件小事做起,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盆水开始,大家一起坚持下去,节约型社会才有可能出现——这是在2005年11月30日晚举行的2005年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梁先生致辞中的一段。
2007年以后,虽然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还是对自然之友的发展念念不忘,能坚持参加的就坚持参加。
这年夏天,自然之友的新一届理事会举行战略规划研讨会,已不再担任会长的梁先生欣然前来,与新老理事促膝交谈,殷殷嘱托;
2008年初,自然之友举办迎春茶话会,已很少出门的他冒着寒风,头戴毡帽、身穿棉衣,赶到会场,看望会员,并亲自给敬一丹等名誉理事颁发证书;
2009年3月,自然之友举行成立十五周年座谈会。考虑到梁先生的心愿,座谈会特意选在他家附件的一个地方举行。看到腿脚已不太灵便的梁先生由人搀扶这走进会场,许多老会员激动不已,纷纷上前握手。不能久坐的他听了一会儿,就由保姆搀扶着,小心翼翼地往回走。我跟在身后,目送穿布鞋的他慢慢地走 过院子,一步一步地上楼梯……
这,是梁先生最后一次参加自然之友的活动。
是什么让梁先生对自然之友、对环境保护如此放心不下?
“我们和其它动物同是自然之子。麻雀打光了,虫害就增加了。拼命洒杀虫剂,结果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有农药的残留。我这么大年纪了,无所谓了,但那么多青年人、那么多祖国的花朵该怎么办?”
如今,自然之子驾鹤西归。
听听这位绿色英雄的生前告诫吧:亿万人的警觉,会形成宏伟的力量,而亿万人的无知和漫不经心,也会给地球带来沉重的负担,乃至巨大的灾难。
梁先生,一路走好!
秦亚黎:悼念梁先生
昨天晚上8:45分收到李翔于下午六点零九分发来的短信,告诉我们梁先生于昨日(10月28日)在医院病逝。心中十分难过。晚上8点54分,武汉的徐大鹏老师打来电话,心情沉痛,我说我已收到通知。梁先生2007年起罹患疾病后(我没有记住梁先生所得疾病的名称)。07年11月1日,去北京参加环保联合会和理事会,那天本商议好去看梁先生,李君晖想得很周到,安排大家在办公室附近请梁先生、方老师出来聚了一次。那时梁先生还保持着他非常亲和的笑容,很少能有人具有梁先生这样的亲切感。
如果安排去北京,去看望一下梁先生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因为梁先生病了。
09年12月去北京开会,会议时间安排的很紧,13日中午乘午饭时间,我提议外地理事去看梁先生。我们去看梁先生没有预约,可能会给方老师和家人带来不便,因为看梁先生心切,我和徐大鹏老师、王少明、刘德天、顾训中、崔晟、董瑞祥老师还是没有预约就去了梁先生家。一路大家的速度几乎有点像行军。看到大家恳切尊敬的心,刘德天老师边走边说对我说:“看到了吧,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不巧,那天方老师出门不在家,走到门口看见一个很面善的大姐,她笑着说等会我来开门,原来,她是梁先生家请的工人赵(?)姐。
那天梁先生正在午休,房间拉着窗帘,梁先生并没有睡觉,只是静静的面朝墙躺着。对我们的来访并没有什么反应。大家静静看完梁先生,给方老师留了个纸条,然后大家几乎是跑步返回参加下午的会议,而且这些人中有几位都是花甲之年的长者。
会议结束,我要乘第二天下午的飞机回深,本计划去观复博物馆看看,可是时间来不及。内心就非常想再去看看梁先生,去梁先生家还是要问路,恰巧问到两位夫妇模样的人,他们说跟我们走吧,直接从王府井就把我带到梁先生家。去到梁先生家,赵姐开了门,方老师不在,梁先生正在独自吃饭。很陌生的看着我,基本没有语言,我只是间或与赵姐说几句话。之后方老师回来了,非常热情的询问我在北京的安排,期间不时问梁先生:这是自然之友的会员你认识吗?问了很多次,梁先生很专注的看着我,回答:“不认识。”“想不起来了。” “深圳的。”不知那时再多问两遍梁先生是否还能记起什么。这次看到梁先生让我感到很安慰。方老师还不忘让我带问深圳的会员好: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愉快!
10年5月去北京开会,我和徐老师、顾老师、王老师商量抽时间去看梁先生,那天晚上还有许多要交流的事情,吃完晚饭已经7点多了,再去打扰实在是不方便了,所以就取消了看望的安排。
10年7月去北京开理事会,时间还是安排的很紧,我特意订了会议结束第二天下午的班机,很执着的抽空去看了梁先生。这次去梁先生家绕了好几圈路(我有依赖心不记路的),因为没有带梁先生家的电话,也没有预约,给方老师带来了很多不便(我觉得抱歉)。因为梁先生已经没有行动能力了,方老师还是将梁先生扶起到客厅见面。那时梁先生还能咀嚼和进食,并且能简单复述方老师告诉他的话。这次探望感到方老师因照顾梁先生操劳而衰老了许多。
梁先生是和我的父亲同一个时代的人,看到他的情况和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两样呢。我父亲生前也是因为罹患脑部肿瘤开颅化疗后脑部萎缩去世的。06年寒假,听说外公情况不好,爸爸的大外孙女放寒假从北京坐火车直接回到外公身边尽床前之效,一个假期家里几个孙女一直给大小便失禁的外公净身擦洗,做饭喂饭,一个假期全心全意,孩子的行为都感动医院的医生护士。听到外甥女转告外公的情况,我在北京的一家中医诊所失态痛哭。06年元月我回去时父亲已经没有语言能力了。
梁先生和自己的父亲又有什么不同呢?本来年过古稀,应该颐养天年,但是梁先生却为守护国土环境的美好一直工作到77岁,鞠躬尽瘁。前几年唐锡阳先生来深圳做环保公益演讲,有许多学生听众,我也曾对那些学生说:唐爷爷到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为什么还在到处奔走工作,为什么?不是为他自己,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人做的更多一些呢?其实,我除了无比尊敬梁先生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外,还有我对一个血肉之躯的老者父亲般的敬爱,哪怕他不算完美。
愿他高贵、善良的灵魂宁静安息!
叶榄:我所认识的梁从诫先生
梁从诫先生,是名人之后。祖父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少年中国说》一文不知激励了多少中华儿女为“中国雄于地球”抛头颅洒热血。他和恩师康有为发起的戊戌变法虽告失败,但其思想的光辉又启迪了多少有识之士。梁从诫先生的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音都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特别是其母林徽音女士,集才艺、美貌、贤淑于一身,在当时,被称誉为中国第一才女和美女。在这种家庭熏陶下,成长起来的梁从诫先生,自然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梁先生自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便开始了教书育人、图书编撰的工作。80年代中期,他在任《知识分子》杂志主编时,收到了一封寄自江苏的信,信里反映了江苏的乡镇企业只顾自身发展,忽视环境保护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情况。正是这封信,使梁先生陷入了沉思:如何能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如何能使人与自然和谐。此后他便将目光投向了日益濒危的生态,投向了满目疮痍的大自然,父辈们那种“不顾个人安危,为国为民请命”的精神又在他的身上复活。他毅然辞去公职,于94年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组织成立后,他不顾年老体衰到全国各地为环保奔波呐喊,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他的举动感召了一大批热心人士加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因为贡献突出,获得了亚洲环境奖、菲律宾麦格赛赛奖等国际环保奖项,成为中国民间环保的领军人物。1999年,我荣幸地加入了“自然之友”。作为一名环保志愿者,“自然之友”的一员,能拜访梁从诫会长,并聆听他的教诲,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
机会说来就来了,2000年9月,我因为要到铁道部环保办汇报此前几个月做的“中国铁路绿色行”活动情况,便来到了首都北京,并得以有机会拜访“自然之友”。第一次见到梁先生是在北京沙滩北街的康芙宫(当时自然之友的办公室),巧得很,梁先生刚从德国回来,风尘仆仆,显得有些疲惫。当我激动地伸出手去,并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梁伯伯,您好”时,梁先生冷淡地问张继莲主任:“是自然之友的会员吗?”张主任说:“是。”本来被我在心里预演了多次的会见,就这样匆匆地收场。中午吃饭的时候,当我又亲热地喊他一声“梁伯伯”时,梁先生当着众人的面说:“我最不喜欢别人叔叔伯伯地叫!”我不禁愕然,难道我所敬慕的梁先生就是如此严厉,不近人情的人吗?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但这是事实呀!我差一点没有掉下泪来”,那顿饭我不知是怎么吃下去的,饭后,我逃也似的离开了。
那次相见之后,我本来决定再也不去“自然之发”,甚至有向梁先生写信退会的打算,我淮备在信里好好地发一下自己的牢骚,甚至词句已经在心里斟酌好了,但因为性格爱拖,竟一直没写。后来,又站在梁先生的角度上想想,就没有了写的兴趣。现在想来,竟是我这“爱拖”的不良习惯,拖出了一段和梁先生的未尽之缘。
2001年4月份,我途经北京,又去了趟“自然之友”。此时梁先生已经荣升为全国政协常委。当听张继莲主任说“叶榄来了”后,梁先生很高兴地约见了我,并说:“上次听说你很不高兴,我这个人就这么个直脾气,请你多包涵。”啊,名满天下的梁先生原来竟还这么谦逊,向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会员道歉,我实在有些不知所措,急忙说:“没什么,没什么。”中午吃饭时,梁先生还和我开起了玩笑,他笑着说:“叶榄,动物里有一种树獭,这家伙懒得要命,平时都在树上,只有拉屎才下树,不知道,你这叶榄的‘榄’是不是‘树獭’的‘獭’。此话一出,大家立刻笑了起来。我赶紧抢辨道:“梁先生,我虽然懒,但没有树獭那么懒得不可救药,我可不是树獭。”那次相会后,梁先生在我心中的印象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弯,原来严厉正直的梁先生,还是如此地随和幽默呢!
在此以后,我去自然之友的机会和次数多了起来,每一次和梁先生相见,相处得都很愉快。特别难忘的是有一次,正逢梁先生的生日,唐蕊菲、李君晖、周维等几个办公室的女孩子为梁先生过生日,她们让我在餐馆的门前挡住梁先生,她们要准备一下,说给梁先生一个惊喜。我赶忙将正欲走进小包厢的梁先生和他的夫人方晶老师挡住。等她们准备好了,我才放行。小包厢的灯拉开了,是一个不太大的蛋糕,上面写着:象老爸一样的梁先生,祝您生日快乐!当时,我看到梁先生一脸的慈祥一脸的幸福,他饱含深情地说:“我之所以有今天,是自然之友全体朋友们的功劳,没有大家,我一个梁从诫算得了什么,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自然之友就象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感到温暖幸福。”掌声,大家发自内心的掌声。是呀,能得到如此多的拥戴和敬重,谁能无动于衷呢?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然之友的聚餐,大家全部都AA制,每一次饭前,我们首先的节目是发筷子。自然之友办公室的同仁们从不用一次性筷子,每一次吃饭,绝不多点菜,有时候七八个人才花三十几块钱,这和公款大吃大喝简直是天壤之别。记得有一次,吃饭的人中就我和梁先生是男同志,菜点得虽不多,但女同志们的饭量太小,没能吃完,还剩下一些。梁先生就说:“叶榄,你整天到处跑,体能消耗太大,不要浪费了,你努点力吃完吧。”我发挥自己橡皮肚的优势把剩下的饭菜全部吃完了,真正落实了我们一贯倡导的“菜光、饭光、汤光”的“三光政策”。等交钱的时候,我说:“今天我吃的最多,要多掏钱。”梁先生说:“今天叶榄最环保,就不用掏钱了,我请他的客!”这些事虽然很小,但足以说明梁先生不是空谈环保,而是实实在在地践行环保,正如他时常对我们说的话:真心实意,身体力行,不唱绿色高调,不做绿色救世主!
最近,环保画家孙君先生向我谈了一件发生在前年的事情。当时北京有电视台做一档民间环保人士和政府对话的节目。梁先生、廖晓义、汪永晨、包括孙君等著名环保人士纷纷落座,北京市一副市长也到了。当谈到一敏感环境话题时,那位副市长出面为一些政府行为辨解。当时,梁先生就火了,拍案而起,大声地怒诉该副市长:“睁着眼睛说瞎话!”场面非常紧张,由此可见梁先生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鲜明个性。
随和中有些固执,正直里饱含责任。这就是我所认识的梁从诫先生。
2003年1月于南京
会员追思
会员追思
奔走呼号,乱世红尘澄万里;言传身教,民间环保第一人。挽梁公
羚羊车,观鸟组,活动有声有色;捡垃圾,植草木,心境无垢无尘。
嗣脉相承举世闻,学识超众出名门。脱离体制少羁绊,创建社团生力军。竭虑殚精从伟业,呕心呖血见精神。驾鹤腾云澄宇内,民间环保第一人!挽良师益友梁从诫先生
——北京会员牟广丰
建议:首先做好的环保工作,是对梁先生最好的宽慰;其次,了解情况的诸君请动笔写点回忆,分享梁先生的业绩与理念,也是对外界的良性宣传(我已经在博客上转发了上海孙金伟先生的悼念文章,感人至深)。
——上海会员小组顾训中
28日刚下飞机,就接到梁老师过世的信息。两年前就知道他身体不是很好,情况并不让人乐观。但听到这个信息,还是有些惊愕黯然。梁先生是自然之友的创始人,是自然之友的精神领袖,同时他也是中国环保界的象征和旗帜。十几年来,梁先生东奔西走,大声疾呼,在一片工业发展的狂飙浪潮中显得格格不入。太多时候,人们看见他单薄而无奈的身影,可他依然坚持着,淡然而从容。他播撒的种子,有些已发芽,长成小树林,而遗憾的是,环境的恶化日甚一日,保护的速度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中国环保依然问题多多,面临困境日趋严峻。斯人已去,精神长存。我们后辈当倍加努力,坚韧不拔,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方不辜负梁先生。
——上海会员小组易晓武
梁先生走了,我呆呆地坐了好半天,不敢相信这一残酷的事实,但这毕竟发生了。
我眼前又出现了几个难忘的画面:我是1998年底在康芙宫原自然之友办公室当着梁先生、奚志农的面与武汉的三位女老师一起报名加入自然之友的,是武汉市最早的一批会员,一直走到了今天。2000年4月22日,我在北京中日环境友好中心参加第四届地球奖颁奖仪式,梁先生高兴地赶来了,因为30名获奖者之中竟有6位是自然之友的会员他们是郭耕、杨欣、奚志农、周又红、徐凤翔和徐大鹏。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打趣说,以后评地球奖要看一看是不是你们的会员,要不然都被你们得光了。梁先生非常绅士地说,没关系,谁得都一样,只要为环保做贡献。2004年春天,梁先生访问武汉,不顾70多高龄,三天之内我陪他到了三所学校,参加四次活动,还与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见面说环保、城市规划、与人文历史。2006年秋天,我又陪他与夫人方晶老师访问温州,讲学之外,还看了古建筑,到了自然保护区。梁先生高兴地说难得有这么放松的机会。他还与我策划利用参加绿色希望行动的机会到湘西与四川李庄看一看,因为他想到抗日战争去过的地方故地重游。但这竟然成了没能实现的遗憾。梁先生走了,愿他一路走好。我们会继续真心实意,身体力行,把环保事业做下去。
——武汉会员小组徐大鹏
“自然之友”,因您而坚定!
——武汉会员小组刘星
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些让人缅怀的痕迹,并以此激发还在世上的人们继续共同的理想。
——武汉会员小组王晨峰
今日媒体纷纷报道了梁从诫先生去世消息,却有意无意将亮点做在梁启超之孙、梁思成之子的名人效应上。其实,先生是中国民间环保事业开创者,是自然之友创始人。看看他批驳何作庥“人不必敬畏自然”时透出的责任和胆识,足以令人钦佩!
——上海会员小组顾训中
请代为转达我在罗马对梁从诫先生的哀思及其家人的慰藉。梁先生身体力行地践行其环保思想,值得世人尊重和仰止。
——理事肖莉
自然之友
中华之绿
——河南小组工委会
祖变法,父护城,先生创自然之友;
倡真心,讲实意,呼吁重身体力行。
——河南小组工委会
绿坛从此失巨臂,
人间已然少先生。
——河南会员小组叶揽
自然痛失挚友几多草木垂清泪,
天地又少知音万千鸟兽放悲声。
——河南会员小组叶揽
先生精神永存,我们将继续担当!
——河南会员小组尚瑞金
万马齐喑,一骑绝尘。念兹在兹,中华君子。书香世传,满门忠烈。自然之友,文明永续。
——河南小组第一届工委委员魏海鹏
梁从诫先生去世了,我们的世界少了一片光亮,少了一位为生命工作的自然之子,祝先生一路走好。期待我们能够获得内心的光明,让心灵得以长足成长,专注于光和美,最终能够给予生命和平非暴力,成为生命大家庭中淳朴的一员。为地球生命久远为未来而工作的志愿者们,我们这一代人,需要为下一代有生存空间,为生命可持续存在而活着,我们需要为此谢罪!
——河南小组会员人与(诗人)
痛泣!梁老为人秉正,心怀浩气,仁善博爱,堪为一代中正,世人楷模。我在北京,将会力争到场送梁老最后一程。自然之友开中国草根绿色之先河,执环境保护大旗之铁臂,担绿色道义为己任,如今早已在中国大地开枝散叶,绿色生态文明旗帜高扬。我建议,为尊重大家意愿,沉痛悼念先生,缅怀先生,激励后人同志,虽然我们不能每个人到现场送先生,但可以在某个论坛或某一博客网站社一灵堂,供大家悼念缅怀!另外,我们河南小组还要加快小组的自身能力建设,争取在中原大地有所作为,以告慰先生!
——河南小组第一届工委成员梁栋
饮冰踏雪一身先,新谱人间四月天。绿染神州铭墓志,思君如在玲珑园。——怀念尊敬的梁从诫先生,金辉(注:梁公祖父梁启超书房名饮冰室;梁公幼时其母林徽因曾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论语有云:祭如在;十七年前梁公在玲珑园召集绿色恳谈会成立自然之友。)
——北京会员金辉
永远的老师:无语无言无泪的痛失.天上地下人间的无奈;是师是友是道的前辈;今天明天永远的凯模。愿梁丛戒先生一路好走!先生走的不远、先生还在身边!
——北京会员孙君
专题
专题摘要: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时,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环保人士、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会会长梁从诫先生逝世,享年78岁。多年以来,梁从诫一直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奔走呼号,被誉为民间环保第一人。[我要留言] [新浪环保]
梁从诫简介
1932年生于北京,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1993年在北京组织了中国首次民间环保研讨会,领导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微博]
附件3(自己和先生有关的图片和日记):
图片1:小毛和先生在自然之友办公室
图片2:君晖、小毛和先生在办公室
图片2:先生的签书
图片3:先生签书笔迹特写。
日记(2007年7月31日上午见了梁先生):
北京那一家人 分类:健康人物2007.7.31 21:17 作者:骑士 | 评论:0 | 阅读:122
今年在北京的日子快要结束了,我觉得,这个夏日至少让我在北京又有了一个家.
上午见到了梁先生,觉得他亲切、慈爱,就像是我的爷爷.上午九点不到,收到了君晖的短信,问我多少时间可以骑到办公室,我说一个半小时吧,她不久回复说,那你现在出发吧,我已经约好了11点见面。当时将近九点了,不过我还在麋鹿苑,没有收拾好东西呢,赶快将昨晚泥沙模糊的自行车骑到门卫王大哥那里,要了抹布,冲刷了一番。然后打点自己的行李,却穿着拖鞋,出发了。到办公室的时候刚过10:30,停好车,看到了一位老人,很像梁先生,却没有招呼。他的步伐由于那次交通事故,显得有点蹒跚,但仍不矢内在的稳健。我收拾好了东西,走进了第一层的门,老人已经开始上楼了。我似乎确定,那就是梁先生了。他提着一个袋子,挎着一个包,我上前说,我帮您提(袋子)吧,我是黄小毛。他一直低头看阶梯,说不要,然后又抬头看了我一下,说你就是黄小毛啊。梁先生稳重地扶着栏杆,一步一步往上走着,依旧固执地拒绝我帮他的忙。后来到了三楼,我首先向先生问候了身体,经君晖提示,我又大概介绍了自己的一些情况。接下来,我们进了办公室,先生微笑着、举手向大家招呼,神情十分温和。然后是几个人合影,我也终于请先生在他的书上签名,只是他的签字,让我觉得自己十分地承受不起,感到内心惶惑不安,但是,这也将激励我走好自己的人生环保路!
这次能见到梁先生,实在是要归功于君晖(以前我是要称呼她为老师的,可是现在,我也和办公室的人一样,用了他们的亲切的称谓,这里的人,其实都像是一家人)了。君晖,就像是我的姐姐。昨天晚上,我向她汇报当天的大概行程和第二天的计划时,她就对我不拜访先生的决定很感遗憾,很热心地问我原因,帮我想办法。终于,今天天气很好,我见到了先生。我的这位姐姐还帮我定下了今天的住宿地方,就是现在的
外面下雨打雷了,以后再写吧……
博客网版权所有
你可以通过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http://biker001.bokee.com/viewdiary.18216854.html
7、31 阴、多云、雷阵雨
上午见了梁先生(见博客)。
中午见了廖晓义(见博客),依旧是可爱不减年轻型的,而又不失母性的慈祥。
下午在FON办公室,之后找到君晖的婆家(?娘家?),见了她爱人孙非先生。
孙先生待人可客气了,留我一人自由安排活动,买了三桶方便面、两包袋装的,还有两瓶水、三瓶橙汁、一个大西红柿、一根黄瓜、一打火腿肠、两包饼干、一袋豆腐皮。他还教我如何开火做吃的,如何用水冲马桶,如何用热水冲澡,如何开关空调、锁门——生怕我哪里有不适应的。还说电脑可以上网,已经开在那里了。
另外,孙先生还买了当天的两份报纸放在床头:《参考消息》《北京晚报》。我想,再没有比这更周到的服务了。真是受宠若惊。
君晖真当我姐,更亲,而这姐夫,更乐于助人了,呵呵,谢谢北京的这些朋友!
不过,《北京晚报》16版http://biog.sina.com.cn/m/bjlunyu上,苏文洋(?详)的《薛先生又在纸上谈兵》一文,在下实在不敢恭维。也可见当今国情之差劲,国家官风之日下,官与民成火和水了!国家堪忧啊!不听而避之,不听而罚之!还以为荣光,呜呼哀哉!官不听民声,开会去吧!
梁从诫先生生平
●出生于1932年
●1950-1958 北京大学历史系学生、研究生
●1958-1962 云南大学历史系教师
●1962-1969外交部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人员
●1969-1978“文化大革命”期间下放江西上高县“五七干校”
●1978-1988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办《百科知识》月刊,曾任《知识分子》杂志主编。
●1988年辞去公职,应聘到民办中国文化书院任导师(即教授)
●1989年开始,任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曾担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1994年,创建中国第一家民间环境保护团体“自然之友”。
●1999年,获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和香港“地球之友”颁发的“地球奖”,以及国家林业局颁发的“大熊猫奖”。
●2000年6月,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使者”称号;同年,被北京市奥申委聘请为环境顾问。
●2000年8月,获菲律宾雷蒙·麦格赛赛“公众服务奖”。
●2000年12月 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称号。
●2002年 任北京奥组委环境顾问
●2004年9月 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公共知识分子50人”之一
●2005年获“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奖
https://mp.weixin.qq.com/s/jiKqmMF4SOgakyN5AQ3OkA
https://mp.weixin.qq.com/s/TPetQce1IFoalo5DzvjPSg
https://mp.weixin.qq.com/s/mQB6lOY4ITk81q4EAzxc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