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科学的海洋里 |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首都科普 首都科普 2021-08-0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地处美丽的北京香山脚下,有着90年的建所历史,是我国植物学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具有从微观到宏观的完整植物学科体系,在植物分类和系统进化、植被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植物分子生理和器官发育、光合作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原创性成果,先后获得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完整的学科建制和健全的研究体系,为植物所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院重点实验室、1个亚洲最大的植物标本馆、1个植物园、11个野外台站和2个育种基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是于1956年在俞德浚院士等老一辈植物学家倡导下,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选址建成的,它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院于50年代建立的植物园中较早的一个。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占地7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2430平方米。建有宿根花卉园、牡丹园、月季园、水生和藤本植物区、稀有濒危植物区等专类植物展区和1个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收集保存植物7000余种(含品种)。植物园以收集保存我国北方温带及其生态环境相似地区野生植物资源为主,重点进行珍稀濒危植物、特有植物、经济植物、观赏植物和环境修复植物等重点类群的调查、收集与保育,并兼顾国外重要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和资源植物发掘利用研究。


温室展览展厅简介


多肉植物室

多肉植物室分为非洲多肉植物区、美洲多肉植物区、亚洲多肉植物区三个区域,共展出三百余种(品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室中的明星植物非猴面包树莫属了,植物园共采集到7种猴面包树的标本、果实,并已成功繁殖出4种猴面包树种苗,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同时展出4种猴面包树属植物。展室中还展出了象腿树(Moringa drouhardii)、非洲霸王树(Pachypodium lamerei)、索马里沙漠玫瑰(Adenium somalense)等珍稀多肉植物。

水生植物室

水生植物室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沼生植物。水生植物室分南北两部分,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水深。南侧温度较低,以展示睡莲科睡莲属(Nymphaea)植物为主,主要为热带睡莲亚属以及跨亚属睡莲中的44个种和品种。北侧温度较高,以展示叶片巨大的王莲属(Victoria)植物为主,公众可在中国北方冬季观赏到王莲花开的美景。

裸子植物室


裸子植物室,用于收集原产自亚热带和热带的裸子植物种类。展室分为4个区域:苏铁(Cycads)+银杏(Ginkgoaceae)区、松科(Pinaceae)区、买麻藤类(Gnetales)区以及其它松柏类植物(Conifer II,不包括松科)区,分别展示这四大类植物的代表性种类。当游客在参观裸子植物室时,仿佛在跨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沿着生命之树体验植物的进化历史,让大中小学生了解最新的植物系统学研究进展,为公众了解生物进化提供一个鲜活的场景。


特色科普活动


科普大讲堂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于2013年开始打造“科普大讲堂”特色科普活动品牌,依靠植物所的科学家与博硕研究生团队,以北京植物园、标本馆、野外台站为主阵地,开发了科普活动30余项、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10余项,开办了《会动的食肉植物》《谈花之色变》《科学绘画自然笔记》《湿地植物的认知与绘画》《植物,每时每刻的相伴与问候》等系列科普讲座,为全国中小学和其它单位提供专业系统的植物科普课程和科技实践服务。

水果故事会

水果故事会系列课程围绕果实类型、果实发育过程、果实风味转变、果实品质等主题开展。活动既利用了贴近生活、公众熟知的素材,又充分运用了植物园多年国际交换、引种积累、精心养护的果树资源,将前沿研究成果、科研经验巧妙植入活动之中,使参与者在探索中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模式,在游戏、竞赛等互动过程中掌握科学知识。

植物科学绘画——“妙笔生花”

“植物科学画是既要求有严格的科学性又要求有强烈艺术性的一种绘画”,“它能在方寸之内集中概括各种植物的全部特征,科学地再现植物的原貌,这是摄影艺术所不能替代的”。2018年植物所推出了全新的植物科学画特色活动,小朋友们在活动中将学习运用绘画技法科学、客观、形象且艺术地表达出植物形态的科学内容,以及如何通过绘画揭示植物的解剖结构、物候信息等科学内涵。

野外综合性科学考察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利用野外台站资源,指导学生完成野外科考实验课题,内容包括:(1)了解野外科学实验的基本原理与过程;(2)了解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影响因素;(3)调查生物物种组成和生物量;(4)感受森林/草原文化及自然风貌。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拓宽视野,强化学生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实现在考察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的目的,拓宽中学生科技创新的渠道。


自2018年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积极适应科学传播方式的转变,在打造好传统科普平台的同时,不断开拓科普渠道,营建电视传媒、网络载体、线下平台交叉融合的全媒体科普氛围,使研究所最新科技成果、先进的科学理念、实用的科技方法更加便捷地向社会公众传播。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国家科研科普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等称号,并获得“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市科学普及工作先进集体、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梁希科普奖”等多项奖励。

内容来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供稿及其官网、官微


    点击下方 “近期文章” 回顾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