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都科学讲堂 | 第724期:“房间里的大象”——青少年抑郁更难被发现吗?

首都科普 2022-09-25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首都科学讲堂 Author 首都科学讲堂

本文内容来自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学中心承办、北京科技报社协办的首都科学讲堂。讲堂每周邀请院士专家开讲,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文化,促使公众全面、正确理解科学。



近日,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相比成年人,青少年抑郁更难发现吗?正确的心理筛查应该如何进行?如何让抑郁症远离青少年群体?


本期首都科学讲堂之“求真公开课”邀请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徐凯文副教授,权威解读日益严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青少年和家长科学地积极应对,保卫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主讲嘉宾:


徐凯文


临床心理学博士、精神科主治医师、副教授

▲“房间里的大象”——青少年抑郁更难被发现吗?(上)

▲“房间里的大象”——青少年抑郁更难被发现吗?(下)


无法忽视的“房间里的大象”


我从事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已经24年了。近些年来,特别是疫情之后,更真切地感受到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凸显和紧迫。


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科研团队的一份《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达24.6%,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4%。北京安定医院郑毅教授团队发表的一份《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7.5%的青少年在一年之内就患有某一种精神障碍 。


(图源:人民视觉)


南京脑科医院也曾做过一个全国性的多中心协作调查研究,并发表在著名的《柳叶刀》杂志上。调查数据显示,全球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整体发生率高达19.5%,其中中国中学生的发生率在27.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青少年抑郁的情况为什么会这么严重?疫情之前,我曾发起一次以2000多名大学生为样本,关于“丧文化”认知的调查,结果发现超过30%的大学生都感到自己日常处于“非常丧”和“比较丧”的状态,而表述自己有“丧”的这种情绪的学生超过了60%。



青少年会因为什么原因感觉到“丧”?第一个主要原因是来自学习和工作的压力。第二个主要原因是学校里的同辈竞争压力。第三个主要原因是人际关系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生活在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大多数情况下具备良好学习生活条件的青少年,他们其中一些人的心理状况却时常处于糟糕状态呢?



“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手段”


想要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最重要的是要去理解当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避开一些障碍和误区。


一个人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来自三个层面的因素,包括社会层面、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我认为,造成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的主要原因也来自三个层面,包括学业压力、亲子关系和人生意义。当孩子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需要家长从这三方面统筹考虑,认真地去面对和解决。



第一层,学业压力。恐怕现在90%以上的青少年都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为了成绩熬到深夜是常事,宝贵的睡眠时间被严重挤压。这个层面上,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双减”政策,来减轻青少年不必要的学习负担。相信“双减”政策后,这个情况可以得到非常有效的改善。


第二层,亲子关系。常常有家长不理解:为什么我那么爱孩子,但和孩子的关系却一直处于激烈对抗和破裂的状态?这到底是沟通表达得不够,还是代沟和价值观的问题?


我认为,亲子冲突问题里归根到底是价值观的冲突。现在的青少年真的一代比一代更早熟,他们从小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认识这个世界,在很短的时间里快速接收各类知识和复杂的价值观。他们很早就开始读萨特、读海德格尔,甚至读《周易》《庄子》,可能在很小的年纪,就已经在读一些他们的父母上大学时才开始接触到的内容。他们内心当中,既有对知识的渴求、对人性思考的渴求,另一方面也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和价值观,因为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而容易陷入迷茫和困惑。


当家长和孩子成长在不同年代,因为成长背景和语境的不同,相互之间理解本身就很困难。比如“50后、60后“年纪的父母,认为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人生就很幸福。而“90后、00后”的孩子,吃饱穿暖早已是常态,他们想要的幸福,可能是希望和父母相互尊重、平等对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只遵从自己的经验和标准一味地要求孩子,两代人沟通就特别容易发生冲突。


另外一个导致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是一些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极端单一化。社会上的价值观其实是多元化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有新人”等可能是更为理想的评判标准,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不该仅仅只是考试成绩。一个孩子要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人品和性格可能是决定其一生的最重要因素,而不是他这周的数学考试考了多少分。


我有个目前在世界一流大学读书的来访者,从中学至今我都在为他提供咨询和帮助。他在焦虑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考试不行了,我可能要被退学了,我要完蛋了。”


但事实是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学科领域,并且不止一次考到全学院的第一名。这么牛的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这么焦虑自己考不好?原因是他在上中学的时候,一次数学考试的失利让他心理崩溃到没法学习的程度——“数学考试考不好,我就上不了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挣不到钱,就要流浪街头成为流浪汉了”。


这个来访者的情况说明了什么?如果我们不断地给孩子们灌输“学习成败等于人生成败就是唯一标准”的错误观念,当成绩成了支撑孩子精神的唯一支柱,孩子的心理和抗击压力风险的能力就会变得特别薄弱。


特别是如果家长没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情绪,很容易给孩子传导到压力,使青少年成为社会压力的最终的承载者,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会出现那么多焦虑抑郁问题的重要原因。


所以,我想向家长们提一个问题,你希望和孩子是个什么样的关系?是希望他是一个和你经常有冲突的不快乐的“学霸”,还是同你经常说心里话,也许成绩没有那么好,但是懂得感受欣赏人生的美好,一个心态理性平和的人呢?



为何“空心”?   


有个高考状元说,他常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他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他不知道自己的自我在哪里。


近年来,这种我称之为“空心病”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常见,它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有强烈的孤独感和强烈的无意义感,自我感觉迷茫和缺失。看起来像抑郁症,但是药物对它又无效。这种“空心病”其实是由价值观缺失所致的心理障碍。



我们的心为什么会“空了”?在我看来,从文化角度来看,是受到了部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在西方文化当中,有一些糟粕的部分,尤其是美国文化当中一些商业文明、物质主义、消费主义,极端的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都是让现代人的心理出现空洞的重要的原因。



当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卖,什么东西都可以物化,甚至人都物质化了以后,可能自己都不喜欢自己,自己都讨厌自己。富二代炫富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内心当中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有价值的东西,只有通过炫耀金钱或跑车来支撑自己的自尊。我们每个人都要有一些东西来支撑我们自己的自尊,也许是我们的财富,也许是我们的成绩,也许是我们的聪明才智,也许是我们的好人缘。我们需要很多东西让我们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生活是有意义的,我是独特的,活着是很有意思的。


著名的法国思想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提到,资本、物质会把人物化和异化。当资本和物质把人物化和异化了以后,人就成了一个行尸走肉、内心空洞的人,就会出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空心病”患者。


孩子们为什么会“空心”?可能是因为家长“空心”、老师“空心”,乃至于社会“空心”了。所以,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重新以正确的价值观来唤起时代的需求和道德的回归。


如何预防危机和挽救生命?


青少年抑郁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可能需要全社会一起来建立起一个危机干预的预防体系。



这个预防和干预体系可能会非常的系统全面,才有可能有效地帮助到青少年。我此前在高校里工作,现在也和很多地方教育局以及学校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我们发现无论是高校还是中小学,仍然存在着以下这些趋势。


第一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量在迅速增长。这表明青少年、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纳程度在迅速提高。以前做心理咨询好像是一个丢脸的事情,但现在我们的观点改变过来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社会进步,遇到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专业人士来解除困扰。一些南方的学校对心理工作非常重视,投入也多。一个容纳6000名学生的学校,拥有12个心理咨询师为学生们提供服务,这真的是很棒。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相关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了。


第二是难治性的干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现在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另外一方面就是“空心病”的问题。好像一切都很好,家庭和睦,父母关爱,生活富裕,但是总觉得人生没有价值和意义。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不仅仅是一对一心理咨询,在学校里也要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要把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传达给学生、老师、家长。第二,我们要训练健康的思维。心理健康是什么?心理健康不是说我没病,不是没有负面情绪。而是我有责任心、利他心等一些良好的品质,这才叫心理健康。第三,理论上要突破,我们要有发展本土化、走中国道路的心理学理论,来进行更细致的,甚至校本的研究,来深入地不断地与时俱进地去理解现在青少年的心理。


从学校的角度说,要从多个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第一是心理普测。第二是怎么样去进行有效的管理,建设危机干预的系统。第三是怎么样去充分发挥我们文化、体制的优势。


首先,我要谈的问题就是心理普测。心理普测应该怎样本土化、科学化?我们来看一组中美自杀率的比较数据。中国人的整体自杀率实际上是比美国高的,这里面有宗教的因素,西方人的一些宗教当中是禁止自杀的,在我国没有类似的宗教背景。但是中国大学生的自杀率却是远低于美国的,美国大学生自杀率为10万分之56,中国自杀率为10万分之1.24,远低于美国。如果再作一个比较的话,你会发现麻省理工1万多学生有24个专业心理咨询师,比例是400:1。而中国大学里近4万学生只有9个专业心理咨询师,比例是4000:1,但是我国的自杀率却只有他们的1/20,工作效率是远高于美国的同行高校的。



高效的原因是什么?我们不仅有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专业工作人员、专业心理咨询师在提供服务,我们还有在我们学校领导下的辅导员、学生工作者,学生工作者会成为危机干预的眼睛、手和脚。我们还有科学的心理测评。差不多从2005年开始,大学新生入学就会进行心理测评,为每个学生都建立了心理档案。这样的一个方式,在部分高校里已经实施了近20年,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我们要通过科学的心理普测,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危机干预服务。通过和院系联动,来一起会商帮助遇到困扰的学生和抑郁的学生,通过这个方式,也通过网络,及时地发现危险的个案。


为每个学生都要建立心理档案,来进行科学的本土化的测评有这样的一些工作特点:第一是危机管理是前置的。不是等到孩子抑郁了,再去干预他。而是一开始就可以通过科学的心理测评,发现潜在的抑郁倾向及时调整。


基于大数据的校本的、系本的研究,我们积累了很多数据以后,用现代化方式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我们不是要求每个老师对每个学生都关注,实际上真正需要重点关注的只有2%-5%的高危个案。对一些重点高危个案,我们可能工作就做在平时,而不是等到真正出现危机的时候。也就是说,假如这个孩子心理比较脆弱,他有很多家庭的问题,那么他现在情绪已经有点抑郁倾向了,我现在就给他提供帮助。高危个案就要及时进行沟通,我们也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还有其他的一些现代化的方法来进行咨询和干预。


青少年抑郁就是“房间里的大象”,假如我们一直回避它,它带来的问题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运用科学的测评,提早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怎么疗愈,怎么帮助我们的孩子从困扰中走出来?我觉得有很多方法,可以到医院遵医嘱服用抗抑郁、抗焦虑药物,也可以去接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但我们还有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呢?这也是我最近这几年一直在研究的主要问题。


首先我想提个问题,你认为人是脆弱的吗?人真的挺脆弱的,人最脆弱的不是身体,而是心理。如果一个人是有理想有信仰,还有坚定的正确价值观的人,他往往是非常坚强的,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做对的,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而一个人如果坚信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是对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不仅是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还对国家、民族、社会有贡献,他会拥有强大的力量。


所以,我要说的是“空心”这个“心”,就是要用这样的一些更高尚的品格,对理想、信仰的追求来实现。回到我们中国文化中,是怎么看待人性的?尧舜禹时代有一个“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里面说的“道心”,过了一两千年以后,孔子就进一步解释了,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人性之中的本然自明之德。大家知道,儒家文化当中最核心的东西是“仁”:“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什么意思?就是”仁义礼智信“并不是外界教化、后天教化的结果,而是人与生俱来就有的东西。这些与生俱来就有的东西,到了王阳明,他总结提到:“夫人者,天地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这就是中国老百姓所说的良心,人生下来就有良心。什么叫良心?你看到别人痛苦,你也会痛苦和不安。你能够帮助别人解脱痛苦,你就会觉得自己有价值。你今天做了坏事,你自己的心都是虚的,说话都是颤的。你做了贼也会心虚。做了坏事以后,自己也会自我否定。所以,所有的人根本上都有这样的仁心。这个仁心是与生俱来的,这个良心是与生俱来的。


这个与生俱来的良心,有些什么样主要的成分?和我一起合作研究的湖南师范大学的燕良轼教授一直在做青少年良心的研究。他认为青少年的良心有“八心”:感恩心、孝敬心、责任心、是非心、恻隐心、羞耻心、宽恕心和诚信心。把青少年的空心和青少年的良心放在一起,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后,你就会发现一个青少年“八心”越缺,他“空心“就“空“得越厉害。


简单来讲,回归人性。一个人如果懂得感恩,他就能够理解和孝敬自己的父母,他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明辨是非,他看到别人痛苦会有同情,他知道什么行为是可耻的,什么是好的。他对别人有宽恕之心,讲究诚信。如果是一个这样的青少年,他内心就是充实的,就不会是空虚的。如果他缺乏这样一些传统文化中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点,那么他自己也容易陷入到困惑和迷茫当中。不知感恩,不懂孝敬,没有责任,不辨是非,自己本身也会陷入迷茫。所以,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教育当中,都应重新找回立德树人的教育观,对每个人的良心和人格进行完善培养。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大概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彻底地去缓解抑郁的问题。所以,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


想要解决大量青少年抑郁的问题,需要重塑发展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这个对国家民族的发展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一次的教育改革很大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观、价值观回归的一个呼唤。减负、家长教育,通过专业和系统的基于中国文化智慧的心理干预,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家长教育,还是适当的药物治疗,我认为都是解决目前严重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之道。


虽然新冠病毒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困扰,但总体而言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国家和时代,我们都希望给自己最爱的孩子以最好的东西,在我看来,最好的东西就是一个高尚的灵魂和美好的未来。


传播科学知识

弘扬科学精神

让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两翼齐飞


内容来源:首都科学讲堂

点击下方 “近期文章” 回顾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