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务公开】抚州:逐绿而行,向绿而兴!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城中街道,草木葱茏,延绵的绿植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河流水清,碧波荡漾,如鳞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泛出银白色的亮光……在抚州,推窗见景、开门见绿、出门进园正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近年来,作为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市,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不断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逐绿而行、向绿而兴、乘绿而上,生态文明建设步履铿锵。
▲从空中俯瞰市城区抚河,景色宜人,蓝天、碧水、楼房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城市新画卷
漫步南城盱江滨水公园,碧水幽幽,河风轻拂,鱼翔浅底,一幅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以前河滩内水浮莲、垃圾杂物多,和现在的干净河面形成鲜明对比……”日前,沿着河道散步的市民李青说,河流经过生态修复后,环境好了,市民心情也更舒畅了。
让赣抚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抚州儿女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攻坚克难、精准发力,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好环境保护治理,筑牢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共建一幅宜居宜业的美丽抚州画卷。
看水质,我市坚持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共治,开展汛期水质保障、饮用水安全保障等专项排查行动,加强涉磷重点行业污染防治,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有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2023年,全市13个国考断面和28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0%,2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闻空气,我市坚持工业源、移动源、点源、面源统防统治,排查涉气企业、在建工地、餐饮场所等重点领域,建成黑烟车电子抓拍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高空瞭望站等设施设备,制定出台《抚州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等政策文件,顺利完成低碳城市试点评估。2023年,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7.8%,县级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9%,分别列全省第一和第二。
防污染,我市加大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积极开展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农村环境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整治等行动,统筹推进“无废城市”和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切实减少污染物排放。2023年,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达到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完成率100%。
强治理,我市推进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问题整改“一调度、一通报”制度,加快推进整改销号进程。2016年以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及相关部门先后反馈、披露我市的各类问题共341个,其中限期整改275个,长期坚持66个。当前,我市应完成各级各类反馈、披露问题整改248个,已完成243个;交办环境问题信访件1329件,已解决1308件。
▲资溪县马头山镇山岭村游客正在体验生态竹筏戏水
近日,在黎川县德胜镇茅店村中药材种植基地,村民正忙着采挖黄精。刚从土里挖出来的黄精,块茎上的根须连着泥土,这是村民眼中最美的风景,也是沉甸甸的收获。
“我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规模种植黄精200余亩,分散种植1000余亩,同时,还套种猕猴桃400余株、黄桃300余株,年产值有望达300万元,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该村党支部书记邹忠先乐呵呵地说,我们采取“村办公司+党员+群众”的发展模式,目前带动10农户参与林下中药材种植,为周边农户提供就业岗位20个,实现农户年增收5000元以上,既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也助力了群众增收致富。
黎川县林地面积1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26%。该县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气候条件优势,创新林下发展模式,种植赤松茸、黄精、灵芝等食用菌和中药材,推进林下经济提质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种植面积约1.4万亩,去年林下经济综合产值达5880万元。
这是我市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生动实践。向绿色转型要出路、向生态产业要动力,我市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探索出一条增绿与增收的双赢之路,推动好山好水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聚宝盆”。
依托优美环境发展生态康养旅游。我市结合独特的文化与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做好“文化+生态+产业”的融合文章,创新推出名人故里追梦、千年文化探梦、千年古村寻梦、红色追忆圆梦为主题的生态旅游路线,培育“汤养”“文养”“禅养”“旅养”“药养”等特色康养基地,打造全国生态康养名城和全国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唱响“文化抚州、梦想之舟”品牌。去年,抚州文旅品牌火爆“出圈”,接待游客7621.9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2.85亿元。
利用良好生态提升农产品价值。我市坚持实施“生态抚州、绿色农品”品牌发展战略,不断扩大绿色农产品供给,全市“两品一标”总数达703个,有绿色有机农产品67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31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6个。同时,整合县域、企业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矩阵,进一步唱响区域公用品牌“赣抚农品”,助推农产品溢价15%以上。2023年,仅“赣抚农品”自营渠道销售额便达1200余万元。
发挥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工业。我市充分利用洁净水体、清新空气、安全土壤、适宜气候等优质生态条件,重点培育壮大现代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农林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和节能节水技术改造,持续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6%,增速列全省第一,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3.12%。
▲三江湿地公园内,绿意盎然,景色如画,让人满眼都是勃勃生机
随着“公园20分钟效应”持续走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出家门到附近的公园给自己来一场“精神快充”。每天早上,在市城区三江湿地公园随处可见散步、健身的市民。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低洼沼泽地,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城市新景观,不仅美化了城市形象,更提高了城市公共空间内涵,而像这样的开放共享城市绿地,抚州城区共有20处。
市民王先生说:“我们家离这儿很近,5分钟就能到,公园空气好、环境好、阳光足,早晨散步后感到身心很愉悦,能够为一天的生活‘充电’。”
惬意风景的背后,是我市不断推动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的注脚。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绿色共享的理念,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建绿色家园,共商绿色发展,共享生态福祉,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满足。
扎实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我市全力推进“创文巩卫”工作,积极开展全民洗城,持续打好生活垃圾分类、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河湖水面环境监管等整治提升“组合拳”,建立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促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美丽宜居乡镇13个、美丽宜居村庄132个、美丽宜居庭院22400个。
系统推进生态惠民利民。我市用区域绿化发展串联起自然山水人文,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生态景观和人居环境,实现了居民出行“300米拥绿、500米见园”。目前,市中心城区建设绿道总里程达到78.65公里,全市共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6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6个,以及国家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森林公园9个、国家湿地公园7个、省级湿地公园11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着力培育浓厚绿色文化。我市大力培育和弘扬绿色文化,系统推进节粮减损、反食品浪费、塑料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积极推广“绿宝”碳普惠制,常态化开展“河小青”、植树护绿等志愿活动,凝聚生态保护共识,引导市民共同守护好一方碧水蓝天。市民低碳生活、城市“向绿而行”,更有实实在在的数据佐证:截至目前,碳普惠平台注册单位12000余家,累计发放碳积分9亿分,累计实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达18万吨。
来源:抚州发布
扫码关注
“抚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