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仓央嘉措 | 西藏最伟大的诗人

西北孤莲 2021-06-28

 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域地区纳卧宇松地方的邬坚岭.父亲扎喜丹增,母亲才旺拉莫,是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家庭.仓央嘉措出生时,恰逢五世达赖脱缁不久,西藏地区政治斗争的形势错综复杂,他从小就被当时西藏地方的执政者桑吉嘉措指认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1697年,仓央嘉措十五岁,在朗卡子县,以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师,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在此之前,仓央嘉措都是生活在民间,过着自由自在的普通人的生活.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或称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再如当时藏族民间的爱情生活比较自由,所以,使仓央嘉措形成了爱情方面的自由思想.但是,后来他被指认为达赖喇嘛,而达赖所属格鲁派(或称黄教)佛教则严禁僧徒结婚成家、接近妇女.何况身为达赖喇嘛,就更要以身作则了. 这便和他原来的思想认识产生了矛盾,使他难于接受这种极端禁欲主义的清规戒律,因此,他不顾来自各方的责难,冲破重重阻碍,变装易名,经常于深夜前往拉萨城中,混迹于“茶坊酒肆”,做出了许多违反教规的“风流韵事”.而这些事情,恰恰被对立面所利用,使年轻的仓央嘉措成为西藏地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1706年在被钦使迎往北京的途中,逝世于青海湖滨。



 关于仓央嘉措的最后结局,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种传说讲:仓央嘉措带着手铐脚镣随钦使走到青海扎西期地方时,即以神通脱身,往五台山山洞中修法.一天,忽然来了一位姑娘,送他一幅观音画像.他把像挂在壁上,便念“安像咒”,这时姑娘忽然离地而起,冉冉走人像中,那像随即说道:“不必再念,我已到像中来了!”他才醒悟姑娘即是观音化身.因此,那幅画像被称为“说过话的像 ”,他修法的山洞被称为“观音洞”.后来,他从五台山到了蒙古阿拉善旗,给一户人一家放羊,有许多羊被狼吃了,主人对他大加申斥,他便去把吃拗狼找来,对主人说:“羊是它们吃的,请向它们理论吧!”主人大奇,才知他是有来历的人。



另在十三世达赖喇嘛:传中记有:“十三世达赖到五台山朝佛时,曾亲去仓央嘉措闭关静修的寺庙参观”等文字;还有说他被软禁在五台山的.说明去五台山之说颇为流行.关于仓央嘉措未死于赴京途中的说法,以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仓央嘉措秘史》最为详尽.《秘史》中讲:仓央嘉措被钦使解至青海的堆如错纳时,皇帝圣旨到,斥钦使办事不周说:“尔等将大师迎至内地,安置何处?如何供养?”因之钦使惧罪,乃暗放仓央嘉措子身过去.之后,仓央嘉措经安多、康区,前往四川峨眉山,受到寺中僧众热情款待.然后返回藏区,经理塘、巴塘而到拉萨.又往山南朝拜桑耶、昌珠等寺庙.不料为拉藏汗所知,派人捉获,于解往拉萨途中脱逃,乃远游尼泊尔和印度,复经聂拉木、定日、门域、工布、塔布返回拉萨.被人认出,因此存身不住,乃远走高飞.先后巡游于青海、蒙古等地.1717年,游历北京,半年后返回蒙古阿拉善旗,以此为驻锡地而活动于蒙古、青海一带.1746年圆寂,终年六十四岁



仓央嘉措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异葩,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兴趣.藏文原著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版印出,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足见藏族人民喜爱之深;汉文译本公开发表和出版者至少有十种,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受到国内各族人民的欢迎;英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于道泉教授于藏文原诗下注以汉意,又译为汉文和英文.汉译文字斟句酌、精心推敲,忠实准确并保持原诗风姿,再加上赵元任博士的国际音标注音,树立了科学地记录整理和翻译藏族文学作品的典范.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上的贡献是巨大的,开创了新的诗风,永远值得纪念和尊敬。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