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仓央嘉措 | 传奇一生

西北孤莲 2021-06-28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有多少种翻译,就有多少个仓央嘉措。被政治漩涡裹挟一生的仓央嘉措,也许也只是一位身不由己的孤独活佛。




仓央嘉措是神秘的,仓央嘉措的诗是神秘的,被传颂的同时又不断被误解,史上罕见。




传奇人生


仓央嘉措之所以被世人珍爱,不仅仅是缘于他六世达赖喇嘛的尊位,更缘于他自身洋溢着活灵活现的“人性”,走进雪域孤独之王-仓央嘉措,走进他的传奇人生。


- 1 -


关于仓央嘉措的身世,正史资料记录的很少,但在民间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不知道有几分真假:


1683年,仓央嘉措出生了,但他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家境本来就很贫寒,又倒霉的遇上了幼年丧父的灾难,只好从小给人家当放牛娃,偏偏赶上他的舅舅和姑姑又是贪财的黑心人,夺走了他家仅有的财产和房屋。


好在,仓央嘉措从小性格就开朗活泼,聪明伶俐,深受乡亲们喜爱。这一天,几个神秘的僧人来到了他家,经过一系列“考查”后,动员他母亲搬家,还说,这个孩子天资聪颖,是一块好材料,不如来寺院我们教他学习,这样也能分担你们的生活压力。


日子过的本来就很艰苦,抚养孩子本就不容易,听到这一建议,母亲很愉快的就答应了,从此,幼年的仓央嘉措离开了慈爱的母亲,告别了生长的庭院和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跟着僧人们来到寺院居住。6岁那年,有6名高深莫测的僧人当他的老师,从此,他开启了枯燥的学经生活。




- 2 -  


枯燥的生活伴随了几年,仓央嘉措也走过了少年时期,步入了青年。15岁的仓央嘉措,清秀俊朗,身材高高的,气宇轩昂,还身具出色的武艺,这个时候,他认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叫玛吉阿米。他们两小无猜,海誓山盟。此时的仓央嘉措,已经厌倦了枯燥的学经生活,他的梦想是带着心爱的玛吉阿米一同回家,过着浪漫的生活。


然而,他的梦想很快就破灭了,这一年,桑吉嘉措隐瞒五世达赖喇嘛死讯事情败露,他急忙上报康熙皇帝,说灵童已经找到了,一直秘密的供养着,只不过因为很多原因不能公开,灵童已经长大,可以公开身份了,请朝廷册封他为六世达赖喇嘛。


于是,仓央嘉措不仅实现不了回家的愿望,还必须到拉萨当活佛,就这样,1697年,他一步一回头,辞别了心爱的玛吉阿米,来到了拉萨。




- 3 -  


这一年,五世班禅亲自为他受了沙弥戒,给他取了法号,他正式在布达拉宫坐床,成为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再也不能回到以前的青葱岁月。


他需要逃避

更需要解脱

他厌倦这一切


终于有一天,他做出大胆的举动,换上了俗家的服装,戴上长长的假发和精美的戒指,寻机溜出了戒备森严的布达拉宫,来到拉萨的中心八廓街游街玩耍,他给自己取了个化名—宕桑汪波。


风流倜傥的宕桑汪波很快结识了一群青年男女,成日嬉戏玩闹。很快他遇到了一位酷似玛吉阿米的姑娘,叫仁珍旺姆。他们很快相爱了。







现在说不清楚第三个姑娘达娃卓玛和仁珍旺姆什么关系,在民间传说中,这两个名字都出现过,而且几乎出现在同一时间,甚至有的故事中,玛吉阿米也这个时候出现过,他们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人,还是仓央嘉措前后拥有三个情人,这就无法说清了。可以肯定的是,达娃卓玛,的确也是仓央嘉措钟爱的情人。






有的说,他的出现,是在一次宴会上。 


此时的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后花园的湖中小岛,建筑了一座精美的楼阁,起名龙王潭,在这里,他经常要求男女朋友跳舞狂欢。才华横溢的仓央嘉措也经常即兴创作,很快,他的情诗就传遍了四方。


这位达娃卓玛就是在龙王潭宴会上出现的,他们白天游玩歌舞,夜晚仓央嘉措溜出布达拉宫与她幽会。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终于有一天,他的行踪被人发现。


一天早上,侍从发现雪地上有一行脚印,直接通到仓央嘉措卧室,但是发现仓央嘉措好好的睡在房内,这是怎么回事呢?



侍从顺着脚印往外走,走出布达拉宫,穿过拉萨的街道,最后来到一家酒店门口,一打听,原来天天晚上有个叫宕桑汪波的男子,独自一人出来饮酒作乐,他的样貌、年龄、举止、谈吐,就是仓央嘉措本人。


事情败露,仓央嘉措不否认,他不想过无情的政治生活,向往民间的自由浪漫,他按照宗教事务的规矩和以前的约定,大胆要求免去受戒,甚至以前受的沙弥戒,也希望免了。


桑杰嘉措和格鲁派僧人大惊失色,活佛不出家,这算什么事情,苦苦相劝,仓央嘉措却一心想做一个自由的活佛。


不过他的愿望再一次破灭了。不知道是达娃卓玛的主动放弃,还是格鲁派上层人物的从中作梗,仓央嘉措的心上人再也没有出现了,几次相思成灾仓央嘉措去龙王潭聚会,都没有见到达娃卓玛,后来打听到,她已经被父母带回家乡了。很快便结婚生子,再也没有见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心灰意冷,失魂落魄,万万没想到,更大的磨难在后面。



- 4 -  


1705年,桑杰嘉措与拉藏汗的矛盾激化成一场战争,桑吉嘉措失败了,此后,拉藏汗上奏康熙,说桑结嘉措谋反,虽然本人已经伏法,但是他拥立的仓央嘉措平时“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是个“假达赖”,康熙听罢,命令将仓央嘉措押往北京。


这一消息引起群众极大震动,立下誓言要用武力夺回仓央嘉措。这一天,当押送仓央嘉措的军队经过哲蚌寺山下时,他们救走了仓央嘉措。拉藏汗不惜动用武力,下令包围寺庙,势必要把仓央嘉措抢到手。


这一战一打就是三天三夜,仓央嘉措这边的群众失败了,眼看悲剧还要继续,仓央嘉措不忍更多伤害,他写好了一首诗,托给心腹交给袭来的达娃卓玛,之后,他抖一抖一抖衣袖,跟着抓他的士兵走了。


这一首诗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绝笔诗”

白色的野鹤啊,请将飞的本领借我一用

我不到远处去耽搁,到理塘去一遭就回来


仓央嘉措是抱着必死的心跟着士兵走的,他已经厌倦了令人压抑的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在青海湖畔,他突然圆寂了,那年他25岁。


- 5 -    


还有一说是,在青海湖一带,仓央嘉措居然逃了出来,从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于是他开始不遗余力的弘扬佛法,布道四方……他到过青、川、藏。到过印度、尼泊尔,也到过蒙古草原……


仓央嘉措有文采,也是个多情的男子,可惜造化弄人让他卷入了政治斗争,他一生不得自由,从来都是别人手里的工具罢了。


活佛的身份让他受到了伤害,却也是因为活佛的身份,让他的一生有了颇多传奇色彩,让他成了“食人间烟火的活佛”,成了一个多情的活佛,正因如此,他的诗歌才会广为流传。





仓央嘉措那些诗


仓央嘉措除了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第六世达赖喇嘛,还有更为人称颂的一个身份,那就是“诗人”。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短短的一首小诗,道出了多少心酸凄楚,真是美得不像话。


于是,我们再去翻他的情诗,会发现还有很多勾魂摄魄的文字——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多少痴情,几多心痛!读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是释然还是纠缠,是放下还是不甘……等思绪消停下来,我们会发现,这首诗原来并不是仓央嘉措写的,原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


诗灵感来自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作者表示,她想通过这首诗表达大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跟爱情、风月没任何关系。


失望!有木有?

那么下面这首应该是了吧?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如此荡气回肠、温柔缠绵,如此无奈决绝。世间果真有这样无望的、孤独的爱,那它一定属于仓央嘉措这样的僧人吧。事实是这样的:前四句确实是仓央嘉措的作品,书中有收录,但原作到此为止,从“ 第三最好……” 开始,后面的都是网友画蛇添足加上去的。


默默叹服!


网上流传最广的是《那一刻》,也许很多人认识仓央嘉措都是因为这首诗:


那一刻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一首诗,是目前流传的比较广的所谓“六世达喇喇嘛情歌”,或者叫“仓央嘉措情诗”,然后,其实它并不是仓央嘉措的诗句。


它最早,出现于一张叫错《央金玛》的唱片,是一首歌词,叫做《信徒》。或许是因为这首词有一些仓央嘉措的身影,被几经传唱,再被加工整合,于是“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成为肠炎嘉措诗歌中的一部分,虽然,仓央嘉措跟它没有任何著作权与署名权的关系。


下面这首《问佛》,传唱相当广泛,然而却被认为是最拙劣的一首伪作。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世界,婆娑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

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



古代典籍里佛说的话,一般不用“佛曰”、“如是我闻”的语气,没有向佛提问,一问一答的这种写法。


诗里面佛教的内容基本是禅宗的思想,完全不像藏传佛教。


仓央嘉措没有长诗,真正的仓央嘉措诗也不会出现长短参差的句子。目前整理翻译出来的有几个版本,最全的一个版本有124首。 一种是格律诗样子的翻译,以1939年曾缄的译本为代表。例如:



曾虑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

不负如来不负卿。



还有一种是普通白话的翻译,译者比较多。如《玛吉阿米》:


在那高高的东方山顶
升起一轮皎洁的月亮
玛吉阿米的脸庞
浮现在我心上




下面这些真正的仓央嘉措情诗选自曾缄译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该版本为现行汉译古本中公认成就较高的版本。


一 


心头影事幻重重,

化作佳人绝代容, 

恰似东山山上月,

轻轻走出最高峰。 


二 


转眼苑枯便不同,

昔时芳草化飞蓬, 

饶君老去形骸在,

弯似南方竹节弓。 


三 


意外娉婷忽见知,

结成鸳侣慰相思, 

此身似历茫茫海,

一颗骊珠乍得时。 


四 


邂逅谁家一女郎,

玉肌兰气郁芳香, 

可怜璀粲松精石,

不遇知音在路旁。 


五 


名门娇女态翩翩,

阅尽倾城觉汝贤, 

比似园林多少树,

枝头一果骋鲊妍。 


六 


一自魂消那璧厢,

至今寤寐不能忘, 

当时交臂还相失,

此后思君空断肠。 

七 


我与伊人本一家,

情缘虽尽莫咨嗟, 

清明过了春归去,

几见狂蜂恋落花。

八 


青女欲来天气凉,

蒹葭和露晚苍苍, 

黄蜂散尽花飞尽,

怨杀无情一夜霜。 


九 


飞来野鹜恋丛芦,

能向芦中小住无, 

一事寒心留不得,

层冰吹冻满平湖。 


十 


莫道无情渡口舟,

舟中木马解回头, 

不知负义儿家婿,

尚解回头一顾不?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