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第十四集:境随心转
尊敬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今天今天学习境随心转,我们先来看在《群书治要·后汉书》中,记载着一个历史故事。鲁恭在做中牟县令的时候,他以道德教育来治理,不用刑法。比如说有一个人叫许伯,他因为田产的事情,和人发生了纷争,有关官员拖了很久也不能够把这件事处理好,到了鲁恭这里,鲁恭耐心地教育他们,给他们评论是非曲直,结果双方都退堂自责,而且都暂时停下耕作,而互相推让田界了。
还有一位亭长,从一位老百姓那里借了一头牛,结果借了就不还给人家了。这个老百姓就找到了鲁恭,于是鲁恭就把这个亭长叫过来,三令五申地要他把这个牛还给人家。但是这个亭长仍然不听从,那么鲁恭怎么做的呢?鲁恭叹息了一句,这样说:这是教化不行的结果啊,于是他就准备自己辞官不做了,结果这样一来,县内的吏员们都哭着要挽留他。亭长看了这样的情景,觉得很惭愧,于是就把这头牛还给了人家。而且还要求到狱中服罪,鲁恭赦免了他,不再追究。从此以后,不论是官吏还是百姓,都更加地对鲁恭心悦诚服。
在建初七年,他们所在的这个郡县发生了螟虫灾害,导致了危害庄家的事情,这个中牟县和它的邻县非常近,但是邻县有很多的螟虫,都没有进入中牟县。你看这两个县是犬牙相交,但是奇怪的就是邻县有螟虫害,但是中牟县就没有发生螟虫害。这件事被当时的河南尹袁安听到了,他觉得有点奇怪,有点不相信,于是他就派了一个叫肥亲的人,去打探一下这件事情。视察一下中牟县,那鲁恭就带着肥亲来到了田间,他们坐在了一个桑树下面,正好有一只野鸡,野鸡就飞过来停在旁边,这个野鸡一点都不害怕人,而就在野鸡旁边,有一些儿童在那玩耍。肥亲就问他们: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去捕捉野鸡呢?结果没有想到,这些孩子怎么回答的呢?他们说这个野鸡,还要喂养他们的鸡娃,它们也有鸡娃,需要它们的母亲喂养。所以他们不愿意去捕捉这个野鸡。肥公听了之后,突然就站起身来告辞说:我到此地的目的,就是想视看你政绩办得如何。现在螟虫不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件让人感到奇异的事。教化施及于鸟兽,这是第二件让人感到惊异的事。即使连小孩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件感到奇异的事。我再待在这里,只是白白的打扰贤者,浪费您的时间啊。于是他就告辞回到了府中,把所看到是情况向袁安禀告。结果这一年,在中牟县还生产出了双穗的家禾。这也是一种吉祥的景象。这袁安就上书,把这些情况一五一十地汇报给皇帝。皇帝对这件事,也感到非常的惊异。
那么在历史上记载的这些事情,在很多人看起来,好像比较神秘,实际上一点也不神秘。我们觉得神秘,是因为我们不懂得道理。中国古人常讲境随心转,这个境就包括你的身体,你的环境,你的人际关系等等。那么这些境缘,都是从你的心想而产生的。也是随着你的心想而转变的。那么这种境随心转的道理,在现代社会,有科学家来证实了。
在日本有一位江本胜博士,他做了一个水结晶的实验,这个水结晶的实验呢,也被翻译成各国的语言文字。这本书也翻译成中文,名字就叫《水知道答案》。他这个水结晶的实验是怎样做的呢?他把同样的水,放在两个杯子里,然后贴上不同的词,比如说一个杯子上贴上我爱你,感恩你。另一个杯子上贴上,我恨你,讨厌你,丑死了。然后就把这个水放到冰箱里去结晶。再过一段时间,在把这个结晶拿出来,把这个水结晶放在高倍的显微镜下去观察。结果几十万次的实验,他发现那些贴了爱和感恩这样的字形成的水结晶是最美的。充满了喜悦,像盛开的鲜花。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而贴了混蛋、我恨你,讨厌你这样的水呢,它不能形成完美的结晶。而且是浑浊一片。让人看了很讨厌。这个对比非常鲜明。那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就是水对人的言语,对人的心念,它不是毫无反应的。那更何况作为万物灵长的人呢。
所以如果我们整天,都在挑剔抱怨指责批评,那么别人还没有受到伤害,首先受到伤害的是我们自己,自己的身体。
那么这个境随心转,和我们的心最切近的环境,就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所以人的心态,心念确实对身体健康,对人的相貌都有所影响。所以你看有一句话说:恨怨恼怒烦,人生五毒丸,吃了半颗就生病,吃了一颗要你的命。这也是有科学根据的。
那么中国人还说:相由心生,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人的相貌,也是有人的心念所导致的。那么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比如说有经验的警察,他上了公共汽车,拿眼一扫,他就知道谁是小偷,因为这个小偷都是贼眉鼠眼相。那么中国人还有一句话说:酒色之徒,这个人喜欢饮酒还好色,那你通过观察他的脸色和他的眼神,都能够观察得出。那我们在过海关的时候,你看很多人过去,都不用检查,只有一个人过去了,这个警官告诉他,要检查一下,警结果一检查,就检查出问题来了。
所以相由心生,这也是由境随心转推导出来的。那么这个水结晶的实验,还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还告诉我们,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实际上也反映了我们对人家的态度。所以怎么样改善人际关系呢?改善人际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你要从你的内心深处,改变对人的嫉妒、挑剔、抱怨、仇恨等等。而代之以感恩的心,代之以爱心。那你这个心转变了,你突然发现,对方对你的态度也转变了,这就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原因。
那么一个类似的实验,在台湾也有心理学家来做,他是怎么做的呢?他是把小学生分成三个组,那么在三组小学生上学路过的路上,都要摆放三组不同的鲜花。这些花其他的条件完全一样,只是告诉这些小学生,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当他们路过这组花的时候,要说不同的话。第一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一组花的时候,就赞叹这些花,说你们长得真好看,真美,我们喜欢你,感恩你为我们改善了自然环境。第二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二组花的时候,就说:呸,我们讨厌你,你真丑,还给它吐一口痰。而第三组小学生,在路过第三组花的时候,从心底故意想,这些花不值得一看,从心里都不愿意理它。没有任何的表示。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他们发现这三组花,有了不同的结果。第一组被赞叹的花,它确实长得越来越茂盛,越来越漂亮,长势喜人。第二组花,就有点枯萎了,蔫头耷拉脑袋,就像小孩子经常被父母骂,那种没有信心的样子。而第三组花呢,已经彻底的枯萎了。那么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心念对花,对环境,都有无形的影响。
我们这个言语,我们说恶语伤人,这个言语有说出来的言语,还有没有说出来的言语,这个无声的言语,就是人的心念,你只要心念一发,结果都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那我们再看,在《佛经》中也有一个故事,叫《七个儿子和一根拐杖》,这个故事也同样为我们说明了境随心转的道理。这个故事讲得很有味道,说在佛陀驻世的时代,他曾经以一支拐杖,让一个老人还有他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有一天,这个佛陀出去托钵,在路上碰到了一个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还拄着一根拐杖,捧着一个碗,走起路来很吃力,他弯着腰,弓着背,拐杖向前撑一步,他才能走一步, 佛陀看在眼里,怜悯在心。就加紧脚步上前去扶着老人,问道:老人家,您走路那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出来托钵?还要出来讨饭?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老人怎么回答呢?老人说:有,我有七个儿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们有妻子儿女要照顾,有孩子要养育,所以无法容纳我。就把我给赶了出来。说话时,老人抬头一看,认出原来是佛陀,于是他赶紧跪下说,佛陀啊,你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儿子们呢?佛陀很慈祥地说:道理要用心听,才能启发他的良心。但是这个老人他还是没有想到要反省自己,他就说,那要启发教育我的儿子,就难了。因为现在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儿,没有多余的时间听道理。他们总是想着要教育别人,找别人的问题。佛陀进一步启示他说,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老人问,那我要如何用心呢?佛说: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记得将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时用心走稳。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为什么要感恩这根拐杖呢?因为它帮助你走路,你要看到,你要有知恩的心。这是第一条。第二条,如果有恶狗跑来,你还可以用拐杖赶走恶狗。保护自己。涉水过河时,还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浅,以测安全。第三条呢,它帮助你走出一条平坦的路。不会因为踢到石头而跌倒,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如果你的意念言语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儿子。老人听了佛陀的话心想,这的确是真的,这个时候了,我还能靠谁呢?我只能依靠这根拐杖了。这个拐杖给我的帮助最大,我应该感恩。从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说的话,不再抱怨儿子了。不再找他人的麻烦和责任。而是一心一意地感恩,每一天端口感恩着拐杖的恩情。老人的七个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儿女,是他们的最爱。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够赐福给世人,要求佛赐福,人人都可得到最大的福报。于是这七个兄弟就相邀一起,带着妻儿去求佛赐福。当他们到达王舍城耆闍崛山时,佛陀正在为大众开释。那一天老婆罗门也拿着拐杖,捧着碗,出来祈祷。现在的他,所有的烦恼都去除来了,一心只有感恩。所以他边走还边念着,感恩,感恩,感恩着他的拐杖。有人路过看到老人,那么慈祥,又满口的感恩,于是问他:老人家,你的心那么知足感恩,您一定是一位有福的人。那个人接着告诉他,您可知道佛陀,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说法,你想不想去看看佛?让佛为您祝福呢?老人听了满心欢喜,他说非常感恩佛陀,佛陀曾在路途中对我开释,所以我现在过得很欢喜。心灵很自在,不知道如何才能再见到佛。再听闻佛陀的开释。这位过路的好心人就说,我正要去礼佛闻法,我们可以一起去。于是这个老人,就随着好心的过路人去了耆闍崛山。那时,佛陀已经开始说法了。佛陀看到他就说:你来了,看你这么欢喜,你到底如何感恩呢?你来这里,再多念几次吧。当时有很多人在听闻佛法,老人也不知道他的儿子们也在场,结果怎么样呢,他面露笑容,满面春风。一点都没有烦恼的说:我很感恩这根拐杖,它伴我走路,伴我生活,帮助我度过危险。渡水时他让我知道深浅,有恶狗时,它还可以帮助保护我。把狗撵走,所以我很感恩手中的这根拐杖。佛陀听了很欢喜,用眼睛扫视着老人的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佛陀语重心长地说:对呀,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感恩心。一根拐杖就可以帮助你生活,可以让你那么欢喜地过日子。所以你应该感恩。但是世间人,却有很多不如一根拐杖。不知道孝敬父母。将来的因果,他们一样会受到儿子的折磨,不仅如此,还要堕入地狱。像这样的人生,就是欠缺感恩的心,若能孝养父母,才是有大福之人,七个儿子和七个媳妇,看着自己的老父亲,又听到佛陀的说法,惭愧地无地自容。他们的良知即可被启发,七个儿子同时站起来,媳妇也跟着一起,来到了佛陀的面前顶礼,感恩佛陀的教诲。然后,他们转过身,到了老父亲的身边,扶着他说:我们很忏悔,很惭愧,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请父亲回家。一定要奉养您。这时七个儿子都争着要迎请父亲回家孝敬。
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很深刻。这就是我们古人所说的境随心转的道理。在老人还不明白,自己之所以沦落为乞丐,是因为自己的福薄,而自己的福薄,是因为自己的德行浅薄这个道理之前,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的儿子。想从外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如果遇到了这样现象,他可能都把儿子告上法庭了,结果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过着怨天尤人的生活。当他经过佛陀的启发,懂得感恩自己手中的拐杖的时候,通过这根拐杖,把他的感恩心引发出来了。结果福田心耕,为自己培植了福分,最终他的福分大了,也感化了七个儿子,就转变了境界。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把境随心转的道理,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之中呢?那么这个境随心转的道理啊,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很好地运用,那我们就能够转变境界。
比如说有一个秀才他去赶考,但是他其实前两年都考了两次了,都没有考中,结果这是第三年要考试,所以考试之前,难免战战兢兢,有点紧张。所以在考试的前三天,他就做了三个很奇怪的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的白菜,种到了墙头上。第二个梦,是梦到自己站在雨里,穿着蓑衣,还打着一把伞。第三个梦,是梦到有一个棺材,挂在了他家门前的树上。这三个梦都很奇怪,他感觉一定是和自己的考试有关,于是,他就跑到丈母娘的家里,想找他的丈母娘帮他解梦,因为他的丈母娘是一个解梦高手。但是来到丈母娘家里很不巧,他的丈母娘被别人请走了,只有小姨子在家,小姨子看他惊惊慌慌的,就问他说:你有什么事情啊?这样惊慌失措,身心不安呢?他说:我做了三个梦,感觉这三个梦都和考试有关系,所以就想让丈母娘给我解解梦。但是真不巧,她却不在家。小姨子一听就笑了,她说:这么多年,我听母亲解梦,不用学都看会了。我把这三个梦解给你听一听。第一个梦,白菜种在墙头上,你看这个植物要根深,才能叶茂,结果你把这个白菜,都种到墙头上了,怎么能够长得茂盛呢?这一定是白种。意思是说你去考试,这个希望也不大,可能没有什么希望。这个秀才听了之后,就不免有些失望,但是他还是抱着一点点的希望,把第二个梦也说了出来,小姨子说:你看下雨天,你站在雨里,穿着蓑衣就够了,你又举了一把伞,这不是多此一举吗?意思是说你去进京赶考,去也是白去。不用白跑一趟了。多此一举。这个秀才听了,就更加失望了。但是他还是抱着最后一点希望,把第三个梦也说了,第三个梦,是有一口棺材,挂在了我们家门前的树上面,小姨子一听就笑了,这不是更明显吗?你看这个棺材,都挂到树上面去了,这不是死无葬身之地吗?这三个梦,是一个比一个解得差。这秀才一听非常失望,所以他蔫头耷拉脑袋就往回走,结果很幸运的事是,他在路上遇到了他的丈母娘,这个丈母娘一看,女婿心情不是太好,就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情,他就把刚才的经历,跟丈母娘诉说了一遍。丈母娘听完就笑了,对秀才说:你小姨子,她学解梦,学得不够精到,所以把这些梦全都给你解错了。我再重新给你解一下这些梦吧。你看,第一个梦,白菜种在墙头上,种的这么高,这不是高中吗?你去京城赶考,一定会高中的。秀才一听,精神为之一振,迫不及待地把第二个梦也说出来了,丈母娘说,这个梦也很好啊,你看你站在雨里,本来是穿着蓑衣够了,你又打了一把伞,这不是双保险吗?说明你肯定能够考中。秀才一听来了精神,又赶紧把第三个梦,说给了丈母娘,丈母娘说:这个梦就更好了,你看一看这个棺材都挂到了树上,挂得这么高,这不是高官悬挂吗?意思是说,你这次进京赶考,不仅能高中,而且还能获得一官半职,衣锦还乡啊。这个秀才一听,越听越高兴,越听越有信心了。结果怎么样呢?结果他进京赶考,果然名列前茅。
那么这个就是告诉我们,心念对人产生的影响,境随心转的道理。而且也告诉我们,同一件事情,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它,得出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它对我们的影响也就不一样。这就比如在我们的桌子上,放了半杯水,消极的人,看到这半杯水,觉得是半空的,他说:你看,我都喝得还剩下半杯水了,所以他觉得很沮丧。但是积极的人看了这半杯水,他觉得是半满的,他会想,我还有半杯水可喝呢,所以他就会很开心。所以同样是半杯水,不同的人看了,得出的结论不同,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我们看待它的角度不同,我们对它的心态不同。
那么境随心转的道理,让我们学会了一种积极的心态。让我们面对外部的境缘,不是挑剔、抱怨、愤怒、指责,而是想方设法地去转变境界,而不是被境界所转。所以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说: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我们要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百分之百的责任,而不是总去怨天尤人。
那么这就是我们从境随心转这个规律,所得出的做人的道理。那我们今天就学习到这里谢谢大家!!
刘余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毕业。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伦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客座教授,著述丰硕。曾获英国赫尔大学哲学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并应邀到英、意、美、加、澳、日、新加坡、印尼、中国香港等地进行演讲和研讨。2015、2016年,先后两次应邀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法国巴黎总部,围绕“从《群书治要》看圣贤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加强道德教育”做主题演讲,对中国传统文化“东学西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纪录片《中国艺术》合集 纪录片《中国高铁》合集 纪录片《中国春节》合集 纪录片《中国医生》合集 纪录片《中华文明》合集 纪录片《中华文明》合集
纪录片《银发汹涌》合集
纪录片《超级工程》合集
纪录片《大太平洋》合集
纪录片《大儒朱熹》合集
纪录片《守望家风》合集
纪录片《隐秘王国》合集 纪录片《八王之乱》合集
纪录片《华为是谁》合集 纪录片《百年巨匠》合集 纪录片《民国先生》合集
纪录片《千秋史话》合集
纪录片《大河之北》合集 纪录片《天下徽商》合集
纪录片《安康安康》合集
纪录片《帝都咸阳》合集 纪录片《努尔哈赤》合集
纪录片《汉水汉中》合集
纪录片《延安时代》合集
纪录片《黄帝内经》合集 纪录片《西湖情韵》合集 纪录片《记住乡愁》合集 纪录片《金沙迷雾》合集 纪录片《六祖慧能》合集 纪录片《为了和平》合集
纪录片《台北故宫》合集
纪录片《竹林七贤》合集 纪录片《诗画江南》合集 纪录片《商於古道》合集
纪录片《天下客家》合集
纪录片《史说汉字》合集 纪录片《江南味道》合集 纪录片《寻味顺德》合集 纪录片《问道楼观》合集
纪录片《西泠印社》合集 纪录片《留美幼童》合集
纪录片《动物王朝》合集
纪录片《功夫少林》合集 纪录片《大唐帝陵》合集 纪录片《大唐帝陵》合集 纪录片《西汉帝陵》合集 纪录片《西南联大》合集
纪录片《法医宋慈》合集
纪录片《案藏玄机》合集 纪录片《汉水汉中》合集
纪录片《守望循化》合集
纪录片《苏园六纪》合集
纪录片《大美青海》合集
纪录片《文艺复兴》合集
纪录片《大足石刻》合集 纪录片《再说长江》合集
纪录片《帝都泱泱》合集
纪录片《天地洛阳》合集 纪录片《史说汉字》合集 纪录片《故宫100》合集
纪录片《西安2020》合集 纪录片《西安2020》合集
纪录片《宋之韵》合集
纪录片《唐之韵》合集
纪录片《文学的故乡》合集
蒋勋美学《美的觉醒》合集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