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样板戏》合集
——摘自百度百科
现代京剧《红灯记》全剧
京剧艺术片《红灯记》,八一电影制片厂1970年摄制。影片根据中国京剧团的现场演出拍摄,片中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李玉和一家三代,为向游击队转送密电码而前仆后继、与日寇不屈不挠斗争的英雄故事。本片导演成荫,编剧阿甲,监制李燕,制作人毕建平,出品人王晓棠。中国京剧团《红灯记》剧组演出。主要演员:浩亮饰李玉和,高玉倩饰李奶奶,刘长瑜饰李铁梅,谷春章饰磨刀人,夏美珍饰慧莲,杜福珍饰田大婶,袁世海饰鸠山,孙洪勋饰王连举。
《红灯记》的故事取材于电影《自有后来人》,此剧是中国京剧院的优秀保留剧目,六十年代至今,众多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高玉倩、钱浩梁、刘长瑜、李维康、冯志孝、孙岳、王晶华、杜富珍、张岚、耿巧云等都曾先后参加演出。近几年来,青年团排演此剧,得到老艺术家们的指导,演出取得成功。
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
《沙家浜》由北京京剧团出品,汪曾祺、杨毓珉、肖甲、薛恩厚执笔,该剧是根据上海市人民沪剧团创作的现代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革命现代京剧剧目 。1968年,该剧被确定为八部革命样板戏之一 。
该剧讲述了抗战时期,江南新四军浴血抗日,某部指导员郭建光带领十八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沙家浜养伤,"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参谋长刁德一假意抗战,暗投日寇,地下共产党员阿庆嫂依靠以沙奶奶为代表的进步抗日群众,巧妙掩护新四军伤病员安全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盘踞在沙家浜的日伪武装的故事。
革命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
1953年,京剧演员方荣翔与志愿军京剧团的李师斌等人,经过日夜磋磨,根据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英雄杨育才的事迹,创作出了京剧《奇袭白虎团》。1955年,《奇袭白虎团》在战场上为志愿军战士首演。1963年为了参加全国现代戏观摩大会,原班人马重新加工了这部京剧。由宋玉庆扮演的男主人公严伟才英武潇洒的志愿军形象,也成了当年众多观众心中的“白月光”。
革命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剧院根据曲波小说《林海雪原》中“智取威虎山”的一段故事并参考同名话剧改编的革命现代京剧,最初的版本是1958年夏天,由上海京剧院一团创演的。但在中国观众心中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还要数1970年由谢铁骊导演拍摄的电影《智取威虎山》,从此,工老生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成了“杨子荣”的代名词……
革命现代京剧《海港》
在成为现代京剧之前,《海港》名为《海港的早晨》,是上海京剧院1964年排演的一部反映码头工人教育下一代的一部淮剧。这出淮剧一经演出,颇受码头工人的欢迎。1971年,被改编为革命现代京剧的《海港》在首都北京首演,两年后,《海港》在全国公映,来自各地的戏迷通过《海港》认识了上海码头,感受到了码头工人迎朝阳勇向前的蓬勃朝气。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1970年版
1972年,中国京剧团根据同名舞剧移植创作了革命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椰林飘香的海南岛,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参加革命,从此成为一名娘子军战士的革命故事。第一版京剧《红色娘子军》由京剧演员冯志孝、杜近芳表演。
革命现代芭蕾舞剧《白毛女》
1958年,马少波、范钧宏两位戏曲艺术家根据歌剧改编了京剧《白毛女》,由中国京剧院演出。著名京剧老生演员李少春饰杨白劳,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杜近芳饰喜儿,著名京剧小生演员叶盛兰饰王大春,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袁世海饰黄世仁。现在,最为人熟知的唱段还要数《北风吹扎红头绳》:“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爹爹无钱难买来,红头绳扯上整二尺。来来来,爹给你亲手扎,扎起来。”
交响乐《沙家浜》
音乐《沙家浜》是中央交响乐团根据现代京剧《沙家浜》改编而成。在当时,它的意义不仅仅是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丰富了舞台,更在于它响应了毛主席所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口号。
其他革命现代样板戏
中国电影(京剧)《龙江颂》
现代京剧《杜鹃山》全剧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