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经济转型中,你会沦为底部阶层吗?

2017-11-11 心林之火博士团队 心林之火



心林之火博士团队精选


版权声明:心林之火博士团队所选文章,凡是没有备注原创作者的,都因为一时没找到准确来源,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后台,24小时处理!


本文由心林之火博士团队整理自财经作者孙骁骥专栏,仅仅选取我们比较认同的部分观点。




1992年南巡讲话以后,确定了内地经济(外资、港资、台资)投资导向的经济基本面,加入WTO,则是在投资拉动的基础上确定了出口加工型经济。


加上官方管制的外汇政策,强推中国经济增长超过十年的均值超过两位数。据统计,中国的GDP增速自1992年达到14%以来,一直是保持平均两位数增速,尤其在2003到2007年之间连续保持着每年10-14%的增速。这种远大于世界其他国家的高经济增长就是上一个世代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


2009年以来的投资拉动和铁公基建设造成中国长期以来高达50%以上的投资率,但另一方面,为了支持投资和表面上的经济增长,资金利率、水电煤土地等各种要素的价格长期被人为压低, 直接导致了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偏向于资本而非劳动力,恶化了劳资关系。

 

这就是2009年天量货币投放到市场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劳动力不值钱了,因为实体企业本身不值钱了,于是造成劳资关系被彻底扭曲。

 

香港中文大学全球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报告:中国人均实际GDP的数值自1990年代以来,保持了超过20年以上的高增长,从当年的人均不到一千美元到现在超过八千美元。

 

低价值、低智慧性的产业严重过剩,这又会导致社会消费品的不足,好商品价格过高甚至有钱也买不着好商品。因此,高净值人士有大把投资机会挣钱,但是不知道挣完钱怎么花。

 

而对于低净值人群,或者说普通工薪阶层而言,他们可能面临着既没有足够的消费意愿,也没有足够的收入增加,最主要的矛盾不是有钱不知怎么花,而是不知道怎样挣钱。

 

2009年以来启动的中国版量化宽松,不仅没带来经济转型,反而直接造成了整个社会财富资源的错配。

 

而在2008年后,中国的制度在短期内又朝有利于劳方而不利于资方的方向发展。这是由于人力成本的上升、人工的期望值普遍上升所带来的用工荒,企业盈利能力却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下降,无法充分招工。这一时期所谓的劳方市场,其实不过是企业营商环境恶化、经济探底的附属产物。

 

就业市场如今再一次的由劳方转向资方,却透露着一个危险的讯号。因为这一次的劳资市场结构的转换,是在产业结构调整、全民创业、打僵尸企业、国企混改这几大背景之下完成的。这几大背景说明什么呢?它说明现在老企业死亡速度很快、新兴企业如流星般转瞬即逝、唯一稳定的是一小部分央企国企以及已经达到“温饱线”以上的民企。

 

 

 

随着产业转型和一大批传统企业的死亡,低技能劳动者甚至连选择工作的权力都没有了。

 

在二战以后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推行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表面上的全球化、实际上的“逆全球化”是当下的全球趋势。

 

本质上,这个所谓的“逆全球化”实际上预示出的问题并不是国际之间钱的流动、人的流动减少,而是不同阶层之间财富不平等的加剧。不平等的加剧,才是所谓“逆全球化”的根本原因。以美国为例,1979年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达到峰值,为1943万人,此后却持续下降,从2000年的1727万人最多时下降到2010年的1153万人,即使到2016年也只是恢复到1235万人。并且,这些越来越少的劳动就业者的绝对收入,在代际间的流动性也在持续下滑。

 

据统计,1970到2014年处于30岁劳动者收入超过父母的比例从90%跌落到40%。其中下滑最剧烈的是中产阶层,即收入排名处于30%到70%的人口。换言之,近三十年来,收入的增长主要集中在高净值家庭,中低收入阶层板结化、同质化的倾向非常严重。

 

美国的现实,其实也就是中国的写照、全球的写照。

 

换言之,最近一次所谓全球化浪潮本身就是少数人的全球化。中国自2008年以来纯粹依靠投资和铁公基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彻底耗散了社会的劳动力价值并且让经济走入了资源错配和低附加值的死胡同。在这个时候,转型是必然选择,实际上,也意味着大财团在一定程度的让利。

 

要谁让利呢?其实,控制社会的高财富阶层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第一是近十多年依靠双轨制富起来的权贵阶层,另外是依靠各种手段与权力合谋从而富起来的私营企业主。


俄罗斯学者雷巴科夫在分析苏联和俄罗斯的经济转型时就曾指出,尽管权贵阶层也关注私有成分的存在并且保留了私营经济,但却又会千方百计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其不至于过快增长,以至于影响到权贵自身对于商业和经济的垄断,因此,雷巴科夫写道:“在经济生活中,除非变成垄断集团的附庸,否则他们(私营企业)注定要驻足于现在的位置,难图发展”。

 

穷人思维?其实这是来自媒体的灌输

 

我们可以把这个社会分为三阶层:权力阶层、资本阶层、打工阶层。在三者以外,还有一个彻底陷于失败并将被逐渐淘汰的无用阶层。

 

控制我们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冲突、不满和欲望的中介组织,就是我们的媒体,尤其是深入到社会肌理的自媒体。媒体向阶位较低的阶层主要宣传两件事情:

 

其一是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包括资本家、社会名人、明星等等,这种灌输让地位较低的阶层在仇富的同时也羡慕渴望活的富人的生活,他们不会反对这个游戏规则,而是会更积极的参与其中,渴望获得改变。

 

第二,媒体向大众宣传最多的还包括要摆脱所谓的“穷人思维”,那就是要建立大胆消费、大胆挣钱的观念,即是所谓的“work hard, play hard”。而在现实层面,生财之道不易学,大胆消费的习惯却往往容易学会,用金融手段提前透支金钱的生活方式永远走在找到真正的挣钱方法之前。这直接会造成信用卡支出大于工资卡收入,消费支出大于劳动收入。

 

看一下现在的数据:我们社会的消费的总额每天都在不断增加,但实际上,那不过是在一小撮高净值人群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陷入财务陷阱、透支未来的结果。

 

无论是透支性的消费行为、巨额房贷、还是心灵鸡汤灌输的各种观念,实际上目的都是为了把人的财富和思想套牢,成为规则的遵守着而不是规则的颠覆者。

 

社会庸众的心理机制形成以后,制度就不再是从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获得了低级阶层的心理认同。低阶层的人们委身于被媒体主导的低级的娱乐和消费,周期性的满足自己低阶的欲望,然后自我麻醉之下持续做着低阶的打工生涯,并且想当然的做着低阶的个人投资……


——END——


最权威的社会热点解读,最准确的社会趋势分析,您最好的心灵慰藉,敬请长按二维码,关注:心林之火(ID:neican668)

转发就是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