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柴继杰阐述了BRI1免疫负调控机制
iNature:拟南芥中的所有四个BIR成员(BIR1-BIR4)在烟草中表达时,都可以同BAK1相互作用。与bir1一样,BAK1相互作用的受体样激酶2(bir2)突变体也显示增强的SA依赖性细胞死亡。BIR2还通过以配体依赖的方式控制BAK1-FLS2复合物形成,并对flg22诱导的反应的负调控具有关键作用。但是BRI1怎么调控植物免疫应答,还不是很清楚。这一次,柴继杰研究组使用遗传学及结构学的方法进一步确认了BRI1调节植物学免疫的机制。
油菜素内酯 (brassinosteroids, BRs) 是一类重要的类固醇激素,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许多过程。与其他植物激素协同作用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如细胞的伸长与分裂、叶片衰老、微管分化、开花、光形态建成等生长发育过程,而且在植物抗逆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BR的作用
结合应用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手段现已基本阐明了 BR 信号转导的主要过程。BRI1 作为受体在细胞表面感知 BR,BRI1 抑制子 BKI1 从质膜上解离下来,使 BRI1 与其共受体 BAK1 结合。BRI1和 BAK1 通过顺序磷酸化将 BR 信号完全激活。活化的 BRI1 将 BSK 磷酸化激活,BSK 活化 BSU1,BSU1将 BIN2 去磷酸化使其失活,解除 BIN2 对 BES1/BZR1 的抑制功能。PP2A 可以将 BES1/BZR1 去磷酸化激活,又可以将受体BRI1去磷酸化促使其降解。BR信号的传递最终使去磷酸化状态的BES1/BZR1在细胞内累积,激活 BR 信号通路下游的转录调控。
BR信号通路
来源Jia Li,Review
植物受体激酶(RKs)可用作模式识别受体(PRR),用于感知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以诱导免疫应答【1,2】。这样的PRR之一就是亮氨酸富含的植物受体激酶(LRR-RK)-鞭毛感知蛋白2(FLS2)识别来自细菌的鞭毛蛋白(flg22表位)【3,4】。小蛋白LRR-RK BRI1相关激酶1(BAK1)作为FLS2的共同受体【5,6】。
最初通过反向遗传筛选鉴定拟南芥LRR-RK BAK1相互作用受体样激酶1(BIR1),并通过适配器LRR-RK SOBIR1(BIR1抑制子)抑制bir1-1的表型【7】。当BIR1被表达沉默时,SOBIR1与植物中的BAK1相互作用,表明BIR1在静息细胞中,将来自SOBIR1的BAK1螯合出来,以抑制细胞死亡和免疫应答【8】。拟南芥中的所有四个BIR成员(BIR1-BIR4)在烟草中表达时,都可以同BAK1相互作用。与bir1一样,BAK1相互作用的受体样激酶2(bir2)突变体也显示增强的SA依赖性细胞死亡【9】。BIR2还通过以配体依赖的方式控制BAK1-FLS2复合物形成,并对flg22诱导的反应的负调控具有关键作用【9】。但是BRI1怎么调控植物免疫应答,还不是很清楚。这一次,柴继杰研究组使用遗传学及结构学的方法进一步确认了BRI1调节植物学免疫的机制。
柴继杰研究组的研究表明,BIR1的ecto结构域和BAK1足以使它们在体外相互作用,并且相互作用对于BAK1抑制BIR1功能至关重要。一致地,过度表达BRI1的ecto域与BAK1跨膜段表现出与BAK1过表达一样的表型。同时主要序列分析表明,所有4个BIR成员可能共享与BAK1相互作用的共同机制。
在flg22诱导的植物免疫期间,通过flg22结合FLS2释放由BAK1隔离的BIR1,可以通过pH的增加而变得更容易。 BIR1可能发展为在严格控制下保持BAK1介导的细胞死亡信号传导,从而防止过度的自身免疫作用。 BIR1的ecto结构域足以抑制BAK1的观察表明,缓解BIR1介导的BAK1抑制的信号(如果存在)来自细胞外空间。
原文链接
http://www.cell-research.com/aoparts.asp?id=701
猜你喜欢
全球科研机构排名|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及清华大学顺利挤进前100名
综述|植物DNA去甲基化的最新研究总结(主要由朱健康研究组完成)(一)
重磅消息|上海生科院发布2017年生命科学与基础医学全球科研机构产出评价报告
植物学人|20171016-华中农业大学陈玲玲等人提供了水稻基因组学网络平台(推荐)
快讯|朱健康组和张蘅组Cell Res发文揭示藜麦耐盐和高营养价值的分子机制
植物学人|20171015-张大兵等人发展了花药和花粉发育基因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推荐)
植物学人|每天一播,每天遴选8大植物学主刊各1篇文章,共8篇文章(福利版)
重磅推荐|Science揭示爬行动物也需要像人类一样的睡眠(有视频)
每周一播|第五期Cell周报-新泛素化位点的修饰涉及神经退行性疾病(推荐)
快讯|生物物理所与北京大学联手发现人类大脑皮层沟回折叠的新机制
综述|戴建武研究组NSR发表综述总结其在脊髓损伤再生微环境重建的系列研究成果
温馨提示:iNature是介绍一流的,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提供专业的完整的同行解析;另外也会介绍全世界知名的实验室及业界大师;同时为公众提供一个了解生命科学及科研过程的平台。扫描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Plant_ihuman”,了解科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另外,iNature公众号也开通了“爱科学爱自然”头条号,欢迎大家关注。
投稿、合作、转载以及招聘信息发布等事宜请联系liupan@sibs.ac.cn 或微信号“1370182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