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TTT | 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罗荣灿发现溶酶体功能障碍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椰子 iNature 2022-04-28


编者按


iNature是中国最大的学术公众号,由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中科院等多单位的博士团队联合打造,现推出iNature人才公众号,专注于人才招聘,学术进展,科研资讯,感兴趣的可以长按或者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iNature


阿尔茨海默病 (AD) 的特征是进行性突触功能障碍、神经元死亡和脑萎缩,伴有淀粉样蛋白 β (Aβ) 斑块沉积和脑组织中过度磷酸化的 tau 神经原纤维缠结积聚,这些都会导致认知功能丧失。众所周知的 AD 致病基因(包括 APP、PSEN1 和 PSEN2)中的致病突变会损害多种途径,包括蛋白质加工、轴突运输和代谢稳态。

2021年8月31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姚永刚及罗荣灿共同通讯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8.19)在线发表题为“A novel missense variant in ACAA1 contributes to 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impairs lysosomal function, and facilitates amyloid-β pathology and cognitive declin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了汉族 AD 家族中乙酰辅酶 A 酰基转移酶 1 (ACAA1) 基因的错义变体 rs117916664 (c.896T>C, p.Asn299Ser [p.N299S]),并验证了其与独立队列中的早发家族性 AD。

进一步的体外和体内证据表明,ACAA1 p.N299S 通过干扰其酶活性、损害溶酶体功能、加重 Aβ 病理和神经元丢失而导致 AD,最终导致小鼠模型的认知障碍。该研究结果揭示了过氧化物酶体介导的溶酶体功能障碍在 AD 发病机制中的基本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 (AD, MIM: 104300) 是一种毁灭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它以不断增加的速度折磨着大部分老年人群。突触功能障碍、神经元丢失、淀粉样斑块(主要成分β淀粉样蛋白 (Aβ) 肽)、tau 包裹体(主要成分过度磷酸化 tau)、脑萎缩和认知障碍是 AD 的病理和临床特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会影响 AD,据估计其遗传力非常高(高达 0.79)。 参与 Aβ 产生的基因,如 APP(Aβ 前体蛋白)、PSEN1(早老素- 1) 和 PSEN2 (Presenilin-2),在三十多年前被确定为某些早发性家族性 AD (EOFAD) 病例的致病基因。然而,这些致病基因的大多数致病突变以常染色体显性方式出现,仅发生在低比例(<5%)的 AD 患者中。

已经表明 AD 是多基因的,具有许多因果和/或风险基因仍有待确定。基因中已报道了 40 多个经过充分确认的 AD 风险位点晚发型 AD 的全组关联分析 (GWAS),其中 APOE e4 等位基因是最有影响的因素。这些 GWAS 基因座中的大多数是位于非编码基因组区域的常见单核苷酸多态性,具有未知注释和小到中等的影响大小(优势比 [OR] <1.2)。事实上,只有 16% 的总 AD 表型变异归因于这些 GWAS 中。

涉及多种途径的 50 多个位点/基因,包括内吞作用、胆固醇和脂质代谢、突触功能、树突和轴突运输、Aβ 和 tau 加工以及小胶质细胞和骨髓细胞功能,与 AD 相关,表明 AD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有多项关于 AD 发病过程中代谢功能障碍的报告。

在这项研究中,报道了一种与 EOFAD 相关的罕见功能丧失变异,rs117916664( p.Asn299Ser [p.N299S]),在过氧化物酶体 ACAA1(乙酰辅酶 A 酰基转移酶 1)中。ACAA1 p.N299S 导致 ACAA1 酶功能丧失并损害溶酶体功能,扰乱全局基因表达模式,影响细胞功能,并控制人类 AD 中的表达网络。ACAA1 p.N299S 在 AD 小鼠模型中的过表达促进了 Aβ 病理学并加剧了神经变性。该研究结果表明 ACAA1 p.N299S 显著加重 Aβ 病理和 Aβ 介导的神经变性,支持 ACAA1 功能丧失作为 AD 发展的危险因素的作用。


参考消息: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748-4



END

内容为【iNature】公众号原创,

转载请写明来源于【iNature】



微信加群


iNature汇集了4万名生命科学的研究人员及医生。我们组建了80个综合群(16个PI群及64个博士群),同时更具专业专门组建了相关专业群(植物,免疫,细胞,微生物,基因编辑,神经,化学,物理,心血管,肿瘤等群)。温馨提示:进群请备注一下(格式如学校+专业+姓名,如果是PI/教授,请注明是PI/教授,否则就直接默认为在读博士,谢谢)。可以先加小编微信号(iNature5),或者是长按二维码,添加小编,之后再进相关的群,非诚勿扰。



投稿、合作、转载授权事宜

请联系微信ID:13701829856 或邮箱:iNature2020@163.com



觉得本文好看,请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