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知道所学的农业工程学科是如何发展建立起来的吗?

2017-09-28 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圈


农业工程学科以复杂的农业生物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运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的原理与技术,探索环境、装备和设施与农业生物的互作规律,研究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相关的工程技术、装备和设施,提供与农业生物系统相关的工程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为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服务。


农业工程,作为一门技术,自古有之。中国古代为了促进农业生产,研制农具、开发农田水利、建筑农村住房等都是农业工程的范畴。公元前256~前251年兴建的四川省灌县都江堰水利工程,具有防洪、灌排、航运等功能,经过不断修缮,沿用至今,是自周秦以来,最突出的水利工程。这说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已相当发达。

都江堰工程鸟瞰图

那么,我国的农业工程学科是如何逐渐出现并完善至今的呢?

19 世纪末,西方农机工业取得的成果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外国农机厂商竞相来中国推销产品或带机具来中国经营农业。在技术输入的同时,大量国外相关文献被翻译出版。

创刊于 1897 年 5 月的《农学报》在其汇编的《农学丛书初集》中登载了选译自法国的《农具图说三卷》,在《农学丛书六集》中刊载了日本的《农用器具学》,内容广泛涉及耕整地、播种、施肥、收获、脱粒与运输等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先进机具。

1927 年,中国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创始人蹇先达在《中华农学会报》发表《农业工程学研究之必要》一文提出,“我国农之生产量至低,劳动力至重; 而生活至苦,若能应用农业工程学,以谋改良,或可以救助万一”。农业工程学一词首次为国人所认识,农具学等理论相继被介绍到中国。

20 世纪 40 年代,以拖拉机为代表的农业工程技术推动美国谷物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美国农业工程教育与科技的成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带动效应开,围绕美国农业机械化运动的研究报道显著增多。国人开始深入思考中国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中国农业机械化之可能、中国农业机械化之商榷、中国农业机械化之可能贡献、农业机械与农具改良等讨论与研究变得异常活跃。

1932年美国康乃尔大学农业工程硕士C.H.Riggs在南京金陵大学开设《农具与工艺》和《机器与动力》两门课程,并将《农具与农艺》确定为农学院学生的必修课,被视为农业工程学科在中国的滋生和萌芽。

1945年美国万国农具公司向中国教育部提供奖学金,招收20名中国研究生赴美国攻读农业工程硕士学位,其中曾德超、王万钧、陶鼎来、张德骏、李克佐、水新元、高良润、吴克騆、陈绳祖、徐佩琮等10人赴明尼苏达大学,余友泰、张季高、李翰如、吴湘淦、何宪章、徐明光、崔引安、方正三、吴起亚、蔡传翰等10人赴爱荷华州立大学。此外,还有马骥、蒋耀、钱定华、吴大昌、陈立、陈铁甫、袁义华、张嘉恭、刘永济等先后赴美实习,或通过其他途径赴美国、法国及比利时留学。这些人基本上都在1947、1948年或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国从事农业工程工作,成为新中国农业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为中国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1947 年,美国农业工程委员会委派J.B.Davidson等 4 名专家来华指导中国农业工程教育与科研工作,金陵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农业工程系相继创建,并于1948 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标志着中国农业工程专业的诞生。金陵大学农业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即是留美回国的吴相淦教授。

金陵大学农业工程学系挂牌(1947年)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和“水是农业的命脉”,把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在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农业工程学科中的农业机械化、农业水利和农业电气化专业。从此,农业工程教育得以迅速倔起,对我国农业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2 年,根据国家计划经济与农业机械化建设需要,新中国第一所农业机械化专业高等院校——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成立。1958 年起,学校相继增设农机设计制造、农田水利、农业电气化专业,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64 所重点院校之一。

1956年2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筹备委员会。1957 年《农业机械学报》创刊,1963 年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农业机械化工程成为最先迈入常规发展期的分支学科。

1978年,党和国家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加速农业发展,当时科研工作者在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经验后,一致向国家有关领导建议建立农业工程学科。当时的国家科委接受了建议,决定成立农业工程学科组,并将农业工程学科列为国家发展的25个新学科之一。

1978 年 3 月,方毅副总理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要加强农业工程学与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把农业工程学科的发展列入了国家重点发展的技术科学之一。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迎来了中国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高潮,1979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和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的成立,其后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改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一批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系相继改名为农业工程系(学院),标志着中国农业工程事业开始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78年)


197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刊载方毅副总理报告

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农业部在北京成立了中国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陶鼎来任院长;当年11月国家科委成立了农业工程学科组;同时成立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科组与学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地位的确立。

1980 年代初,当时科研工作者就农业工程学科研究领域与内容、学科使命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并形成了共识。1985 年,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同年,《农业工程学报》创刊。

1986 年 7 月 1 日,《普通高等学校农科、林科本科专业目录》正式发布,农业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类别诞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的成立,学报的创刊以及学科类别的明确标志着学科发展走向正规并进入常规发展期。1986 年底,全国已有37 所农业院校开设有农业工程类专业,其中20 所设立有农业工程系,研究机构与队伍得到迅速壮大。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旧照

1985年,国家学位委员会在博士、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将原来的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一级学科改为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当时设8个专业,即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农业生物环境与建筑、农业水土资源利用、农业机械、农村能源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业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表明农业工程在中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开始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农业工程(0828)作为工学(08)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工程(082801);农业水土工程(082802);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08280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2804)。

1993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农业工程类(0814)作为工学(08)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081401);农业建筑与环境工程(081402);农业电气化自动化(081403);农田水利工程(081404);土地规划与利用(081405);农村能源开发与利用(081406);农产品贮运与加工(081407);水产品贮藏与加工(081408);冷冻冷藏工程(081409)。

1998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农业工程类(0819)作为工学(08)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1901);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081902);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1903);农业水利工程(081904)。

2012年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农业工程类(0823)作为工学(08)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下设农业工程(082301);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082302);农业电气化(082303);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082304);农业水利工程(082305)。

目前,全国已有70余所高校设有农业工程类院系,农业工程学科已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全国已有30所高校的农业工程类院系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7年召开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上,汪懋华院士从世界学科发展趋势、学科研究内容的精准定义角度考虑,建议将农业工程一级学科更名为“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