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题被抢发了两次,还怎么力挽狂澜?

子肖 科研讲坛 2021-02-21
前段时间阅读文献的时候,笔者发现一篇论文在类似研究已经发了两次的情况下仍然发了出来,并且发表的杂志还不差。带着满腹的好奇,笔者认认真真地读了读三篇论文。毕竟,课题被抢发是谁也不愿意碰到的事情,但万一碰到了,就得好好向那些挽狂澜于既倒的人学习。

第一篇论文于2016年发表于《Protein & Cell》,研究人员发现调控自噬和溶酶体的转录因子TFEB可发生乙酰化,并且鉴定了乙酰化位点,证明去乙酰化酶Sirt1可引起TFEB去乙酰化。功能上,去乙酰化的TFEB促进溶酶体的生物发生,有助于小胶质细胞清除β淀粉样蛋白。


第二篇论文于2018年发表于《Autophagy》,研究人员发现一种用于癌症化疗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AHA能够激活癌症细胞的溶酶体功能。机制上,他们发现SAHA处理通过提高TFEB的乙酰化激活其活性,促进溶酶体的生物发生。他们鉴定了TFEB的乙酰化酶ACAT1去乙酰化酶HDAC2,也找到了一组乙酰化位点。功能上,TFEB乙酰化介导的溶酶体激活在SAHA引起癌细胞发生的自噬和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显而易见,第二篇论文和第一篇论文的机制虽然都落脚于TFEB的乙酰化,但也有明显的不同。第一篇文章乙酰化抑制TFEB活性,第二篇文章则是激活TFEB活性。当然,正如第二篇文章的作者讨论指出的一样,可能和细胞受到的刺激不一样有关。此外,第二篇文章不仅鉴定了去乙酰化酶,而且也鉴定了乙酰化酶,机制解析得比第一篇文章更全面一些。

第三篇文章于2019年发表于《EMBO Reports》。估计作者看到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已经大呼不妙了;看到第二篇文章的时候,心里则犹如一万匹草泥马飘过了。言归正传,研究人员主要锁定的是乙酰化转移酶GCN5,他们发现GCN5能够抑制自噬和溶酶体的生物发生。机制上,GCN5介导的乙酰化通过抑制TFEB的二聚体形成,抑制TFEB结合DNA,从而降低其转录活性。功能上,TFEB的乙酰化能够在果蝇模型中抑制tau样蛋白聚集体的清除。


前面都有两篇类似论文发表了,第三篇论文为什么还可以发在《EMBO Reports》上呢?仔细看看三篇论文,你会发现第三篇论文的研究者真的是想了很多办法让自己的研究跟别人不一样。

首先,他们一开始就把重点放在乙酰化转移酶GCN5上而非TFEB上,毕竟GCN5在自噬和溶酶体的生物发生中的功能从未有人研究过,是他们不容放过的创新点。而TFEB的乙酰化修饰则已经被别人报道了两次,如果继续把重点锁定于此,基本等于找死。


其次,机制研究上,他们着重解析了TFEB的乙酰化影响TFEB的活性改变的原因。他们发现,抑制TFEB的二聚体形成导致TFEB结合DNA的能力下降,从而抑制其转录活性。很显然,他们的机制解析明显比前两篇文章更加地深入。


最后,关键的加分点来了,在功能研究上,前面两篇文章的功能研究都只停留在细胞层面,而第三篇论文的功能研究则在果蝇上展开,明显更胜一筹。记得之前听某位大牛讲过,不依托于整体动物的功能研究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功能研究。暂且不论此话是否正确,至少说明了动物实验的重要性。


笔者认为,尽量突出自己的原创发现,尽可能深入地解析机制,在动物模型而非细胞上研究生物学功能,是第三篇论文被抢发了两次,仍然能够发表于《EMBO Reports》的主要原因。他们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课题被抢发了并不意味着课题的终结,想办法做出自己的特色就会迎来转机。
说明: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    Bao, J. et al. (2016). Deacetylation of TFEB promotes fibrillar Abeta degradation by upregulating lysosomal biogenesis inmicroglia. Protein & Cell.
2.    Zhang, J. et al. (2018). Importance of TFEB acetylation in control of its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and lysosomal functionin response to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 Autophagy.
3.    Wang, Y.et al. (2020). Acetyltransferase GCN5 regulates autophagy and lysosome biogenesis by targeting TFEB. EMBO Reports.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