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鸣镝 | 如何解决智能时代的老人困境
作者|陈佳琦
图源|网络
“扫码时代”导致大多数老人在“不得已”地被边缘化。
随着社会的智能化发展,手机成了每个人出门在外不可缺少的物品。
无论是购买物品,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支付方式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解决。
而日常生活越来越便捷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忽视了一个问题,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老人学习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了。
近期,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仅23%会上网,相当于你身边每走过5个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4个不会上网。
这个数据反映出,“扫码时代”导致大多数老人在“不得已”地被边缘化。
“扫码时代”老人的无助
这些数不清的付款码、用餐码、快递码等等都让大多数的老人感到无助。
有网友说,时代在前进,老人必须要接受、学习新鲜的事物才能够跟得上时代。
但事实上,大多数的老人不会上网、不会用智能手机,这并不只是心理上的抗拒,而是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许多老人不识字或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人记忆力、学习能力、反应能力、视力都在降低。哪怕今天学会了基础的上网步骤,也许明天就忘了,身体机能导致他们无法像年轻人一样使用智能手机。
其次,老人已经习惯将钱揣在兜里出门买东西,一时之间转变成线上支付,难免会抱有怀疑的态度。对于年轻人来说,智能手机是带来便利的工具。而对于老人来说,智能手机使他们感到陌生和孤独。
老人有权选择是否“乘风破浪”
社会不断进步,老人就必须要跟着年轻人一起“乘风破浪”吗?
是否学习上网其实是每一位老人的选择,也是每一位老人的自由。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习新鲜事物。
老人有权选择学习上网,紧跟潮流,但也有权利选择继续揣着现金出门买菜。
2018年7月,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整治拒收现金的公告》,明确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营业场所标示“无现金”“拒收现金”。这不仅显示了国家法定金融体系的权威与神圣,也是对设置歧视性条件的反对。也就是说,是否使用更加便捷的电子支付,是个人的选择,
不会上网的老人也不应被时代“淘汰”。
老人对电子支付以及网上信息的怀疑态度,因为“老人被诈骗”这样的新闻经常出现。诈骗团伙常常将老年人作为他们的诈骗对象,因为老年人对社会信息摄入较少并且容易轻信他人。所以,在教会老人上网的同时,也应该教会老人防诈骗的知识,提高老人的防诈骗意识。
为老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专项服务
互联网社会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在渐渐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要考虑中国2.5亿老年群体的感受。
社会大众应尽力为老人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多一些绿色通道,买票、就医、银行存取钱等等应多增加现金服务或非智能手机服务,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一些便利,让他们不再感到焦虑、无助。
疫情期间,老人作为新冠肺炎的高危群体,却最晚获取相关信息。也许当他们得知需要戴口罩时却发现口罩早已卖光。
智能时代加快了信息的流通,但及时获取信息对于老人来说尤其困难,因此,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才是老人真正需要的。
对于愿意学习的老人,社会及家人应给予支持,教老人用手机;对于不愿意学习或无法学习的老人,也应给予尊重,尽力地提供一些帮助。
没有人能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每个人的身后都有“后浪”,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因此,在享受互联网为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不要让老人“落在身后”。
推荐阅读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多多关注
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向社会长期征集未公开发布的原创稿件,一经采用,会在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旗下全媒体平台发布。欢迎投稿:neirong1@peopledigita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