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楼梦》的打开方式(上)

张一南 张一南 2024-04-06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孙温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的书之一,我当时几乎向曹雪芹贡献了一个青春少女的全部追星热情。
转眼间,我也从林黛玉的年纪,长到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年纪了。现在我写这本书的动机,无非是向当年的我喊话:这本书是值得爱的,我现在还爱着,并且可以用我爱了十几年的经验,陪你一起爱。
听说,现在的很多中学生不喜欢《红楼梦》了。其实,在看《红楼梦》之前,我也不喜欢《红楼梦》,《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我最后阅读的一本。因为我听到的种种对《红楼梦》的描述,都让我觉得,这本书很不适合我。我就像见到贾宝玉之前的林黛玉一样,寻思这“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
但是,作为一个文学好少年,我总得把四大名著读齐了,所以我就勉为其难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就像林黛玉见了贾宝玉一样,大吃一惊,觉得这书“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再后来嘛,当然就“真香”了。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不想翻开这本书,或者翻开了这本书看不下去,很可能是你的打开方式不对。打开方式不对,可能是你之前误听了关于这本书的种种传言。
现在我向你安利我的打开方式,首先就要告诉你,这本书“不是”什么。
对于还没有翻开《红楼梦》,或者看不下去《红楼梦》的朋友,我要告诉你,《红楼梦》不是什么:
她不是一本政治斗争教科书。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古代盛世中的贵族之家,里面涉及的人物过着安定富足的生活,基本上属于同一个生活圈子。这样的一些人之间,差异是存在的,矛盾是存在的,但是谈不上什么生存竞争。作者对人世间的美好始终存有温情和善意。
如果你害怕看见大善大恶的对决,那么你可以放心地打开这本书。如果你已经辛苦地在这本书里找了半天大善大恶,那么恭喜你,不用再找了。
她不是一本宫斗小说。
虽然时下流行的宫斗文难免会有《红楼梦》的影子,但是宫斗文中那些令人厌倦的元素,《红楼梦》是没有的。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的行为都有足够的理由,没有不切实际的想象,没有不近人情的恶毒,更没有看似阴险实则幼稚的权谋。《红楼梦》最大的长处,在于对人情细致入微的体察。宫斗文给人以单薄和不真实的感觉,恰恰是因为缺乏这样的体察。
她不是一本恋爱过程流水账。
有人说《红楼梦》就是哥哥妹妹谈恋爱,好像宝哥哥就知道跟女孩子玩玩闹闹,林妹妹就知道一个宝哥哥,都很没出息的样子。实际上,《红楼梦》传授的经验,远不限于恋爱经验,而是一个成年人在自我与外界的交流中逐渐形成的思考。
《红楼梦》里的恋爱关系,和里面的其它人际关系一样,都可以看作个体与世界互动方式的隐喻。《红楼梦》是在用谈恋爱打比方,教你怎么在世界上生活,怎么去追求和守护你所热爱的一切。如果你有一个执着的性情,有特别想去追求或守护的东西,那么这本书很适合你。
更关键的是,她不是一本“正经书”。至今为止,肯定有很多老师、长辈向你推荐过《红楼梦》了。人都有一个心理,就是会觉得老师、长辈推荐的书是“正经书”,既然是“正经书”,就不想看。
这里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凡是真心实意向你推荐《红楼梦》的,都不是喜欢看“正经书”的。
《红楼梦》从一出来就不是“正经书”。曹雪芹写《红楼梦》是自娱自乐的,然后他周围的一圈好友也看得开心,于是就借来借去,抄来抄去。那个盛况,就跟我们今天读Priest的网文一样。
只不过,曹雪芹的这些好友,都是有文化、有地位,也有趣的人,他们喜欢的“网文”,就显得更风雅一点。后来封建王朝禁过《红楼梦》,但是这些文人士大夫哪是禁得住的,反而越读越起劲了。那些羡慕风雅的人,也渐渐加入了他们的队伍,《红楼梦》越传越广,不再是小圈子的读物了。
再后来,大家舍不得让这么好的帖子沉了,就不断向比自己年轻的人推荐。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红楼梦》就成了名著。
曹雪芹自己就是个不喜欢读“正经书”的人。主人公贾宝玉也是整天“杂学旁收的”,而且专门诋毁“正经书”。《红楼梦》能流传下来,也是依靠广大不爱读“正经书”的读者。
所以,如果你不喜欢“正经书”,说不定你正是《红楼梦》的受众呢。也许,等你读完了《红楼梦》,那个向你推荐《红楼梦》的、看起来很严肃的老师,会像书里的宝姐姐一样,笑眯眯地跟你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不爱看‘正经书’的 。”
对于已经喜欢上《红楼梦》的朋友,我同样想提醒你,《红楼梦》也不是什么:
她不是供你做填字游戏的笨谜语。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写小说,写的时候心态是很轻松的。曹雪芹爱玩梗,爱用文字技巧跟我们开玩笑,他的细节也做得很精致,可以互相呼应,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过度神化《红楼梦》里的文字,搞得每一个字都是伏笔。我们也没有必要认为,《红楼梦》有多么精妙的结构,有什么数学上的意义,因为这毕竟是一部坑了的小说。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红楼梦》里的每一件事都对应一个特别具体的历史事件,那就更没有必要。曹雪芹没有动机辛辛苦苦写一部密码出来,更没有动机写一部一点也不好玩的纯密码出来。把《红楼梦》看成谜语和密码,其实是不符合小说创作的规律的。我们读《红楼梦》,顺着作者的思路去读就足够了。
她不是雍乾政治生活的日记。
如果不把《红楼梦》看成密码,可不可以把她看成当时政治生活的真实记录呢?也不可以。曹雪芹是个文人,也不是什么高官,讨论起当时的政治时局来,实在没有他讨论诗词在行。
《红楼梦》是虚构的,而且是个架空文。小说家写小说,其实是像做梦一样的,就是把潜意识的闸门松开一点儿,让小说自己流出来。流出来的小说里,可能会混杂一点作者在现实中的经验,就像白天的经历会对晚上的梦有影响一样。但是现实生活进入梦境或者文学作品,是以感受的形式,不是以事实的形式。
一个好的小说家,一定会把现实经验打碎,重新组合,弄得面目全非。在《红楼梦》里,你可以看到作者生活的时代带给他的感受,但是不会看见他的时代发生的大事。
她不是至高无上的圣典。
《红楼梦》是一部简单而丰富的书。她贴近人情,门槛不高,但是又能告诉我们很多有用的东西,关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关于人类的爱与美。所以,《红楼梦》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启蒙读物,成为了很多中国人精神上的母亲。
这些成年人在回望青春的时候,会特别感念这位母亲,向她献上至高的赞美。年轻一代看到这本书被尊敬的前辈极力推荐,就会以为这本书是什么无上秘籍,带着一种特别虔诚的心情去阅读。
其实只是一部小说,小说就应该当小说读。母亲不是神像,不是供我们膜拜的,而是哺育我们的。在接受了母亲的哺育之后,我们还要以母亲的怀抱为起点,再走出去,走到很远的地方。
曹雪芹自己也不断跟我们说,他的小说是“满纸荒唐言”,是供人“破愁醒闷”的,他自己在小说里就不断自我吐槽。如果我们把《红楼梦》看得太神圣,本来就不符合《红楼梦》的精神,也会影响阅读体验。
那么,《红楼梦》到底是什么呢?
(未完待续)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