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的贾政(一):长大了的二爷
《红楼梦》里那么多的人物,那么多的头绪,从谁写起好呢?
曹雪芹的办法是从刘姥姥写起,写一个几乎是最底层的边缘人物,让她带着我们,从下往上审视他编织的这个梦。
而我既然是来拆解这个梦的,那么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写一个几乎是最顶层的边缘人物,透过他,从上往下审视这个梦。我选择的这个人物,就是贾政。
《红楼梦》的男一号毫无疑问是贾宝玉,作者在这个人物身上有着最强的代入感。但是在讲贾宝玉之前,我们先要把贾政说清楚。
因为我们对贾宝玉的很多误解,其实都源于对贾政的误解。
贾政是贾宝玉的父亲,贾代善和贾母的二儿子。他的亲哥哥,就是贾琏的父亲,贾赦。
《红楼梦》里的人都管贾宝玉叫“二爷”,其实你有没有想过,贾宝玉的父亲,也是一个“贾二爷”呢。不但如此,贾政的爷爷荣国公,是宁国公的弟弟,也是一个“贾二爷”。就连似乎并没有哥哥的贾琏,也被人叫做“琏二爷”。曹雪芹似乎总是对“二爷”情有独钟。
在封建大家庭中,嫡长子往往比次子承担着重得多的责任和期望。因为长子是要“袭官”的,也就是注定要代替父亲,成为家族的代表和管理者。即使是在保留着中国传统观念的普通人家,也会存在“你是哥哥,你要照顾弟弟们,要给弟弟们做出表率”这样的说法。
而次子或者更小的儿子,本质上只是“备用”的,只有当哥哥出了意外,才需要代替哥哥承担起家族的种种责任。从理论上说,只要哥哥一切安好,弟弟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哥哥的照顾,或者去做一些冒险的事、自己喜欢的事,不是非要承担传宗接代、光宗耀祖的任务。
所以,父母在教养次子时,心态要比教养长子放松很多,次子在成长中面临的压力要比长子小得多。成长经历的差别势必会影响人的性格。
当然,现实是复杂的,现实中的哥哥不一定都比弟弟面临更大的压力,但是现实主义小说是要讲究典型性的,曹雪芹在塑造人物的时候,对“袭官”的长子们,与“贾二爷”们,按照他对世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安排。
在曹雪芹笔下,贾家的“大爷”们,都是不太指望得上的。
在贾政这一辈,东府的长子早亡,由次子贾敬“袭官”;即使是顶替了长子位置的贾敬,表现也不太好,终身碌碌无为,晚年醉心修道,不问家事,任凭子孙把东府折腾得一团糟,最后吃丹药把自己毒死了。西府的长子贾赦更是个十足的恶霸,为了抢几把扇子,把石呆子逼得家破人亡,还在娶了一堆小老婆的情况下,妄图霸占贾母身边的鸳鸯。
在宝玉这一辈,东府的贾珍与儿媳秦可卿关系暧昧,还在秦可卿的葬礼上不顾礼制,大肆铺张;西府的贾珠据说活着的时候很完美,但可惜早早夭亡,没有出场。
再下一辈,东府的贾蓉似乎只有讨好凤姐的戏份,至少看不出宁国公嫡系继承人的气度;西府的贾兰年纪尚小,似乎也看不出什么过人的才识。
这些理应受到家族重点培养的长子,无论是在才能上还是道德上,都活成了贵族教育的失败案例。不知道是不是他们承受的压力太大了,产生了逆反心理。这里恐怕也是寄寓着曹雪芹的调侃。
曹雪芹对“二爷”们,则要温柔很多。光彩夺目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是“二爷”。贾琏甚至没有哥哥,但也是“琏二爷”,这恐怕是作者对这个人物存有暗暗的偏爱。而经常被脂砚斋赞为“政老”的贾政,也是一个“二爷”。
任何大人都是从小孩子长大的。贾政小时候,跟贾宝玉一样,也是一个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当时注定会袭官的是贾赦,家里人必然会对贾赦严格要求。贾政如果想做官,正常情况下只能考科举。
如果他考中了进士,肯定也是全家的光荣。如果他考不中,会怎样呢?也不会怎样,贾家难道还能饿着他吗?大不了就是做一个无所事事靠哥哥照顾的公子哥儿而已。
所以,你别看贾政长大以后俨然成了封建道德的化身,他的童年应该是过得比较轻松自由的。
冷子兴说贾政从小喜欢读书,这话我们只能姑妄听之。
因为不会有人说一位经历过皇帝钦点的现任员外郎——而且还是皇妃的父亲——从小不好好念书的。世界上凡是稍微成功的大人,在别人口中没有不是从小好好学习的,至于他小时候究竟啥样,那就只有鬼知道了。
退一万步说,即使贾政小时候真的爱念书,那也是出于他的个人意愿,不包含任何生存压力的因素。贾宝玉在什么地方淘气,贾政总是一看就懂,其敏感,其熟练,恐怕不是一个从小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好学生能做到的。贾政小时候,最大的可能,是像贾宝玉一样,衣食无忧,自由自在,甚至有点“牛心左性”地长大的。
后来,贾赦果然承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但是皇帝一看,咦,他们家老二也不错啊,算了,不用考进士了,也直接去上班吧。这样,一心想要参加科举考试的贾政,就没有机会考试了。
看起来,贾政为准备考试付出的努力好像有点浪费了。但是这个“浪费”,其实就相当于,你一心参加高考,但在考试之前,突然被保送了北大。这种“浪费”也是很令人开心的。话说回来,如果之前你没有为了准备高考努力学习,也不可能保送北大。
贾政做的“主事”,其实就代表清代进士常见的起家官,皇帝金口玉言,直接给了贾政进士的待遇。即使贾政考了进士,最后金殿对策,也无非是等皇帝这么金口玉言一下子,然后做个主事。
皇帝直接让贾政去上班,除了看贾代善的面子,大概也是觉得贾政长得像能中进士的人,而即使没有这一出,贾政考科举到了金殿对策这一步,皇帝也还是要给贾家这个面子。
所以,贾政的出身,是皇帝对贾家的一个特别的恩典,完全能顶进士用,甚至很多时候只怕比进士还好用,不要觉得贾政没考进士,出身就比进士差了。
贾政在出场的时候,已经做到工部员外郎,算是中层官员了。做到这个官职,已经可以维持世家的地位。以后如果再有工作变动,无非是在中层官职内部打转,从工部变为吏部,从逍遥的闲职变为忙碌的实职之类。再往上升迁,余地也不大了,因为要升为高级官员,非得机缘巧合,为国家立下大功劳才行。
所以我们看到的贾政,是比较清闲的,没有什么奋斗的动力。后半段曹雪芹不想老写贾政了,就给他加了点工作量,把他外放到地方上,不让他老在家待着了,这也属于官员的正常迁转。
贾政的仕途,算不上显赫,但也算不上不得志,就是一个命很好的普通人。
贾政的前半段人生,过得是比较舒服的。父母对他要求不高,皇帝又免了他的考试,得到的工作也是不错的。
但是,贾政不可能一直舒服下去。
年复一年,他逐渐成了王夫人的丈夫、五个孩子的父亲、李纨的公公、贾兰的爷爷,成了清客们依附的东道主、路人们仰视的政老爷。
在这些人面前,当年的小爷不能再任性了,他必须长大,端起一个方正君子的架子来。
而他那袭了官的哥哥反而越长越不成器,无论能力还是威信,都无法达到一个书香门第大家长的水准。贾政还势必要承担起很多本来属于他哥哥的责任来。
而这一切责任,都是贾政不能推卸的,因为他身边的人,都是他的家人,他爱的人。只要他是和他儿子一样的“多情公子”,他就不能不背起这些甜蜜的负担。
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要被社会异化的,而世家公子长成世家老爷的动力,其实还是一个“情”字。如果一切平稳,贾宝玉没有“情极至毒”,他的未来,无非就是像贾政一样。
贾政就是长大了的贾宝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