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朝建立时

张一南 张一南 2024-04-06

隋朝统一中国后,二十多年就灭亡了。在唐型王朝之前,往往有一个短暂的统一王朝。因为前面这个大乱世,太不容易收拾了。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么大的一个国家,乱了那么久,光是完成统一,就要耗尽一拨人所有的力气。乱了这么久,大家都遗忘了该怎样去统治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统一的过程中,必然要犯下很多错误,积累很多仇怨。

国家在形式上统一后,原来错综复杂的不同利益集团都被继承下来,如何摆平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是个很大的问题。刚用暴力完成统一的政权,是没有力气和经验应对这个问题的,所以很容易翻船。秦朝和隋朝,都是这样的问题。

所以,大乱世后的第一个统一王朝,是立不住的,只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下一个王朝,充分借鉴短命王朝失败的教训,就可以站得比较久了。公元 618 年,关陇军阀李渊(566—635年)借助农民起义的力量,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

不仅唐朝,前面的汉朝,后面的明朝,在建国的时候,都依靠了农民起义的力量。不过,“依靠”仅仅是“依靠”而已,要是把这视为“泥腿子做了皇帝”,也不符合事实。李渊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刘邦、朱元璋,也不是真正的农民。

刘邦、朱元璋属于“吏”这个阶层,就是不入流的官,比九品再低的官。他们不是贵族,但是比农民要优越。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吏”这个阶层出现的有特殊天赋的人物,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辅佐他们的,还是一群贵族。最后建立一个新王朝,还是这个贵族群体的胜利。

总有人说,刘邦打败了项羽,是流氓打败了贵族。其实,虽然刘邦的出身似乎比项羽低一点,但张良可是正牌的贵族出身。刘邦集团对项羽集团的胜利,也是张良们的胜利,仍然是贵族的胜利。在这些唐型王朝建国的过程中,农民起义只是最初的动力,贵族很快就占据了舞台的中心。

在唐型王朝的建立者里,李渊的出身是最高的。李渊不是出身于吏的阶层,他是贵族,而且是很高等的贵族,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是金枝玉叶,是隋炀帝的表弟。唐朝虽然是唐型王朝,但是它的建立者是唐型王朝的建立者中出身最高的,因为这是中古时代,是一个贵族社会。

(关于唐型王朝、宋型王朝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六朝文学篇》)

但是李渊没有他儿子的本事大,唐朝第一个有力量的君主,还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年)。李世民本来不是李渊的法定继承人。因为他不是法定继承人,所以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李渊舍得让他带兵打仗。

反正他也不是太子,死了也没事,但是他又是候补太子,权威比弟弟们都大。所以让老二带兵是中古时代的一个惯例。但是他带兵打仗,他就有威信,等于唐朝的江山就是他打下来的,他的威信比他爸他哥都高。

所以唐朝建立以后李世民就发动政变,把他哥他弟收拾了,让他爸退位了,自己当了皇帝。所以李世民虽然是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但基本上就等于是唐朝的开国君主了。

这一点李世民跟他表大爷隋炀帝杨广很像。杨广也是老二,也是带兵打仗,取代太子当了皇帝。《琅琊榜》里写的萧景琰也是这样,因为父皇不待见他,所以才带兵打仗,结果带兵打仗反而树立了威信,最后当了皇上。

带兵打仗的皇子取代了太子,怎么办呢?不怎么办,反正他也是老皇帝的儿子。不管是老大当皇帝,还是老二当皇帝,老皇帝都是太上皇,对他来说区别不大。这也是老皇帝敢于让老二手握兵权的原因。中古时代,萧景琰路线挺普遍的。

李世民是唐朝的实际建立者。唐型王朝的建立者,对前朝贵族的感情都是格外复杂的。一方面,他们是很骄傲的,能结束大乱世的人,总归是特别有本事的,而旧贵族则在大乱世里零落殆尽,正处在最弱势的时候;另一方面,他们仍然有抹不去的自卑,仍然会预设贵族以一万种方法看不起自己,仍然会在治国的时候遇到很多不懂的事。

他们不是没想过凭借蛮力将苟延残喘的旧贵族压服,但这样一来,大家会觉得,这个新皇帝跟那些乱世暴君没有区别,会更看不起他,觉得他是野蛮人,不会真心实意地替他效力。

所以,是要放下自己的面子,接受被征服者的规训乃至嘲笑,换取旧贵族的治国经验与祝福;还是要板起脸来硬撑面子,换来臣民们更深的鄙视,这是这些开国皇帝们要做的选择。

李世民的心理障碍要比刘邦和朱元璋小得多,因为他好歹也是军事贵族出身,还是个写宫体诗的人,他和旧贵族的隔阂不那么严重。所以,他最顺利地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这也是他的贞观之治能得到后世称颂的原因之一。

但是,关陇贵族集团毕竟是一个庞大的集团,李世民一个人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不代表这个庞大集团里人人都服气。关陇贵族跟山东士族、江南士族的矛盾,仍然隐晦地浮动着。很多时候,正史中看不出痕迹,诗歌中却清晰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种种情绪。

我们要理解,这么大的一个国家统一起来,肯定有各种各样的内部矛盾。不同的势力之间会暗暗地互相看不起。只不过前面的大乱世乱得太久了,大家太渴望统一了,太渴望太平的日子了,为了这个太平的日子,大家愿意建立一个联盟,愿意把互相之间的意见和鄙视压下来。

一个大一统国家立住了以后,刚开始是很好治理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在拼命地维护统一,都不愿意再分裂了,都不愿意再造反了。而且这个时候的皇帝,是在结束大乱世的战争中有军功的,他的威信很高,就算他有什么错误,大家也都愿意维护他。

所以我们说贞观之治,觉得李世民很有本事,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其实这个时候把天下治理得好,也不需要无限大的本事。也不能把这个时代的生活想象得太好,因为刚刚结束了大乱世,国家还是比较穷的,朝廷也穷,百姓也穷,只是这个时候大家觉得只要天下太平就好,比较容易满足。真正的盛唐还没有到来,贞观之治还不是盛唐。

初唐的时候,大家还都比较隐忍,各阶层之间的矛盾是暗暗的,表现得不如中唐以后那么明显。这种暗暗的互相看不起,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是存在的,之所以没有爆发出来,只是大家现在还都互相忍着;但是你也不能想象得过分,因为它毕竟还没有爆发出来。

这种暗暗的、没有爆发出来的情绪,恰恰是我们的文学存在的空间。

(摘自《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唐代文学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