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正能量|把梦想植根于扶贫“第一线”,“动静”报道我院脱贫攻坚工作


何俊,男,汉族,中共党员,1980年出生,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医学技术系学生科科长,副教授。2018年3月经组织选派到开阳县龙岗镇大石板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今年荣获开阳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何俊(左一)荣获开阳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两年多来,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面落实“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以抓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两方面入手开展工作,采取多种形式的“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强化党员党性观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以改善设施强基础、发展产业补短板为工作抓手,使大石板村从后进村变为产业革命的领头雁。2019年末全村21户59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入村后,作为市派第一书记,从贵阳市高校一名医学专任教师到完全陌生的岗位开展工作,面对人地生疏和全新的工作难以着手,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角色转变,为尽快熟悉农村工作,只有注重加强自身学习,边干边学,把学习贯穿驻村工作始终。





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整改措施

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大石板村后进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小组,按照程序对村干部进行调整。




二、加强学习,提高村两委工作能力

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三农”相关的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组织支部党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典型,实地了解,开展不忘初心红色教育,改变旧思想、老观念,重塑党员形象:到高寨乡学习黄花菜种植,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本领;到南贡河茶业基地学习,增强茶产业发展的信心;到南江乡毛家院等地学习,扩宽党建工作思路,增强党建工作视野;到乌当区新场、谷溪,开阳楠木渡、宅吉、毛云等地进行学习,实际调查,了解辣椒种植的经验和效果,得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带动农户致富的产业发展思路。





参加大石板村产业结构调整会




三、抓好基础党建,筑牢战斗堡垒

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坚持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真正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内组织生活,采用党员微信群组织党员开展自学,针对高龄老党员采取送学习资料上门等方式,强化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不断增强党员四个意识,切实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整顿提升,村党员在产业结构调整、疫情防控,义务打扫环境卫生,防范山火等方面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大农村党员发展力度,在突出政治标准、严格遵守发展程序的前提下,注重从年轻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村医村教中发展党员,解决村党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规范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和程序,切实做好党员培养教育工作,筑牢战斗堡垒。目前,全村共有中共党员44人,预备党员5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




四、完善管理制度,推行民主决策

抓好党务、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的落实,规范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化决策过程,落实好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健全会议议事规则,推进村级事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规范有序的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完善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工作,明确村“两委”班子工作职责,做到村务运作规范,“两委”关系协调,思想统一,班子团结,能够形成合力。在村务决策上,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执行上,重点在“一事一议”上引入契约化管理模式;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领导小组、理财小组、监督小组的人员配备和责任落实工作。





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



五、帮助推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一个,有股东718户3006人;2019年以来参与大石板村辣椒种植项目的调研,规划以及实施并积极争取贵阳护理职业学院对本村辣椒种植项目专项资金帮扶20万元;积极落实产销对接,已和贵州万绿城食品有限公司签订辣椒种植收购协议1000亩;2020年参与村股份经济合作社150亩辣椒种植土地流转,参与17个村民组286户900亩辣椒种植协议的签订,参与大石板村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辣150亩辣椒育苗和种植工作。






陪同岗镇党委成员一行实地查看大石板村辣椒种植基地



六、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加快经济发展

从大石板村实际出发,明确村的总体发展思路。习总书记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脱贫攻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有许许多多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干部用行动兑现了出征前的誓言,用汗水践行了一名中共党员的担当,离开繁华城市走进乡间,肩上就扛起了千斤重担,把梦想种在土壤和山川。走了千家万户,说了万语千言,踏遍千山万水,历尽万阻千难,只为大家的生活步入幸福彼岸。如今道路已拓宽、危房已重建,“两不愁、三保障”已实现。这是我们每一名驻村干部向党和人民交出的最好答卷。






来源 | 动静贵州

美编 | 商信

编辑 | 刘京津

责编 | 王利


推荐阅读


强化“四史”教育,践行初心使命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20年中职升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章程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2020年暑假致家长及学生的一封信


点击查看↑↑↑


↓↓↓点击阅读“动静”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