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戎氏 家族起源族谱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姓氏源流


出自獯鬻族

商末周初 獯鬻族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典籍《古今姓纂》记载:古代,西北域地区有一獯鬻族。传说,
夏王朝末期,獯鬻因王族内乱,带着眷属逃到渠搜(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避难,从此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獯鬻所统,因称獯鬻族。商王朝建立后,鄂尔多斯西南部被称为鬼方。


獯鬻族中之女后来生了一子。此子随獯鬻族之人出征时来到中原,暗中晋谒了
周太王古公亶父。周太王以诚相待此子,得其归附。当时中原地区称西域为戎,因此赐其姓氏为戎氏,史称“獯鬻戎”。


后獯鬻族中有允姓
山戎,移居于燕北地区,其后裔子孙中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氏,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古戎国

西周初期古戎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有个古戎国,当为东夷民族的一支,在
姜太公立国之后,附庸于齐国,后被齐国吞并。


戎国并入齐国之后,其王族后裔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子姓

① 出自周朝时期宋国微子启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
潜夫论》、《姓氏考略》中的记载,上古周朝时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成王姬诵周公等大夫辅佐之夏平定了武庚叛乱后,把商王朝的旧都城周围地区分封给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


在微子启的后世子孙中,有以戎为姓者,史称戎氏正宗,望族出
江陵郡(今湖北江陵)。


②出自春秋时期宋国仲衍之孙戎胥轩,微子启之后,其弟微仲衍继位。微仲衍就是孔子的十四世嫡祖。


微仲衍的孙子叫戎胥轩,娶骊山女为妻,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戎氏、胥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金天氏之后狁戎氏部落

源于金天氏,出自上古帝君少昊之后狁戎氏部落,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狁戎氏,是
少昊金天氏之孙尢格的后裔,为西羌部族的先祖。在史籍《姓纂》中记载:“狁戎,少昊之孙尢格之后。”在史籍《姓考》中也记载:“西羌部族有允戎氏。”

狁戎氏部族,在西周末年趁着周王室内乱脱离了周王朝的统治,在周幽王姬宫涅十年(公元前772年)正式建立方国,都城在豳地(今甘肃宁县焦村西沟村),此后出现了义渠戎的称谓。义渠建国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戎(今甘肃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今甘肃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今宁夏盐池)、鸟氏戎(今甘肃泾川、灵台),扩大了疆域,逐次吞并了姜戎、犬戎(猃狁)、奔戎、条戎、骊戎、华戎、陆浑戎、山戎、大荔戎等诸。


春秋至战国,义渠戎族乘诸侯国各自纷争的空隙多年休兵养士,兵强马壮,力量空前壮大,其国界西达宁夏
西海固草原,东抵陕西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陕西泾水,国土面积达十万平方公里。义渠戎族从商代武乙年间建部落方国算起,至秦昭王时共存史800余年,其中在庆阳建立奴隶制君国(公元前772年至公元前272年)达500年之久。最后,义渠国在战国末期的周赧王姬延四十三年(秦昭襄王嬴稷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被秦国所灭,义渠国成为秦国一部分,义渠戎也融入汉族,逐渐汉化。


在诸戎被逐渐融入华夏民族的过程中,族人有部族或民族称谓为姓氏者,称狁戎氏(允戎氏)、姜戎氏、犬戎氏、奔戎氏、条戎氏、骊戎氏、华戎氏、陆浑氏、山戎氏、大荔氏、彭卢氏、郁郅氏、朐衍氏、鸟氏等等,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戎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芈姓

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火正戎律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战国时期的周贞定王姬介执政时期(公元前468~前442年),楚国大夫火正戎律移居至湖北江陵。


在戎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以职官为氏

源于官位,出自周朝时期官吏戎右,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周王朝时期,有专职掌管军械、君王护驾的武官,时称“戎右”。该职在各诸侯国中的同一类官称则为“车右”,位在上大夫之列。


在戎右、车右的后裔子孙中,世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戎族

源于戎族,出自上古东夷戎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史籍《山海经·海内北经》中记载:“戎,其为人,人首三角。”即蒲州地区有个国家叫戎国,戎国之民头上长着三只角(头饰)。


据史籍《姓氏考略》中的记载,戎氏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今山西 运城蒲州)。


西周王朝立国后,有女戎国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今河南商丘、山东省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后分散为北戎、西戎、翟戎、陆浑戎等。


戎国人在
春秋战国时期逐渐与诸夏汉人融合,其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戎氏,世代相传至今。

历史名人


戎赐

辅助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


戎昱

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益

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


戎宪

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戎洵

明朝的清官,百姓将洵当作青天大老爷,烧香火供奉他。他为官清正廉明,不怕权贵,执法严正,办案负责,为百姓平冤屈,惩治了胡作非为的豪强。


近现代名人

戎子和

简介:(1906~1999),又名伍胜;山西 平鲁人。


1936年9月,戎子和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北平和平解放谈判代表一。


1936年,戎子和参加并发起成立“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任执委、常委。

1937年,参与了抗日武装山西新军的组织创建工作,任山西新军决死三纵队政治委员,


同年6月兼任山西长治五专署专员、牺盟中心区党团书记,年底兼任专署保安司令,后任决死三纵队司令员。


1941年7月,戎子和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1948年9月出任华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


1948年北平解放前夕,他作为中共三人代表之一,参加了著名的北平和平谈判,并在同年12月任北平军事接管委员会委员,兼物资接管委员会副主任,协助叶剑英元帅 主持北平的财政经济部门的接管和恢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戎子和历任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


1952年10月~1953年8月,戎子和出任财政部代部长。


后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财贸办公室主任。


1978年5月,戎子和担任财政部顾问,同年7月兼任中央财政金融学院院长、党委书记,1979年1月任财政部党组纪检组组长


戎子和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曾任中国财政学会会长、名誉会长。

1988年,戎子和光荣离休。


1999年3月20日,戎子和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三岁。



戎戈

简介:(1923~),原名戎维域,字容官;浙江宁波人。著名当代美术家

肄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1941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1946年参与筹仆“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任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执行委员。


1991年获“中国新与版画纪念奖”。有作品入选《抗战八年选集》、《中国版画集》、《中国新与版画五十年选集》,以及在日本出版的《中华人民版画集》等。


作品曾被国内外美术馆所收藏。主要作品有《饥民》、《老人》、《珠帘暮卷西山雨》、《二十四桥明月夜》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版画会顾问。


戎易

简介:浙江慈溪县人,生于1923年8月。


1945年至1946年在燕京大学求学,1946年后入辅仁大学,1949年转入北京农业大学,1951年毕业。


曾任原北京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曾兼任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第八届和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讲授过“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研究与讨论”、“畜禽维生素营养”“微型电子计算机计算畜牧禽最优化日粮配方”等课程。


1980年后曾先后赴西班牙、联邦德国、美国和泰国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1985年参加了在联邦德国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黑白花奶牛学术讨论会,并宣读了论文。


戎易教授主持参加了“现代化蛋鸡生产体系的建立与良种蛋鸡的推广”课题,获1982年国家科委、国家农委的科技推广奖;参加了“鸡的饲养标准和饲料配方”的研究,获1987年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8年4月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关于(十二项重大技术政策中)农业技术政策工作中有突出贡献,获一等奖。


译著有《维生素纲要》、《反刍动物营养》等。


戎安元

简介:(1925年9月~2011年12月),山西省定襄县人,1925年9月31日出生于山西省定襄县戎家庄村,1938年始任村儿童团团长,1946年任村教育委员,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太原战役中担任中共定襄县政治处支前民兵连指导员,1948年12月任定襄县区委宣传委员、书记,1953-1956任定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56-1958中共定襄县和中共忻定县组织部部长,1960年任定襄县委书记处书记,1971-1973任宏道公社党委书记,1973-1979任定襄县计划委员会主任,1979-1983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3-1988任定襄县人民政府顾问。


戎文佐

简介:1925年7月出生于 慈溪县 观海卫镇,经济学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应聘到中央人民政府轻工业部工作,当上了《中国轻工业》编辑、记者、评论员。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经济学周报》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轻工业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兼职教授。


戎大庆

简介: 男,汉族,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高级工程师,江苏省人,1936年9月出生,1962年毕业于民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现从事高分子化学专业。长期从事含氟高分子材料研制、开发应用;从事全氟碳离子交换膜合成、开发、应用。熟悉含氟高分子材料合成研究。负责国家“七五”攻关项目全氟磺酸树脂研制;在此成果基础上建立起3吨规模中试车间。获院级奖。


戎培康

简介:(1937~),浙江人。著名非金属矿及其制品科技专家。


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矿业学院。现任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从事非金属矿及其制品科技情报研究,是该学科带头人。


参加获1986年国家科技一等奖的“中国科技政策”的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技二等奖的“汉语信息处理系统工程”的研究。


发表著译作一百五十万字,其中公开出版独合著专著八种,独撰五十万字。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三篇。


戎凯

简介: 1941年7月2日出生,浙江人。成功大学机械工程系学士,美国任色列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硕士、博士。历任美国马丁航太公司工程师、主任,“行政院国科会”太空计划室筹备处副主任,台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成功大学航空太空研究所兼任教授等。1998年任成功大学航太科技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飞航安全委员会执行长。


戎嘉余

简介:1941年12月生,浙江 鄞县人。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1962年北京地质学院地质系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66年研究生毕业后,历任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开放实验室主任。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兼任《古生物学报》副主编,国际志留系分会主席,国际古生物协会刊物和英 ..


戎小春

简介:男,1954年生。1982年于首都师范大学 数学系本科毕业。1984年于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1990年,戎小春至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现为美国Rutgers大学教授。他在留学期间,专心致力于微分几何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在微分几何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成为国际上著名的微分几何学专家,曾应邀在2000年第一届美国Scandinvian国际数学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作45分钟报告,并获得应邀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做45分钟报告的殊荣。


戎林海

简介:男,1957年生,江苏常州人。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1985);现任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江苏省人大代表、常州市政协委员、常州市天宁区人大代表,


九三学社常州市委委员、九三学社天宁区主委、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常州市社科联理事、常州工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常州工学院翻译研究所所长、常州市翻译协会会长、常州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常州市世界语学会顾问、常州大学兼职教授、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生导师等。


戎均康

简介:男,1960年06月12日出生。以色列Weizmann科学院 理学博士,留美学者(在美学习和工作10年),浙江省政府钱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农学学科带头人, 国际著名农业与作物育种杂志<>和国内<<植物生理学通讯>>杂志的编委。


戎志学

简介:1960年5月生,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人,


1984年10月入党,1977年3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党校大学学历。


1993.10——1996.12邢台市扶贫办公室主任(正科级)


1996.12——2002.01邢台市扶贫办公室主任(副处级)


2002.01——2004.03邢台市扶贫办公室主任(正处级)、党组书记


2004.03——2005.02邢台市南和县委副书记、代县长


2005.02——2008.06邢台市南和县委副书记、县长;


2008.06——2008.12邢台市南和县委书记、县长;


2008.12——2013.04邢台市南和县委书记;


2013.04——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戎贵卿

简介:1961年生,河南省尉氏县


中共党员,少将军衔,全军首届优秀指挥军官。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参谋长。


曾任济南军区第160摩步旅旅长,第162机械化步兵师师长,第54集团军参谋长。


2008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


2009年任第54集团军军长。


2014年12月任成都军区参谋长。


戎贵卿少将军旅生涯十分丰富,不仅是全军首届优秀指挥军官,并且曾留学于俄罗斯军事院校,


至2014年止,戎贵卿少将 在19个单位、4个军区、8个师工作过。


戎雪海

简介:1963年5月出生,浙江舟山岱山人。


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


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正厅级


曾任嵊泗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舟山市公安局副局长、


舟山市普陀区委副书记,定海区长。


2006.04 中共奉化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2007.02中共奉化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7.06中共奉化市委书记、市长


2007.10中共奉化市委书记,宁波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党工委书记。


2011.11中共宁波市委副秘书长。


2012年2月2日提名为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2012年4月任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戎祥

简介:(1969年2月9日~2013年1月25日),


男,中国台湾最重量级的演艺明星。


代表作品有《疯狂的赛车》、《浮沉的兄弟》。


2013年1月25日凌晨3时55分,因心肌梗塞过世,享年43岁。


郡望堂号

郡望

江陵郡:原为春秋时楚国郢郡,汉置江陵县,南齐改置江陵郡,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及川东一带。


扶风郡汉武帝右扶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堂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柳丘侯。


家谱文献

江苏兴化戎氏宗谱六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丙午年(公元1846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江苏兴化戎氏重修宗谱六卷,(清)戎臣等修,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96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兴化戎氏三修宗谱六卷,首一卷,(清)戎福馀修,戎云程纂,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鄞县鄞东一都天官第戎氏宗谱四卷,首一卷,(民国)戎祥富等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五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宁波慈北古窑戎明德堂子派龙望堂家谱,(民国)戎信铨、戎泰初等纂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龙望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图书馆。


字辈排行

河北正定戎氏字辈:“十金华银昌”。


江苏兴化戎氏字辈:“彩定福九生中朝文”。


江苏邗江戎氏字辈:“兆长有鹤治国其家盛”。


浙江慈北戎氏字辈:

前排行:“百千万亿元享利贞森荣孝儒端杲福寿仁义礼智文行忠信”;


后排行:“正谊明道立德存诚敦伦饬纪显棠怀清诵芬咏烈克振家声”。


重庆沙坪坝戎氏字辈:“克斯柱元祺光宗万世兴成学开国祥德泽定邦长”。


广东惠来戎氏字辈:“振家光明正大”。


贵州戎氏一支字辈:“世德生龙绍家声”。


戎氏一支字辈:“应自起锦象子学希奇章圣泽怀先古仁德乐芬芳”。


戎氏一支字辈:“丁光正加玉美”。


资料有待补充。


浙江慈溪海甸戎家字辈:百千万亿......元成顺宗 绍祥维吉圆 福寿永康龙


宗祠通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戎国;

望出江陵。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戎姓的源流和郡望。(参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功高汉室;

才重河源。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人戎赐,参与平定三秦,击败项籍军,官至都尉,封柳丘侯。下联典指明代江都人戎廉,洪武初年进士,官河源训导,有才名。


七言通用联

江陵衍派家声远;

靖海创垂世泽长。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 广东惠来县靖海镇 戎氏宗祠门联。元朝时(1279-1368年),江陵郡(现湖北省荆州一带)戎氏有一部分人移住南京(应天府上元县)。元末顺帝17年(1349年),戎才贵由南京充伍到惠来县靖海,抗击倭寇,保卫海防。这是戎姓入潮创业的起点。明洪武15年(1382年),长子戎四瑶继役,奉命出海追击倭贼牺牲。次子戎佛仔于洪武23年继役,调赣州卫。27年建置靖海所,戎佛仔调回靖海所供职,原额旗军1121名。28年并枪有功升小旗,永乐6年(1402年)有功升总旗。永乐22年,其子戎海继役,有功,实授总旗官,世袭武略将军。


因是世袭,四世戎刚毅继职。嘉靖8年(1529年),五世戎茂袭职,深入粤海与贼周盛激战阵亡。15年,六世戎朝衣继职,调长沙擒斩倭贼首二级,得赏银三两。28年,戎朝叙继职,追捕山贼黄启荐阵亡,得抚恤银三两。万历7年(1579年),七世戎文权继职,任满,戎继袭职,调广西梧州身故。及后,先后袭职的有戎端、戎文植、戎启敬、戎凤。崇祯2年(1629年)以后,戎正、戎卫宸、戎继叶袭职,直至清朝十五世戎锦堂为止。


戎才贵及其直系裔孙,历代相继为世袭武将,每当倭、贼侵犯,带领士兵杀敌,家属、房亲随军出战。在战斗中,许多人为国捐躯,断了后代,致使戎族在惠城的人口不多。这是戎氏历代祖先的光荣。


千里政声人共喜;

三军令肃马前嘶。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上李堂侍》诗句联。


梦随行伍朝天去;

身寄穷荒报国难。

——唐·戎昱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戎昱《谪官辰州冬至日怀》诗句联。


八言及以上通用联

执法不阿,推官望重;

劝率上户,知府恩深。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宣德间黄州府推官戎询,字君实,鄞人。执法不阿,持身洁介,郡中翕然颂为神明。下联典指宋代平江知府戎益,信德人。值岁饥,劝率上户,得米一万七千有奇,民赖以全。


志在赈饥,募平江义粟;

诗成出塞,拒京兆名媛。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信德人戎益,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正值岁荒,劝富绅输余粟赈饥民,得一万七千余石,百姓们得以保全。下联典指唐代荆南人戎昱,至德年间进士,任荆南节度使卫伯玉的从事,曾作《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鸾爱其才,欲招为婿,命其改戎姓,遭昱坚拒。后官辰州刺史、楚州刺史。


文冠唐朝,名仰荆南进士;

功高汉代,爵邦柳邱通侯。

——佚名撰戎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戎昱,荆南人。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曾任虔州刺史。至德间登文学进士。下联典指汉代名官戎赐事典。


丹阳姓氏

戎氏,位列宋版《百家姓》第248位。其发祥地为江陵郡(湖北省江陵县)。

戎氏的姓源有三:


《潜夫论》上记载

前11世纪,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把商的旧都周围地区分封给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定国号为宋,建都于商丘,其后世子孙以戎为姓;


《姓氏考略》载

戎氏的祖先在帝喾时已聚居在有女戎国之墟蒲州(山西运城蒲州)。西周立国后,人口逐渐东移,定居到商丘。以及山东曹县东南的渤海附近,春秋时的贞定年代,楚的火正官戎律移居湖北江陵,律的后人以戎为姓,戎律成为戎姓始祖;


《古今姓纂》所载

古西域有一獯鬻族,族中之女生了一子,神俊异秉,天赋宏才。此童随獯鬻族之人出兵时来到中原,暗中晋谒周太王,太王以诚相待,当时称西域为戎,成为戎姓之始祖。


戎氏中曾有“志在赈饥,募平江义粟;诗成出塞,拒京兆名媛”一联,是谓宋戎益任平江知府,岁荒时劝富绅输余粟赈饥民,众赖以活。唐戎昱作《元戎出塞》诗,京兆尹李鸾爱其才,欲招为婿,命其改戎姓,遭昱坚拒的典故。


秦末汉初,江陵人戎赐任连敖、都尉等职,在攻秦伐项之战中,戎赐因统兵伐敌立有战功,被高祖刘邦封为柳邱侯(八千户)。高后(吕雉)五年(前183年),戎赐让其子戎安国承袭柳邱侯一爵,自己退居淮阴。汉景帝初年(前156年),戎安国之子驸马戎嘉成被封为敬侯。因戎嘉成勤奋好学,才华出众,景帝下诏把先帝(文帝)设在曲阿(访仙境内)之东、嘉山麒麟岗之间贮置册书的册堂封赐给他。从此,戎嘉成就在册堂建住宅,造苍院,砌方井,建有一条驸马街,他营造出一座路平道畅,景色诱人的豪华庄园供家族及其后人世代相居。开辟了戎氏丹阳支,成为册堂戎氏的始祖。


嘉成迁册堂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苍院仙井及驸马名街成了商贾贸易往来的闹市,文人名宦游览观光的胜地。


但是,册堂戎氏家族在繁衍生息的岁月里,也曾累经沧桑,迭遭灾祸,致使后生家业萧条,子孙疏散,有的迁移扬州、广东,也有的迁移北直。至宋末元初,在这长达14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谱载戎氏仅为29世。戎嘉成的29世孙戎国治(太学生),因不愿出仕外族,携妻来到册堂寻访祖宗旧址,于是卜居此地。嘉成生谋、谟、淇、词、诰四子和一女归宿后册,将已成家立业的长子谋单独留在大山。到戎谋的孙子辈时,又有良知、良能、良相、良栋等孙迁居后册。戎国治为大山戎姓始祖。


大山戎氏从元朝至清末,经600多年风雨,历传17世。除有11户迁居后册、大园、栅口里、戚里、梅村、吕城、木桥、春塘、江阴、句容等地外。留下来的只有14户,其中有9户无子孙后代,实际上其后代仅有5户。可见,大山戎氏昔日家业萧条,人丁稀少。大山和册堂世代繁衍,继往开来,绵延至今已经历了22世,丹阳戎氏主要分布在陵口、新桥、埤城、后巷、访仙、皇塘、云阳等镇。至2000年5月8日,全市在籍戎氏宗人达6022人。


大山戎氏与册堂戎氏原先合组一卷族谱。民国31年(1942年),大山戎氏18世孙俊健、俊傅及19世孙祥祺、祥祦、祥礻几等人分修了大山戎氏族谱。1997年大山戎氏20世孙启(益民)等人再修,详细记载了大山戎氏22世的历史。


祠堂

戎氏宗祠位于访仙册堂村中,堂号为“树德堂”。建于明隆庆元年(1567年)。该祠坐北朝南,共有3进2弄1小厅。每进有3大间,每弄有2小间。前进为中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楼房。后进内设神龛,供奉着祖宗牌位,以作后代子孙祭祀之用。旁边的小房为附房,有3间2厢,专为族内公用的厨房和饭堂。祠堂每进均挂有题匾和楹联。大厅中央悬挂的匾额为“树德务滋”,落款为“向化公题”。匾上的字体刚劲潇洒,龙飞凤舞,书法很有功底。据传说这还是本家族成员中的一位磨坊师傅用扫帚所写,两边擎柱上的楹联为:“驸马家声远,江陵世泽长”。上联的意思为戎氏家族历史上出了两个光宗耀祖的驸马,世代相传;下联说明了册堂戎氏来自江陵,而江陵戎氏世家源远流长。册堂戎氏族谱记载了自汉嘉成至民国36年本家族69世孙的历史。并具体记载了自宋末元初戎国治公入籍后册以来,册堂戎氏5房系20世的历史。大山戎氏本来与后册戎氏同一个祠堂,同一部族谱。民国6年(1917年),为图方便祭祖建成了3间1厢的新祠,堂号为“敦伦堂”。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