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根 ▋百家姓之--斯氏 家族起源族谱

自古以来,华夏子孙以姓氏为家族延续的标志。中华姓氏的起源,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伏羲氏时期。


每个人一出生就传承了家族姓氏,它既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代号,也是血缘关系的符号。


百家姓溯源









斯姓,中文姓氏之一,现主要分布在中国诸暨的斯宅乡,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


由来


斯宅,顾名思义,即“斯姓宅第”之谓。 斯宅乡有马、邢、杜、张、陈、金、周、徐、黄、斯、蔡、虞、楼等姓氏,而其中以“斯”为主姓,是当今全国斯姓的最大聚居地。诸暨现有斯姓人口约12000余人,在全市400余个姓氏中,排行第25位。斯姓发祥地在东阳(如今的 城东街道斯村),故其 郡望亦为东阳郡。据载,斯本作史。东汉建安末, 史伟(196-265)自鲁国滋阳升徙至东阳后侣村。三国 赤乌元年(238)三月,见狱中有非罪者,怜而释之。吴大帝孙权以史伟谳决不平,将行 大辟(死刑)。史伟之子史郭、史从泣血 陈情,愿捐躯以代。孙权深感其孝,诏赐“斯”为氏,复史伟原职,历十八载而致仕归,故斯伟(史伟)为斯氏开宗始祖。此后,自 三国两晋南北朝而降,至第二十一世斯楚(716--811)者,于唐开元 庚辰(740)从后侣村迁居梵德村。第二十五世斯德遂(864-?),字友迅,从东阳梵德村迁诸暨上林,为上林三斯开宗始祖。三斯即上斯、中斯、下斯。今仍有中斯畈名,后人作螽斯者,谐“ 螽斯衍庆”义也。斯氏自唐末至今已60余世,至今当已1110馀年。毫无疑问,斯氏为诸暨姓氏构成中最早成员之一,可谓源远流长。斯氏始祖伟公,自幼聪慧勤奋,博览群书。东 汉献帝建安末年( 公元219年)由鲁国嵫阳迁居东吴宁后侣村(今 浙江东阳县),至 三国吴黄武五年( 公元226年)参加吴帝孙权招贤之试而名列前茅,被委以“ 廷尉”之职。伟公为官清正, 爱民如子,造福乡里,深得百姓爱戴。

赤乌元年( 公元238年)伟公察访狱吏 职守,见狱中关押有枉受冤屈之百姓,遂萌恻隐匡谬之心,将狱中无辜悉数释放。不料此举触怒孙权,被治以抗旨犯上之罪,判以极刑。事发后,其子敦、从,一同面君泣血陈情哀求,愿代父一死。吴帝孙权见状深受感动,脱口赞曰:“斯孝子也。”遂赦伟公无罪,官复原职,并于赤乌二年九月(公元239年)诏赐伟公以斯姓,斯姓由此诞生。后伟公致仕十八年, 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三岁。斯氏家族自此在东阳繁衍生息。诸暨斯宅则为斯氏第二十五 代德遂公一脉所传。德遂公生于唐咸通年间( 公元873年),相传于唐中和四年( 公元884年)公20岁时游学诸暨,一日行至 上林乡宋家坞日暮投宿。庄主宋家有女年方20,尚未婚嫁,自幼不语,人皆以为哑。至德遂公敲门投宿时,突然 言道:“门外有客至。”其父甚异,疑女与客有缘,遂将女许配德遂公,招其入赘。自此斯姓在此生根,而有斯宅。


地理位置

斯宅地处 会稽山脉西麓,与 东白湖毗邻,它经历了1100余年的发展进化,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斯宅现有居民12000余人,绝大部分都姓斯。村舍依山而建,林木葱翠, 景色宜人。沿山一条清流直通 浣纱溪,象一条素洁的纱带飘逸在青山之间。这里是西施的故乡,溪水轻吟,山风私语,仿佛讲述着古时 西施浣纱的故事;青山绿水仿佛西施永驻的 笑颜,引人遐思。美丽动人的传说滋润着这里古老的民风和秀丽的山水,日子随着溪水流来又 流走,源远流长, 无休无止.



免责声明:本文只供参考。如果您对本文有任何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温馨提示: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如有侵权或有其它问题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


长按上方图片,识别关注,方便查阅

点赞下方,在看分享,让家人知道根在何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