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1年1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副教授告人脸识别 5000多人脸照售10元,可怕!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人脸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个人信息,甚至直接关系到个人财产乃至人身安全。然而,媒体揭露,超5,000多张大陆人脸照片标价10元人民币正在网上售卖。



据央视财经等媒体报导,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人脸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个人信息。它既可以用于刷脸支付,也可以用作安防准入等场景,但无论哪种场景,人脸都是直接关系到每个人财产甚至人身安全的关键信息。



然而,现今人脸已经成为不法之徒的犯案工具,在网上、手机应用程式以廉价兜售,有可能被用作贷款等用途。


在互联网平台“转转”上,以关键词“人脸数据集”搜索相关信息,迅速弹出了这样一件产品。商品名为“人脸相关算法训练数据集”,标价10元。打开商品可以看到,这个数据集包含5000多张人脸照片。


对于是否经过照片所有者的授权时,销售者表示,“经过授权的肯定不是这个价了”。


另外也有网友说,网上有一些人私下贩卖人脸数据,3万张人脸照片以8元的价格卖出。这些人将人脸信息搜集打包,私下通过微信、微博、QQ进行贩卖。


有卖家直接在店铺内公示:照片是从网络搜集整理的,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也有卖家直言,其出售的照片大部分来自朋友圈,且未经过对方同意。有卖家表示可以提供“更多渠道”的人脸图片,按照3000元可买24000套人脸照片来计算,相当于一套只要0.1元左右。



不仅如此,手机应用程式也私自收集人脸数据,在没有任何使用协议的情况下,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如直接在使用条款中提出,用户在任何时间段在APP发表的任何内容(包括自拍)的著作财产权,用户许可APP开发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免费地、长期性地、不可撤销地等使用权利。




同时足够多照片资源的卖家均声称,它们可以为顾客提供定制服务,包括:男女比例、年龄层次比例、人脸像素要求、照片场景等要求,甚至还细化到了人脸角度要求。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对媒体说:一般网上有很多程式,可以看运程、面相或掌纹,但在此过程中,个人的生物特征,就有可能被盗取,所以尽量避免下载这类程式。



事实上,不仅是人脸信息,其他方面的数据信息也一样,一旦被提交到公共平台上,也就存在着被恶意利用的风险。


然而,从2016年11月发布的《中国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报告》看,在现今中国,无论是法律条款,还是监管部门,似乎都未能对公民的隐私保护发挥任何作用。


该报告对全国100多万份调查问卷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超过七成以上的人都认为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严重”。其中:


81%的人收到过对方知道自己姓名或单位等个人信息的陌生来电;

53%的人因网页搜索、浏览后泄露个人信息,被某类广告持续骚扰。

而个人数据遭泄露以及由此引发的诈骗行为,显然与政府的监管有关。


互联网网络自由观察人士提醒,因为有关机构喜欢使用大数据来掌控民众的信息,而大型的互联网提供商要攫取巨大利益,所以两者相互捆绑,以便达到各自目的。


在此提醒网民增强保护个人隐私意识,个人信息不要跟其它资讯混在一起。否则,最终只能让自己赤裸裸地曝光在机构、金钱下面。



中国开始对电话入网新用户实施人脸识别技术


从12月1日开始要求电信商搜集注册新手机服务用户的面部扫描信息,要求电信运营商从12月1日起在实体渠道全面实施人像比对技术措施,确保电话入网时人证一致。不像以前拿个身份证就可以了。


中国联通的一名客服人员说,对手机新用户实名登记人像比对时,要求用户转动头部,眨眨眼睛。


从2013年起,中国已经开始要求手机实名制。此后,随着技术的进步,中国逐步开始将人脸识别技术这一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超市结帐,监控等方面。


工业和信息部又在今年9月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电信运营商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手机用户人像比对一致后方可办理入网手续。该通知指出,实施人像比对技术措施,可以深入防范治理二次倒卖电话卡,积极防范用户名下不知情办卡,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社交媒体用户对“全面实施人像比对技术措施”反应不一。有些人担心他们的生物特征数据会被泄露或者转卖。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当局在进一步加紧控制。


虽然研究人员发出与搜集人脸识别数据有关的个人隐私风险的警告,但是消费者基本上对实施这种新措施表示接受。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将人脸识别技术广泛运用到监视系统中。有媒体曾经报道说,在某个演唱会入口处设置的人像识别系统帮助中国警方从6万多名观众中识别并抓获了一名在逃犯。




今年10月底,中国首次受理了涉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民事案件,引发了关于全国大量收集其公民数据的辩论。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郭兵因为不满杭州野生动物世界要求入园者在入口处接受人脸扫描,将该动物园告上了法庭。



起诉状显示,2019年4月27日,郭兵购买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年卡,支付了年卡卡费1360元。办理该年卡时,被告明确承诺在该卡有效期一年内(自2019年4月27日至2020年4月26日)通过同时验证年卡及指纹入园,可在该年度不限次数畅游。


然而在10月17日,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在未与郭兵进行任何协商亦未征得同意的情况下,通过短信的方式告知原告“园区年卡系统已升级为人脸识别入园,原指纹识别已取消,未注册人脸识别的用户将无法正常入园”


为了确认该短信的内容是否属实,郭兵于2019年10月26日专门驱车前往被告处进行核实。被告的工作人员明确告知他,短信所提及的内容属实,并向他明确表示如果不进行人脸识别注册将无法入园,也无法办理退卡退费手续。


郭兵认为,园区升级后的年卡系统进行人脸识别将收集他的面部特征等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该类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非法提供或者滥用,将极易危害包括原告在内的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9条之规定,园区收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原告同意;而且,被告收集、使用原告个人信息,应当公开其收集、使用规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使用信息。


郭兵认为,被告在未经原告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升级年卡系统强制收集原告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严重违反了相关规定,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


人脸识别是对人脸特征进行分析计算并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基于人的脸部特征,对输入的人脸图像或者视频流进行识别,从而识别每个人脸的身份。


这一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国家的金融、电子商务、安全防务、娱乐等领域推广应用。而中国是世界上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和运用最快的国家。


有哪些新规定?


签署手机通讯或移动数据合约时,人们已经被要求出示其身份证(在许多国家中都需要)并拍摄照片。但现在,用户在中国申请新的通讯服务将被扫描脸部,以验证使用者是否与其提供的身份真正吻合。



人们担心吗?


许多网民抱怨称,在国内已看到太多资料泄漏事件。一位网民称:“以前,盗贼知道你的名字,以后他们会知道你的长相”;另一位网民则对此提出批评,说:“这是未经公众同意而实施的。


还有网民则说,他们常接到了解自己名字和地址的人的诈骗电话。他们问道:“诈骗者现在开始能说出我的长相了吗?


但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称此举完全是“技术进步”。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教授刘德良早些时候对中国《法制日报》表示,技术是中性的,需要管住的是使用者,对于人脸识别技术不能消极看待,否则将阻碍科技进步。“有些时候,人脸识别的负面性被过度炒作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能提高整个社会运行的效率,并不会对人们造成什么伤害,真正威胁到个人信息安全的是对于人脸信息的滥用。



不过,人脸识别科技正日渐成为中国日常生活和商业交易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在商店和超市用此技术付款。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关注微信“我爱着蓝色的海洋”和“有用有料有趣”。转载和合作联系QQ:26597239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