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听听投资人解读:吴恩达的“网红”太太究竟在做什么?揭秘这家无人驾驶新贵

2017-07-04 徐志成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陆www.awtmt.com,或关注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

 

作者 | 全天候科技 徐志成


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的最新动态是,于6月28日宣布加入Drive.ai的董事会。是的,就是吴恩达的夫人担任总裁的那个无人驾驶公司。


被誉为“谷歌大脑”的深度学习专家吴恩达,离职百度后宣布加入妻子创办的无人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


与此同时,Drive.ai宣布完成B轮5000万美元的融资,由美国硅谷一线VC恩颐投资(NEA)领投,GGV(纪源资本)、北极光创投跟投。


此轮融资将为Drive.ai在技术开发、全球市场覆盖和提升拓展能力方面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国,很多人知道Drive.ai这个公司是因为吴恩达,今年3月他离职百度时被爆加入了这家公司,且这家公司还聚集了他的门徒和夫人。


︳Drive.ai的创始团队成员,左起第三位为Carol Reiley,吴恩达的夫人。


吴恩达是著名的深度学习专家,曾在百度和谷歌领导人工智能项目。


无人驾驶目前堪称全球互联网巨头的必争之地。那么,在这个巨头林立的领域,Drive.ai这样的初创公司究竟有多大机会?他们做的无人驾驶靠谱吗?以及,中美两地的无人驾驶创业和投资存在哪些差异?


就这些疑问,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宏玮(Jenny Lee)向全天候科技做了独家解析。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Drive.ai项目投资人李宏玮。


李宏玮是GGV负责Drive.ai项目的投资人,这轮投资后,李宏玮还将以观察员身份加入Drive.ai董事会。


GGV纪源资本成立之初就致力于用同一个团队管理中国和美国两个市场的投资。


李宏玮本人也一直关注中美两地都有一定触角的创业公司。在2015年福布斯全球顶级风险投资家百强榜上,李宏玮排名第十,女性排名第一。


早年上市的海辉软件 (NASDAQ: PACT),世纪互联(NASDAQ: VNET),兆日科技(SHE: 300333), 欢聚时代(NASDAQ: YY)等都是李宏玮的代表作。


近年她又开始挺进电动汽车和无人驾驶领域,并下注了小牛电动车和无人机制造商EHang。


以下是李宏玮关于中美无人驾驶创业与投资的解读,全天候科技摘取了其中精彩部分与你一起分享。


中美无人驾驶:创&投差异


Q1.全天候科技:在全球无人驾驶领域,很多大公司都深度参与其中,包括美国的谷歌、特斯拉,中国的BAT等。你认为,VC投资这个领域的初创公司还有哪些机会?


李宏玮:我觉得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就是不能怕大佬,如果投资怕大佬那就没法投了。


在中国,BAT已经占据半壁江山或者整片江山,后续怎么才能出垂直化的企业呢?其实美国也一样。


所以我的理念就是:风险投资的第一大任务就是在不可能中找到可能。


通过资本的力量,通过那些起步时还比较早期,大佬还不关注的板块,抓住机会把壁垒和护城河做出来。


所以今天中国也才能出个滴滴,美国能出个Uber。


Q2.全天候科技: 你一直在挖掘中美两地无人驾驶领域的投资机会,从VC角度看,中美无人驾驶的公司有何异同?


李宏玮:无人驾驶这个板块比其它板块更加全球化,主要是因为从时间跟市场的角度来看,它属于一个更早期培育的窗口。


所以,美国跟中国的确有差异。


在中国,跟AI相关的创业企业估值都很高,其实有时候它(做的)只是个大数据分析,但估值会不一样。


另外,从人来看,这个领域比较好的企业,人才都是比较国际化的。


Drive.ai的团队有中国人和外国人,这个组合比较国际化,比较有利于引进各方面的人才。


其实之前我们还投资了一家无人机的企业——扩博智能,它通过无人机采集数据,然后做3D建模。虽然它是个中国企业,但它团队里大多都是美国的AI牛人。


中美类似的地方在于,好的企业更多的是比较国际化的团队,尤其体现在技术跟商务的组合上。

 

Q3.全天候科技: 在无人驾驶的切入方向上,中美公司和VC投资分别有哪些差异?


李宏玮:美国做软件方案的会稍微多一些,美国的创业企业不太喜欢做硬件。


特斯拉之后做整车的企业不多,也就两三家。


中国不一样,中国的方案一般是往硬件方向走,比如蔚来汽车、乐视汽车等。即便是做软件方案的团队,也会去研发传感器。


可能站的位置不一样,企业的恐惧感也不一样。中国公司确实有硬件的基因,中国的投资人可能对硬件相关的企业更不陌生,美国的投资人还是比较倾向投资轻资产、轻商业模式的公司,所以他们更倾向于投资软件公司。

 

Q4.全天候科技: 可以理解为,中国投资人更倾向于投资能看到硬件实体的公司,而美国投资人更偏向于看到软件上的价值?

 

李宏玮:这对于中国的一些投资人来说是肯定的。早在10年前,在中国卖服务器的软件不挣钱,卖服务器才挣钱。这肯定有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习惯性在里面。

 

Q5.全天候科技:你如何评价中国投资人这种习惯?


李宏玮:这肯定需要改变。除了无人驾驶,就AI(人工智能)的产品化来说,很多时候是没有硬件载体的。


它可能就是用一个英伟达的GPU(图形处理器),然后这个GPU就已经集成到系统里去了。


很多做AI语音的机器人,比如客服、家用娱乐教育等,实际上它的关键是在于软件的深度学习能力和效率。


对于很多商业模式来说,关键就是看这个软件能不能替代人工,能不能提高效率。如果可以的话,它的商业模式是能够验证的,所以不需要硬件。


中国投资人也在不断地学习,他们也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我觉得再往前走的话,一定是回到产品和技术的驱动,是不是软、硬件,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中国无人驾驶:短期机会在电动车


Q1.全天候科技:从全球无人驾驶目前的发展进程看,现在到了哪一步,中美又有何差异?


李宏玮:如(把整个发展历程)从1到10划分的话,目前无人驾驶还停留在2跟3的阶段。中美在这块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大。


中国更多的是类特斯拉的模式,也即封闭式的。自己什么都想干,从L2(低级别自动驾驶,L2-L3均以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为主)开始再走向L3。


所谓封闭和开放,就像特斯拉跟Waymo(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公司)。


谷歌Waymo希望跟车厂合作,最终Waymo会是一个软件平台,它就像是安卓的路线,希望之后厂商能以它的方案作为核心标准,引入它的技术。


特斯拉是封闭式的模式,它就像是苹果。因为它是一体化的,且不开放,它开放的仅仅是它的电子管理,它一开始的理念就是封闭式的。


通过卖车给消费者,消费者开车在路面上跑的时候帮它收集信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其实是一个众包模式,如果它卖出一百万台车,那就有一百万台车帮它收集信息。


虽然特斯拉是封闭的,但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一辆叫特斯拉的车。美国一样,中国也一样,厂商跟消费者对汽车品牌的信任也是不一样的。


虽然特斯拉是封闭的,但它并不对外来的数据封闭,所以它在这块也可能做的很好。但是想要垄断这块市场还是挺难的。

 

Q2.全天候科技:封闭式的特斯拉模式是否适用于中国?


李宏玮: 我反而觉得在中国做封闭式的路线是有机会的。


中国现在要做的是EV(电动汽车)。买电动车的人一定是思想稍微比较先进的一批人,而且他们愿意买新品牌的电动车,其中也包含着很多信任的元素在里面。这类人在L2到L3技术的演变过程中,接受能力也会比较强。


其次,中国政府对封闭式车厂,新品牌的EV(电动汽车)公司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只有封闭式的研发才能更好地控制汽车的安全系数。尤其是当中国的无人驾驶生态链还没成熟的情况下,如果软件用第三方的,硬件用第四方的,那样是很不安全的。

 

Q3.全天候科技:Drive.ai主要是通过“工具包”的方案对传统汽车进行改装,你觉得这种模式在国外与中国适用性有哪些差异?


李宏玮:就跟厂商合作来说,我觉得还处在一个待确定的方向。今天厂商的态度都不一样,有些厂商比较积极,比如通用和福特,通用就认为这事得自己做,所以它就花10亿美元收购无人驾驶技术公司Cruise Automation。


国内的厂商还处在探讨的阶段,他们认为这件事真正要到L4还要5-7年的时间,所以更倾向于从L2到L3的渐进方案。即,无人驾驶是一个功能的卖点,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停车。消费者自己去选择,如果愿意承担这个成本,就可以安装这个配套。


Q4.全天候科技:国内的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也在做无人驾驶,你认为他们以辅助驾驶切入好,还是直接跳到L3的研发会更好?

 

李宏玮: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我们都很熟,其实他们不是往无人驾驶在走。今天中国的公司还是在整车市场上,中国短期的机会在电动车。


EV(电动汽车)去年全国也就100万台,包括混合动力汽车,要先有电动车才有无人驾驶汽车,或者自动驾驶汽车。


如果从算法各方面考虑,混合或者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比较容易达到。所以,目前中国最大的市场是EV的市场。


蔚来也好,小鹏也好,他们要做的是中国的特斯拉。他们一定是先把EV做出来,一定是先把车做好,确保车安全,然后再加一些辅助提醒的功能、自动停车的功能。


当然这肯定不是L4,只是L2。L2里面才会有些路况的提醒。


再往前走,他们的升级路线就很像特斯拉的路线,可以把车卖给足够多的消费者,车在外面跑的时候,就会以众包的形式采集数据,传送到云端。


这些信息会让汽车在路上行驶逐步有了高清地图的概念,之后它就可以从L2演进到L3。


我相信蔚来跟小鹏会往这个方向走,目前还没有谁说是L4的车,今天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是这样的。


Q5.全天候科技:你怎么看电动汽车在中国的机会?


李宏玮: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在2020年我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是500万辆。


500万辆EV汽车是什么概念?去年2016年,中国只有100万辆EV。100万到500万是5倍,也就是说要在3年内实现5倍的增量。


另外电动汽车是个供应链的投入,比如说充电桩。


有政策支持说,到2020年住宅小区停车位必须30%以上的停车位能满足电动汽车充电。


除此之外,还有资金的补贴。


不过这个补贴到2020年可能就没了,所以它会促进用户的购买。车厂也会去发展这类的车型。

 

*本文为全天候科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网站“全天候科技”(网址:www.awtmt.com)。


戳左下方阅读原文,即可查看上期精彩内容:

《盘点顺丰董事长王卫的朋友圈:马化腾、李彦宏、刘强东、丁磊、王兴一个都不能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