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KKR大中华区总裁:未来10年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PE投资机会

2017-10-12 张超 全天候科技

全天候科技是华尔街见闻发起的原创科技新媒体,悦读更多请登录我们的网站www.awtmt.com,或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awtmt)”、“新金融见闻(AWFintech)”。


领投随手科技第一轮融资对于KKR来说,这笔交易创造了多个“第一”:不仅是KKR首次下注中国金融科技领域,也是其大中华区总裁杨文钧上任以来首个公开投资的项目,还是KKR亚洲三期基金的首个项目。


文 | 全天候科技 张超


向来低调的KKR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10月10日,随手科技对外宣布,已完成2亿美金C轮系列融资,领投方是KKR集团。对于KKR来说,这笔交易创造了多个“第一”:投资随手科技不仅是KKR首次下注中国金融科技领域,也是其大中华区总裁杨文钧上任以来首个公开投资的项目,还是KKR亚洲三期基金的首个项目。


KKR上一次被媒体集中报道是在2016年8月底9月初。彼时,KKR官方宣布:其全球合伙人、亚洲私募股权投资联席主管兼大中华区CEO刘海峰将于2016年年底辞职,并与KKR全球合伙人华裕能一起创建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公司。刘海峰于2005年加入KKR,是这家老牌PE机构在亚洲的第一位雇员,离任前也一直是KKR在中国的关键人物。


2017年1月起,杨文钧接替刘海峰,开始担任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转投KKR之前,杨文钧鲜有出现在媒体上。不过自从杨文钧将接替刘海峰的消息被公开,他就被外界认为是一位“熟悉亚洲市场的专业投资人”。


公开信息显示,杨文钧于2005年加入中华开发金控,担任首席投资官和私募业务主管,并于2011年开始出任中华开发金控的总裁兼CEO,执掌旗下超过200亿美元的资产;在加入中华开发金控之前,杨文钧还曾在星展银行和高盛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工作,是高盛早期入股阿里巴巴的团队成员之一。


对于杨文钧和KKR亚洲三期基金来说,“首个”交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为何会把集多个“第一”为一身的交易落锤随手科技?相比KKR过往的投资体量,这次在随手科技的投资额并不大,KKR为何要做这个”小案子“?对于KKR在金融科技领域,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杨文钧秉承怎样的逻辑?


就此,杨文钧在随手科技的融资发布会后接受了全天候科技在内的媒体采访。这也是杨文钧上任后首次公开接受采访。


以下为杨文钧接受媒体采访的主要内容,全天候科技做了整理:


1

为何是随手科技?


问:KKR过往单个投资案例的体量都比较大,为何现在要下注随手科技这样一个并不是很大的案子?


杨文钧:我首先解释一下,KKR平均每个单案投资量比较大,但是整体来看,我们在全球的布局很专注高成长、有高潜力的公司,包括互联网科技(公司),这些我们在美国、欧洲和亚洲都有布局。虽然可能比较大的项目比较受媒体关注,但事实上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些高成长性的公司。


提到随手科技,其实我们在内部也讨论了很长时间,也追踪了很久。(我们)一开始对这个公司的产业位置,还有整个管理层的能力,我们都相当肯定,那时候看起来投资金额对于我们的投资量来说,还是相对小一点。今年5月,我们刚刚完成募集亚洲三期基金93亿美元,所以对我们的投资压力来讲每一个单案会比较大。


这一次投资是比较小的金额,但我们在内部讨论的时候,合伙人讲了一句话,他说最终的重点不是你投多少,而是你赚多少。我们觉得对这个公司很有信心,虽然我们的投资量可能比不上我们平常投资的数目,但是我们相信它的发展跟能力应该不会比我们以前的投资差。


问:随手科技作为你个人掌舵KKR大中华区的首个项目,也是KKR亚洲三期基金投资的首个项目,你对它下一步有什么期待?


杨文均:KKR这十年来确实投了一些比较早期而且发展很快、与科技相关的项目。因为那个时候,除了亚洲旗舰基金以外,我们在中国有一个比较小的成长性基金。在那个成长性基金里面,我投了一些科技项目。但随手科技应该是我们旗舰基金里面第一个的科技项目,也是我们亚洲三期基金93亿美元募资完毕以后在中国区的一个项目。


为什么我个人在这个项目里有参与?因为我自己的背景,我以前也是做金融业的。金融科技是我们专注的行业之一。


对于公司的期许,我只能这样讲,因为我刚刚听到华尔街见闻的媒体朋友提起”独角兽“三个字,我觉得”独角兽“的意思,可能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但我想,如果说腾讯跟阿里巴巴是中国的独角兽应该没有人会反对。可是这两家公司在开始的时候都不是独角兽,开始的时候其实相对小众。


我觉得要真正成为独角兽,需要有一个很好的经营团队,可以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发展时机的浪口上,其实这个是很难的。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到一定阶段后就太安逸了,没有危机意识,忽略了新的竞争者或者忽略了市场的变化,在科技界这个风险是很大的。真正要成为独角兽,它的团队必须要有一个很执着的引领者,另外也可以很快速、很明确站上每一次投资的浪口上。


做这一次投资时,我们看了很多FinTech公司。随手科技是我们唯一看到从始至终一直在做FinTech而不是在做TechFin(的公司),很多公司从引流变成自己来做借款、自己来做TechFin。这个东西现在毛利那么高,刚才讲从24%到36%,这个钱很容易赚;你要引流赚钱(的话),这个是辛苦钱,所以很多公司慢慢就去做TechFin,而没有在专业上继续投入。


我喜欢随手科技这家公司,敬佩这家公司没有去赚快钱,而是在他们的领域里继续投入,所以我觉得它的专注性跟它自己的理念很清楚。我的期许是这家公司做得越大越好,我也秉持我们做事的态度。


2

看好中国Fintech行业的“两大特点”,

主投三个板块


问:投资随手科技是KKR进入中国11年来第一次涉足金融科技领域,你对金融科技行业的发展怎么看?


杨文均:互联网金融跟传统金融最大的差别就是它可以融入场景,把金融服务跟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随手记、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一定要跟消费场景结合在一起。


为什么我们那么看好随手记?因为在记账管钱的时候,你才会想到我多余的这笔钱花到哪里或是这个月有一个空窗期,我要用什么样的融资方法做融资?就是怎么样把产品跟场景最紧密得结合在一起,它才能取得最大的效果。


除了日常(记账)的版本以外,(随手记)还有一些旅游的、结婚的、教育的(记账功能),其实这些账本、场景可以配合以前银行做不到的服务,可以有旅游保险,可以有不同的金融场景,按照生活场景来配合,这是最大的不同。这是传统银行没有办法做到的地方。


传统银行的包袱,就是它所有的设计,内部的SOP跟它所有的产品设计是依照旧的思维,所以美国或是其他可能传统金融比较发达的国家很难摆脱那个框架。而中国不一样,中国没有这个问题。从这个角度,我们很看好随手记。


第二点在智能化方面。我们以前看美国消费金融最主要的就是信用卡,信用卡原则上是消费金融。信用卡是什么概念?就是把客户用比较粗糙的数据来分类,可能按收入、家庭地址、年龄这些比较客观的基础来分类。


在做分类时,原则上在这个板块里用好客户的多余的钱来补贴本就不应该借钱的客户。但是跟场景结合起来,再加上大量数据的累积,这个会精准很多。譬如,两个同样地区,同样收入的人,客观来讲完全一模一样,但因为配合场景,他可能今天借钱去付学费、付补习费或去投资,另外一个去买名贵的精品。事实上这样的金融应该要安全得多,它可以配合行为来做分析,这是以前没有的。


当整个消费金融智能化以后,每一个人都会有他的风险系数,现在国内已经有很多风险类的产品做得很好,以后会做得更好。


相对的,我相信今天P2P里面很多消费金融利率高的离谱,从国外来看也是不合理的,比高利贷还高,这主要是因为现在整个分析能力还不是那么发达。


问:KKR在中国Fintech领域的投资逻辑是什么?


杨文钧:KKR在中国主要看四大产品,其中一块就是金融服务。在金融服务里面我们最看好的就是金融科技跟消费金融,因为这两块从结构性成长上,以后五年到十年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除了金融科技、消费金融以外,还有一个就是商业的医疗保险,这三块应该是中国以后十年金融发展最蓬勃的。


3

中国市场:PE会有越来越多投资机会


问:刚才你提到KKR在中国有成长性基金,现在这支基金运作情况如何?


杨文钧:我们的成长基金其实是在2010年募集的,所以到2016年底就已经投资完毕,像58到家这些都是我们投资的,金额会比较小,因为我们那是一个10亿美元的基金。


问:KKR在海外以较大杠杆的收购而闻名,在中国做一些少数股权的投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目前在中国市场做杠杆性收购的条件成熟了吗?


杨文钧:我们亚洲三期基金现在是成长性基金的(约)9.5倍,所以能在母基金里面达到我们投资门槛的(项目),其实要求相当高。随手科技达到了,也是众多FinTech公司里面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达到的。


杠杆(收购)这一块是这样的,以前十年我们在中国看到,大部分项目都是成长性的,但是当整个经济体成长放缓以后,我们整个经济体现在在做去杠杆。


在成长放缓、去杠杆的同时会发现,很多企业可能要改组,(我们)可能要专注于真正好的企业,有一些非重心的业务可能要分拨出来。所以慢慢会有越来越多的收购杠杆,目前看来,在医疗业、工业慢慢有越来越多的机会。


我觉得以后的十年,中国会出现越来越多比较传统的PE项目,因为前面十年所有做PE的人都跑去做大VC了。但以后的十年,我们原则上是很看好(PE),以后中国PE市场会越来越成熟。


问:亚洲三期基金93亿美元针对中国市场有明确的划线吗?


杨文钧:前两期基金大概都在3成到3.5成,在30亿到35亿。


*本文为全天候科技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获取转载格式要求。



* 上期必读《估值500亿美金后,程维说滴滴才只完成了1%的使命,剩下99%要这么干


*  独家《全球科技企业“上市潮”凶猛:今年前三季度173家IPO,筹资207亿美元


*  人物《【独家】前易到CEO彭钢:不会回乐视,去向未定


↓↓↓戳这里“阅读原文”,登陆网站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