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聊怎样拉低人们的社交能力?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Author 墨饕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社牛”还是“社恐”?网络社交的便利让人们无需面对面,即可顺利畅聊;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现实社交能力也在网络社交的日趋发达中退化,不少年轻人甚至成为“社恐”,沉溺于网聊中,逃避现实生活。
作者 | 墨饕
春节期间,无疑是一年间社交软件使用最频繁的一段时间。身处各方的亲朋好友,纷纷发来贺电,我们也各自回复,送上祝福。
网络的便捷,持续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最初的喜相逢,变成了打电话,再演化到发信息拜年。
线上社交,是面对面社交的一个极佳补充,能在很多时候,有效解决时间、空间、形式上的不便。
然而,网络越俎代庖地包办了过多社交场景,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避面对面的社交场景。
看看近10年来,社交恐惧症的搜索指数,基本处在均匀上升状态。在2019、2020、2021年,还分别有几波持续较长的搜索高峰。
在光明日报一项社恐相关统计中,有明显社恐倾向的人,已经超过了62%。
这项调查中,完全不存在社恐问题的人,仅仅3%。
再看看身边真实的社交场景:
人们遇见熟人不敢打招呼,悄悄躲开;
人们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逃避发言;
朋友聚会吃饭,所有人却低头玩手机;
进商店买东西,连售货员都不想询问;
微信能说清,绝不打电话;
电话能说清,绝不面对面。
电话和见面,已经成为了线上沟通的备选方案。
许多社恐问题,都在随着网络的发展、发达而越发凸显。网络与线上社交,究竟是如何不断引发、放大社恐问题的?我们要从社交意愿减弱、社交能力倒退这两个方面说起。
1
降低社交意愿
1. 网络,提供了更好的自我展示
现在的你,还会把没有P过的自拍,发在朋友圈里吗?即使会,手机相机的AI功能,也已经提前帮你做好了照片修饰的工作。
过去,人们想要提高魅力、改善形象,需要通过辛苦的健身、美容、化妆、整形。而现在,社交辅助软件,可以轻松解决一切问题。
美图软件,可以让你皮肤洁白无暇、身材凹凸有致。变声软件,可以让你嗓音富含魅力、甚至完全改变。
能够让自己看起来更好的机会,真的很难拒绝。
几乎所有人的手机里,都少不了一两款修图软件。即使在熟识已久的朋友面前,人们也愿意以更好的形象示人。
而利用软件拔高的外在形象,又会在现实中产生严重落差,导致人们害怕在现实社交中,展示真实的自我。
昨天刚发了靓丽的朋友圈,一想到今天脸色暗沉、眼睛浮肿、痘痘爆出、肚子圆润,又怎好轻轻松松地去与旧友相见?
2. 网络,提供了更多的社交形式
随着网络以及各种产品的出现,线上的社交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
1)更丰富的互动形式
网络游戏,让人们可以共同徜徉一段异界之旅;网络购物,让人们可以一起拼出占便宜的机会。
更多新颖的社交互动模式,被各个产品逐步开发出来,不断给人们创造新鲜感。
反观线下,很多人的真实社交却相对乏味。
吃饭、逛街、看电影,似乎就是大部分人,千篇一律的线下社交模式。
自然,也难免让人们觉得无聊。尤其在一些商业并不发达的城乡中。
2)更丰富的展示形式
朋友圈上,人们炫耀着自己取得的新成绩;
抖音视频,人们展示着自己学会的新技能;
饭小圈里,人们感叹着自己所吃的新美味。
借助网络社交产品,以分享为名进行展示,不针对固定目标,显得没有那么刻意。
可以用更委婉的方式,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树立自己的形象。
如果这些优点,直接用口述的方式,当面说给某人听,则难免会有刻意炫耀的感觉。
朋友圈里,晒自己出入高档场所,没什么不妥。而当面跟朋友说“我昨天又去哪哪哪了”,对方心理默默泛起一句:“装什么装”。
习惯了网络社交丰富的形式,人们也自然会对现实社交中的一些局限,感到不满和排斥。
3. 网络,提供了更强的沟通赋能
1)网络社交存在“异步性”,人们不必立即做出回答
因此,在网络上,我们有更多时间,包装自己的行为: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对方讲述的内容,引发更有趣的话题;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搜索对方提到的新词,避免双方话不投机;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整理自己回应的话语,说出更搞笑的段子;
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改善自己准备的措辞,避免话中存在歧义。
调动大脑、寻找回忆、网上搜索、组织话语,每个人,都试图呈现更好的自己。也正因如此,现如今的网络聊天,才能更加精彩纷呈,令人愉悦。
但前提是,有充足的时间。
网络上,几分钟一句回复,司空见惯。
现实中,几分钟默默无言,让人想死。
2)网络社交,还提供了诸多手段,大幅度提升一个人的沟通能力
搜索引擎,可以让你轻松了解对方说的梗;
消息记录,可以让你翻阅找到忘记的承诺;
表情斗图,可以在你无话可说时防止尴尬;
求助朋友,可以使你勾搭异性时手段频出。
而这些手段,在现实社交的场景中,是无法使用的。
这也使得“网络上谈笑风生,面对面相顾无言”成为了困扰很多人的社交问题。
人们因此而逃避现实社交,也是有迹可循的。
3)网络社交产品,具有更高的容错性
很多社交产品,为了照顾人们的聊天体验,提供了便捷的容错功能。
比如:微信消息撤回。
而在线下,我们没有这样的机会。
一旦话说出口,往往覆水难收。
在一个社交产品的背后,有不知道多少产品、运营、研发,在夜以继日的奋斗,就为了提升你社交中的舒适感。
而现实社交中,没人为你的社交体验负责,除了你自己。
社交产品,在时间和空间上,还具备先天的容错优势。
你跟一个人话不投机,可以随时中断。事后只要说,自己当时突然有事,就可以轻松化解尴尬。
但在现实中,你碍于面子,很难拥有这样的机会。
碰到不投机的人,或恰好聊天出现分歧时。说什么都尴尬,却还得硬着头皮尬聊,强撑到午饭结束,实在让很多人感到难受。
千般优点,让人们爱上网络社交,也让人们逃避现实社交。
这不仅是因为对比的存在,让人们在现实社交中加倍感受到焦虑。
更是因为,在享受网络社交的过程中,现实社交的能力,也在不断退化。
2
剥夺社交能力
1. 网络,无法锻炼所有社交能力
线上社交,自然也是一种社交。
但可惜的是,面对面社交中,所需的一些技能,无法在线上得到锻炼。
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但所调动的能力,调动的大脑区域、神经,并不完全相同。
微信聊天,文字+表情,是最常见的信息载体。
但此表情非彼表情。即使发再多的微信表情,我们本身使用面部表情、辨别面部表情的能力,也并未有所进步。
我们都知道,人与人的交流中,话语内容仅仅是一小部分。
肢体语言(表情、动作)、声音特质(音调、音量、语速、音色),都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比重。
但线上社交,最依赖的沟通方式,仍是文字交流。
无论是对自身肢体语言、声音的控制力,还是辨别他人“暗语言”的能力,甚至只是面对面时的自在感,在使用社交产品时,都很难得到锻炼。
2. 网络,减少了社交的锻炼机会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重复,能够让行为形成自动化。
但相反的,长期不使用的能力,也会逐渐开始退化。这是人体为了减少生存耗能,将一些不常使用的神经搁置、封存、退化。
一个肌肉壮汉,如果很长时间不进行锻炼,肌肉会逐渐开始消退。
社交能力也是如此,如果长时间得不到使用,“社交肌肉”也是会退化的。
就像冬天的树木,暂时不需要光合作用,就把树叶都枯萎掉落,以节约能源,保证根系生存。
而网络社交,正在逐步减少我们的社交锻炼机会。
1)网络减少重社交
现如今,人们可以在微信上谈恋爱。从认识到确定恋爱关系的过程中,很可能只面对面接触短短几次。
也可以在钉钉上汇报工作、打卡、开会、请假。
甚至还可以沉迷于游戏、追剧,彻底避开与人的交集。
据eMarket 2021年统计,中国成年人平均每天看手机的时间,达3小时16分。
而对于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这个平均数,远远不及他们每日真正的手机使用时长。
在网络大量分走真实社交时间的同时,人们在社交中得到锻炼的机会,自然逐日递减。
2)网络减少轻社交
更可怕的是:我们很多轻度社交的机会,也在被网络产品所剥夺。
我们使用网银管理账户,无需与银行柜员接触;人们可以不用亲身前往支部,就能在线上完成学习与组织生活;在淘宝上,从选购商品、下单,到快递柜取件,全程可以一句话不说、一个人不见,就完成整个购物流程;在美团上,只需要动动手指,热腾腾的饭菜就直接送到了门前。
这些行为,原本都需要与人接触,都会产生轻度的社交行为。
无论是点菜,咨询,还是讨价还价,退货,都必须通过面对面的表述去完成。
而现在,这些锻炼社交能力的小机会,已经被网络所大量夺走。
3. 网络,形成了逃避的恶性循环
过去,社恐的人,为了生活、工作,多数时候也需要亲身投入社交中。
其中一部分人,经过社交的锻炼、收获社交的反馈,社恐问题得到改善。在心理学上,这也被称为暴露治疗。
但现如今,便捷的网络环境,给本就社恐的人,提供了偷懒的机会。
他们可以借助外卖、快递、微信、游戏,逃避对社交的焦虑和恐惧,无须暴露在阳光下。
疫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制约了人们的社交行为。但对于存在社交恐惧心理的人来说,却也成为了他们更加封闭自己的合理借口之一。
他们在网络上,围观着个别人的社交牛逼症,自己却只是躲在手机前刷视频。
这已经形成了社交恐惧的恶性循环。
即使是原本并不社恐的人,也在网络的庇佑下,开启恶性循环,走上社交能力退化的道路。
对于40、50岁的人来说,或许还好。因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社交能力已经得到过锻炼。只要维持一定频率的面对面社交,还不至于严重退化。
但对于少年、青年,甚至是20、30岁的人,社交能力也仍在成长阶段。大量真实社交场景被网络代替,将会给他们的社交能力、社交意愿,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据中国青年报2022年统计,有超过80%的大学生,自认为存在社恐问题。其中,有53.66%的人害怕在公共场合发言,有43.17%的人在寻求帮助时会羞怯,41.15%的人在陌生环境会感到不适,52.11%的人不喜欢身处社交场合,33.29%的人在路上碰到熟人会假装没看到,45.94%的人害怕与陌生人沟通。
在恶性循环的作用下,他们的社交能力、社交意愿,还可能受到进一步侵蚀。
3
别让工具困住你原本强大的灵魂
各种便捷的网络工具,终究只是工具。我们可以利用他们,让工作生活更加便捷,但不能困于他们,从而失去了我们原本应该具备的能力。
科幻故事里,人们过度依赖机械,导致手脚退化的桥段,未来会出现吗?
我不知道。但现在,部分人过度依赖网络,致使社恐成为常态,已成事实。
今年过年,你与朋友们,还会继续在网络上,用一句话来问候彼此吗?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ID:woshipm)作品,全天候科技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在看”,变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