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气候议题的新战场

晨枫老苑 晨枫老苑 2024-04-17

气候议题早就政治化了。从哥本哈根回合到现在,欧美不断用气候议题给中国的发展设障,中国则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还击,并用历史污染和对发展中国家的补偿问题把欧美钉在耻辱柱上。

美国(还有欧洲)一直试图把历史污染与现实污染分开,要“向前看”,尤其反对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补偿议题。近些年来,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2022年是重灾年,而且灾害遍布世界。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COP27气候峰会上,埃及伙同大批发展中国家,向欧美强势提出兑现气候援助承诺和灾害补偿问题,美国(还有欧洲)越来越被动。本来是道德绑架牌,用来限制中国、印度等后起国家的发展的,现在成了清算历史老账了。

现在,美国试图反戈一击,一方面软化拒绝补偿的立场,另一方面要把中国拉近发达国家队伍,如意算牌自然是:中国是排污总量最多的国家,超过美国加欧盟的总和,正好把火力引到中国那边去。

中国碳排总量超过美国和欧盟之和(2021年数据)

但中国的人均碳排不到美国的一半(2017年数据)

这招不新鲜了,中国早就准备好人均大法了。发展权是基本人权之一,中国的人均碳排不到美国的一半。中国的总量是人口基数大的原因。光看总量,不看人均,这是对人权的漠视。

中国GDP世界第二,同样是人口基数大的原因。中国人均GDP还不到美国的1/5。等中国人均GDP超过美国一半甚至2/3的时候,再谈中国的发达国家地位问题。

从碳排总量来说,近些年中国的碳排总量确实世界第一,但中国碳排是在过去二三十年里才增加的。发达国家的累积碳排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即使把时间窗口缩短,从1850-2021年,美国依然是世界上累积碳排最多的国家,中国只有美国的一半。

1850-2021年各国累积碳排,深灰为碳氢燃料的贡献,绿色为农业贡献,法国、德国、波兰因为农业碳排低于植被减排所以是负值(图源:Carbon Brief)

另一个问题是“碳含量转移”。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出口全世界,中国碳排的一部分是在转化为出口产品中发生的。碳排应该按照“谁消费,谁负担”的原则,而不是“谁生产,谁负担”。同样,巴西、印度尼西亚的农业发达,大量农产品出口,其中的碳含量也应该“转嫁”到最终消费者所在的国家。

碳交易(只计入工业产品,而且碳交易数据从1990年开始)不可能完全抵消生产国的碳排,但消费国要负起责任,这样才能做到“碳公正” (图源:Carbon Brief)

在佩罗西窜访台湾之后,中美气候合作中止。在美国不断强化气候议题政治化的现在,中国更加没有理由与美国合作。但这不等于中国放弃自己的责任。

在乌克兰战争爆发后,欧洲一方面切断低碳的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另一方面恢复燃煤电厂。世界碳排增加了,唯独中国在继续减碳。这就是中国的担当。

能源去碳化对中国不仅是道义责任,也是国家安全利益所在。能源安全事关国家安全,能源安全只有最大限度的能源自主才能做到。对中国来说,就是发展去碳的新能源,包括光电、风电、水电、核电等。这也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已经走在欧美的前面,肯定不可能轻易放弃领先位置。

中国还在新能源方面援助一带一路。这不是“来自中国的赔罪”,而是“来自中国的扶贫”。相比于美国只会下绊子、推责任,中国的路子更加积极、主动、实效。欧美援助从来是“授人以鱼”,中国援助才是“授人以渔”。这是一带一路最厉害、最得人心的地方。这条路不容易走通,但中国有耐心,世界也有耐心,因为历史不是任期制。

美国想把中国打成“发达国家”,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中间打楔子,还想推卸发达国家的历史责任,这是想多了。

乌克兰面临至暗时刻

G20上,美国悄悄承认了

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真正的红线

全网神秘的AKF98A,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美国战斗机发展史对中国的启示之三:从导弹时代到隐身时代

台湾防卫何处去


支持原创,分享、点赞、在看素质三连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