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乳制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2017-09-29 HSE不止步

乳制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乳制品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总则、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的效果、持续改进等。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乳制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2-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XXXXXXXXX)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3-2016、DB37/T****-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全员落实

建立并落实从公司主要负责人到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制,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岗位覆盖、全过程衔接的闭环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实现隐患自查自改自报常态化,并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4.2 安全管理一体化

乳制品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与企业目前运营的标准化等体系相结合,借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完善、细化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明确各岗位隐患排查的主体职责和监管职责以及相应的奖罚机制。

4.3 激励约束

乳制品企业要建立隐患排查激励约束政策,将隐患排查内容明确责任人,责任人能够主动检查发现问题的给予一定奖励,对于责任人未能监控到位,被其他人员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对责任人进行考核激励,对发现人员进行奖励激励。

针对发现的隐患,隐患整改责任人不能按照排期保质保量完成的,针对责任人进行考核激励。

4.4 完善制度

乳制品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编制隐患排查清单、隐患整改通知单、隐患整改验收单、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制定季度隐患排查方案,定期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和原因分析,并制定实施防止隐患重复发生的根本性措施。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5.1 分级

   按DB37/T ****-2017第5.1条规定执行。以下情形视同为重大事故隐患:

——液氨制冷车间与周围建筑间距不符合要求;

——制冷系统压力超过15公斤,储液桶液位超过80%,低于30%;

——冲霜作业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冲霜作业;

——自动化立体仓库小车、堆垛机没有安装防撞装置;

——自动码垛机没有设置护栏、没有设置安全门装置;

——燃气锅炉未设置泄漏紧急切断装置,未设置极限低水位保护装置,或未设置蒸汽超压保护装置;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未取得特种作业证件操作;

5.2 分类

按DB37/T 2883-2016第6.2条的规定执行。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DB37/T ****-2017.6.1“编制项目排查清单”内容适用于本标准。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可以通过山东省风险分级管控系统自动生成,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根据本指南5.2.1中各类基础排查项目逐项编制,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

6.2制定排查计划

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乳制品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隐患排查计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以年度、季度、月度为周期进行制定,计划中应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6.3隐患排查

6.3.1排查类型

按DB37/T ****-2017第6.3.1条内容执行。根据乳制品企业生产特点专业性排查主要针对涉氨制冷、电气线路、设备设施方面开展的排查。

6.3.2排查要求

隐患排查前要明确排查内容和排查责任人,排查过程中严禁走形式,要按照排查清单逐项认真的排查。排查过程中可以配备手电筒、红外成像仪、电笔等工具,同时针对房顶、灌顶等隐患排查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升降梯等工具确保隐患排查效果和排查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可以采用各种形式的隐患排查相结合,相互验证的形式开展,做到隐患排查全覆盖,无死角。

6.3.3组织级别

乳制品企业应根据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和频次。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专业性或专项隐患排查针对涉氨、电气、设备设施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

--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时期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分部门级、班组级按照职责分工;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

6.3.4排查周期

乳制品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或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

    -- 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根据各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针对制冷车间、中心配电室、锅炉房,巡检间隔一般不得大于2小时,记录关键指标备查;

    --班组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班一次隐患排查,并将交接班班情况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

    --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              

    --涉氨、电气、设备设施等专业技术人员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专业性或专项隐患排查,

    --公司级综合性隐患排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

--车间级综合性隐患排查至少每半月组织一次;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应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6.3.5确定排查项目

按DB37/T ****-2017第6.3.5条的规定执行。

6.3.6排查结果记录

各类隐患排查要形成记录,隐患排查记录包括现场排查过程中形成的手写隐患排查记录(所有参加排查人员签字确认)和统计的电子版记录,手写记录和电子版记录要求填写完整不允许有漏项。

6.4隐患治理

6.4.1隐患治理建议

6.4.1.1按照隐患排查治理要求,各相关层级的组织部门和单位对照确定的排查项目清单进行隐患排查 48 31365 48 15264 0 0 1150 0 0:00:27 0:00:13 0:00:14 3778患排查出的问题形成《隐患排查问题记录表》,见附录C记录表中针对排查隐患的问题、等级、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资金保障进行明确。

6.4.1.2现场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给相应的部门下发问题整改通知书,参见附录D,要求责任部门或责任人立即进行整改。

6.4.1.3评价出的不可接受风险,视同事故隐患。

6.4.2隐患治理要求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分级落实,按照公司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遵循“三全”和“五到位”的原则,“三全”即安全隐患排查要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范围要涵盖公司所有的生产、办公和生活相关的基础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所有内容,避免出现安全管理的死角和盲点。“五到位”即安全隐患治理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时限到位和预案到位,每一级均应建立完整的隐患排查记录档案。

6.4.3隐患治理流程

隐患治理流程包括: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隐患治理效果验收、考评激励、建立台账等环节。

——通报隐患信息。各类隐患排查结束后形成《隐患排查问题记录表》,将隐患排查记录表通过企业OA办公系统或现场张贴的形式进行公示;

——下发隐患整改通知。排查隐患组织部门将现场不能整改的隐患,以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给责任部门,隐患整改通知书一式两份,要求责任人签字后,一份上交安全管理部门,一份部门留存整改。

——实施隐患治理。隐患治理责任人根据下发的隐患治理要求,落实治理措施在规定的期限内消除隐患,隐患治理分为一般隐患治理和重大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验收。安全管理人员根据整改通知中下发的整改排期对隐患治理结果进行验收,如果隐患得到治理,符合要求检查人员对隐患进行销号,如果隐患治理不符合要求,要求责任人限期进行治理。

——考评激励。隐患不能再规定时间内按照要求治理的,针对隐患治理责任人要进行相应的考核激励。

——建立台账。安全管理部门要分年度、季度、月度建立隐患台账。

6.4.4一般隐患治理

一般隐患发现后,能够现场立即整改的问题,现场立即实施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一般隐患,隐患整改责任人按照隐患整改通知书的要求进行隐患整改。

6.4.5重大隐患治理

6.4.5.1隐患评估

    各类隐患排查发现的安全隐患,按照隐患分类被预评估为重大隐患后。安全办公室组织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对重大隐患进行评估核定,出具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书应包括隐患的类别、影响范围和风险程度以及对事故隐患的监控措施、治理方式、治理期限的建议等内容。

6.4.5.2治理方案

隐患被评定为重大隐患由安委会按照《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见附录E制定整改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重大隐患方案制定后,责任部门将《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在现场进行张贴公示。

6.4.5.3治理实施

对于重大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要定期向总经理汇报整改进度,整改过程中安全办公室要对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避免整改期间重大隐患发生安全事故。如发现治理难度大、涉及范围广、危险程度高的重大事故隐患,自发现之日起15日内,将评估报告和治理方案报当地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备案。

6.4.6隐患治理验收

日常隐患排查的一般隐患由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验证,如果隐患没有在排期内按照要求完成整改,部门对整改责任人实施考核,然后限期整改,持续跟进验证,如果能够在排期内完成整改,部门则在《隐患整改验收单》见附录F,中进行体现,实施隐患销号。

综合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的一般隐患由安全办公室实施验证,验证果隐患没有在排期内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安全办公室对整改责任人实施考核,然后限期整改,并持续跟进验证,如果能够在排期内完成整改,安全办公室则在《隐患整改验收单》中进行体现实施隐患销号。

各类隐患排查发现的重大隐患均由安全办公室组织安全生产委员会实施验收,如果隐患未能按照排期和要求完成整改,安全生产委员会对责任部门进行考核,并限期整改,持续进行监督。如果责任部门在排期内按照要求完成整改,安全生产委员会验收人员在《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中签字,销号。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后并经过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的书面申请,经上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申请报告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等。

6.4.7隐患数据分析

安全办公室每月对公司安全检查问题按照《现场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录G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录H的要求对当月检查的问题进行汇总,月初要对公司上一月各类隐患问题实施数据分析,找出公司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制定可行的管控措施实施改善。

7 文件管理

乳制品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的记录至少保存三年。档案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关制度;

隐患排查记录表

隐患整改通知书

隐患整改验证表

安全检查问题汇总表

重大隐患登记及整改销号审批表

8 隐患排查的效果

乳制品企业隐患排查效果除DB37/T ****-2017 8规定的条款外,还用包括如下效果:

——事故隐患数量逐步降低;

——轻伤事故明显减少;

——人员操作逐步规范;

——人人查隐患,人人都是安全员。

9 绩效考核

——企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领导团队或小组,要对整个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过程、关键节点成果、最终成果及整体的安全绩效进行考核,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明确绩效考核的对象、方法、考核频次及奖惩措施。

——企业要对工作团队或小组的团队工作、个人工作进行成果、时间节点、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建议按照制定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的实施方案按照职能分配,对时间节点、进度、质量、成果、整体绩效进行考核:

——工作流程是否符合本实施指南的流程要求;

——职能是否分配清楚,职责是否落实及履行;

——是否在规定的时间进度完成所要求的成果,是否全面、与实际相匹配;

——成果运行是否达到要求。

建议参照企业内部的岗位责任制及奖惩制度考核奖惩。

10 持续改进

DB37/T ****-2017 第9条的规定执行。


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