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3铅蓄电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南

2017-10-01 HSE不止步

铅蓄电池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建设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隐患排查和治理的职责要求、隐患分级与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山东省内铅蓄电池企业生产活动过程中职业危害隐患排查和治理,其他发电企业作为参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xxx《用人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 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铅蓄电池企业Lead-acid battery enterprise

使用铅、硫酸、塑壳等原辅材料进行铅蓄电池研发、生产制造的企业。

3.2职业病隐患清单occupational disease hidden risk list

各类职业病隐患及其处置措施信息的集合。

4职责要求

4.1 职责

4.1.1应当建立健全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落实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防控责任。

4.1.2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1.2.1企业主要负责人保证职业病隐患治理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4.1.2.2企业分管负责人负责督促、检查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本单位无力解决的重大隐患,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报告。

4.1.2.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企业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的具体工作,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并报相关部门组织治理。

4.1.3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在接到有可能发生职业病事故信息时,应当及时向各单位发出预警通知。发生职业病或职业健康损伤可能危及从业人员健康和生命时,应当及时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措施。

4.1.4企业各专业职能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单位)系统内职业卫生检查及隐患的排查、评估、整改的评审评价工作;负责职业病隐患的原因分析、倒查和统计上报工作。

4.2 基本要求

4.2.1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职业病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并编制《职业病隐患排查表》。

4.2.2企业应定期组织对《职业病隐患排查表》进行评审、修订和完善,并做好检查人员的培训工作。
4.2.3企业应使用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现状评价、危害分级、风险识别等方法系统排查职业病隐患。

4.2.4企业存在外委作业时,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职业卫生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

4.2.5企业应当每季度对本单位职业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报送有关部门。对于重大职业病隐患,企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

4.2.6对于一般职业病隐患,由铅蓄电池企业各级(分/子公司、车间/科室、工段/班组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铅蓄电池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职业病隐患治理方案。

4.2.7铅蓄电池企业在职业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

5 职业病隐患分类和分级

5.1 职业病隐患分类

5.1.1基础管理类隐患,主要指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存在的可能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一般可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获取。下列内容中存在的缺陷应列为基础管理类隐患:

----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

----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及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职业卫生管理档案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

----职业病危害申报

----职业卫生应急救援预案及演练

----职业健康监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

----职业病危害告知

----职业卫生投入

----外委作业管理

5.1.2现场管理类隐患,主要指在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可能导致职工健康损伤或职业病发生的缺陷,需要通过对作业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获取。包括以下内容: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超标的工作地点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其维护缺失或无效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及管理缺失或无效

----急救援设施和用品及其维护缺失或无效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缺失或不规范

5.2 职业病隐患分级

5.2.1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一般包括:

——铅烟尘、硫酸雾作业分级为中度危害以下(包含中度)的超标工作地点;

——作业岗位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以下(包含重度)的危害因素强度超标的工作地点;

——基础管理类隐患;

——个体防护用品配备不全或管理不规范;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设置不全或不规范;

——现场应急用品(喷淋洗眼、急救箱)等配置不全或不规范;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无效致使无法正常运行。

5.2.2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某种原因致使用人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一般包括:

——铅烟尘、硫酸雾作业分级为重度危害的超标工作地点;

——噪声和高温作业分级为极度危害的工作地点;

——作业场所电离辐射强度超标;

——总体布局和设备布局不合理;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不符合或者失效;

——应急救援设施和用品不符合或者无效;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 职业病隐患排查表编制

6.1.1按照DBxxx附录A编制基础管理职业病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6.1.2根据铅蓄电池企业生产运行情况和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编制《现场管理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A;《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参见附录C。

6.2 职业病隐患排查

6.2.1职业病隐患排查方式和频次

6.2.1.1操作人员现场巡检或操作时应将职业卫生工作纳入巡检内容,实时对职业病危害现场管理类隐患进行排查。《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举例》参见附录B,《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附录D。

6.2.1.2 车间管理人员每日依照车间职业卫生检查表组织进行对本车间现场的职业危害检查。

6.2.1.3 企业职业卫生管理部门每月至少一次对全厂区的隐患排查。

6.2.1.4 企业至少每年组织一次,车间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项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2.2职业病隐患清单

对于排查出的职业病隐患综合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方案,编制铅蓄电池企业职业病隐患清单。

6.3 职业病隐患治理

6.3.1一般职业病隐患治理

根据一般隐患排查的结果,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加强防护设施的运维,督促员工个人劳保用品的规范佩戴,按规定定期为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通过多种措施预防职业病发生。

6.3.2重大职业病隐患治理

应针对重大隐患产生的原因,根据隐患产生的原因,采取化学毒物、物理性有害因素等职业卫生工程治理措施,并对作业场所强化应急管理,劳动者必须使用符合防护要求的劳保用品,对危害因素严重超标的岗位可采取减少作业时间来减轻其对健康的危害,严格执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治疗健康损伤。

6.4 职业病隐患的验收

职业病隐患治理完成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工程、技术、设备、安全、环保、职业卫生等部门和生产、维护、施工、安装单位进行考核验收并编制验收报告。

对于验收合格的隐患治理项目,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规程,并转入正常的维护管理。

凡是检查发现的职业病隐患,都必须从隐患产生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实行倒查。在查明原因,积极整改的同时,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防范同类隐患再次发生。

职业病隐患倒查要从下而上,按工段(班组)、车间(科室)、分厂或公司(专业部门)三级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倒查。属上级原因的,由上级继续倒查,追根溯源。

7 文件管理和持续改进

7.1文件管理

企业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和治理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

7.2职业病隐患倒查

凡是检查发现的职业病隐患,都必须从隐患产生的内部条件、外部因素,实行倒查。在查明原因,积极整改的同时,制订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防范同类隐患再次发生。

职业病隐患倒查要从下而上,按工段(班组)、车间(科室)、分厂或公司(专业部门)三级管理权限,逐级进行倒查。属上级原因的,由上级继续倒查,追根溯源。

8、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