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0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017-10-03 HSE不止步

平板玻璃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平板玻璃制造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各项要求的指导性方法和实施建议,适用于山东省内平板玻璃制造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凡是采用浮法工艺技术,不论其规模、类型、位置和成熟程度,与《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共同构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的实施指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2017  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3-2016、DB37/T ****-2017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4 基本要求

4.1全员落实

企业应建立以本企业主要负责人(最高管理者)为主任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成员应包括分管负责人、部门、车间负责人,并安排从事生产、技术、安全的工程师及生产车间工段长、主管及班组长等经验丰富的基层人员参加。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要确保从基层操作人员到最高管理层,都应当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并根据隐患级别,确定相应的治理责任单位和人员,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排查和治理,并保留整改记录。

4.1.1企业主要负责人职责

a)确保可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改善隐患排查治理所需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监测工具或仪器、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

b)确保涉及各部门、各岗位安全职责与责任得到规定,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隐患排查治理。

c)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d)确保各团队或小组其他人员履行其职责。

e)确保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

4.1.2企业安全生产副总经理(安全总监)职责

a)组织落实厂级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或实施方案,推动隐患排查工作顺利开展;

b)根据各级安监部门提出的检查整改意见,组织制定并落实整改方案;参与治理项目的验收;

c)负责事故隐患排查管理体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4.1.3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协调和调度各专业工作组分工任务开展情况,并及时向领导汇报;掌握二级以上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典型控制措施是否落实到位。负责本指南的组织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企业隐患排查工作的开展,负责对重大隐患的汇总、评估,监督各责任单位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定期向领导汇报重大事故隐患整改进展情况,并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过程进行督查、考核等工作。

4.1.4各部门、车间职责

各部门(车间)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要保障各类管控措施落实到位。具体负责所辖范围内各类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负责组织一般事故隐患的评估,并对自行管理的事故隐患进行整改、验证等工作。

4.1.5班组、岗位人员职责

班组、岗位人员应掌握本岗位涉及的风险分布情况、风险后果、可能存在的隐患及典型控制措施等相关知识。

4.2安全管理一体化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应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紧密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隐患排查治理贯彻于生产活动全过程,成为企业各层级、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4.3激励约束

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治理考核制度,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及持续改进的过程及绩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部门、车间、工段和班组的隐患排查治理开展实施情况进行奖惩。

4.4 完善制度

企业应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制度或作业文件,严格按照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排查安全生产隐患,并形成隐患治理和验收等有关记录文件。

5 隐患分级与分类

按DB37/T ****-2017第5条执行。在判定隐患时,应充分考虑该危险源在现有控制措施下是否达到了企业“不可承受”的水平,即是否为“不可承受风险”。具体判定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规范的要求;

——不符合针对风险点制定的“典型控制措施”;

——不符合主管部门及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特定要求;

——不符合企业制定和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要求;

——违反企业采取的且证明有效的安全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追求;

——其他。

6 工作程序和内容

6.1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按DB37/T ****-2017第6.1条编制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参见附录A、附录B。

6.2制定排查计划

企业应根据生产运行特点,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6.3隐患排查

6.3.1 排查类型

排查类型主要包括日常隐患排查、综合性隐患排查、专业性隐患排查、季节性隐患排查、节假日隐患排查等。

6.3.1.1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长、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巡检。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设备装置、要害部位、危险化学品存储使用的检查和巡检;

6.3.1.2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公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落实和现场管理情况为重点,由公司组织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排查;

6.3.1.3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

——对工艺、设备、电气、自控仪表、建筑结构、消防与公辅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

——根据行业特点对涉天然气、煤气、二氧化硫等危险化学品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6.3.1.4 季节性排查是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春季以防雷、防火、防静电、防坍塌为重点;

——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秋季以防雷暴、防火为重点;

——冬季以防火、防爆、防冻、防滑为重点。

6.3.1.5 节假日隐患排查主要是指节前对生产安全、消防、原燃料储备、应急预案等进行检查,特别对节日领导干部、维护应急人员的值班安排和安全措施、原燃料、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等进行重点检查。

6.3.2排查要求

按DB37/T ****-2017第6.3.2条执行。

6.3.3 组织级别

企业排查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车间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车间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

公司级排查可由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组织实施,领导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部门级排查所涉及的专业可涉及天然气、窑炉、供配电、起重、压力容器、消防等,由专业部门组织实施;车间、班组的隐患排查由相关的车间、班组主要责任人组织实施。

6.3.4排查周期

按DB37/T ****-2017第6.3.4条执行。

6.3.5确定排查项目

按DB37/T ****-2017第6.3.5条执行。

6.3.6排查结果记录

按DB37/T ****-2017第6.3.6条执行。

6.4隐患治理

按DB37/T ****-2017第6.4条执行。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能够当天立即整改的可以不下达隐患通知单,但必须确定责任人组织立即整改,整改情况要在下班前安排专人进行确认;对于难以立即排除的一般事故隐患,隐患排查人员向存在隐患的部门、车间、班组下发《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由隐患整改责任部门、工段或班组负责人立即组织整改,应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要求、整改时限等内容,原则上一周之内整改完毕,整改情况要安排专人进行确认。一般事故隐患治理完成后,隐患治理效果的验收由隐患提出单位或人员实施,由隐患整改责任部门、车间组织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由向隐患排查主管部门提交《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验收人进行签字确认,申请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隐患排查主管部门对提交《一般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进行审查,并进行现场复验后,进行隐患验收及关闭销号,复验人进行签字确认。

7 文件管理

按DB37/T ****-2017 第7条执行,可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文件管理程序或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中的文档管理制度,对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产生的文件进行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应按照“一企一册”要求形成档案,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相关制度或规范;

——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小组;

——隐患排查治理奖惩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隐患排查治理记录表;

——隐患排查治理公示;

——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

——隐患登记及整改消号审批表;

——隐患分类汇总表等;

——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具备可追溯性。

8 隐患排查的效果

按DB37/T ****-2017 第8条执行。

9 持续改进

按DB37/T ****-2017 第9条执行。



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