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2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2017-11-17 HSE不止步

历史上二月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


一、2017年1月典型事故

2017年1月3日,浙江省台州临海市华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C4车间发生爆炸着火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公司C4车间主要用于生产DDH(潘生丁二氯物)和CP-5(舒巴坦酸),事故发生时DDH生产装置的环合反应釜正在生产。DDH的生产工艺以草酸二乙酯为起始物料,经过缩合反应制得草酰乙酸二乙酯的甲苯溶液,再经环合、氯化等工序得到潘生丁二氯物。环合反应的具体工艺是:反应釜中投入缩合反应工段分层获得的草酰乙酸二乙酯的甲苯溶液,搅拌下加入尿素,冷却至20-25℃滴加硫酸,保温2h,升温至65-68℃,保温反应至终点;减压蒸馏回收甲苯(减压压力保持在0.08-0.09MPa,蒸馏温度为62-63℃),蒸馏至无液滴流出。然后加入10%液碱溶液,中和pH至中性,过滤后的滤饼(主要成分为乳清酸)加入水和氢氧化钠,于60-63℃保温反应1h,冷却至常温,滴加30%盐酸控制pH值为1-2,酸化反应2h,得到反应终产物。

1月3日上午7时40分,C4车间班组长召开班前会议;8时整2名当班操作工人在C4车间二楼开始进行环合反应后的甲苯蒸馏操作;8时50分左右,环合反应釜爆炸并引起现场着火,产生浓烈黑烟。经初步分析,事故直接原因是反应釜内物料尚未反应完全即开始加热蒸馏,操作工发现未蒸馏出甲苯,于是开大蒸汽阀门导致温度过高,环合反应釜内物料分解,导致超压发生爆炸,反应釜内易燃物料随即喷出发生着火。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二、历史上2月发生的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

(一)国内事故

四川省自贡市某橡胶厂“2•3”爆炸事故

1986年2月3日,四川省自贡市某橡胶厂硫化罐在运行中爆炸,导致6人死亡,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8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螺栓强度不足,原设计用60只M24螺栓连接,实际只安装45只,且螺栓加工质量差,又选用旧螺母配套安装,间隙大,长期承压失效,导致爆炸。

山东省冠县新瑞实业有限公司“2•8”闪爆事故

2015年2月8日,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新瑞实业有限公司在停产检修过程中发生较大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58.89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检修作业人员对酒精车间醪塔整体蒸汽吹扫置换不彻底,没有彻底隔绝与醪塔相连的工艺设施,残余酒精蒸汽或醪液发酵生成的沼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检修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拆卸并递送塔板,作业过程中碰撞产生火花,引起醪塔上部空间爆炸性气体闪爆,导致醪塔顶部的除沫板坠落,进而致20m平台上的4名作业人员坠落。

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2•9”爆炸事故

1991年2月9日,辽宁省辽阳市庆阳化工厂二分厂TNT生产线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7人死亡,13人重伤,94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硝酸加料阀内漏,反应后移,导致反应不完全的硝化物进入分离器之后继续反应,从而造成分离器压盖冒烟起火,最终导致爆炸。

江西樟树市个体加油站“2•11”爆炸事故

2000年2月11日,江西樟树市一个体加油站发生爆炸,死亡6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加油站储油罐设置在密闭地下室内,室内灯具、卸油泵不防爆,且敞口卸油。卸油时地下室内油气遇电气设备打火,引发爆炸。

河北兴隆县化肥厂“2•13”爆炸事故

1995年2月13日,河北省兴隆县化肥厂脱碳工段发生可燃气体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80余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厂擅自对属于压力容器的溶剂冷却器开孔施焊,解决列管腐蚀泄漏问题。该冷却器投入运行后,开孔部位突然从焊缝处整体脱落,致使大量的易燃、易爆介质瞬间外泄,喷到脱碳厂房内,遇火源发生爆炸。

贵州开阳磷城黄磷厂“2•16”转化锅爆炸事故

2000年2月16日,贵州省开阳磷城黄磷厂赤磷车间1号转化锅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2人轻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当班操作人员温度控制不当,升温较快,使转化锅内发生剧烈反应,大量黄磷和赤磷上溢,造成排气管堵塞,转化锅因憋压爆炸。

甘肃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2•16”中毒事故

2012年2月16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公司使用五硫化二磷、三混甲酚在反应釜内反应生产25号黑药,反应中放出硫化氢气体,通过真空系统吸到碱液池吸收。但事发时该公司反应釜抽真空设备损坏停用,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在正压状态下冒险作业,从反应釜搅拌轴密封处泄漏的硫化氢气体致一人死亡,其他人员未佩戴任何劳动防护用品盲目施救,致使事故扩大。

湖南岳阳氮肥厂甲胺分厂“2•17”中毒窒息事故

1994年2月17日,湖南岳阳氮肥厂甲胺分厂发生中毒事故,3人死亡, 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约157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甲胺分厂未按图纸要求对低温换热器更换金属缠绕垫片,而换成金属包石棉密封垫。换热器投用后,新更换的密封垫被内压冲坏,液氨、甲醇混合气喷出、扩散,酿成中毒事故。

湖北省枝江市富升化工有限公司“2•19”燃爆事故

2015年2月19日,湖北省枝江市富升化工有限公司硝基复合肥建设项目在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硝酸铵燃爆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69.28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北塔1#混合槽物料温度长时间高于工艺规程控制上限,导致硝酸铵受热分解,最高温度达629.95℃,致使1#和2#混合槽相继冒槽,料浆流至100.5米层和96米层平台,发生燃爆。

山东三力工业集团公司“2•19”爆炸事故

2000年2月19日,山东三力工业集团公司发生地下废弃天然气管线爆炸事故,造成15人死亡,56人受伤,其中重伤13人,直接经济损失342.6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电缆沟内可燃气体发生爆燃,火势蔓延,火焰烘烤横穿电缆沟内废弃的天然气管线,致使管线内气体压力升高,管线端口焊接的盲板脱落,天然气喷出,遇炉窑明火发生燃爆,导致事故。

四川自贡釜江化工厂“2•19”中毒窒息事故

1992年2月19日,四川省自贡釜江化工厂发生中毒事故,造成4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企业在包装车间休息室门口,长时间大量排放HCFC-22专用钢瓶内的氟氯烃剩余物,致使处于下风口休息室的十余名工人有机氟急性中毒。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2•20”窒息事故

2006年2月20日,大庆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水封罐检修过程中发生氮气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在检查火炬系统伴热管线冻堵泄漏情况时,发现水封罐地坑内有积水,在既不知道罐内有何介质,又没有检测分析的情况下,进入卧式阻火器水封罐中,吸入用于吹扫的氮气窒息。人孔处两名监护人员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罐救人,最终导致3人窒息死亡。

辽宁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2•21”中毒事故

1993年2月21日,抚顺石化公司石油二厂南催化裂化装置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导致13人中毒,其中4人死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操作人员在对相关管线进行防冻排液处理时,未关闭管线上的阀门即打开泵出口阀和排凝阀排液,在进料管线内酸性水排放完后,汽提塔内的硫化氢经进料管线从泵的排凝阀处排出,迅速弥漫整个泵房,致使在泵房更衣室的4名劳务工中毒,在救援过程中又有9人不同程度的中毒。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氮气中毒窒息事故

2008年2月23日,河南省濮阳市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建年产30万吨甲醇项目,在生产准备过程中发生氮气中毒窒息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调试氮气储罐的控制系统时,连接管线上的电磁阀误动作,使储罐内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下部膨胀节吹扫氮气管线,加上该吹扫氮气管线的两个阀门中的一个未关闭,另一个阀内存有施工遗留物关闭不严,致使氮气串入煤灰过滤器中。作业人员在没有对作业设备进行有效隔离、没有对作业容器内氧含量进行分析、没有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的情况下,进入煤灰过滤器进行除锈作业,造成氮气窒息。

辽宁省辽阳石化烯烃厂“2•23”爆炸事故

2002年2月23日,辽宁省辽阳石化烯烃厂聚乙烯装置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452.78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聚乙烯系统运行不正常,压力升高,致使劣质玻璃视镜破裂,大量的乙烯气体喷出,被引风机吸入沸腾床干燥器内,与聚乙烯粉末、热空气混合,被聚乙烯粉末沸腾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引爆。

江苏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24”爆炸事故

2005年2月24日,江苏天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二醇二甲醚反应釜发生爆炸,造成6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乙二醇单甲醚的加料速度过快,导致反应釜内温度和压力急剧上升,操作人员发现后,采取了错误的应急处置措施,将反应釜固体投料口上的闸阀打开,反应釜内的氢气从闸阀口高速冲出,被高速气流产生的静电火花引爆。

江苏盐城大丰化肥厂“2•27”爆炸事故

2001年2月27日,大丰化肥厂合碳车间发生氢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合碳车间设备本身存在缺陷,造成管道破裂,氢气泄漏发生爆炸,导致人员伤亡和厂房塌陷。

河北赵县化工厂“2•28”爆炸事故

2012年2月28日,河北赵县克尔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造成29人死亡,4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4459万元。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反应釜底部用导热油伴热的放料阀处导热油泄漏着火,致使釜内反应产物硝酸胍和未反应完的硝酸铵局部受热,发生爆炸;生产车间内违规大量堆放的硝酸胍成品被引爆,发生更为严重的爆炸。

山东鲁西某化工公司脱碳塔“2•28”燃爆事故

2000年2月28日,山东鲁西某化工公司合成车间脱碳工段一套脱碳系统发生爆燃事故,造成4名检修人员死亡,1人受伤。事故发生时,维修人员正在进行计划检修作业。由于脱碳塔顶部残余的部分气体或塔内残留物长时间挥发,可燃气体在塔顶积聚,其中的氢气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塔内操作工人在拆卸脱碳塔填料时,造成金属器具与塔壁或碳钢箅子板碰撞产生火花,引爆了混合气体,导致事故发生。

(二)国外事故

巴西国有石油公司“2•25”火灾事故

1984年2月25日,在巴西圣保罗市东南的库巴坦市内,国有石油公司所属的一条石油输送管线发生大火,导致89人死亡,烧伤2500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库巴坦市居民在该管线附近石油公司所属的沼泽地上违章建了许多房屋,由于石油管线破裂,导致大量石油溢出,遇明火发生火灾,造成多人死伤。



源于网络,版权原作者所有

若有侵权,请联系,24小时内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