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常分享第30期 | 胡慧明:形态的消失
艺常分享第30期
本期艺常分享,艺术家胡慧明为大家带来个人作品及创作心得分享,用视觉语言和哲学思考,探讨生活、身份、距离等概念的呈现。
:
胡慧明
Hu Huiming
形态的消失
艺常分享第30期
2019年,意大利马萨省大教堂收藏了我于2014年油画本科毕业的毕业作品《圣马可与天使》。
原作由卡拉瓦乔为罗马san Luigi dei Francesi教堂作于1602年,辗转卖到德国,后在二战中被销毁,只留存了一张黑白照片。
我在本科期间花了一年的时间准备并完成了这幅高三米宽两米的复制品,创作成果广受好评,马萨省主教堂(Duomo)在多次参观后,最终商定购买这幅作品并永久展示在教堂。不料这却是我近年最后的古典绘画作品了。
正是在2014年,经历了三年的意大利古典油画学习和提炼,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艺术语言,如何让我的作品给人们带来更多层次的感受,而不仅仅是视觉观感,从视觉语言表达一种哲学思考。
于是我的二维绘画变成了三维的装置,或者与摄影结合将绘画语言荒谬化,在保留绘画美学的同时,作品的主体主要是我对所处世界的一种思考和感受。
2016年,研究生最后一年我从意大利卡拉拉美院来到西班牙康普大学交换,从意大利的一个小镇到繁华的西班牙首都,我马上爱上并快速融入这个新的城市。
与意大利美术学院的古典气氛不同,在马德里康普大学我接触到了行为艺术和摄影课程,每个星期都辗转在暗房、美术馆、理论课以及艺术创作中,于是,我开始了《镜花水月》系列创作,通过写实的人体绘画、摄影、影像等技法,在视觉上呈现对人体结构的荒谬化解构、真实和虚假的重叠表现的一系列艺术作品。
《镜花水月-手与脸》
《镜花水月-手心和手背》,人体绘画,2017
《镜花水月-HUISTHIS?》, 2017-2018
这是一系列在镜面上绘画的人体碎片,人们在看着镜子的时候,自己的形象和镜面上的绘画重叠形成荒诞怪异的形态,对作品感到诧异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身份感到怀疑。
《镜花水月--无题》,书面油画
2017年的夏天,我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工厂驻地计划过程中,将在布达佩斯街头收集的六七十年代精装书籍进行燃烧,然后浸入用大米做的浆糊中,待它们干燥以后进行绘画创作。一些碎片式的绘画在凹凸不平的被烧过的书面上,让书上的文字不再可读,正如人类的历史所留下的满目苍夷和支离破碎。
《梳》,大地艺术,被烧过的树干,
意大利Mabos森林博物馆,2018
在Mabos森林博物馆的艺术驻地计划中,沉浸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学中,我第一次用极简的语言完全剔除了写实和具象的表达方式,完成了这件大地艺术。
《与艺术家共眠》,行为艺术,2018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
在这个行为艺术中,我躺在双人床的一边,邀请观众和我睡在同一张床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这个作品的主体。
我们在生活中,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的界限是明显而模糊的,在车站,不认识的人可以坐在一张长椅上,但是却不会坐在一张床上,可以和第一次见面的人握手,却不会牵手。
距离的概念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发明以后,它的物理性就被消除了,可以和地球另一半的人实时连线,再遥远也近在天边。但人生的荒谬就在于,我们每天面对的人,常常是最遥远的人。和陌生人共眠,直接将距离最小化,也让我们直面这种私人空间被打破的紧张感和对亲密感的重新审视。
《墙》,水泥和书,2019
这件作品的标题是《墙》,我将一些老书放置在水泥中,制作成了一块块的水泥砖,再堆积成一面墙。如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的鲁璧藏书一样,孔子的第九代孙孔鲋将孔子的著作藏在孔子故宅的墙壁内,书隐藏在砖头里,被保护着也同时被封闭着,如同墙的功能一样,将我们保护也将我们禁闭。
与这件作品一起,我循坏播放着一个读经学校里孩子无感情背诵的孔子的《大学》,一字不差的背诵,但是对文章意义却毫无了解,更像一面无形的墙。
这便是有形和无形的墙之间相互的映衬交错。
1918年至上主义艺术家Kazimir Malevic在一块白色方形画布上画了一个斜白方块,命名为《白上白》,将白色视为画作的最高喜悦。当然,在当代艺术史中,将白色作为主题进行抽象绘画创作的艺术家还有Piero Manzoni, Lucio Fontana,Ben Nicholson等。
2020年,一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将我们带入了最孤独的生活,我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抑郁期后,开始了一系列无形无色的创作,在两片白色纱布上缝制出一条条通道,里面装入白色的棉花,形成了一幅幅柔软、洁白、可触摸的无形态“绘画”。最终,这些白色的绘画形成一个白色的空间,让观者能够缓缓进入其中,每个角度都带来不同的感受和画面,像神经、像瀑布、像河流、像云端一样的白色,同时触摸到它的有形,又感受到它的无形。正如这场疫情,放大了我们的悲欢离合,印证了人类的渺小和虚无。
艺术家简介
▲艺术家官网:www.huhuiming.org
胡慧明
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硕士。1990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乐平市,现居住工作在意大利。
创作的主线是研究现实与虚幻的二分法体现,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如:书、镜子、画等)往往代表着可触摸的现实,但将其放置到艺术的环境中,物品随之的意义就改变了,艺术家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2017-2019年,在匈牙利布达佩斯艺术工厂、西班牙Javier Roman画廊(2017),意大利Ugo Guidi博物馆、米兰国际艺术中心(2018),米兰杜里尼宫(2019)分别举办了个人展览。个人作品曾展出于佛罗伦萨双年展、萨勒诺双年展、热那亚双年展,及意大利米兰、罗马、比萨等地。
大学艺术中心艺常分享项目组
出品人丨Dorothy Wong (UAC)
策划丨Christine Wang (UAC)
协调丨Christine Wang (UAC)
(图片、文字均由艺术家本人提供)
排版 | 王诗滢 2019级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编辑 | Sylvia Lin (UAC)
拉近学生与文化艺术之间的距离
让“梦·想”实现
To bring students closer to culture and art
To make the"DREAM" come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