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洞见·回顾|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邱志刚副教授:大数据的使用边界

总有精彩活动的 浙大ZIBS 2022-12-22

6月16日晚,ZIBS金融科技公开课暨“洞见”系列第26期讲座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邱志刚副教授,为同学们带来“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主题讲座。

本次讲座由ZIBS、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北京前沿金融监管科技研究院(FIRST)主办,ZIBS助理教授李渊琦主持,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



讲座由主持人李渊琦的背景介绍拉开序幕。他表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迈进的关键时期,对大数据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将步入集成创新、快速发展、深度应用、结构优化的新阶段。因此,关于大数据行业如何推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问题非常值得深入探讨。

本期ZIBS金融科技公开课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的邱志刚副教授,基于对金融市场实体经济的经济学分析,为同学们讲解大数据的使用边界。



邱志刚首先分享到,我们今天生活在大数据的时代,共同感受着过去二十年间金融科技在数据驱动下的迅速发展,见证了蚂蚁、腾讯、Meta等巨头的诞生,接触到了机器学习、区块链等基于大数据发展起来的技术。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思·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提出了大数据的“4V”特征:规模性(Volume)、高速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和价值性(Value)。邱志刚指出,除“4V”价值之外,大数据在使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成本,如隐私保护、大数据杀熟等,因此,大数据时代,研究数据的使用边界尤其重要。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邱志刚的研究聚焦于数据的使用边界对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影响。现有文献中,有的从消费者层面(金融数据普惠性、开放银行、定制服务等)和公司层面(生产资料、降低投资不确定性、扩大业务机会等)研究了大数据带来的优势,也有从隐私保护成本(价格歧视、群体歧视、诱导购买等)、数据的外部性等角度研究了大数据的成本。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邱志刚的研究从大数据的使用边界决定大数据的精度出发,并通过四时期模型社会计划者、资本市场、资本提供者和实体经济的互动联系在一起,清晰地展示了“传统信息披露对大数据的精度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效率”这一主要结论。同时,他还谈到了数据交易、噪声、数据确权、NFT、数字普惠金融等相关议题,引发同学们对于大数据研究与应用的进一步思考。




在本次金融科技公开课中,同学们领略了学术大咖风采,了解了前沿研究成果,深化了对大数据与金融科技的理解和认识,提升了自身的学术素养与专业能力。

下期的“洞见”系列活动又会带来怎样的话题讨论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文稿|赵芸曦

图文排版|李嵩皎

编辑|陈槭丽莎

责编|沈莉


相关新闻:

• 精彩抢先看 | 洞见系列讲座 - 金融科技伦理如何影响行业发展

• 精彩抢先看 | 洞见系列讲座 - ZIBS金融科技公开课第一期

• 洞见回顾|易居CAIC董事总经理贾琼博士:大数据应用赋能房地产金融稳定




推荐阅读

元宇宙,我们来啦!ZIBS Metaverse Campus Is Here!

今天,我们毕业啦!

携手双创 共向未来 | ZIBS 创新创业全球新生态正式启航



发现“分享”“收藏”了吗,戳我看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