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柔软不缠绕 突破TYPEC数据线对比评测

充电头网评测室 充电头网评测室 2020-09-08

随着电子消费品市场的壮大,很多传统电器厂商也开始加入到这个市场中来,突破就是其中一家,以前最常见到的就是突破的插排,而现在突破也开始寻求自身突破,开始进军电子消费品市场,接连推出了很多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让我们来看下突破推出的USB Type-C数据线。


透明塑料袋包装,简约简单一目了然。


背面。


数据线和厂商信息。


拆开包装拿出线束,采用扁平设计,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柔软,真的手感非常好。


A头吸磁,C头略微吸磁。


长度有127CM,比起一般的1M的数据线略长。




A头特写。


C头特写,C头为全触点,不过对于A to C线全触点用处不大,不过也可以看到厂家的态度。


下面做个三条AC线的对比,另外两根分别是newhail的编织线长度1M,另一条是我用360和索尼线组合成的AC线,长度大概80cm左右。
先说下三条线的直观感受然后再测试下内阻和充电。
突破线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柔软,真的柔软,非常柔软。

下面开始内阻测试,因为是采用的四线法测试,所以精度还是很高的,完全可以参考。


突破线252.9毫欧,想到TYPEC有四个电流触点,这个内阻其实是不小的。


newhail线109.2毫欧,虽然比不上强大的华为5A线的60毫欧,但这个数据真心不错,看线材粗细也能感受到这条线用料很足。


360索尼线109.2毫欧,虽然这条线长度最短,但对于一个组装线来说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这也说明了我接线的实力。


好了,三条线测试完毕,光从内阻这个角度考虑,突破线还是被另外两条线远远的甩在了后面,但事情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简单,让我们再来看下面的充电测试:

突破线充电功率,大家可以看到由于TYPEC口的便利性,在TYPEC的手机测试充电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在手机端测试充电功率的,这里测试得出就是手机实际得到的充电功率,和不用表测试差别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手机端测试的好处就是比在充电器端测试得到数据更接近手机真实充电速率。


newhail线充电功率,竟然差不多,不是说好的内阻越小损耗越小吗?为啥功率差不多?后面我们会说到。


360索尼线的充电功率,三者相差无几,手机接收到的功率都在15W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其实看电压就能看出个所以然来,突破的线阻大到达手机端的电压比较低,但是现在的手机充电都是看功率的,达不到我想要的功率我可不愿意,所以就提高了充电电流,使功率达到15W左右。再看newhail和360索尼线的电压就比较高,因为损耗低,所以电流略低,总功率还是15W。


但这个并不代表内阻低没用,用到大电流的时候内阻的优势就会体现的相当明显,但在手机这种小电流设备再加上手机充电算法的改进,突破线的缺点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手机的充电速率。相反它的扁平设计,柔软不缠绕的特点会让它得到更多人的选择,newhail线用料内阻相当不错,但过粗的线径和硬硬的设计让它很难获得手机用户的喜爱,用在固定的大电流设备上还是可以的。


最后我会选择突破线作为手机充电线,只因为它够柔软,扁平设计还不易缠绕,C头设计的很短,这些优点很容易让突破线成为手机等小电流设备的数据线,在此顺便夸一下我制作的360索尼线,表现不错。


友情推荐大家一个果粉交流的微信群:

快来加入中国iPhone粉丝交流微信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