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什么是好的外部空间

乔尔事务所 乔尔事务所 2023-11-15

芦原义信的《外部空间设计》从建筑局部到整体城市空间,探讨优秀的外部空间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以及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外部空间。

《外部空间设计》--芦原义信



什么是外部空间

Exterior Space

  外部空间的形成  

一个外部空间的形成必然带来「内部」和「外部」的分界,而这一界限通常由物体和与之发生互动的人产生,这种互动可能根据视觉、嗅觉、触觉、听觉来确定,使用者常常「无意识地」创造出外部空间。

通常认为,地板、墙壁、天花板是构成建筑空间的三个要素。当人们在自然环境中有目的的创造这些要素,并赋予一定空间意义时,就形成了「外部空间」。芦原义信认为,所谓的「外部空间」也是建筑的一部分,即「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所以,当把「整个地块」作为整体来设计的时候,才是「外部空间」出现的起点。

基于这一观点,地面和墙壁就成为决定外部空间的重要设计因素。围绕这两个因素,可以通过材料材质、高度、高度与间距之比等因素来评价一个外部空间。


  积极和消极的空间  

芦原义信将空间分为从周围向内收敛和从中心向外扩散两种类型,分别对应消极和积极的概念。而书中所提到的外部空间大多是承载一定功能的「积极空间」,体现了强烈的空间目的性和计划性。

大多情况下,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芦原义信提出了「空间渗透性」的概念来评价多个建筑物的关系以及它们所产生外部空间的的积极性。


  逆空间  

基于外部空间是「没有屋顶的建筑空间」这一认识,芦原义信提出了「逆空间」的概念。所谓的「逆空间」是指那些将内外空间反转颠倒后仍然能够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空间。

「逆空间」是将整个地块作为整体设计的体现,意味着设计者对建筑周边的外部空间给予同样程度的关注。因此,「逆空间」也可以作为评价外部空间积极性的指标。意大利锡耶纳的坎波广场(Piazza del Campo)内部与外部空间平衡的例子。

意大利锡耶纳坎波广场



外部空间的要素

Elements

  尺度  

尺度是外部空间最重要的属性,而间距D与高度H的关系则是决定人对空间感受的重要表征之一。

D/H=1是外部空间质量的转折点,当D/H=1时空间具有匀称性,通常D/H=1.5~2范围内的空间尺寸较紧凑,达到平衡的状态。当D/H<1时,两栋建筑便会互相干涉,形成「残余空间」;D/H>2时,则空间过于疏离。

建筑间的关系可以类比人与人的空间关系。一般情况下,可以识别人脸的最大距离在21米~24米左右。若将此距离作为外部空间的最佳尺度,那么一个适宜的外部空间可以采用内部空间尺寸8~10倍的尺度,即所谓「十分之一理论」。

十分之一理论

芦原义信还指出,采用「以20~25米为一个单元」的模数来设计外部空间的节奏,可以打破大空间的单调感。类似于乐谱中的一个小节,在一个20~25米的外部空间单元中使材质、高差等元素有规律地变化,将会让这个空间更加生动和使人愉悦。

外部模数理论


  质感  

质感是材料表面的结构特征,而这些结构特征通过被使用者感知进而形成对于空间的印象。其中,距离是决定使用者如何接收空间质感的关键因素。对于同一材料,随着观察距离的增大,使用者可以得到从微观质地到宏观肌理的一系列不同感受。

除了材料本身的质感,相同的材料还可以传递出不同的「二次质感」。二次质感的形成依赖界面材料在平面上的组合变化,或是不同层次中物体的叠加。芦原义信指出一次质感和二次质感需要按照不同的适宜视距进行布置。

东京21_21 design sight 



设计一个外部空间

Exteior Space Design

  空间领域  

芦原义信将空间领域分为「只限于人的领域」和「包括交通工具的领域」。其中,根据空间的功能,「只限于人的领域」又可以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外部空间设计的起点应当充分考虑这个空间领域的性质和用途,再逐步推敲空间的大小、形状、风格等内容。

成都太古里:动静结合的空间动线设计

成都太古里街景

在合理安排空间功能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空间吸引物可以构造和强化空间的「方向性」。例如东京浅草寺,在长约300米的街道两侧设置有雷门和观音堂两个吸引物,防止空间的无目的扩散。

东京浅草雷门

类似的案例还有纽约洛克菲勒中心的广场花园,通过在下沉广场的两侧布置商店,将行人引导至广场周围。

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外部空间有了目标,途中空间才会产生吸引力;同时,空间吸引力也使目标更加突出」。合理的设置空间尽端的吸引物和途中的吸引物是使一个空间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空间的封闭和渗透  

「墙」是决定空间封闭性的最直接要素。30厘米的墙壁几乎没有封闭性,只能起到勉强区分空间领域的功能,墙壁越高,封闭性越强。因此,空间的封闭性就是由高墙隔断了空间的连续性而产生的

此外,墙体的设置也是整顿空间秩序的有效手段。在外部空间中,建筑在见到上形成的凹陷空间被称为「阴角」空间。「阴角」在空间秩序上具有显著的向心性,给使用者带来更强的紧凑感和安全感。同时,「阳角」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个扩散的空间,减少空间的封闭性。

因此,充分利用「阴角」是可以在最小程度使用墙体面积的基础上提升空间封闭性,也是符合人的理想视知感的外部空间形态。

与封闭相对,开口和道路可以使内外部空间产生联系,并赋予空间一定的「渗透性」。创造一个具备渗透性的空间需要多种不同属性的空间彼此连接并相互作用,即体现了空间开敞性和环境导向性,又能传递空间有机整体的感受。


  空间的层次和序列  

空间层次的传达通常需要通过空间的调性来安排适宜的空间呈现顺序。

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

空间的序列则更加宏观,是根据空间功能和人流动线逐一展开的一系列领域。从使用者的视角出发,空间序列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一个优秀的外部空间序列中,使用者在行进过程中会观察到一系列具有共性的空间元素重复或再现,并以此作为空间的线索,起到功能设置和环境诱导的作用。最后,在确定空间的领域和层次的基础上,芦原义信认为一个得体的外部空间尺寸可以考虑为500米见方,以满足人的最佳步行距离。

杭州良渚文化村美丽洲堂

空间的序列通常还可以借由地势高差来呈现。例如在坡地建筑(特别是纪念性建筑)中,在不同高差关系中按照一定的序列组织起外部空间,通过仰视和俯视的变化,丰富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并以此营造一个充满纪念性的场所。



空间的秩序

Spatial Space

  加法和减法   

芦原义信认为空间秩序可以通过「加法」和「减法」两种思路来建立。其中「加法」将重点放在从内部建立的秩序并离心式地建造空间。通常「加法」需要对内部空间的功能和用途进行充分的研究论证,因此在这样的空间中,每个局部都将是充满人性关怀的。

芬兰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 by 阿尔瓦·阿尔托

「减法」则将重点放在从外部建立秩序,向心式地建造空间。空间中每个局部都以「公约数」的逻辑来处理。对使用者来说,这样的空间是非人性化的,难以适应内部功能的变化,然而对整个城市来说确是规划式和逻辑式的。

马赛公寓 by 柯布西耶

「加法」与「减法」的分异不仅在于对内外空间秩序的关注程度,将视野拉开到建筑与周遭环境的关系,「加法」建筑与环境更加融合,而「减法」建筑则采取了与环境对立的态度。通常在大型设计项目中,需要兼顾「加法」与「减法」的调和与折衷



城市的秩序

Urban Order

  不断扩张的内部秩序  

对于一个建筑单体而言,其空间功能产生了建筑内部的「秩序」,例如仓储、制作、加工等等。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建筑单体的功能更加细分,建筑尺度也越来越大,它们的「内部秩序」也在进一步扩大。

各个代表细分功能的建筑单体通过在空间上聚集,充分地「脉络化」和「内部化」,形成所谓的群体建筑。(产业园、CBD、大型住宅社区等)这时,原本建筑单体的「内部秩序」扩大到了整个地块,形成新的空间内部秩序。经过类似的内部化迭代,就形成城市乃至一个区域的内部秩序。

城市内部秩序(from: http://patrikschumacher.com/)

但是,一成不变地进行「内部化」的迭代将会带来空间「动脉硬化」的风险,导致物质和信息交流效率的降低、分工合作无法顺利进行等等。除此之外,城市也会人为地施加防止空间「动脉硬化」的外部阻力,即土地规划、交通规划等外部秩序。


  城市的「加法」与「减法」  

芦原义信将建筑设计的「加法」与「减法」推广到城市空间,认为城市的「加法」是空间内部化的同时保持内部秩序去建造城市。相对地,城市的「减法」则是在保持土地留用和交通规划等城市基本骨架的外部秩序下建造城市。


最后,西欧城市和日本城市提供了这两种方法的鲜明对比:西欧城市具有完备的外部秩序,但内部秩序并不匹配,城市发展逐渐变得低效和非人性化;而日本城市将中心放在内部秩序的扩张, 导致城市功能的复杂和城市尺度失控。

无边际的城市外部空间 (from: http://patrikschumacher.com/)

归根结底,人是城市的中心,而现代城市的发展也需要复合而协调的内部秩序。一个有条理的外部秩序犹如骨骼,能够保障城市内部像细胞分裂出丰富且相互共存的内部秩序,在保持效率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使用者服务。


 - End -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欢迎后台留言!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