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实录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
2021年10月13日19时,COP15大会新闻中心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办高级别会议新闻发布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COP15大会主席黄润秋部长代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介绍高级别会议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COP15大会新闻中心主任刘友宾主持。以下是发布会全文实录:
新闻发布会现场图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今天下午,在各缔约方的共同努力下,为期两天的COP15高级别会议顺利闭幕。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我们邀请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女士,COP15大会主席黄润秋先生代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先生,介绍高级别会议相关成果,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
伊丽莎白·穆雷玛:非常感谢!谢谢您,副部长。感谢副省长先生、主持人、现场和线上的媒体代表今天在此同我们一起在昆明参加本次会议。我首先要恭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功、卓越地筹办了今天刚刚落幕的高级别会议。副省长先生,非常感谢您在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热情款待我们。
遗憾的是,在线参会的人员无法领略昆明的美。此外,我还要感谢习近平主席,感谢他的承诺。我非常期待和缔约方大会(COP)主席黄润秋部长阁下还有副部长赵英民阁下一同工作。你们在生物多样性议程和缔约方大会下一阶段路线图方面引领着世界。
在支持生物多样性议程方面,我们见证了很多承诺和举措。习近平主席宣布建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这一宣布加速了对全球环境基金的资金支持,以推动立即开始实施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日本环境大臣山口壮先生也宣布对上个十年初建立的日本生物多样性基金的额外资金支持追加拨款。今天结束的圆桌会谈有近百位部长参加。
所有这些都凸显出生物多样性正逐渐成为全球政策制定的核心。今天,与会人员和部长们达成并通过 “昆明宣言“。这正是这种政治趋势的简明表达。明年我们将讨论并确定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昆明宣言中呼吁的行动也预示了框架所需的雄心和动力。
我非常感到鼓舞的是在过去几天当中,我们听到了来自多方的声明和陈述,这些声明和陈述整合了自然的保护,土地的管理,还有气侯的愿景,这展现了我们协作的效益,不只是在谈判本身,还包括接下来第二十六次缔约国大COP26,此外还包括我们未来持续的工作不仅对接下来的COP26谈判很重要,对我们未来持续的工作更加重要。
我很高兴看到公平与正义被纳入自然保护的讨论中。这表示,如果我们不关注人权问题,就无法解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到包括商业、金融、公民社会、当地原住民、青年人、女性和男性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要。(此次会议上)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和保护行动的发言很具启发性。
过去几天我们的对话为雄心勃勃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和进一步建设全人类的共同未来铺平了道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的第一阶段会议将于本周五结束,在此之际,让我们撸起袖子,开始工作,确保我们为明年的第二阶段缔约方大会做好准备。希望届时能够通过一个有效的、具有变革性的、雄心勃勃的且具有普适性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且让我们准备好随后立即实施。谢谢!我期待你们的提问。谢谢!
主持人:谢谢伊丽莎白·穆雷玛女士。下面有请赵英民副部长做介绍。
COP15大会主席黄润秋先生代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
赵英民:尊敬的穆雷玛女士,王显刚副省长,
女士们、先生们,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
大家晚上好!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借此机会,感谢新闻界的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生物多样性和COP15的关心和支持。
为期两天的高级别会议刚刚圆满落幕。会议围绕COP15大会“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主题开展高层政治对话,提高认识,谋求共识,展示政治意愿,完善治理举措,增强国际责任,达到了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的目的。会议包括领导人峰会、部长级全体会议、部长级圆桌会议。9位国家政要和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先生出席领导人峰会,119个缔约方,26个国际机构和组织,共计125位部长级代表和24位驻华大使出席了部长级会议和圆桌会议。
领导人峰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并做主旨发言。习近平主席高瞻远瞩地阐述了“要共建什么样的地球生命共同体”这个时代之问,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民生福祉多面共赢、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为全球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同时,宣布了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东道国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东道国的引领作用和不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奠定坚实基础。
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领导人峰会并致辞,俄罗斯总统普京、埃及总统塞西、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法国总统马克龙、哥斯达黎加总统克萨达、吉尔吉斯总统扎帕罗夫、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统马拉佩、英国王储查尔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等外国政要,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峰会,共同呼吁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
部长级全体会议期间,部长们探讨了如何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谈判进程,分享了各自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利用方面所做出的承诺,号召全社会、跨领域、多部门加强协作,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
会议通过的《昆明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体现了各方采取行动,应对生物多样性挑战,共同构筑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政治决心。
会议达到了提振信心,高层引领和推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磋商的目的。
谢谢! 主持人:谢谢赵英民先生。下面请王显刚先生作介绍。
云南省副省长王显刚
王显刚:尊敬的伊丽莎白·穆雷玛女士,赵英民先生,各位记者朋友:
晚上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再一次介绍云南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相关情况。
长期以来,云南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新闻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今年亚洲象北移南归,媒体高度关注纷纷点赞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绩。在此,受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省长王予波的委托,我谨代表云南省委省政府向多年以来致力于帮助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宣传并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媒体记者、各方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云南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地跨三个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既有海拔6700多米的雪域冰川,又有海拔几十米的热带河谷,气候立体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和“世界花园”的美誉。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促进经济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良性互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最美丽省份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当前,云南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空气质量保持优良,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的成效。
一是典型的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保护。全省的森林覆盖率超过了6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8%,草原生态功能持续改善,湿地保护率超过55%,湿地功能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二是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地完善。划定了各类各级自然保护地362处,形成了以就地保护为主、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为辅的物种保护体系。全省80%以上的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亚洲象、滇金丝猴、华盖木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数量稳中有升。
三是遗传资源保护成效明显。位于昆明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各类野生生物种质资源2.4万余种25万多份,是世界第二大野生植物种质库。
四是地方法规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全国率先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组织实施极小种群物种保护,发布《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和生物物种、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贡献云南力量。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
下一步,云南将按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巩固和发展好云南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不断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力度,守护好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良田沃土,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为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显刚先生。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今天的提问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请现场的媒体提问,接下来是线上记者提问时间。下面我们先请现场的记者朋友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人民网:谢谢主持人,人民网记者提问。为期两天的高级别会议期间,领导人和部长们围绕如何做好2020年后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本次高级别会议都取得了哪些成果,发挥了哪些作用,有何重大意义?
赵英民:谢谢你的提问。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加快,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系统服务下降正在对我们这一辈以及子孙后代的幸福生活造成严重威胁,急需全面总结过去经验和教训,为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指引和路线图。然而,新冠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经济受到巨大冲击,国际社会普遍担忧在经济复苏中,不可持续的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抬头,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亟待通过高层政治推动,提振各国和社会各界的信心,寻找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新理念和新举措,明确未来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和方向,为今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更多、更强的政治动力。
为此,我们在COP15第一阶段会议期间举办了高级别会议,并形成了以下三个重要成果:
一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提供了高级别政治推动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强调,国际社会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过程中,应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的四点建议,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多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呼吁各国团结一致,采取务实行动,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部长级会议期间,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各国部长级代表一致认为要加强国际协作,尽快开始行动,促进知识、创新和惠益分享,并加大资金、技术和能力保障,为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
二是发布了《昆明宣言》。会议期间,与会代表汇聚一堂、共商共议、求同存异、凝聚共识。经过充分协商,会议通过了《昆明宣言》草案,这是此次大会的重要成果之一,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动力,促进全球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
三是宣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新举措。在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关于出资15亿元设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国家植物园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实施“1+N”政策体系等一系列东道国举措。
本次高级别会议是在全球疫情形势下的一次特殊的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使命,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提振了全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政治决心。高级别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做了主旨发言,韩正副总理现场出席高级别会议并致辞,9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视频参会并发言。会议规格之高,出席会议的国家领导人之多,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习近平主席和各国政要的发言表达了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造福地球和人类的共同愿望,极大激发了各方战胜疫情,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坚定了国际社会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决心。
二是凝聚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合力。高级别会议期间,各国部长级代表以最大的政治决心畅谈交流,为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巨大挑战、共同构筑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在各国部长级代表的见证下,会议通过了凝聚了各方广泛共识的《昆明宣言》,为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指明了方向,彰显了各国携手并进,砥砺前行,各尽所能的多边主义精神,在全球和国家层面凝聚了生物多样性治理合力。
三是为“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制定提供政治保障。高级别会议发布的《昆明宣言》和东道国举措等系列成果,有助于推动制定并实施兼具雄心、务实和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强化公平合理,各尽所能,合作共赢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高级别会议针对生物多样性恢复、资源调动、可持续利用、加强科技创新与惠益分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了具有远见卓识的政策措施和举措,为“框架”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谢谢。 主持人:下面请继续提问,这位戴眼镜的先生。
路透社:我想问执行秘书伊丽莎白一个问题。在2010年爱知目标未能实现的情况下,您你认为怎样才能重新恢复对重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信心?谢谢!
伊丽莎白·穆雷玛: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很有意义。我们从上一个战略计划的执行失败中,包括爱知目标实现的失败中,学到了很多经验。我们现在制定下一次框架的时候,也考虑到了此前的不足,以及如何采取应对措施。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说,在制定爱知目标的时候,我们期待缔约国各国政府能够承担执行的责任。大家都很清楚,生物多样性是跨领域跨国界的,绝不可能是单一的某一个政府的责任。
回应您的问题,目前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我们缔约国的讨论并没有停滞不前,我们采取了联合主持、多方协商的方式来主导下一个框架和协议制定的讨论,并线上咨询了不同的利益攸关方。
我们与原住民群体、当地社区以及青年群体等利益攸关方展开了相关专题讨论会议,尤其是青年群体,他们非常出色,在讨论后他们甚至能够通过咨询各方、提出建议,再反馈给我们相关专题会议主办方和相关商业领域,为所有的利益相关方提供资金。这是我们学习到的主要经验。
第二点,我们在开始落实爱知目标的时候有一些时间的延误,(目标宣布后),许多的国家开始重新建立或更新自己国内的生物多样性行动方案。大家都知道,国家级别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制定,需要有一个全国的协商过程,等到协商结束,国家开始执行这个战略,其实已经延后了三、四年。
我们说的是十年计划,但是真正执行起来可能只有五六年的时间,所以在我们评估进度的时候,我们其实损失了最开始的(各国制定国家战略和行动规划的)那几年。还有一个因素,许多缔约国做出了符合各国国情的规划和承诺,但这些承诺与全球的目标不完全吻合。
当然,当我们做评估时,我们看的是全球情况。事实上,在国家层面,已经做了很多。为了表现出在国家层面已经做了很多,我们也认为只是非常好的进展,虽然没有一个目标在全球层面上是完全百分之百的落实,但各国在各自的框架内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些各个国家内的进步和进展,我们的今天的生物多样性将会是另外一个更加糟糕的局面。我可以给你举几个例子。谈到入侵的外来物种,尤其是对岛屿而言,在过去的十年有了很大的改善。
当我们谈到哪些地方实现了有效渔业管理时,我们可以发现,在森林得到有效管理的地方,捕捞量和渔获量都得到了改善。森林覆盖率实际上也恢复了30%。所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进步。爱知目标的第11项是:到 2020 年,至少17%的陆地与内陆水域以及10%的海岸与海洋得到保护。我们原本想把两个标准都定在10%。
但事实上,我们期待到下个月底,或者至多到今年年底,全球陆域17%的目标就能够实现。而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一领域的巨大进步。中国的各类自然保护地面积已经达到陆域国土面积的18%,领先超过了我们制定的全球目标。所以,(在上一个十年)我们必须承认我们是取得了进步的。接下来我们要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呢?
首先,我们要紧急动员全员行动。我的意思是,我们在通过和执行下一个框架的时候,需要来自全方位的政府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
所以,在规划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环境部门,我们还需要农业,渔业,林业,以及所有的政府部门都参与进来。社会层面上,所有利益相关方也需要参与和协商。我们看到原住民和当地社区,他们需要有效地参与决策的过程,因为这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传统,正如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我们在云南这里学到的,当地原住民的土地权受到了保护。这就是我们说的需要全方位的政府和全方位的社会支持,这样我们才能够吸取教训,向前进步。
制定2020后框架,我们订立的目标要简单、明确、量化。当我们说到保护区面积的时候,只说达到占陆域面积的17%是不够的,当我们起草下一个框架目标为到2030年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时,很多部长都讨论认为这是一个全球角度的总体目标(而不是每个国家都要达到)。但我们也需要确保对这些扩大的区域进行有效管理,并在这些保护区采取基于区域的保护措施。我们希望,一旦框架获得通过,就能立即开始实施。我们很高兴全球环境基金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现在与两个执行机构合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联合国发展规划署。他们随时准备启动并提供有利环境,使各国在框架通过后能够立即开始实施。
令人高兴的是,习近平主席也看到了立即开始实施的重要性。他宣布成立的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是为了支持发展中国家,我们认为包括日本生物多样性基金和其他即将布局的资源这些都将帮助到发展中国家在框架通过后能够立即真正开始实施和执行。当然,我们希望届时各国的雄心和承诺也将得到提高,并与框架内的全球目标保持一致。我就说到这。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昆明宣言》是本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请问能否介绍一下这一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布的意义?
赵英民:谢谢你的提问。
作为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昆明宣言——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由中方起草,本着开放、透明、包容的态度,各缔约方积极贡献智慧,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宣言内容更加充实和完善,体现了各国共同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的强烈意愿。
《宣言》在全面回顾权威科学研究和国际进程的基础上,重申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以2050年愿景为目标达成的共识和高层对话成果,强调了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与挑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表明了各方为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做出的政治宣誓与承诺,主要包括: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及配套保障措施,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展示生物多样性价值,促进其在国家政策、法规、规划、战略等领域的主流化,为各国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和支撑条件;二要完善环境法律框架,从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角度推进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促进遗传资源的惠益分享;三要针对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驱动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四要强调利益攸关方参与,鼓励相关部门和利益攸关方做出贡献,促进多边环境公约和国际进程的协同增效。
《宣言》呼应了大会“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会议主题,是联合国多边环境协定框架下首个体现生态文明理念的政治文件。《宣言》凝聚了各方共识,充分展示了各国同舟共济、团结一心、共存共荣的信念。特别是在当前疫情形势下,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更需要国际社会凝聚信心、共识、智慧和力量,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宣言》对制定和实施兼具雄心、务实和平衡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将发挥引领作用,为后续的磋商和谈判规划了方向,提供了基础和政治指引。《宣言》呼吁各国采取历史性、转折性的行动,实施更加务实有力的政策举措,以支持框架的执行。《宣言》的通过,体现了各国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切实贡献、采取有效行动的决心和意愿,将为全球环境治理注入新动力,促进全球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迈进。
谢谢!
主持人:请继续提问。
中国新闻社:前一段时间的云南亚洲象北迁,引起国内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问王副省长,云南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应对亚洲象迁移事件和保护亚洲象这一种群?
王显刚:感谢这位朋友。也借这个机会,感谢广大媒体和记者朋友们,这几个月以来对云南亚洲象北上及返回之旅的持续关注,这本身就是我们进一步做好亚洲象保护工作的动力。 这次亚洲象北上,一方面是偶然的,恰好是15头亚洲象,在 COP15召开之际,向COP15举办地昆明走来。另一方面又是必然的,一是近30年来,云南对亚洲象实施了最严格的保护措施,亚洲象种群数量由近150头增长到现在的300多头,分布范围也不断扩大;二是这些年来云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不断增加,形成了几条能够支撑和保障亚洲象北迁数百公里的通道。云南亚洲象北上及返回之旅,是中国人民、云南人民以及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重视野生动物保护、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生动缩影。下一步,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做好亚洲象保护工作。 第一,广泛凝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识。保护亚洲象,政府要有力度,人民也要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识。只有把政府的政策、多数人的主张转变为更广泛的共识和更务实的行动,才能更好地保护亚洲象。因此,我们将以此次亚洲象北上及返回之旅为契机,继续做好宣传工作,进一步凝聚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 第二,建立健全符合亚洲象生存生长规律的科学管控长效机制。大象和人在云南总体是比较和谐的,但是这个和谐还需要主动地维护,因此需要建立健全长效管控机制。这个机制的核心是柔性防控,是人象和谐,是顺应亚洲象生存生长的自然规律。我们将在总结提炼此次亚洲象安全防范和科学引导返回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指挥调度、监测预警、信息报送、损失补偿等亚洲象管控长效机制,有效化解人象冲突潜在风险,坚决确保人象安全。同时,在亚洲象肇事补偿方面进行统筹研究,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第三,力争亚洲象基础性研究取得新突破。虽然我们在亚洲象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此次亚洲象北上及返回之旅中,我们依然感觉到对大象的了解和认识还远远不够。此次,国内顶尖专家、学者汇聚云南,一线观测采样,一线研究攻关,掌握了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将进一步用好云南这个天然实验室,加大亚洲象基础性研究力度,加速成果转换利用,为云南亚洲象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加快推进西双版纳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创建。昨天,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了我国正式设立的首批国家公园。我们有建设国家公园的条件和信心,将借此机会、乘势而上,统筹兼顾热带雨林和亚洲象保护,积极申请创建西双版纳雨林(亚洲象)国家公园,进一步加强亚洲象保护,维护“人象和谐”。 谢谢。 主持人:今天,还有不少媒体朋友在线上参加发布会。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的安排,秘书处事先征集了线上媒体的提问,并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新闻官员刘思佳女士代为提问。 下面有请刘思佳女士代为提问。
刘思佳:日本共同社提问,对于资源动员,中国设立生物多样性基金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我非常高兴看到日本的承诺。然而,这只是一小步,为了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我们需要动员更多的资源,您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有什么想法?您们将采取什么行动来调动更多的资金,特别是调动私人资金?
伊丽莎白·穆雷玛:非常感谢你的问题。的确,中国和日本的新声明是值得赞扬和赞赏的。但最近也有其他的新声明,我们要在这一背景下看待这一点。记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们将从九家慈善机构获得50亿美元。甚至查尔斯王子也谈到30%的气候资金将用于生物多样性。我前面提到全球环境基金与环境署和开发计划署一道支持发展中国家立即开始实施。另外,还有一个具体的例子,特别是对于非国家行为体来说,他们可以展示其正在做的努力,第十四次缔约国大会主席国埃及政府就曾率先倡议动员非国家行为体的资源和力量。
中国作为第十五次缔约国大会主席(与埃及政府一道)发起了“沙姆沙耶赫到昆明”人与自然行动议程,这就允许非国家行为体在这一平台上做出承诺,并与其他国家分享这些承诺。此外,当我们看到资源,特别是来自私营部门的资源时,我们不应忘记每年有5000亿美元被用于有害物的补贴。因此,如果这些资源被重新利用,重新定向,从不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活动转向到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活动,那么每年我们将有超多5000亿美元的(资金来源)。
如果也是这样,那么国家就会真正过渡到我所说的,全员各就各位,政府各方社会各方,特别是通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经济和国家各行业的主流,资源就会到位。因为可开展的共同活动会成倍地影响农业、森林和湖泊。再说一次,资源,将资源用于包含了生物多样性考虑的核心行业是会带来核心利益的,因此可以避免重复或矛盾。所以,资源是存在的。然后,当然,我希望,特别是通过将生物多样性纳入主流行业,国家政府可以展示出他们在自然资源方面的承诺。因为即使是我们希望国际资源能够成倍增长和流动,捐资方也会希望看到来自各国的承诺。
因此,如果一些资源能够被重新纳入主流行业,这种承诺将鼓励更多的资源的参与。因此,我同意,仅仅宣布资源是不够的。但我们必须结合其它资源在一个更大背景下看待这一问题,我还要看到不同团体最近作出的承诺。我们已经对自然做出了承诺。我们有一个雄心勃勃的联盟,在116个国家中,现在已经有90个国家了提出了2030年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的30x30目标。
因此,如果这些国家呼吁在“30×30”,我们希望可以在这30%的陆地和海洋保护区里也伴随实现有效的保护区管理。如果是这样,那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国家做出承诺,将资源用于公约的执行。我们还有一个全球海洋联盟。因此,我们需要各国的承诺,以确保海洋不会被塑料堵塞,确保渔业管理的可持续性,从而改善鱼类资源。
主持人:请刘思佳女士代线上媒体继续提问。
刘思佳:谢谢,伊丽莎白。这里还有一个对你的提问。这个问题是记者PatrickGreenfield提出的,他来自卫报。您此前呼吁为那些希望参加日内瓦磋商研讨会/昆明第二阶段会议的人提供更多疫苗,各界对此呼吁反应如何?
伊丽莎白·穆雷玛:的确,下次面对面会议将首先于明年1月在日内瓦举行。所以,我们瑞士政府正在就帮助和支持各国满足卫生健康防疫需求进行协商。我们将看到接种疫苗的情况。但是,我们也同联合国医疗运营支持部门保持直接联系。这就是联合国所发挥作用的地方。但愿我们也能利用各国国内的相关机构,为那些需要疫苗的人提供疫苗接种支持。我们目前也在向英国政府以及我们气候变化秘书处的同事学习,因为他们将为那些参加第二十六次缔约国大会并需要接种疫苗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因此,我们再次进行磋商,看看我们如何也能从中学习经验,这也是我们最近会议的结果。特别是在8月底和9月初,我们主持了关于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第三次会议。我们做了一个关于虚拟会议室和讨论的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调查有多少人已经接种了疫苗。好吧,令人惊喜的是,在那些填写了问卷的人中,我们实际上发现90%的人已经完全接种了疫苗,除了非洲(地区的代表)。举个例子,非洲(地区代表接种率)只有63%。但即使是63%,这也不是一个很小的比例。
这63%的(非洲地区代表),有些人已经完全接种了疫苗,有些人还没有完全接种。这是9月初的数据。这也就意味着,到明年1月,这63%的非洲地区代表将完全接种疫苗,整体上90%的代表将完全接种疫苗。这个统计数字可能还会增加,但尽管如此,我们仍在研究这些具体的防疫安排。当然,我们很快也会与本届主席国中国政府协商,看看我们应如何共同帮助支持参会各国和各国代表。这些人在前往日内瓦之前需要接种疫苗。
刘思佳:谢谢主持人。下一个问题是提问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先生的,这是一个来自法新社的提问。 您计划如何让地方社区参与进来,并确保他们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中受益?您如何确保在努力建设巨大国家公园的过程中,不会导致强行驱逐?
赵英民:谢谢!在国家公园等保护地管理中,中国十分重视地方社区参与和原住居民权益的保护。通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既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又促进了社区发展,提高了原住居民的收入,使他们得以脱贫。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依法保障社区参与。《自然保护区条例》明确规定,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应当妥善处理与原住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划建自然保护区时要征求当地社区意见,兼顾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2019年,中国出台的《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保护原住居民权益,鼓励原住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在国家公园内,扶持和规范原住居民从事环境友好型经营活动。我们认真落实这些规定要求,推动社区依法有序参与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有利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可持续发展。
二是鼓励原住居民积极参与保护工作。设立野保员、林保员、湿地保育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原住居民通过积极参加生态公益岗位,从事生态保护工作,越来越多的人从利用者转为保护者,吃上了“生态保护饭”,将保护区与社区由“对手”关系变成“牵手”关系。如2016年以来,西藏、青海累计为群众提供生态岗位90多万个,农牧民增收近80亿元,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通过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制度,实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全覆盖,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每年可增收21600元,承担起日常生态监测、动物救治、反盗猎以及垃圾清理等工作;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置公益岗位13278个,积极吸纳当地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
三是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自然保护地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落实相关规定要求,在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特许经营活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三江源国家公园授权当地社区特许经营权,通过组织举办“昂赛国际自然观察节”,仅4天时间里,就为当地21个示范户带来了46万元的收入,在保护前提下,实现了自然资源向自然资本的转化。又如,在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通过建立蜜蜂养殖、蜜源植物种植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协调的减贫模式,推动全县3500个贫困户脱贫,户均增收5000多元,并于2019年入选由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联合发起的“110个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四是加大生态补偿力度,促进社区发展。建立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发展,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通过不断扩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的覆盖范围和支持力度,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区发展双赢。2020年,中央对地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金额达700多亿元。
如何处理好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的关系,是国际社会在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共同面临的挑战。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也愿意与国际社会分享中国的经验,并与国际社会深入交流。
谢谢。 主持人:请刘思佳女士代线上媒体提最后一个问题。
刘思佳:我的下一个问题还是要问执行秘书,伊丽莎白女士。这个问题来自法新社,也是个相当直接的问题。您对今天达成的“昆明宣言“有什么看法?它是不是足够的雄心勃勃呢?
伊丽莎白·穆雷玛:非常感谢。简而言之,我对昆明宣言的内容是非常满意的。它的确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宣言。它是雄心勃勃的,因为在宣言中,它已经提出了在框架中需要考虑的东西,这让框架也更加雄心勃勃。所以,昆明宣言中有关于主流行业的明确的要点和段落,这我已经说到了,政府各个方面,社会的各个方面,补贴的重新定向和转型,资金流动从不利于自然的领域转向有利于自然的领域,以及相关的立法和法治工作,这些都是关键。因为我们需要政策法规(为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环境。
昆明宣言谈到了原住民和当地社区的全面和有效参与,以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公民社会、青年、妇女、非政府组织、金融、企业等的全面和有效参与,包括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也在审视框架,并提出一个有效的监督和审查机制,这对框架非常重要,因为这是上一个战略计划中缺失的方面之一。
因此,对我们而言,如果宣言中的想法能够落实到框架中,这实际上表明了部长们的政治意愿和政治承诺,并且他们已经准备好采取行动。这给了我们希望,这个框架也将是普世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它也是变革性的,完全不同的。它从过去的实践中学习,吸取教训并且创新,填补一些缺失的问题。
因此,显然,如果宣言的内容能够反映到新的框架中,那么我们就向前迈进了十步。接下来我们衡量的标准就是实际执行情况。因为声明是一个文件。该框架一旦获得通过,将成为一份文件。关键是要在实地执行实施,真正做出这些变革性的改变。我们希望看到进展。谢谢!
现在,我也在跟部长说,我正等着做明年的作业。
主持人:谢谢穆雷玛女士,谢谢赵英民先生,谢谢王显刚先生,也谢谢刘思佳女士,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一图读懂 |《关于持续创新生态环保举措 精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普陀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