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中山东一路航运建筑巡礼
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中端、长江入海口,兼有江海航运之利。上海的港口文化发端于隋唐,成长于宋元,盛于明清,1843年后成为我国东部最大枢纽港,这不仅加速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国际港口的地位。
港口文化不仅推动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也深深影响着上海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尤其体现在外滩的整体规划走势、建筑物的风格、道路的分割和人们的生活等各个方面。
▲1930年代的外滩
▲21世纪初的外滩
外滩5号
外滩5号建于1925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原称海运大楼。抗日战争结束后,由招商局办公使用。上海解放后,曾由上海海运局办公使用,见证了中国航运的新起点。2006年,改造为集高端餐饮、休闲场所为一体的时尚地标。
▲建筑细部
外滩9号
▲外滩9号外立面细部
外滩13号
外滩13号海关大楼,又名江海关大楼,如今我们看到的其实是第三代江海关大楼,建于1925年,由公和洋行设计。
海关大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分东西两部分,东部面对黄浦江,主体建筑为8层,上面还有3层高的四面钟楼,这一设计不仅增加了建筑的视觉高度,同时也为江面上的船只提供了标识;西部直达四川中路,高5层,与东部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建筑正立面横三段竖三段的构图手法及檐壁上的希腊式三陇板装饰均为古典主义风格。入口为希腊神庙式,四根高耸的多立克柱式严格遵照古典主义的形制。
▲立面细部
▲室内细部
▲钟楼细部
外滩28号
外滩28号(北京东路2号)建于1922年,由公和洋行设计。1951年起,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使用,现大楼使用单位为上海清算所。
建筑外观呈新古典主义基调的折衷主义风格。一、二层外墙用花岗石饰面,三至五层立面局部设有凸肚窗或阳台。七层中央向上逐渐收缩形成塔楼。整个建筑线条轮廓清晰,华丽高雅又不失稳重和谐,突出建筑整体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立面设计
▲东入口
///
✦
•
✦
一座城市的发展变迁,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自于地标的变化。上海这座日新月异的城市,蕴藏着诸多航运文化地标,它们共同见证了上海作为通商口岸170多年来的航运历史沉淀,记载了上海依港而荣、向海而兴的发展轨迹。
✦
•
✦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书籍《上海外滩建筑群》及中国航海协会官网、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澎湃新闻、乐活外滩微信公众号
供稿:市历保中心、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
编辑:何清扬
责任编辑:施伟华
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
往期精选
【解民忧 惠民生 暖民心】乡村美丽庭院、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中医药特色巡诊服务……这些实事项目最新进展来了
【城市更新案例选析】综合区域整体焕新 | 黄浦区外滩“第二立面”区域更新
对标一流,持续优化!本市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7.0版方案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