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印象】近代中国建筑师及其建筑代表作品:行业先驱庄俊
建筑师简介
庄俊
1888—1990年
浙江宁波人
出生于上海,早年求学于敬业学堂、南阳中学和唐山路矿学堂,1910年考取清华学校庚款留学生第二届预备班,官费留美,于伊利诺大学建筑工程系学习,是近代中国赴美留学生中学习建筑专业的第一人。
庄俊于1914年毕业回国,1914-1923年受聘为清华学校驻校建筑师,协助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进行校园建设规划设计。1923-1924年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进修,期间对美国和欧洲的建筑进行了广泛地考察。1925年在上海正式创办庄俊建筑师事务所。作为近代中国建筑师群体的领军人物,庄俊打破了外籍建筑师垄断国内建筑设计业务的局面,留下大量特色鲜明的经典作品。
01.
传统与经典
20世纪初,受巴黎美术学院建筑教学影响,美国建筑教育以历史与美术为设计基础,重点关注建筑的宏大纪念性和古典构图原理。这对曾经留美学习的庄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其西方古典建筑设计手法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江西中路200号
「原金城银行」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金城银行外立面历史照片
来源:《中国建筑》第一卷第四期,1933
上海金城银行是庄俊在上海的第一件作品,曾经是上海最著名的银行大楼之一,也是中国人开设的银行建筑中最讲究的一座。
大楼由金城银行自行投资,华商申泰营造厂承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25-1926年建造。
金城银行外立面现状
整个建筑立面庄重对称,采用折衷的新古典主义手法。正立面朝西,以六根方柱将立面分为三部分,并形成凹凸的墙面效果。外立面三段式构图,柱式不再作为构图中心,仅在主入口设一对多立克式柱和一对半壁柱作为装饰,十分简洁。大楼外墙用苏州产的花岗岩砌筑,显得古典庄重。门楣上用变形的巴洛克式卷涡作为装饰。底层大厅高两层,内部用意大利大理石装饰,柱头、井格梁天花、窗口、楼梯等部位装饰相当华丽。
金城银行外立面细部
在平面布置上,将银行营业部分及办公室临江西路布置,而将不需要光线的库房和楼梯等放在中间。会客室室内设计采用中国传统风格。楼上四层出租作为写字间。建筑所用的设备都十分精良。
这座精美的建筑现为交通银行上海分行使用。
金城银行室内历史照片
来源:《中国建筑》第一卷第四期,1933
金城银行室内(左右滑动查看)
来源:《经典黄浦》(2007年)
02.
现代与摩登
装饰艺术(Art Deco)一词起源于20世纪初的法国舞台艺术,1920-1930年传播至美国后,以摩天楼为代表的美国式装饰艺术建筑发展兴盛,成为摩登和现代的典型意象。由于装饰艺术派建筑既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又具有丰富的装饰,因此受到广泛的喜好。作为近代上海1920年代末及1930年代新建筑的主流,装饰艺术派建筑构成上海城市的重要风貌。
四川北路1274号
「原四行储蓄会虹口分行大楼」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四行大楼外立面现状与历史比较
历史照片来源:《中国建筑》第一卷第一期,1933
由庄俊设计的原四行储蓄会虹口分行大楼又称虹口公寓,现仍作为公寓使用,装饰艺术派风格。
建筑为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底层和二层为四行储蓄会虹口分行的营业部,三层至六层为公寓,七层为俱乐部。
建筑立面均衡对称,窗间墙作简洁的竖向线条,二层以上褐色泰山面砖饰面,入口处用大面积的浅色石材装饰,顶层拱形门洞出挑弧形阳台,门洞拱心石与竖线条折线形女儿墙结合,配合窗间竖线条顶端几何化的棕榈叶装饰,摩登而精致。
四行大楼外立面现状
四行大楼外立面细部(左右滑动查看)
03.
理性与实用
1930年代,重视功能、强调建筑合理性与经济性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传入中国。1935年11月,庄俊在《中国建筑》发表题为《建筑之式样》的文章,主张功能主义和现代化,推崇“能普及又切实用”“……不过于此可得而断言者务求合理而已。凡建筑之合乎天时,地利,政治,社会,宗教,经济者,即是合理。”
延安西路934号
「原私立妇孺医院」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私立妇孺医院外立面历史照片
来源:《中国建筑》第三卷第五期,1935
原私立妇孺医院,由医学博士孙克基筹建。孙克基游历英美法德奥荷比诸国,考察医院建筑,深感当时医院建筑设计与实际诊疗思路脱节,与推崇“合理适用”的建筑师庄俊一拍即合,以使用逻辑为基础进行整体构思,综合考虑功能分区、流线、安全、卫生、设备、材料等因素,设计建造该医院。建筑为6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长记营造厂承建,1935年竣工。
私立妇孺医院外立面现状
建筑设计完全从功能出发进行布局,底层中央门厅两侧一边是门诊、检查室、化验室及药房等,一边则是厨房、餐室、洗衣房、锅炉房等辅助用房;二、三层全部为病房;四层一侧为病房,一侧为手术室、分娩室、消毒室及婴儿室等。
立面底层外墙采用芝麻石饰面,二层以上贴泰山面砖。立面的处理强调水平向,造型完全摒弃装饰而表现出简洁实用的“国际式”风格。
私立妇孺医院室内历史照片
来源:《中国建筑》第三卷第五期,1935
“
为提高国人对建筑师职业的认知、认同,推动行业发展,庄俊与吕彦直、张光圻、范文照、巫振英等于1927年成立中国建筑师职业团体“上海建筑师学会”(次年改为“中国建筑师学会”)。学会创办专业期刊《中国建筑》,对推动建筑学术研究、扩大行业影响具有积极作用。
1949年10月,庄俊关闭事务所,联合一批建筑技术人员共50人赴北京参加首都建设工作,被任命为交通部华北建筑工程公司总建筑师。1953年成立建筑工程部后,该公司改组为“中央建筑设计院”(北京市建筑设计院前身),庄俊任总工程师兼技术研究室主任。1954年回到上海,调任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华东建筑设计院前身),直至1958年退休。
”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海上华章——近代中国建筑师在上海》,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乐游上海、虹口往事、上海长宁商务微信公众号。
– END –
供稿:市历保中心、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历史建筑保护设计院编辑:何清扬责任编辑:施伟华来稿请投:zjwxwxczx@163.com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新闻宣传中心往期精选
新华社:上海实现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次办”
市精细化办召开各区城市管理精细化工作例会
关于进一步优化本市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的通知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