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杯茶 | 第二期:诗歌的散文化表达

这是光 是光诗歌 2020-01-18

这是 是光诗歌  第 226 次  与你的动人分享





“是光”于2018年10月底新推出的小活动

 周末“一杯茶”

寓意用盏茶光阴起到提神之用,

希望能协助项目教师更好地解决课堂问题。


每周六晚8:00,将15-20分钟的时间

讲解老师们在课堂上遇到的具体问题。

前几讲,将主要围绕

“学生诗作二次引导”的主题开展。




 第二期 :诗歌的散文化表达 



主讲人:“是光”顾佳文老师

  时间:2018年11月3日 20:00



 顾佳文老师简介:




我是从江南水乡伸往云贵之地的长蒿

意欲打捞孩童眼中的云霞

用四年在浙大习文

再用四年,在村小教文

喜欢风和诗歌

它们让我除了浪漫,一无是处




作为诗歌指导老师,对于诗歌长什么样子必须得有自己的想象。什么是诗?什么是诗歌语言?我们看得透彻,对学生的指导也才能清晰明亮。

 

翻阅了这一周的小打卡,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孩子写的诗歌中多多少少不同程度地会存在散文化的表达。这是个比较棘手的问题:看上去好像是诗,但其内核似乎与诗还差着点光和雨露。我们今天就用喝茶的时间来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区分一下散文化的表达和诗歌语言:

 

1. 两者有比较强的共性,都看重美的体验,都侧重主观的情感体验。

 

2. 散文化表达随意性强,行文逻辑是一条溪流,从山头到山脚就这样一路流淌下来,连续性比较强,但少筛选且不重视节奏。

 

3. 而诗歌语言追求一种凝练感,于是写诗很多时候很像做一道文学气质很浓的数学减法题,字少,所以每一个字词句的摆放都经过推敲,要准确,这在古诗中感觉强烈,演变到现代诗也是同样的道理。每行要放多少字,为何在这里分行,都有内在的诗歌韵律和节奏感在起作用。这是一大特点。

 

4.  诗歌语言与散文化表达相比,还有一大特点:留白。有满腹情感却不着急一一道破,寥寥几个词句中,潜藏着如山如海的情绪。好的诗歌和诗人是善于隐藏自己的。当然你说,诗人有没有喷薄而出的时候?当然有,像我大学时期非常喜欢的诗人拜伦,绝对的浪漫主义,写的爱情诗都像趴在你耳朵上与你低吟,但他最有名的那句“多年以后,当我遇见你,我将何以致侯?唯沉默,唯泪水”,还是点到即止的,无论在用语还是在情感上都做了节制。而正是这种筛选和节制,让诗歌从众多文体中长出了自己的个性。同时因为诗歌的留白,我们去解读时就会出现多重视角,这种可能性的体验在散文中是很难获取的,而诗歌里有,多宝贵。

 

5.  总结来说,诗歌语言做减法,字数少而字字宝贵,重视内在节奏与留白所带来的多重解读空间。这一点还请各位老师明确。


上面内容讲完之后,可能会有老师纳闷:这看上去需要很强的诗歌体悟和技巧,孩子能做到吗?请不要怀疑,孩子是做减法和留白的高手。不妨看个例子:《失去》

我第一眼看到即被这首诗吸引,这孩子有着极强的诗歌表达天赋。最亮眼的无疑是最后一句“你还有你,或一个熟透了的土豆”,这样的表达绝不常见,绝对不是散文化的,ta经过诗人的筛选。“土豆”在这里既是一个减号(我不想再说更多了)又是一个留白(我用土豆结束,但在读者心里撒下了一片蠢蠢欲动的绿芽)。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首诗的断句与划分也显示了小诗人天生的敏感度,停顿恰当好处,多读几遍,那节奏自身带来的诗歌逻辑就横亘脑中。题目为《失去》,但我想讲的是希望,而我只字不提希望,土豆即是希望,这份节制,难能可贵。

 

我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诗人真的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真的有足够的能力来建构起自己的诗歌语言。这份相信,也是大家聚在“是光”的缘由。

 

但说实话,天生就掌握诗歌语言的孩子还是极少的,多数孩子在启蒙阶段还是很需要老师的指导。具体如何指导呢?我举两个小例子。


 例子1: 

江老师孩子所写的《小岛》。原诗写得好不好?很好,已经很有诗歌气质了,但有一个小问题,最后一句话,它肉眼可见的长,太密,无留白,少节奏,这是一句典型的散文式表达。怎么办呢?

 

这是我可以给出的第一个小建议:一句话不需要写满。主谓宾定状补全齐了,诗意透进来的机会就少了。就算要写,也建议拆分开来,换个行,把重点的承载着情感密度的部分提前放置,或许是一个地点,或许是一个副词。有更多切割,好让更多的空气进来,诗味儿就出来了。所以我们可以给小韦的诗做这样一个小切割:

 

我是一个小岛

我的母亲是大地

像我这样的小岛还有很多个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

我们还要这样上千年

还是,上亿年?




 再看第二个例子: 

终于讲到了这首诗——《贝壳》。这首诗很美,但这首诗的诗味儿不浓,它就是典型的散文式表达。我相信诗歌是想象力的游戏,也相信比喻的本质是一种飞翔。我鼓励孩子想象,但不太建议在诗歌中出现太多的比喻和太华丽的用语。孩子刚开始接触诗歌,会觉得这样东西好,就开始不经选择的使用,老师应该提醒、帮助和引导:从一个比喻中想开去,里头就有一整个星空。所以不要贪多,要做减法。一定不要让孩子有这个误会:诗歌就是美,而美就是表达得绚烂。真正的诗歌要有飞得上去又落得下来的力量。

 

我能给出的第二个小建议就是:往小里去,祛矫饰,做减法。从一样东西或一个比喻中荡开去,不要贪多,更不要贪绚烂。如果你要写贝壳,不妨真的从一个贝壳的心事荡开去,真的去想一想贝壳在枕头之上有怎样的感受。不需要说满,很多时候甚至不需要升华。


 修改参考:


贝壳


我捡了一只贝壳

放在耳边

就像捡来了一整片汹涌的波浪

放在枕中

我的梦也因此变蓝变得自由




“是光”课程组成员:顾佳文

2018年11月3日



今日总结

2019.04.12

  • 诗歌有其自己的逻辑,字斟句酌,讲究节奏,重视留白。

  • 诗歌中一句话不需要写满;往小里去写,祛矫饰,做减法。

  • 推荐图书《现代诗歌教育普及读本》(上下册)




热文推荐


孩子的诗面团|||云南的冬天|雪花

“是光儿”专访:因为“是光”,我也成为自带背光的人 | 李兰&紫薇:“是光”啄木鸟| 沐沐&郑琦&南诗懿: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条件

时光故事:一杯茶第一期:如何对学生诗作进行二次引导 

课程来源 | 顾佳文

编辑 | 心兑“光”

校对 | 靖“光”  肖阳“光” 见“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