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在此山中|我们在大山里开了一场诗歌研讨会

一直在路上的 是光诗歌 2020-01-18

点击关注“是光诗歌”,发现大山孩子手里的光!

这是 是光诗歌 第 63次 与你的动人分享


这一次,“是光”不仅把诗歌课带入村小,还邀请了大诗人走进村小。

 

为偏远地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诗歌课一直是是光诗歌的追求。就在昨日,我们"是光"诗歌与“读诗吧,孩子”合作,把大诗人们送进了山区学校的课堂,为李季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诗歌礼物,也为当地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与诗人和特级教师面对面交流诗歌教育的平台。

学校介绍

李季小学是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下的一个村小,目前共有学生一百余人。临朐属国家级贫困县,县内经济基础较差。作为县内常常被“忽视”的小规模村小,李季小学的硬件设施也非常陈旧,学校缺少足够的科任教师。


面对学校的种种困难,李校长在近几年来努力引进各方资源,特别是借助互联网和公益的力量,打通外界优质的教育资源进入学校的渠道。

 

在李校长的努力和大力支持下,是光诗歌于去年年底登陆李季小学,并成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不少老师主动要求将诗歌课引入自己的班级,甚至在我们是光诗歌的课程材料寄送到之前,学校就开始鼓励学生们读诗、写诗。


中文系毕业的李校长自己就坚持在业余时间写诗,至今已创作诗歌一百余首。在学校的会议室里,学生和老师们的诗歌作品被陈列在明显的位置。


诗歌已俨然成为这个小而美的山区学校校园文化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活动参与人员及介绍

著名诗人朵渔老师

著名诗人马累老师

著名诗人、《山东文学》诗歌编辑杜立铭老师

著名诗人、淄博现代诗歌学会主席高雷老师

县作协主席 张克奇主席

临朐县教育局科研室主任 高源主任

寺头镇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 聂满清主任

寺头镇李季小学校长 李同学校长

“是光”四季诗歌创始人 康瑜老师

活动流程

早上九点,我们的开幕仪式准时开始。朵渔老师等诗人以及县教育局高主任、李校长、是光诗歌创始人康瑜分别致辞。诗人们还特意为孩子们带去了丰富的文体用品。孩子们也为大家表演了他们的节目,集体朗读了《道德经》。最后,仪式在孩子们朗读自己诗歌的欢声笑语中结束。


康瑜致辞: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


校长致辞:希望李季小学的孩子们能诗意地生活。


聂满清主任:诗歌带来希望。


朵渔老师致辞:给孩子们种下诗歌的种子。


作协主席张克奇致辞:

诗歌的光芒足以照亮每一个学生和老师。



爱心捐赠

朵渔老师、杜立铭老师、马累老师、高雷老师

为孩子们带来了书籍和体育用品


拍照合影,孩子们把自己的写的小诗送给诗人们

诗人开讲

随后,几位诗人给三年级的同学们带去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诗歌课,讲授了诗歌的起源、学习诗歌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学习诗歌。

“等你们把本子写满就可以成为诗人了。”

朵渔老师说。

 

杜老师提到,我们国家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拥有深厚的诗歌的土壤。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汉字的音、形、义从古到今都浸润着诗歌的意蕴。


学习写诗,是对我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诗歌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一门携带着民族基因的艺术,更是口口相传的、最直接、最容易创作的艺术。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诗歌呢?在诗人看来,学习读诗、写诗,既是对自身修养的提升、情操的陶冶,也是对自己生活的陶冶,更是能获得另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

 

诗歌对提升人文素养的作用不必赘言。而诗歌更重要的意义是在于它能让我们学会诗意地生活。


也许大部分上过我们诗歌课的孩子们将来不会成为一名诗人,但是学诗、读诗、写诗的经历一定会让他们的人生从此多了一份厚重。他们会多多少少地学会去诗意地生活。也许他们将来会多看一些书;也许他们会多写一些属于自己的文字;也许他们会更多地关照身边每一株草、每一只小虫的生命;也许他们会在某个夜晚哄着他们的孩子睡觉时,读一首索德格朗的《星星》。


这样诗意的生活看似可有可无,但却是人生意义以及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因此,学写诗,可以说就是学会更好地引导自己的生活,学会更幸福、更有方向地生活。

 

除此之外,诗歌还提供了另一种思考世界的方式。写诗的孩子会用另一种方式看待这个世界。


就像那个觉得天空那么蓝,是因为天上的孩子们在玩耍时把燃料踢翻了的学生,他们眼中的世界,多了很多特别的为什么,多了一份别样的精彩,多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世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世界会给他们带去鼓励、安慰甚至梦想。


可以说,这是给孩子们一生最好的陪伴。

 

那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学习诗歌呢?


诗人们提到,首要的办法就是更大量的阅读。杜老师用自己童年的故事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在他小时候,他也要帮家里放羊。放羊的时候他都会带上一本书,因为书本为他打开了一个无限大的天地。在这个不受时空约束的空间里,他可以和许多不同个性的作者对话,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经历。在这样跨越时空的交流中,杜老师开始了写诗的旅程。

 

第二,诗歌语言具有独创性,而非人云亦云。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写诗的时候写出自己独特的感情、发挥出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不要担心因为和别人“不一样”而被嘲笑。正是这种不一样,给诗歌注入了独特的灵魂。

杜立铭老师和高雷老师在“诗人开讲”课堂上

 

另外,高雷老师还补充了一点,就是要有感情地朗读。


许多大诗人的诗同学们往往不知道好在哪里,不知道如何去赏析,朗读就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通过语音、语调的不同变换,以及通过聆听他人的朗读,我们可以逐渐体味到诗人笔下的那些诗的创作灵感,抓住那些感动我们的一句诗、一个词。


哪怕大家说不出这种朦胧的情感,带着自己感情的朗读也能把这份感情传达给周围的人。高雷老师为孩子们动情地朗读了三首童诗,并一一进行了解读。


“诗人开讲”的第三部分由朵渔老师带领着孩子们当堂讲解,“诗歌要讲自己心里的话”,朵渔老师亲切地和孩子们讲着,并当堂朗读并解读了几首童诗,告诉孩子们,他们也可以写出这样有趣的诗。


于是,在不到10分钟的小练笔时间,孩子们几乎每个人都写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其中朵渔老师挑出了三首最有趣、最有想法的小诗进行奖励。

“我手里的这三首是一等奖,剩下的诗都是二等奖。”朵渔老师这样和孩子们说到。

当天孩子写的诗


诗歌研讨会

在诗歌研讨会上,几名教授诗歌课的一线教师首先向大家分享了教授诗歌的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一些困难。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诗歌来自于生活。要想让孩子们写出优秀的诗歌,就需要带他们更直接地接触生活,说出他们自己的心里话


此外,诗歌也是一种感染。优秀的诗作也来源于大量优秀诗作的阅读输入。

但在课程的具体展开上,几名高年级的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难:高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放开,不愿意分享交流,难以引导等。针对这个问题,几名诗人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首先,朵渔老师提到这是一种常态。


因为诗歌本身是纯洁的、不受沾染的东西。低年级的孩子接触的事物少,更接近原始纯真的状态。对他们来说“美”与“不美”的概念尚未完全形成,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或者“不应该”说什么话,因此,他们也就更不畏惧表达


而高年级的学生逐渐确立了自己的主体性,已经有了好与坏的标准概念,并且会因为顾忌他人评判而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很正常的。


其次,这也与我们国家语文教育的方法有关。中国的孩子往往不善于表达自己。因为语文课作为母语教育,缺失大量表达性的辅助教育。


在国外,演讲和辩论一般作为学生必修的基本能力进行长期培养。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诗歌课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辅助教育,启发学生表达,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所以,如果高年级学生不愿意表达,我们应该尊重这一种常态。甚至有学生对诗歌没有兴趣,也很正常。他们不一定要把诗写出来,但一定要会读诗。读诗是对人生境界的提升。

 

来自是光课程设计组的叶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我们的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受到了两方面的禁锢:朗读上的禁锢、表达上的禁锢。为什么我们需要表达?因为我们受到了感动。这种感动的背后是共情。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着重去提升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在课堂上学会释放自己

 

杜立铭老师也补充道,高年级的学生在表达时有思考对不对的惯性。他们原本有非常好的语言表达,却因为顾虑表达的正确性而束缚了思想。如何打破思想上的窗户,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同一样东西,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点。

特级优秀教师石金彦老师也提出了

自己在教学上的矛盾。


一方面,她特别喜欢自己和学生在写诗时的状态。她认为,考试的重点其实不多,不需要为了这些少量的考点做大量重复性训练。她主张把时间还给学生,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创作有个性的诗。


但她这样做常常会牺牲个别考试的成绩而受到领导批评。不仅是她,她认识许多老师,他们教的学生虽然在排名上倒数,但那些孩子写的文章却格外地真诚、流畅。她困惑,到底她把时间还给学生创作的做法到底对还是不对,到底这样做能给学生带去好处还是坏处。

 

是光诗歌的创始人康瑜对此感触颇深。她说,教育是带着镣铐跳舞,虽然我们不否认高考能给一个孩子一生一次最宝贵的改变命运的机会,但她以一个“长大了的孩子“的身份支持石老师的做法:首先,成绩只要不是最后一名这个要求完全没有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留下时间去学习其它的东西,追求他们的兴趣。


在她小时候,她的父母就给了她充分的尝试的机会。父母没有要求她的成绩,课余时间她可以自由选择去参加各类兴趣班,这些经历令她受用至今;其次,课本上的考点其实并没有很多,而对孩子进行基于兴趣的素质教育则是对考试的能量储备。


长期来看,这样会比把所有时间用在复习上更能帮助孩子提升成绩;再次,我们总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起跑线。


人生是一场长跑,考试也不仅仅是一次冲刺;最后,孩子们身上的亮点需要及时去鼓励,这比考试成绩更值得重视。正如她之所以给组织取名"是光",因为孩子们只有相信自己是光,才能被人看到光亮

 

县教育的高源主任也认为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当下素质教育发展的一个难点。


如何将诗歌作为辅助手段促进语文教学,找到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许多全国优秀教育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双重压力。就诗歌教育来说,他认为可以有三个着眼点:一是着眼于诗歌与成长的关系;二是着眼于朗读课对语文能力的培养;三是实验课堂如何进行,科学、先进的课堂模式的创建。

 

作为一名父亲,高雷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深有同感。他的女儿就读于一所著名的素质教育学校。因为有大量自由分配的时间,她在小学时就读完了各类名著,并养成了看书的好习惯。阅读使她的学习变得非常轻松,也教给了她更好的学习方法和自我管理能力。他认为这些才是孩子成长学习中最重要的能力,不是考试能给予的能力。

 

最后,在座的诗人和老师们探讨了现代诗与古代诗在教学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各自阐述了学习诗歌,特别是现代诗的重要性。朵渔老师认为古代诗歌易学难写,现代诗歌是难学易写,但是两者给学生的影响都是非常正面的。高老师他个人从现代诗的巨大包容性中受益很大。但同时现代诗也有易写难教的特点。

 

在论述乡村诗歌教育的意义时,马累老师引述了《死亡诗社》里的一句话,“医生,法律,工程师,都是伟大的职业,但是诗歌,浪漫,爱情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杜立铭老师也认为,农村孩子学习写诗有天生的优势。因为他们有对土地更深的亲切感,也更能用不一样的、贴近自然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各位老师和诗人们的交流十分热烈,但由于时间关系还是不得不结束。政府、学校、老师、诗人、公益组织的各方联动,我们共同相信,诗歌课能更好地帮助农村教师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孩子们学会表达。“风,在此山中”作为“是光”四季诗歌的系列研讨会活动,希望这股诗歌教育研讨之风,从临朐,吹向各方。


︽赞美︾朵渔


在我思考之际

一只蝴蝶翩然飞过

这些完美的事物并不因我而存在

我只是借浮生一刻享受他们的荣光


“是光”的光,来自大山里可以说出“我是独特的”的这些孩子,来自全力支持素质课堂创新化的领导,来自积极推动诗歌课程的学校校长、老师,来自各位热心公益、支持是光的诗人前辈。再次表达对各位领导、诗人、学校、老师的感谢。


文|又欠“光"

本期编辑 | 沐沐“光”

校对| 高清小蓝“光” 紫微“光”

                    

热文

“声”如夏花,“音”爱美好

孩子的诗|云

灵析×是光|与你重逢,在诗和风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