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nlightener专访|王皓月&小马老师:微弱的光也能照亮整个世界

这是光 是光诗歌 2020-01-18

 

点击关注“是光诗歌”,发现大山孩子手里的光


这是 是光诗歌  第 249 次  与你的动人分享



王皓月的故事


五月天气温和,我遇见了头顶带光的你


起初,王皓月 面对着七、八年级的课程PPT有些手足无措——作为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平常看多了各类报告和PPT,她习惯将字体调小,画面冷淡,框线严谨而封闭,一如中关村的大厦们那样冷峻密集。但很显然,无论是“初中生”还是“诗歌”与这四个字都相去甚远。18年秋,北京初寒天里,她在学生工作、学业压力以及对未来的忧思的片隙中努力拔出身来,回想、摹拟十二三岁的少年时代,以期能够稍微靠近PPT与读本那端小读者们的需求。

 


那时候她需要花两天时间完成初稿,然后用更漫长的时间去打磨。一份份PPT与读本初版就这样在她与章玲琍的微信间传递并成熟,而她,一位诗歌课程PPT设计者也在一次次来往中渐渐成长。幸运的是,是光留出的制作周期足够长,足以等待一份PPT完善起来;而“是光”的老师们也足够耐心,足以帮助一位“小白”慢慢成长起来。

 

不过皓月与是光的缘分却远远早于18年。16年,大二的皓月受人民大学一经验分享类组织的委托,添加了康瑜的微信约稿。由于康瑜老师实在太忙,三年后的今天这稿子仍然没约下来。但皓月却与康瑜越聊越近,最后加入了是光。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都不要后悔 


在她们俩“刚聊上”那段日子,康瑜还在云南支教,皓月对她的认识也如其他许多人一样停留在“放弃保研去支教”这样一种标签里。师姐与师妹的聊天往往没有一定的主题,不过王家新老师的诗歌课出镜率很高(她俩都是这节课的学生),王老师多次在课堂上提起康瑜、南京诗歌音乐会和孩子们的诗——那时候还没有是光,但康瑜已经在云南开始教孩子们写诗。用一个春假都完成不了课堂作业(写一首诗)的皓月时常看着孩子们的诗叹息:为什么自己就没这样的灵气呢?在聊天中,更加生活的主题也时常出现,比如保研与出国,学习与工作。时间就这样分分秒秒地过去,康瑜结束了支教,都有出国打算的她俩又聊起了语言考试。有一天,当王皓月再次询问出国相关事宜时,康瑜忽然说,她不准备出国了,要去“做一件事”。

 

这件事就是“是光诗歌”。

 

皓月在票圈窥探着是光的萌芽与成长,而在这个过程中,对支教抱有浓厚兴趣,并为此付出了许多的她发现是光所做的事情更加契合她心里向往的事业——“因为我可能还是有一点那种文艺青年的感觉嘛”。但那时候正是她学工、学业、实习最爆炸的时刻,她小心翼翼地按捺着自己“想做点什么的冲动”,一直到大四——一些事情尘埃落定,密集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丝放飞的缝隙,18年秋天,她主动找到康瑜:“能帮忙做些什么吗?”从此成为了是光初中课程研发组的一员。



谢谢你,让我有机会做这件温暖的事

 

皓月很享受课程组里“缓慢的精致”感。是光的课程PPT往往有好几周的制作时间,章玲琍的返稿意见也有的放矢——实习的时候,她时常收到那种“全部都要改,问题自己找,明早就要交”的极限任务。与许多成员一样,她对这里氛围的感受也是“友好”甚至是“客气”。在竞争意识充斥钢筋水泥的现代生活里,是光内部却仿佛有一种“乌托邦”的感觉——大家都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有时候谁有急事,其他人也能及时伸出援手把任务接过去——某次突然生病的皓月曾被人帮助过,后来的她也曾帮助过其他人。而与许多出于“责任”“道义”的帮忙不同,皓月对这种互助的感受是“无所谓”——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间也充足,多做一点是很正常的事。

 

相反,皓月一直念叨自己“做得太少”了,远远少于自己所期待的工作量。在她的计划里,今年秋天,加入是光一年之际,身在法国念硕士的她空余时间会更多,那时候要把PPT做得更“美”,尝试一下自己制图,如果有可能的话,在把课程组工作做好的基础上,如果是光需要的话,最好还能尝试更多其他组的工作。

 

总而言之,只要有可能,就尽量多做一点。


小马老师的故事


可能不会遇见了,

  那些眼里有星星的孩子们  


小马老师 是人大文学院毕业的,硕士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来自山东的他作为一名“北漂”现在已经就业两年了。学生时代的小马老师曾参加过一个云南支教的夏令营项目,尽管最后没有选择留下来,但他还是对山区的孩子有着更直观的感受。“有些事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加以评价和选择,不管是网络视频还是他人传闻始终都不如自己尝试过更好。”



从大学时小马老师的心目中就生长着支教这颗最柔软透明的种籽,到了研二由于师姐的介绍终于有了这个短期的支教之行。他说,那里的日子很艰苦,比想象中的要艰苦许多,他很佩服那些能在那里留下两年的人,回到北京的他大概忘不了云南的那些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那些奋斗在一线的支教老师,那颗年轻时悸动的心,他想要再为那些孩子做些什么。


小小的美啊,竟是温暖的光


其实还在人大上学的时候,小马老师就听他的导师讲过很多关于康瑜的故事,又看了许多关于康瑜的报道,正当从云南回来的他在思考能再为山区的孩子做些什么的时候,康瑜老师正好在招募能做教案的老师,经过同学介绍,走进了是光一踏上是光这条船,再也没下来过。小马老师来是光做志愿者已经将近两年了,他负责七八年级课程组的诗歌读本和PPT,起先他负责写些教案等,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有些分不开身,目前负责校对的工作。


康瑜老师曾经来北京做一些是光的工作时,那时康老师和小马老师可能就差三条街的距离,因为各种工作原因他们还是没有见上一面,这使他一直留下了一个遗憾。“我只是觉得康瑜师妹能把是光做起来特别好,特别有意义,她是真的想为山区孩子做些事,我也是,所以我加入是光,想看着是光慢慢成长起来。”



今后的忙碌只能做是光温柔的守护使者


现在的小马老师和毕业那会儿的他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可是对是光的态度却始终如一。不是被感动,只是觉得是光能做许多有意义的事,这是他的初衷,直到现在也是。能够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工作之余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这难道不是每个毕业生的梦想吗?同样,小马老师毕业前也有着这样的想法,但是他更喜欢北京这个城市,他选择留下来,付出的代价则是忙碌的工作和充满压力的生活。今后他可能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为是光留出很多时间,为了那些有趣的灵魂得以温柔的安放,小马老师的选择是一直默默的守护着是光。


 “我当然会一直留在是光,为是光工作下去”。可能是光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小马老师和是光彼此成全着对方,成为彼此的光。

 


往期热文:

Enlightener专访 :


顾佳文麻小树丨欢欢和梦露丨张熙雯丨卜一丨

肖华丨丨章玲琍丨王庆丨张田田丨倩倩和秋麟丨

丨沐沐&郑琦&南诗懿丨荷三丨

丨赵霞&彭海燕丨张湲婧


王璐:逗比吃货爱诗歌

程雪&黎晓蓉 :遇见一束光




人物|小马老师&王皓月

撰文|宋迪&廖浩天

本期编辑|左凯

校对|宋迪&田田&欧阳逸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