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皮劲松:医药白马为基础,寻找与市场观点存在偏差的个股

第一期医药主题 基煜研究 2023-01-04




导  读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皮劲松是一位组合上坚持“守正出奇”的医药基金经理。他认为,“守正”就是首先要有稳健增长的优质公司作为底仓,再寻找有市场预期差的公司获取超额收益达到“出奇制胜”,前者是组合主旋律,后者是相机行事。


基金经理会在一些细分领域内挖掘预期差,关注一些二线公司,这类公司估值有优势,整体基本面比较强,如果业绩超越市场预期,就能取得比较大的收益。



观点集锦

1、医药投资持仓以追求稳健为第一要务,再寻找有超额收益的股票


2、我喜欢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公司,公司的发展前景重要性高于当下财务数据


3、考察估值首先要根据经营趋势进行判断,再与行业估值的平均水平比较。


4、市场有认知偏差的公司比较少,主要精力还是研究基本面非常优质的公司。


5、首先做定性判断,考察业务是否有竞争力,然后通过财务报表验证,寻找经营趋势向上的公司。


6、投资者应该着力于找寻优秀的基金管理人,相对于医药行业整体风险,更需要把控上市公司风险。




近十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指数相对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医药生物(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年复合增速为7.8%,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复合增速为3.5%。尤其在2012年-2014年10月、2015年-2016年中、2018年上半年和2019年12月至今这三个时间段产生了明显超额收益。


近十年申万医药指数涨幅VS沪深300指数涨幅


数据区间:2010731-20200731



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以来获得199.59%的涨幅,相对产品比较基准(中证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90%+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税后)*10%)产生118.35%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能力明显。


基金产品管理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VS产品比较基准


数据区间:20181031-20200731



申万二级行业层面,基金经理整体持续偏好医疗器械、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服务等。


代表产品管理以来半年报、年报报告期申万二级行业分布



在过去6期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基金经理较长时间重仓了山东药玻、恒瑞医药、长春高新等标的。其中,在报告期区间内,山东药玻、大博医疗、万孚生物涨幅超过110%。


前6期重仓期区间涨跌幅排行榜(%)


数据区间:20190331-20200630



1

行业洞察


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受益于医保控费


    最近几年,医药板块何时会明显跑赢或者跑输市场整体表现?

2018年上半年医药板块表现较好,但是下半年遇到疫苗事件,大家担心国家对疫苗行业甚至全行业实行更加严格的监管。2018年12月份下跌是药品带量采购造成的,大家没想到药品还能降价80%-90%,自此之后整体环境比较健康。医药行业主要看政策,医保控费降价会带来龙头公司降价换量,市场份额就会向大企业集中,大企业的盈利也在上升。


医药行业降价是必然的,因为医保的资金只有这么多,新药很贵,只能老产品降价。有研发能力的公司才不会怕降价,新的研发能弥补受损的业务,所以研究要落实到具体的公司。行业风险方面,除非政府出特别极端的政策,否则还是要落实到公司研究。投资者应该着力于找寻优秀的基金管理人,而不是关注医药行业整体风险,行业没有特别大的系统性风险,反而某些上市公司可能有一些风险。



2

理念方法


持仓追求稳健,适度寻找市场的认知偏差


    请介绍下您的从业履历。

我2009年研究生毕业,本科和研究生都是药学相关,2010年到2012年在药明康德做新药开发,2012年之后去研究所做研究员,2014年来到了创金合信,2018年10月份开始管理目前这个医药主题基金,有6年的行业研究经验,2年公募产品管理经验。




    医药投资的理念和组合构建的方法?

医药投资持仓追求稳健,一些业绩稳健增长的白马公司大概30%-40%的仓位买一些大白马,起到稳定仓位的作用,其他的寻找有超额收益的股票,这些公司需要业绩有稳定的增长,长期的前景也看得比较清楚。我不会去做那种很极端的配置比如中小市值、炒概念等。




    贡献超额收益部分的股票细分行业和个股特色是什么?

我会配置一些二线的公司,这些公司好处是估值相对龙头低一点,整体实力也比较强,如果业绩稍微超预期,业绩也能够往上走,就能取得比较大的收益,这种股票还是需要去细分市场找。我希望找到大家认知不是很充分的,选择的领域是景气度比较高的,比如医疗器械、CRO的企业,有些小公司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旦市场对它的看法发生改变,这种公司对整体投资收益贡献会比较明显。




    怎么定义景气度比较高?

整个医药行业现在增速比较慢,不到10%,景气度比较高的像医疗器械行业增长是20%,像医药外包服务增速也是20%多,景气度是否高就把这行业主要的公司业绩都拿出来看一看,是不是大家都表现比较好,另外从政策引导的方向可以看出哪些政策鼓励的政策,比如鼓励创新药,基层医院建设相关的医疗器械;控制医保费用,仿制药肯定会缩。行业景不景气,市场都有共识的,落实到个股可能会有一些分歧。我喜欢有长期、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最重要的是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短期能够保持中上的水平就好,公司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财务数据。




    如果认可公司基本面,估值是怎么看的?

估值首先是根据经营趋势的判断,与行业估值的平均水平去比较,比如某创新药龙头今年估值提升,相当于它是一个锚,其他公司会受到引领,再结合一个公司的发展阶段去判断,估值也是比较出来的,比如今年估值都上升很快,这就需要多方面去判断。另外,希望去挖掘弹性比较大的,有比较大反转机会的,需要去调研、挖掘。寻找一些市场有认知偏差或者有歧视的股,是创造超额收益的来源,但这种公司肯定是少,不能花大量的时间,大部分精力还是放在创造稳健收益的公司上。




    您提到的稳健增长和拐点型公司能否举两个例子?

稳定增长像今年医疗器械板块的A公司,年初的时候估值40倍,业绩增长只有25%左右,遇到疫情,预期政府会加大医疗建设投入,这种稳定的公司的业绩就有明显的提升,增速明显,估值提升了,估值业绩双提升


另外一个就是CRO企业B公司,这种公司相当于是有预期差的,大家觉得小公司竞争环境比较差,但经过疫情,同行业龙头公司的业绩是下滑的,但他的新药其实业绩增长100%,疫情中显示出这种公司的专业性,大家重新认识这个公司,估值也提升了,他们股价翻倍,超额收益比同类龙头明显更多。这种公司我们要去挖掘,找的前提是这公司市场也是认可的,这样就找足安全垫,找出市场认知偏差点。但我不会找特别逆向的,偏好短期内能扭转的状态




    以上述拐点型公司为例,持有逻辑?

某公司现在估值比较高,但是基本面进入比较好的状态,明年业绩我估计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增长,那估值就又回到一个比较合理的位置,这种业绩能够持续超越,就能消化估值,我就会持有,但是我也不会去加仓,利润抬升的公司的股价会持续很长时间,后续情况需要去跟踪。




    个股选择上,您比较关注哪些?

第一个看业务是不是有竞争力,首先做一个定性判断,然后通过财报做验证,是不是利润率、毛利率有提高,找经营趋势向上的公司,比如管理层、新产品、产业政策利好,本身主业就在持续发展,再加上政策的推动就比较好。有了主观判断之后,再看财务报表是不是很干净,报表干净的公司比那种负债累累的公司要好多了,即使增长每年只有10%,只要能够持续跟上产业的发展,就不用担心。




    您现在对药店板块怎么看?

我对药店是看好的,药店行业有些人不看好是担心网络售药,但是现在国内药品市场15000亿,零售药店只有3000亿元左右。10000亿目前在医院,现在国家要求医药分开,药就会流到药店去,处方外流网络也会分掉一点,但主流还是药店。




    这个过程大概需要多久呢?

这是比较慢的过程,广西梧州有些医院在做,几个上市公司药店的处方药占比每年都也在提高,虽然是缓慢地提高,但趋势是不需要怀疑的。



3

风险控制


站在产业的角度,做好底线思维可以避免大的回撤


    做投资的时候,对于风险控制怎么看?

风险暴露控制好。其实很多人买的公司,估值看似很低很安全,再看到高估值觉得危险,结果下跌的时候跌的最凶的反而是看着好像安全的标的。这就是没有站在产业的角度去看,我们要动态地看这公司,这两三年之内公司是否有好的产品出来,业绩是否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等,风险暴露很难定义,医药行业变化很快,需要持续做研发去投入,创造超额收益还是需要找一些好公司,进行动态调整




    您有没有明确的止盈线?

不会,比如像某公司持有到现在盈利丰厚,我一直没换掉他,只要它基本面持续,在正常的经营,在稳定地向上,有一个很强的逻辑在后面支持,我就不会卖。




    您观察做得好的组合一般会有什么特征?

观察很多做得比较好的组合特色是选股不会太偏,但是不会完全跟随主流,我们还是守正出奇,也不要太极端




    管理医药基金什么风格会出现风控方面的问题?

如果是系统性的风险,大家都会有影响,比如2018年疫苗事件。但是,好公司踩雷的情况还是不多,选股票也有个底线,做好预案,可以避免大的回撤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本资料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基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