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清源:自下而上研究个股,以绝对收益思维一个一个地找好标的

第二期科技主题3 基煜研究 2023-01-04



导  读


融通基金林清源是一位研究TMT出身的基金经理,在自己能力圈里寻找高性价比的标的。他持仓个股相对集中,控制换手率,保持组合在合理估值水平。


基金经理在消费电子、游戏等板块投资取得了较好的表现,对相关的板块有着长期跟踪和经典的投资案例。


经历了市场牛熊的洗礼,基金经理坚信应该慎重对待风口,用绝对收益的思维去衡量基本面和估值匹配程度,力求在低回撤下为客户赚取稳定的收益。



观点集锦

1、在能力圈里,保持一定的个股集中度,控制换手率。


2、控制买点可以规避风险,买得足够便宜,会有好的效果。


3、不买贵的,深入研究寻找为资产定价的机会,希望能够发现市场定价错误的机会。


4、多阅读多研究,投资业绩短期具有一定偶然性,投资工作需要时间的沉淀。



2012年6月29日以来,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相对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中证科技龙头指数年复合增速为31.58%,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复合增速为12.21%。尤其在2013年-2015年6月、2019年6月至今这两个时间段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科技龙头指数涨幅VS沪深300指数涨幅


数据区间:20120629-20200922,数据来源:WIND


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以来获得114.97%的涨幅,相对产品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0%+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50%)产生98.91%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能力明显。


基金产品管理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VS基准指数收益


数据区间:20180622-20200922,数据来源:WIND


申万一级行业层面,基金经理整体持续偏好传媒、计算机、电子等。


代表产品管理以来半年报、年报报告期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在过去8期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基金经理较长时间重仓了三七互娱、浪潮信息、华测检测等公司。
前8期部分重仓股


数据区间:20180930-20200630,数据来源:基金产品季报公告


1

投资理念


自下而上在能力圈里寻找合适的买点


    请介绍您的研究履历。
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系统工程硕士,2011年7月加入融通基金,研究过互联网传媒行业、家电行业、计算机行业,现担研究部TMT组组长。2015年任基金经理,2017-2018年重新做研究,2018年开始再次管理公募基金。


    请介绍您的投资理念。

我希望在能力圈里赚业绩成长的钱。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调研、业内交流等方面资源较多,看上去机会很多,但是其实大量都是噪音。现在是在能力圈里保持一定的个股集中度,控制换手,控制组合的估值。相对同等科技风格的产品,我们也会更加控制组合估值。从长期维度来看,希望赚取公司业绩的钱而不是估值的钱。




    科技成长大幅波动如何把握?
控制买点可以规避风险,确实太贵了就不要买,控制买得足够便宜,会有好的效果。不能仅仅因为同行在买才去买,寻找估值合理的标的。例如去年买的半导体,当时市盈率才20倍左右,但是后来到100倍,就不会持有了。


    什么市场环境下不占优?
市场暴涨的时候不容易跑赢市场,因为市场暴涨的时候看上涨空间、看概念,而我的组合整体估值较低,是有业绩的公司,这种非理性环境下不占优。在震荡市中,我表现相对占优。

2

核心能力


深入的理解来自长期的跟踪和实际产品体验


    您核心的能力圈有哪些?
消费科技、游戏等,我对这些行业研究较多。我是数码发烧友,熟悉各种评测网站、数码咨询等,对于消费电子有直观认知。另外,在游戏行业投资胜率较高,我也喜欢体验各种游戏,今年上涨最好的游戏股都买到了。


    能否复盘下游戏行业?
每个阶段驱动因素不一样。在2011年我还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已经投资买游戏公司了,那个时候还是端游时代,市场不大。2012年才开始爆发,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创业板一些资质一般的标的也被追逐。但是那个时候游戏生命周期短,渠道拿走了多数利润。2015年iphone6s上市后,屏幕更大,端游的模式开始在手机上,有社交的属性,游戏生命周期开始变长。一些游戏的生命周期可以做到5年,现在游戏的种类也变多,以前只能手机打打牌之类的,现在游戏种类丰富多彩。所以,生命周期变长、游戏种类变多、市场变大,竞争格局也越来越好。我对游戏公司跟踪时间比较长,对游戏公司管理层历史、公司治理比较清楚,第二是要对产品较长时间的体验,具体产品分析上有发言权。


重仓的另一个公司形象比较好,过去每年分了很多红给股东,我喜欢这种公司,这点和外资的思路有点像。这个标的买点还在于低估值的时候,只有十几倍的估值,因为游戏条线较少,研发的游戏还看不清楚。我一直在玩他的游戏,有很多游戏没有收费,排行榜都是很靠前,我对他看好。所以还是要对游戏行业未来有个判断。另外一个标的也是低估值,创始人很勤奋,做事扎实敬业,公司游戏产品体验也较好。虽然一直上涨,但是估值也不算很贵,业绩消化了部分估值。我希望未来找到这种可以拿很长时间的公司。


    请您再复盘下消费电子?

从申万电子指数K线的年线看,电子行业其实整体是趋势向上,是个不错的投资领域。从PC向手机发展的过程,也是低价值往高价值迁移。从一开始的屏幕到指纹识别,大大提升了消费者体验,消费者也更愿意付出溢价,这也容易产生牛股。消费者直观感受不到的很难赚到收益。我们国家整体市场比较大,可以容纳行业产生大的企业。我的持仓上一般是to小B,而不是to大B。大B的缺点就是需要挖掘很多敏感信息而且不一定是对的。还有一些是toC的,信息比较好获得。




    如何才能对公司有更深度的理解?
做很多功课,研究行业和公司过往历史,公告、年报,和专家公司聊。只要从相对收益出发,一般就不会从公司质地和估值角度出发,而是更多对市场情绪角度出发。我的出发点是获得绝对收益,目前投资体系相对自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考虑。


    科技成长基金经理有什么区别,您未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选股型选手,自下而上选股,一般持股比较集中。需要拉长维度去检验,有些选股有偶然因素。优秀科技基金经理,首先要对产业深入的了解,重视公司本身质地,慎重公司风口。大家可能对换手率态度不同,公司质地的看重程度也不同。未来还是多阅读多研究,需要时间的沉淀。




    一路走来有哪些教训,哪些错误很难避免?

反思来看,要买龙头公司。2016年买了行业二三线公司,这是个错误。当时估值还没有降低下来,与国际对标估值相对不合理。站在2018年,估值已经很低了,空仓应该也是不对的,自下而上选股的话那个时间段仓位会比较高,这个下跌可能还是要抗的。如果是相对思维,可能就不管估值,低估值也会继续卖出,而绝对收益相反,估值有吸引力了还是会买。未来还是不买贵的,深入研究寻找为资产定价的机会,希望能够发现市场定价错误的机会。



3

市场观点


看好云计算、SaaS等板块,等待未来合适投资机会 


    目前看好的领域有哪些?

看好云计算、SaaS等,但估值的确不便宜,希望能够看到一些新的科创板公司上市可供选择。例如科创板某办公软件公司产品体验越来越好,市场空间的确很大,增速也比较快,但是的确市场预期比较高。看好宠物链条上的公司,国内宠物市场较大,业绩上看中报增速较高,去年就关注到相关标的,产品高频数据较好。以前看好赛道就直接买入,现在会花很多时间等合适的时点。


科技行业每个行业都有不利的一面。科技行业商业模式上大都是ToB,计算机方面项目集成为主,传媒行业受到政策影响较大,通信行业因为客户比较单一,受到压价的威胁。所以,选择标的时还是要慎重。




    科创板未来怎么看?

科创板整体估值较高,新股溢价更高,买股票是买公司,肯定不会因为在科创板就会应该估值较高,会等待估值收敛的机会。我的投资体系是不追高,等待时机;不过有时一些好公司估值提升太快,可能失去一些机会。但我更看重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投资,你不可能赚足每一分钱。




    对于传统周期行业怎么看?

从我自己的投资风格和擅长领域看,我可能比较少涉足宏观因素相关性太强的领域。因为这些领域不是我的长处所在,我并没有太多优势。




    未来的投资目标是什么?

为持有人赚钱,保持合理的收益预期,尽量少赔钱或者不赔钱,不做过度集中,控制回撤。



注:基金经理林清源于2018/6/22起管理融通转型三动力。融通转型三动力成立于2015年1月16日,2015年-2019年的业绩分别为35.00%、-17.26%、23.10%、-13.53%、76.62%,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5.55%、-6.1%、8.60%、-11.03%、18.01%;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为34.57%,同期基准为1.59%。2020年5月27日起管理融通蓝筹成长,该基金成立于2003年9月30日,2010年-2019年的业绩分别为-6.01%、-19.03%、2.87%、7.00%、35.67%、32.90%、-16.66%、9.30%、-21.39%、44.77%,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分别为-8.57%、-18.35%、7.06%、-4.97%、40.22%、7.08%、-8.55%、15.04%、-18.36%、26.87%;2020年上半年的业绩为5.63%,同期基准为1.71%。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本资料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基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