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仲维:长周期持有龙头个股,配置大的科技趋势

第二期科技主题4 基煜研究 2023-01-04




导  读


宝盈基金的张仲维在科技股各个细分行业寻找景气度上升的领域,通过长周期的持股赚取业绩增长的钱。过往海外科技行业研究的经验和资源让他能够从全球供应链的视角上交叉验证投资逻辑和跟踪行业景气度。


张仲维认为,科技行业是变化的行业,只要有变化就会有机会。组合构建上会在若干大的趋势中均衡布局,因为行业趋势不是只有一个趋势,从投资组合角度看相对均衡配置可以控制风险。



观点集锦

1、在科技股各个细分行业寻找景气度上升的领域,通过长周期的持股赚取业绩增长的钱。


2、投资就是找到一直增长的公司,买最优秀的公司,不会追求所谓“短期弹性”大的机会。


3、过往海外科技行业研究的经验和资源有利于在全球供应链上交叉验证投资逻辑和跟踪行业景气度。


4、投资实操中,有些人看图,有些人靠择时,但是我们选择了看产业的方法。


5、优秀基金经理在行业有深厚的积累,能够说清楚一个行业发展的历史渊源,对公司的发展历程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6、选择标的时不管科创板、创业板或者港股,回归到公司研究,不会因为上市地点不同而区别对待。



2012年6月29日以来,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相对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中证科技龙头指数年复合增速为20.30%,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复合增速为8.37%。尤其在2013年-2015年6月、2019年6月至今这两个时间段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科技龙头指数涨幅VS沪深300指数涨幅


数据区间:20120629-20201022,数据来源:WIND



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以来获得168.98%的涨幅,相对产品基准指数(中证800指数收益率*55%+中证综合债券指数收益率*35%+恒生综合指数收益率*10%)产生144.13%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能力明显。


基金产品管理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VS基准指数收益


数据区间:20160921-20201022,数据来源:WIND



申万一级行业层面,基金经理整体持续偏好电子、计算机、传媒等。


近三期半年报、年报报告期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1

投资理念


在科技股各个细分行业寻找景气度上升的领域,通过长周期的持股赚取业绩增长的钱


    请介绍您的投资理念形成的过程。

我之前在台湾元大宝来证券投资信托主要研究科技行业,2013年加入华润元大基金任研究员、基金经理,2015年到宝盈基金,历任研究员、投资经理。2016年9月起任宝盈互联网沪港深、宝盈科技30基金经理。所以我是先做海外基金,再来做A股。这两个市场以前区别较大,现在国际化下趋于一致。海外投资时理念就是赚取企业增长的钱,业绩增长多少,股价就会慢慢增长多少,所以投资就是找到一家一直增长的公司。刚来内地还受到海外影响,不会买高估值的公司,虽然现在整体投资理念没有变化,但是比以前更加接纳A股估值的合理性。


科技行业链是全球联动、互相联系的链条,全球的产业可以互相交叉验证。我在科技股各个细分行业找景气度上升的领域,通过长周期的持股赚取业绩增长的钱。我的持仓时间相对较长,很多个股持仓在3-4年以上,重仓股有的也持有1-2年以上。




    您说的景气度上行如何去定义,如何跟踪?

科技行业大的趋势是全球联动。从美国市场看,科技行业一块是苹果这类品牌电子以及半导体供应链,互联网这块是脸书、谷歌,云计算是亚马逊,新能源例如特斯拉等,这些都是各自领域的龙头。所以,从成熟市场看出,大的趋势会产生大的牛股。


大趋势里景气度上行首先要行业有20%以上的增长,包括5G手机、光学、射频、快充都是目前景气度上行的领域。景气度持续时间需要靠调研来跟踪,只能通过频繁调研跟踪高频数据,通过调研看份额、盈利水平等细节。




    您如何看待科技行业基金经理之间的区别?

看基金经理的区别,就是看持仓在细分行业上集中程度、持仓的变化、整体换手率和具体的个股。我们是基于行业较长周期逻辑持有优质龙头,在不同大方向上做一定均衡配置。行业有一些基金经理做长尾,重仓某个细分行业,重视风格和仓位。另外,每个人背景、资历、个股喜好都不一样,这些持仓会有些差异,还有对其他行业的看法,比如有些人持有医药消费,我们这边都没有这样做。




2

知行合一


借鉴海外市场经验,交叉验证科技行业趋势,长时间持有龙头公司


    景气度高的行业选择龙头公司的原因?

我买最优秀那家公司,不会去买所谓“短期弹性”大的公司。业绩弹性大的公司很多竞争壁垒不高,只是有短期的逻辑。过去那种大范围炒作小股票未来大概率不会再有了,这种趋势已经显露出来。




    您在台湾的研究履历对现在有什么指导意义?

研究上,看全球大的行业趋势,我们会有一些海外研究的资源和经验,供应链上方便交叉验证。研究海外市场可以看出,什么样的公司可以给高估值或者低估值。海外市场已经证明只有优秀的公司才能走出来,所以要降低换手率。结合海外市场的这几点经验形成目前的投资组合。




    对比海外科技个股,目前国内股票的估值怎么看?

目前估值比较贵,科技、消费都很贵,但是A股里优秀的公司是有限的供给。国内经济体体量太大,所以资金去追逐好的公司。




    组合整体的风险控制是如何考虑的?

科技行业是变化的行业,只要有变化就会有机会,总有公司会把产品做出来。但是会在几个大的趋势中均衡布局,比如互联网、电子行业、云计算等看好的趋势会做均衡配置。行业趋势不是只有一个趋势,还有很多其他趋势,从投资组合角度看相对均衡配置可以控制风险。




    怎么看某些科创板个股静态估值较高的现象?

以某云计算标的为例,云计算是全球最大的趋势,A股云计算的公司总数较少,这个标的基本面最优秀。因为其他公司大部分都是ToG或者ToB,而他就像微软一样是ToC的。他唯一的缺点是比较贵,但是贵还是有原因的。




    如果退回到2018年市场大幅回撤的时候,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

2018年只能控制仓位来规避下跌,但是控制仓位这件事情很难做,择时比较困难。如果反思2018年,就是有一些公司风险点需要注意,比如当年股东质押后资金紧张导致股票爆仓。这是公司本身的原因,识别这个风险点可以做得更好。




    海外消费涨幅其实表现也很好,为什么没有借鉴相关研究方法?

其实我也买过一些消费或者医药,但是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A股极其有效率,有些公司股价超前反应信息,不熟悉的领域一旦波动起来的确拿不住。




    科技哪些细分行业会觉得更加得心应手?

电子行业,例如苹果产业链,因为积累下来的人脉、经验相对丰富些。




    投资过程中会有一些交易吗,胜率怎么样?

涨幅较多的时候,会做一些调整,短期暴涨太多会操作1-2%,逆着市场操作的时候胜率较高。




3

投研规划


捕捉行业变动,专注科技行业投资


    什么时候觉得科技行业比较危险或者低估了?

2018年低估了一些风险事件,但是跌下来之后估值很便宜,当时明显觉得很低估,因为大的趋势比较确定。其实现在行业也有一些负面压力,比如面临海外的打压,优秀的公司被挤压,历史上发生过曾经很大很优秀的公司被政府力量打压,例如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等,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事件。但是,这也有国产化的转机,可以多研究转机而避开危机。




    为什么看好快充领域?

快充行业一直在发展,苹果不配插头、5G手机放量上市会加速快充发展,大家会更加看重快充功能。还有汽车电子,调研观察到渗透率提升比较快,行业增速明显加速。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正在放量。这些都是变化,有变化就有投资机会。




    规模上升之后,管理起来有变化吗?

持仓的个股市值较大,现在流动性还没有成为问题,所以感觉还好。我们本来就是买优秀的公司,本身流动性没有问题。




    比较欣赏的投资人有哪些?

我们之前研究巴菲特,总结到投资理念就是赚企业盈利增长的钱,选择了这条道路。有些人看图,有些人靠择时,但是我们选择了看产业的方法。




    未来投研工作有什么计划?

工作靠日积月累,按照理念不断重复。其实科技行业一直都有变化行业,都会有新的东西,一直需要研究挖掘。




    您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位基金经理?

一家公司不管任何行业,每年能够增长20-30%就很厉害了。所以,我如果每年能做到15-20%的业绩,如果能够一直积累就很好了。




    未来会成为全市场基金吗?

应该不会,科技行业已经很大了,机会也很多,另外这块领域的投研工作已经占了大部分精力。




    机构投资者如何配置我们的产品?

如果出发点是配置的角度,可以买我们这些基金。如果博取短期科技行业弹性大,可以买集中重仓细分赛道、择风格的基金。




    您认为什么样的基金经理比较优秀?

优秀基金经理能够说清楚一个行业发展的历史渊源,对公司的发展历程有非常深刻的理解,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比如某电子龙头成功的原因,能够独立思考理清楚脉络,能够找出原因。这也是我想做的事情。另外,跑赢指数的幅度可以量化衡量基金经理的能力。




    未来会考虑转向私募吗?

近几年不会。私募是做绝对收益,在A股做绝对收益比较难,目前还不会考虑。因为A股整体波动太大,分析宏观择时比较难。但是行业的发展和公司发展比较确定,这比判断流动性、GDP等变量要容易。我认为投资就是寻找确定性高的事情。




    港股科技股和科创板怎么看?

不管科创板、创业板或者港股,还是回归到公司研究,科创板里面有好公司也有差公司。港股投资还是主要买科技股,未来配置比例会增加,也有一些标的会持续关注,但是不会刻意地做各个板块配置。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本资料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基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