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兴亮:长期持有空间大、增长确定的公司,获取企业持续增长的收益

第二期科技主题6 基煜研究 2023-01-04




导  读


万家基金的黄兴亮偏好有空间、增长确定的成长股,通过长期持有获得企业增长的收益。标的选择上最看重成长的空间,对短期的静态估值有一定的容忍度。


基金产品配置以科技成长为主,也会配置医药和其他传统领域。黄兴亮认为,虽然变化活跃的公司在科技行业里比较多,但其他行业的标的只要符合长期增长的特征,也会重点配置。


黄兴亮表示其管理的产品风险特征是长期成长的策略特征,追求长期的复合增长,比较适合能够忍受一定波动的投资者。


观点集锦

1、我们是一种长期成长的策略,主要考量的是行业和公司长期的增长预期。


2、我们最喜欢增长空间比较大的公司,最看重的是增长空间。


3、如果公司治理不好,尤其是在创新领域,我不会持有。


4、静态估值在我们的体系是比较次要的,我们考虑公司未来的潜力相对较多。


5、算出假设企业做到极致下的市值,如果市场提前给予了相应的市值,大概率是泡沫。


6、我们做好自己就行,客户来选,可以把我们当做一个配置工具。



2012年6月29日以来,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相对宽基指数超额收益明显,中证科技龙头指数年复合增速为20.30%,同期沪深300指数年化复合增速为8.37%。尤其在2013年-2015年6月、2019年6月至今这两个时间段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科技龙头指数涨幅VS沪深300指数涨幅


数据区间:20120629-20201118



基金经理管理产品以来获得159.18%的涨幅,相对产品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20%)产生134.25%的超额收益,超额收益能力明显。


基金产品管理以来累计净值增长率VS基准指数收益


数据区间:20190302-20201118



申万一级行业层面,基金经理整体持续偏好计算机、医药生物、电子等。


近三期半年报、年报报告期申万一级行业分布




1

投资理念


偏好有空间、增长确定的成长股,通过长期持有获得企业增长的收益


    请介绍您的研究履历。

我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博士毕业,从业后是从TMT研究做起,2014年开始管理基金产品。我2008年到交银施罗德基金,2011年到光大保德信基金,2018年到万家基金,2019年3在万家基金担任基金经理。




    请介绍您的投资理念。

我们是一种长期成长的策略,主要考量的是行业和公司长期的增长预期。注重公司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会较长时间持有,所以我们换手率比较低。我们的主要目标是通过长期持有获得较好的收益。标的上,我们关注前景光明、自身能力出众、增长空间大的公司。




    如何评估公司的增长能力?

不同公司不一样,我们没有统一框架来套。有的公司是因为团队优秀,有的公司是因为行业地位比较高,也有的公司悲观预期太高,股价比较低,这些也有可能会进入我们的视野。有的公司我们觉得还不错,但是市场不觉得好,它体现为股价不高。像这种我们觉得相对来讲综合的风险收益率比较好,就会愿意持有多一点。我们持有的权重多少,只是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公司的把握和信心,有信心我们就多持有。


比如持有的某个公司,我们觉得还可以,但是市场不这样认为,其实我们不一定希望他真的有多好,只是说如果基本面还可以,如果真的变好了表现会很好。即使不好,下跌幅度比较有限。预期太充分的标的,我们不太愿意持有。




    投资理念如何形成?

我们这个产品时间还不长,现在工作方式还在不断演进。其实讲理念或者方法可能适合一些特别资深的投资人,但是我们时间还比较短。


我们一直都是关注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比如TMT行业。过去这些年行业板块有时候是市场关注的焦点,产品业绩就会表现好一些。有时候相对差一些,产品可能就表现欠佳。所以我们只在相对熟悉的领域内做组合管理。




    基金产品风格定位依然是TMT类的科技成长吗?

现在也不全部是TMT类,以TMT为主,也会配置医药和传统的其他领域。因为变化活跃的公司确实在科技行业里比较多,所以相应的我们在科技的精力也会多一些,但不意味着其他行业没有这样的机会,其他行业只是少一些。




2

知行合一


公司发展的空间和增长确定性最重要,估值是其次考虑的因素


    您最看重公司的什么特质?

我们喜欢增长空间比较大的公司,比如说假设3到5年以后,它能够经营体量能够翻一倍甚至更多。所以,最看重增长空间。




    公司估值怎么看?

估值在我们的体系里比较次要,因为我们主要选择的是增长空间比较大的公司,所以相对于静态估值来说,公司未来的潜力更重要。这种时候,短期贵一点或者便宜一点问题都不太大。但是如果增长空间有限,那么会注意估值。




    如何看待产品波动率?

我们不会刻意控制波动。因为我们选择的是相对比较活跃的公司,这些公司波动率天然就比市场要高的,所以我们没有特别去规避波动。我们也会跟投资者强调风险,可能我们的产品更适合激进一点的投资者。




    您比较不喜欢什么样的公司?

如果公司治理不好,尤其是在创新领域,我不会持有。我喜欢大股东利益和二级市场利益相对一致的公司。




    您会用赛道的观点来投资吗?

赛道是行业的概念,我们不太会从这个角度去选择。我们是完全自下而上选择公司的,会持有龙头,也会持有三四线的公司,也会持有一些看上去行业一般的公司




    您怎么看传统价值投资,例如他们关注比较多的消费行业?

消费类行业我们也有关注。因为每个行业都有一些长期增长空间大的。只不过有些方面,比如白酒经过这几年的增长,体量比较大。但是还有一些公司可能空间比较大,我们会更加关注。我们也持有周期行业公司,尤其是周期成长类公司。




    历史上失败的投资案例启示是什么?

以前持有个别公司,它的经营太激进了,后来整个资金链断掉。我们当时对企业现金流的重要性估计不足。




    您对产业链调研怎么看?

我们有调研,但是频率并不是很高。因为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一些长期因素,这样的因素并不是很多。调研可能很多时候希望了解企业的短期变化。我们这方面调研很少,我们主要是基于了解公司,去了解行业,了解这些基本的因素,之后需要了解的不是那么多,而且现在信息很通畅,很多信息公开渠道都可以获得。




    您对重仓股卖出时点如何考量?

看错了要纠错,这个不管是亏钱还是赚钱,都要卖掉。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假设它做成最好,现在的市值已经实现了,那么会卖出。或者有更好的公司上市或者出现,我们也会更换。




    机构投资人该如何看待您的产品?

面对机构投资人,我们主要是强调我们基金有自己的风险特征。这种长期成长的策略追求长期的复合增长。我们比较适合激进的投资者,这样的投资者能够忍受一定的波动。




    如何看2015年那一轮创业板波动,怎么应对这样的泡沫?

我判断泡沫一个标准就是算出假设企业做到极致下的市值,如果市场提前给予了相应的市值,就是泡沫。这是很粗糙、很宽容的指标了,如果这种指标都能突破,那大概率是泡沫了。




    如何看待近两年公募基金大幅跑赢指数?

你看这些年A股的公募基金其实大部分都跑赢指数,可能和个人投资者有关系,个人投资者太多,而且投资不占优势。机构投资者在投资研究深度、投资经验都要比大部分个人投资者有优势。




3

市场观点


未来依然以TMT板块为主,但是也会考虑医药、传统行业里空间较大的机会


    TMT里会更关注什么板块?

其实对TMT整个大领域我们都比较熟悉,现在我们关注比较多的也反映在我们的重仓里面,就像计算机、半导体这一类会更多。一是因为行业足够的大,二是这些行业公司这几年发展都不错,将来应该也是一个会持续增长的状态。




    能否分享下存储芯片行业的投资逻辑吗?

存储这个行业是大市场,中国的相关产业在国际上其实是落后的,但是国家也有很大的投入在上面。相关领域部分公司团队能力也很强,将来应该有可能像美国、韩国的一些大公司。所以,未来增长空间足够,但是需要时间来实现。对个股的波动不会太多在意,如果下跌很多,只要长期的预期没有变,我们就多买一点。




    新能源车您怎么看?

新能源车大家一直关注很长时间,最近一段时间其实行业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只是市场的情绪到了这个阶段以后,还有其他的板块涨的太高了。有的新能源个股,他之前3-5年都没有上涨,我们持有比较长的时间,但是也的确不知道什么时间市场就会关注到他,后来表现不错只是个结果。




4

投研规划


坚持做擅长的事情,给予客户稳定的风险收益特征预期,持续关注市场有变化的公司


    投研方面未来有什么规划?

这个市场不断在变化,不断有新的模式上来,关注点是在这些变化。我们不是以方法论为出发点,可能未来会发现做的不好的地方,要去调整。但是没有办法去知道到底未来会怎么样,其实我只是说跟着这个市场的发展往前走,然后再去不断更新。




    如何应对市场风格的变化?

我们目标是长期合作下来,持有的公司增长做得比较好,即使市场风格转变,我们也不会变化。这些我会和客户说明清楚。




    您喜欢基金公司什么样的管理风格?

公司是比较宽松的环境,希望基金经理能够长期保持擅长的方向。而有的公司要求过多,比如说可能对短期过多的考核,这种我不太喜欢。


万家基金可以给基金经理较宽松的空间,没有过多的约束。没有一种风格做法能够在所有的市场环境下都能做好。基金经理可以在低谷的时候坚持投资理念。有些大的基金公司也能够做到给予基金经理宽松的环境,这样形成了丰富的风格选择库,对客户来讲,那就是一个非常完整的解决方案。




    您认为研究员应该有什么特质?

我们觉得研究员做公司的行业研究就好了,不需要判断市场,不需要来判断买点卖点事情,他们只要搞清楚一个公司是好还是坏,搞清楚这个行业的阶段,这些我们觉得就可以了。




    您认为您在市场上属于哪一类风格的投资人?

我们是属于持有长期增长的这一类,所以像那种比较愿意在活跃的创新方向上投资较多的投资人,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有一些同行,专注在创新类里的投资,二级市场和一级市场都有相关机构。




    外界对您有哪些支持?

外部和内部以及我们自己看到的产业资讯都是我们的信息来源。我们的投资思路也是来自于这些渠道,去发现一些可能的方向,再去深入地了解,一直到最后形成决策。




    从未来长期看,会考虑去私募发展吗?

我做不了私募,他们客户对短期回撤有更严格要求。做公募的话,基本上我们就是做好自己就行,客户来选,把我们当做一个工具。专户我们基本上也不做,因为太苛刻的回撤要求会对投资方法产生影响。我们只是在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所以也没有想太远,就是去跟踪公司。




风险提示

基金投资有风险,在进行投资前请参阅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本资料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或保证,以及法律文件。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同时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者购买货币市场基金并不等于将基金作为存款存放在银行或者存款类金融机构。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