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环境风险源分类分级识别——环境风险源信息获取

2017-10-22 大众职业安全

风险是与危险具有关联性的概念。美国联邦紧急事态管理局下属的紧急事态管理学院,在其教科书中,非常直观地将“风险”以下述公式来表示:

风险(RISK)=可能性(LIKELIHOOD)×因果关系(CONSEQUENCE)

可见,风险是衡量危险的可能性和后果的尺度。或者说,危险是一种条件和因素,风险则是这些条件和因素的衡量手段。通俗地讲,风险是危险发生的概率性和可能性。

衡量风险大小的指标是风险值R,它等于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环境(或健康)后果C的乘积,即

R(危害/单位时间)=P(事故/单位时间)×C(危害/事故)

环境风险是由自发的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对自然或社会)引起的,通过环境介质传播、能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产生破坏乃至毁灭性作用的不幸后果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环境风险广泛存在于人为的各种活动中,其性质和表现方式复杂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如下几类:按风险源的性质可将环境风险分为化学风险、物理风险以及自然灾害引起的风险;按承受风险的对象可以分为人为风险、设施风险以及生态风险。

环境风险源识别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即风险源信息获取、初步排查、风险源分类、风险源突发危害评估。

(一)环境风险源信息获取

要开展环境风险源的分类分级工作,必须了解风险源的周边环境信息及企业风险物质信息,这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获取风险源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多种,可以通过收集已有资料,掌握调查范围内的潜在环境风险源、环境质量、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安全管理、事故风险水平等方面的背景情况,为下一步工作提供基础资料。信息获取过程中充分搜集和利用现有的有效资料,当现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需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并分析现状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现有资料可以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环境监测部门、企业以及开展示范区研究的相关合作单位获得;根据待评估风险源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确定各环境要素的现状调查和监测范围,并筛选出应调查和监测的有关参数。

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方法等。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

(1)自然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地理地质概况、地形地貌、气候与气象、水文、土壤、水土流失、生态等调查内容。

(2)社会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包括人口分布、工业、农业、能源、土地利用、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等情况的调查,平均1~2年更新一次。

(3)环境质量和区域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根据待评估企业特点、潜在环境危害和区域环境特征选择环境要素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评价区域内的环境功能区划和主要的环境保护目标,收集评价区内及其界外区各例行监测点、断面或站位的近期环境监测资料或背景值调查资料,以环境功能区为主兼顾均布性和代表性原则布设现状监测点位。

(4)调查范围:包括评估企业下游水域100 km以内分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

(5)企业周边5 km范围内、管道两侧500 m范围内:常住/流动人口数目,河流、湖泊、土壤、生物等生态系统要素的具体状况,工业企业、医院、学校、自然保护区、风景区、饮用水水源地等各种环境敏感点,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关联程度。

企业信息、风险物质基本信息也可通过企业申报或消除调查的方式获得。其中企业环境风险源的获取内容包括企业主要功能区(如生产场所、储罐区、库区、废弃物处理区及运输区)涉及的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及其使用方式、存储量,以及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等。

企业风险源基础信息最好由企业负责定期申报。企业内所有有毒有害风险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活性化学物质均须申报。为方便风险源定位,化学品须按照企业内部的功能分区分别申报,如生产场所、库区、罐区、运输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等。获取的企业具体信息见表3-1。

表3-1 企业主要风险场所基础信息表

企业名称


行业类型


所属化工园区


占地面积

m2

经纬坐标


受纳水体名称


生产场所

贮罐区

库区

废弃物处理设施

风险物质名称

场 所

最大储量

是否有事故池





对环境风险源的调查,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分详查和普查。对重点风险源进行详查;对区域内所有风险源进行普查。同类环境风险源中,应选择污染物排放量大、影响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风险源作为重点风险源进行详查。对于详查,单位应派调查小组蹲点进行调查,详查的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应超过普查。重点风险源对一地区的污染影响较大,要认真做好调查。



文章来自:环境应急,若有侵权,请告知,后马上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