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江苏科技镇长团十年案例巡礼|不干出点成绩,挂职就不算结束!

沈蕾 乐美真 北京西路瞭望 2018-11-24

“你存在,我深深的脑海里......”


“自从有了你,生命变得好美丽......”


也许歌里的情感你无法体会,但是他一定深有同感。


↓↓↓


他是谁?他就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水产病害防治专家委员会委员房文红。


2013年8月25日,苏北小城赣榆。当两年科技镇长团挂职期满要踏上归程时,房文红博士驻足徘徊在赣榆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院门前,依依不舍,久久不愿离开。


挂职期间,担任赣榆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他,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了水科院东海所与赣榆区共建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院,创造了科技镇长团工作校地合作的“赣榆典范”。


有人就要问了,赣榆在哪?这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吗? 

赣榆拥有62.5公里的海岸线,鱼虾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


所以,初到赣榆时房文红就深入田间地头和虾池塘边走访调研,一个多月下来,他被这里优越的养殖条件吸引。然而他发现,赣榆本地的养殖户缺乏先进技术,也没有引入较好的养殖品种,导致本地养殖效益比较低下。同时,由于缺少一个专业的海洋产业科技服务中心,水产养殖行业的整体科技水平都不是很高。


当时挂职赣榆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的房文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感觉自己虽然空有一脑袋书本上的知识,却无法服务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样的挂职还有什么意思?”房文红不禁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

 

为此,房文红多方走访对接,想着怎么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后方高校院所的资源优势。历经一个多月的多方对接,他的后方单位——水科院东海所和赣榆区相关部门达成了合作意向:校地共建赣榆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院。


(鼓掌鼓掌,太不容易了~)


“当时建院异常艰辛,虽然赣榆临近大海,有先天的地理优势,但海洋产业未形成一定规模,高端海洋产业占比较小,我们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建院初期,东北大学教授、时任科技镇长团团长崔彤多次走访省、市相关部门,有时自己开车往返南京、赣榆,从不计较个人经济得失。几经周折,在赣榆区人民政府,尤其是国土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海头镇从江苏省渔业现代示范园区划拨土地给东海所用于科研试验基地建设。


2013年4月,东海所取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证,规划面积49118平方米。


2013年5月,上报农业部基本建设项目。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对接协调以及第五批科技镇长团全体团员的齐心努力,占地70余亩的赣榆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研究院拔地而起,成为推动赣榆海洋产业专业化、高端化的重要平台,也成为江苏省第五批科技镇长团赣榆团的标志性成果。


研究院倾注了房文红两年来的工作心血,凝聚着水科院东海所和赣榆区人民政府全力支持和殷切希望。


“不干出点成绩,挂职就不算结束!”房文红暗下决心。正是凭着这样一股忘我劲头,房文红带领研究院的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研发出一个又一个高产品种,先后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入户工作,培育水产养殖示范户2120户次,示范面积4.81万亩,对大菱鲆、半滑舌鳎、对虾、梭子蟹、泥鳅等赣榆主要养殖品种进行疾病诊断,引进和推广水产养殖新品种10个,在全省率先突破短蛸苗种繁育技术,成功繁育短蛸幼体7.1万只,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



“我喜欢干,也就没觉得苦。”对于工作的艰辛,房文红总是轻描淡写。对于现在的成绩,他更多的是感恩:“这方水土、这方群众给了我很多帮助支持,很多关心爱护,赣榆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乡,我非常珍惜。以后还要继续为赣榆的发展贡献力量。”


彩蛋来了:“北京西路瞭望”正在向粉丝们发放一份读者调查,感谢您拨冗填上宝贵的一笔。欢迎转发周知!

长按下图—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

即可进入问卷。

↓↓↓↓↓

↓↓↓↓

↓↓↓


延伸阅读 

总编辑与市委书记面对面丨徐州:实实在在干出“中心城市”新地位

【家庭档案中的改革开放40年】三张“全家福”,记录摄影世家40年生活变迁

两院院士与省委书记省长坦诚互动,这场“不设主题”的座谈会引关注

“最强大脑”齐聚一堂,江苏这场盛会传递出的信号不一般 

如何推进江苏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委网信办主任徐缨这样作答卷



撰稿  交汇点记者 沈蕾 实习生 乐美真

编辑  胡兰兰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