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政声 | 姑苏区委书记黄爱军:织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更新“双面绣”
争当表率 争做示范 走在前列
市县委书记纵横谈 ⑨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了“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征程上对江苏的殷切期许。
苏州市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指示精神,明确提出了“践行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殷殷嘱托,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的部署要求。姑苏区作为苏州“一核四城”战略之“核”,坐拥2500多年历史的姑苏古城,是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市委高度重视姑苏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主要领导多次就古城的保护更新、景观风貌提升、文化产业升级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对于姑苏而言,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市委部署要求落地生根,就是要把高质量、高标准、可持续发展要求贯穿古城保护与更新的全过程,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作出新的表率和示范。我们将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顺应“沪苏同城化”发展趋势,立足资源禀赋、汲取先进经验、加强改革创新,用精品思维和“绣花”功夫建设品质高、产业强、环境优、人文兴的魅力古城,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的实际行动,奋力书写走在前列的“姑苏答卷”。
01聚焦“最江南”,打造近悦远来的魅力古城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提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更多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修复。”
姑苏古城历来是世人看苏州、读苏州、品苏州的最重要窗口,是江南水乡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我们坚持整体保护古城,《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推动出台,“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山塘街保护性修复进展过半,最具古城韵味的平江片区重点功能区保护修缮扎实推进,中张家巷河成为建国以来古城内第一条恢复的河道。我们强力推进“靓丽姑苏”违法建设专项治理,仅今年第四季度拆违3万平方米,有效推动了古城风貌保护和安全隐患消除。我们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征收搬迁扫尾清零等专项行动,城中村、背街小巷等环境顽疾得到有效治理,主要路段常态化达到“可席地而坐”标准,黑臭河道全部消除。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要求,持续深化整体保护和活态保护,全面对标借鉴上海、北京等先进城市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不断擦亮“东方水城”“人间天堂”的金字招牌
一是以传统风貌肌理勾勒“古城之韵”。着力完善集整体保护、多元投入、项目储备、绩效评估、考核奖励等环节于一体的“一揽子”制度体系,积极推动古城有机更新。计划利用2—3年时间全面完成平江片区保护修缮、七里山塘全线贯通、虎丘地区综合改造等重点项目。同步深入开展名人故居梳理保护、历史街区文化遗存展示、绿化景观提升等三大工程,打造一批苏式传统民居老宅、吴地水乡特色街巷,实现架空线全面整治入地、背街水巷风貌整体提升,做到“一街一特色、一巷一品牌”,切实保护古城传统风貌景致和空间肌理,高标准做好城市绿化的规划设计和建设管养,尽早实现古城景观“旧貌换新颜”。
二是以靓丽城市品质彰显“古城之秀”。按照“城市客厅”标准,巩固扩大“两扫”“两小”综合整治工作成果,实现启动5年以上征收搬迁项目清零。全面推进“靓丽姑苏”违法建设专项治理行动,力争三年内拆除全部存量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新增违建。持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围绕10余个重点片区、5条主次干道、120余条街巷试点开展整治提升,综合实施危旧房解危改造、老旧片区交通安防、居民家庭“改厕”、老住宅小区整治等工程,加快农贸市场、垃圾亭、城市公厕的提标升级,逐步提升古城城市品质。
三是以优良生态环境诠释“古城之美”。贯彻落实“美丽江苏”“美丽苏州”各项工作部署,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常态化开展餐饮服务、废旧物资回收、五金加工、农副产品交易等“四类行业”专项综合整治,对不适宜古城发展的低端落后业态进行挤压和清理。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加快构建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的良性循环,确保于年内实现全覆盖。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快水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进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做到水体清澄、空气清新,让“美”在姑苏无处不在。
02聚焦“最现代”,打造生机蓬勃的活力古城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强调:“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
保护和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古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关键要立足自身实际,找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之间的转化路径。近年来,我们依据姑苏自身特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引进华贸中心、中信出版、中国电子等一批具有较强辐射力的重点项目,建成了蓝·芳华等一批具有主题鲜明的特色产业园区,成功举办三届苏州国际设计周,获评“中国商旅文产业发展示范区”“国家文化新经济开发标准试验区”。我们加快古城文旅融合,浸入式昆曲《浮生六记》等一批品牌享誉中外,获评“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我们打造文旅消费盛宴,率先启动“姑苏八点半”夜经济工作,积极融入“双12苏州购物节”,观前、石路、南门三大商圈同步启动,各大商超、综合体单日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50%,观前地区获评“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今年,姑苏区GDP、公共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正增长,在疫情影响巨大而深刻的背景下,这对于服务业占比超过90%的主城区来说实属不易。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亩产论英雄、以质效配资源,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借力上海的城市能级、示范效应和产业带动能力,用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用改革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加速推进产城融合,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一是推动文化资源“创新转化”。充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优势,全力打响“江南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区”建设,推动“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商业”融合发展,力争明年底实现文化产业占GDP比例贡献翻番。营造文化经济新生态,围绕动漫游戏、影视传媒、创意设计等数字文化产业的细分行业,大力发展IP经济、授权经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开发一批具有较强交互性、体验性的特色文旅融合产品,策划一批具有话题度、视觉感的“网红爆款”和“流量活动”。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姑苏段建设,全面完成苏州“运河十景”中“姑苏六景”的打造,挖掘弘扬轧神仙、吴地端午、石湖串月等运河民俗文化,努力将姑苏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最精华的一段”。
二是推动产业集群“能级跃升”。围绕产业载体优化升级、新型产业创新发展、古城新城协同发展等要求,继续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依托老旧厂房、古建老宅等优质资源,加大新业态、新经济的培育力度,加快星辉1976等产业园改造升级步伐,强化科技赋能和项目引领,大力发展以文创设计、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为主的新型都市产业。以古城以北34.5平方公里的北部经济区创新发展为抓手,系统整合并有效激活产业基础和空间资源,精准招引一批龙头企业和总部项目,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口岸经济、总部经济、信创经济等四个产业功能园区,推动物联网、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助力古城传统产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
三是推动传统商圈“蝶变新生”。瞄准国内外顶尖水平,积极借鉴上海黄浦区在商圈打造、数字化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上的先进经验,加大传统商圈的转型力度,推进观前商圈老字号和传统商业的提档升级,促进石路商圈现代和文化深度融合,加快南门商圈“苏式精品生活”元素的策划打造,积极招引一批首开店、旗舰店、品牌店、网红店、特色餐饮店入驻,加快打造更多兼具文化特色和产出效益的现代化商圈。深化与喜马拉雅、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一批互联网头部企业的合作,引导商圈内的传统行业向高端化、定制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加快推出一批特色网红品牌和“拳头”产品。
03聚焦“最舒适”,打造和乐和美的宜居古城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江苏时要求:“要加大就业、教育、社保、医疗投入力度,促进便利共享。”
姑苏古城之所以独特,在于其至今依然是苏州的城市核心,发挥着完整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现代城市功能。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古城保护成效与本土生活宜居相结合,才能真正打造“活的古城”。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力办好群众大大小小的事,“苏式教育”“虚拟养老”等民生服务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我们着眼打通城市治理“最后一公里”,深入开展星级美好社区建设,创新网格化治理模式,将各类执法力量、服务资源最大限度靠近基层、贴近群众,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最快速度解决问题,获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示范城区”。
下一步,我们将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贯穿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姑苏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真正实现群众生活更加整洁一点、有趣一点、便利一点、温馨一点、安全一点。
一是对标社区建设水平的“尺码”。持续深化“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对照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客观衡量社区整体建设水平,进一步完善“美好指数”指标体系。聚焦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社区服务精准供给等“六项能力”,高质量开展社区居委会、网格化联动工作站、各类为民服务载体、社区联合工作站、卫生服务中心等“五大支柱载体”建设。扎实推进社区公共事务“民事民议民决民办”,推动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落地生根,进一步为基层减负、放权、赋能,加快构建简约、高效、便民的基层管理体系,让居民获得感更强、安全感更有保障、幸福感更可持续。
二是增强民生保障能力的“砝码”。坚持把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稳六保”重点任务抓紧抓实,积极采取稳岗减负举措,加强对失业人员的监测和形势预判,开展困难弱势群体精准化帮扶,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的分层救助体系。牢牢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在打造教育服务强引擎、卫生服务共同体、养老服务新地标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拓展新路子。
三是解锁社会治理效能的“密码”。持续推进党建引领服务中心任务“一线争先,一体行动”,发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统筹资源、联动攻坚的作用,构建“大党建+大融合+大治理”工作格局。完善网格化治理模式,扎实推进网格、联动站、数据库、平台的建设,运营好区城市运行联动指挥平台,推动社会治理基础数据资源一体化采集、一张网共享、一站式服务,将社区网格打造成采集信息、发现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阵地”,便民利民、解决问题的“第一窗口”,群众自治、多元参与的“第一平台”。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整治提升,以道路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智能化、精细化提升城市的运转秩序和效率,让百姓更有安全感和获得感。
(作者黄爱军系苏州市委常委、姑苏区委书记,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党工委书记)
延伸阅读
两个半小时,江苏省委书记给南大学子上了一堂什么“课”?
政声 | 宜兴市委书记封晓春:科创赋能、生态筑基、融合借势,书写走在前列时代答卷
书记市长这一周 | 领航新发展,江苏各地奋楫争先开启新征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2020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江苏战疫观察:怎得梅花扑鼻香
图片来源 姑苏区委宣传部提供值班主编 孙巡
编辑 筱璐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