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猎鹰”飞翔、大数据上阵……南京战疫来了一支“科技军团”

许雯斐 胡明峰 北京西路瞭望 2021-09-27


一夜之间建起“方舱”核酸检测实验室;机器人突击上岗,在交通查验点“引路”;大数据指挥平台掌控、调度近4000路点位……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在南京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阻击战中,有一支来自南京江北新区的科技创新“军团”,他们在这场大战大考中争当主力先锋。

“猎鹰”助阵“科技战疫”


十几天来,这里的空气弥漫着前所未有的紧张。


7月24日连夜搭建,第二天陆续投用,之后每天,南京多地鼻咽拭子样本从四面八方被送来处理。


这里就是位于江北新区的青奥体育公园气膜实验室。一份核酸样本从进入实验室,到拿到阴性或阳性的结果不过4小时。按照目前的配置,每个气膜实验室全天候运转,日检测产能可达3万管,6组实验室日检测产能达18万管,如果按照10混1的采样方式,可帮助南京一天内完成180万人份的核酸检测,承担着全市约1/5的检测工作量。


这个实验室有个凶猛的名字——“猎鹰号”,由广州实验室、国家呼吸中心、广州呼研院、金域医学等联合共建。而日夜“轰鸣”的实验室内外,与“猎鹰号”一同与病毒赛跑的,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200名多名检测人员、物流人员,他们是有着大规模检测丰富经验的“老兵”,曾在武汉、新疆、广州、成都参与过抗疫。


事实上,在气膜实验室建成之前,“猎鹰号”已闻名遐迩。时间回到南京禄口机场疫情发生之初,一台台“猎鹰号”开进火车站等重要点位,大大增强南京核酸检测能力。而在此之前,“猎鹰号”已在多地抗疫战场大显身手。


在“猎鹰号”实验室十几公里外,江北新区一处体育馆内,世和基因旗下迪飞医学搭建南京首个核酸检测“方舱”。此次疫情发生之初,这个占地500平米的实验室,仅用半天就完成基础施工搭建,配备40台荧光定量仪和150名实验人员,每天能完成30万人份的检测任务。



去年在江北新区投用的南医大四附院新院区,也投入这场必须更快更准打赢的战斗。在南医大四附院京新院区教科楼,经过生物安全防护处理和工作流程合理规划,应急实验室火速建立并投用,配备百台PCR仪,日混合采样核酸检测逾100万人次。


7月25日早上8点,2个移动PCR方舱实验室,由兰卫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协调,从广州荔湾区运抵南医大四附院,全程1400公里、耗时35个小时。经过9个小时的安装,外表像集装箱、内部却另有乾坤的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就在南医大四附院京新院区拔地而起投入战斗。


在去年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江北新区20多家企业科研战疫,在核酸检测、疫苗研发、治疗药物等领域崭露头角,今天,他们再次走上“科技战疫”最前线。



机器人、手环、区块链统统上“疫线”


“各位司机朋友,请提前扫码,准备健康码、行程码。离开南京的朋友,需要准备48小时阴性核酸证明。”8月3日下午,在宁洛高速曹庄查验点现场,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声声亲切的提示音穿梭在排队离宁的车辆中。


声音的主人,是第一天上岗的移动交通引导机器人——小萃。此前数日,“离宁查验点”“离苏查验点”处,各个高速口的外勤人员要顶着酷暑烈日,坚守在长长的查验队伍前,一边提醒驾乘人员出示健康码、核酸检测报告,一边维持现场秩序。



为加快离宁外出车辆的审核流程,减轻外勤员工工作强度,由江北新区研发机构——江苏集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研发的防疫机器人“小萃”,应运而生。


技术研发人员根据现场情况搭建针对场景的自研智能系统,保证小萃能与现场人员协作,提醒排队的车辆按步骤完成扫码操作。全天候自动语音播报、舒缓音乐播放、上传通行数据至云端……小萃“引路”,出行无忧。


“以后隔离的日子里,人在环在。”这几天,一篇名为《南京江北隔离这自述:戴上了检测手环!》的文章,在不少南京人的朋友圈传播。细翻评论,关注度、点赞率最高的,还就是这只特别的手环。


“手环对应隔离人员的姓名加门牌号”“能直接测体温、室温,还能记录心率、步数”,这是隔离人员自己描述的手环使用体验。手环的那头,连接着隔离人员所在辖区的网格员以及街道云平台,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可实时获知隔离人员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置。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在这次大战大考中,从全员核酸检测宣贯、现场秩序维护、体温上报,到小区隔离人员的健康检测、生活用品采买,社区街道的网格员和志愿者们承担大部分的工作。


“每天的健康信息发到公开群里,不仅泄露自己的隐私数据,网格员也不方便整理,通过线上申报,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信息。”这是一条来自江北新区的“上链”小区留言。


去年以来,江北新区一批小区试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小区治理问题。区块链技术安全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在破解业委会选举、维修基金使用等小区治理难题中,派上大用场。此次,江北新区在区块链治理小程序中开发健康码申报登记功能,居民信息上报后,信息直通社区人员,免去不少线下信息收集工作。


大数据帮忙减少七成工作量


“大厂高中点位目前排队采样的人较拥挤,请现场工作人员做好疏导,保持一米距离。”7月25日上午,江北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通过视频联网平台,线上“巡视”各个采样点位情况。


数十万条新区人员信息如何精准定位?一两百个采样点位如何调度统筹?身处不同点位的工作人员如何高效沟通?江北新区选择用大数据破题。


“工作人员24小时线上巡查,通过视频联网平台,监测到核酸采样排队人数较多的点位,会通知到社区,加强秩序的维护,必要时可引导居民去周边人数较少的点位做检测。”江北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可通过平台查看仓库物资消耗情况,及时补充物资,为一线人员的提供物资保障。



江北新区视频联网平台汇聚3900路视频点位数据,用于隔离点、核酸采样点现场管理和指挥调度。


“您是否居住在江北新区?您是否参加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新区为尚未参加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居民朋友设置了补检点,8月4日前均可采样……”8月1日晚9点33分,家住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的张女士接到标记为“江北新区疾控中心智能外呼”的电话。正在为此前因故错过第三次核酸采样而惴惴不安的张女士,心里的石头顿时落下了。


“全市采样点那么多,江北新区靠什么很快知道我漏检了?”对张女士的问题,聪明的大数据给出答案。


在南京开展第三次全员核酸采样后,江北新区共获取16.3万条苏康码登记在新区,但未参加第三轮采样的人口数据。按照以往,这些海量的信息,要由社区工作人员一个个打电话,甚至上门排查。基层“跑断腿”,数据还未必精准。


如何既要“少跑腿”,又要“数据准”?江北新区科技创新局牵头,组织新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对16.3万条数据开始分析比对和精准清洗。依托新区人口大数据库,补缺近10万人的准确信息,重新更新人口地址并补充家庭属性,将其中2.4万条0-7岁、3.4万条7-18岁的人口信息匹配至家庭住户。人口管理、家庭管理“双管齐下”,数据直接缩减至14万条,精简后的数据与社区网格、楼栋精准挂钩。


接下来,包括张女士在内的14万人,收到一对一电话回访,但这些电话不是网格员或社区工作人员打的,而是AI智能自动呼叫的。


正是靠5000路的高并发呼叫,江北新区几小时内就完成全部呼叫提醒任务,呼叫接通率达85%。对剩余呼叫未接通或数据不全的2万余人,再通过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派发至网格做进一步核实信息。


直接节省75%以上的人工工作量!这就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此次疫情发生以来,江北新区已完成AI智能外呼机器人四次、八轮回访共20余万人次,每次外呼目的和对象均不同,实现对途径中高风险地区人员、重点未成年人群、红码人员以及未进行核酸检测人员的重点关注和全覆盖,正常接通率在80%至95%之间,直接输出的各种结构化数据结果,为疫情精准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延伸阅读  

扬州通报问责疫情防控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
50分钟形成轨迹研判!病毒“侦探”这样与时间赛跑
扬州小区管控为何再升级?居民出入为啥定为3-5天?来看专家解答
扬州通告:进一步严格居民小区(自然村)管控、做好居民基本生活保障

扬州开展多轮大规模核酸检测,尽早发现潜在传染源阻断病毒传播链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许雯斐 胡明峰值班主编 孙巡实习编辑 丁平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作者、二维码;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